商事動態

香港製造|創意香港 曾昭學 力推創意產業發展 助香港製造蜚聲國際

近年創意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興動力之一,為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特區政府於2009年6月成立的辦公室「創意香港」專責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本屆政府於2022年7月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更積極和主動參與文化發展、推動文化政策,促進文化藝術事業和創意工作的跨界融合,建立完善的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生態圈。本屆政府把文創、體育及旅遊納入同一政策局下,可更有效地讓相關政策發揮協同效應,推動文化、體育及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本刊今期特邀到創意香港總監曾昭學,分享創意香港新近的工作計劃與成果,以及本港創意產業面對什麼機遇。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曾昭學2017年11月被特區政府委任為創意香港總監。他投身從事創意產業逾三十載,曾為元創方總幹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院長、上市印刷集團的副總裁(營運)、職業訓練局學系主任,負責開設有關電影、動畫、數碼娛樂和創意媒體的新課程,在行業履歷可謂十分全面。 曾昭學表示,「創意香港」一直與香港八大創意產業建立緊密夥伴關係,透過「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為業界尋找合作伙伴,促進業界協作,主動為業界提供支援,推動市場在創意產業的產業鏈中發揮更大作用。「創意香港」致力培養創意人才和新創企業、提升香港整體創意形象、營造創意氛圍及推動更多跨界別、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 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中表明全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將「創意香港」改組為「文創產業發展處」,以及向「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合共注資約43億元,並會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為社會帶來經濟動力,增強文化軟實力。 多元形式  資助行業發展 創意香港總監曾昭學表示,特區政府在2009年6月成立「創意香港」,致力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透過「電影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分別資助有助電影及電影以外其他創意產業發展的項目。他說:「我可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數字:『電影發展基金』一直循四大方向,包括人才培訓、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以及拓展觀眾群,支援香港電影業的發展。一些深受市場歡迎或屢獲本地或國際大獎的電影,例如《毒舌大狀》、《流水落花》、《過時過節》等,均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電影計劃。截至2023年9月底,已有100多部電影獲『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它們起用了超過100位新晉導演和監製,獲得了超過160個本地及國際獎項。」 他續指,「創意智優計劃」的四大策略重點為培育人才及促進初創公司發展、開拓市場,在社區營造創意氛圍,以及推動更多跨界別、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截至2023年9月底,「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項目創造了逾3萬個職位,收到逾4萬份業務查詢,令近2萬家中小企受惠,並提供逾86,800個培育機會。與此同時,在「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項目中,包括一些為人熟知的本地創意盛事,例如「香港國際電影節」、「設計營商周」、「香港書展」等,以及多項取得豐碩成果的人才或初創企業培育或支援項目,例如「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設計創業培育計劃」、「時裝創業培育計劃」、「想創你未來 —— 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動畫支援計劃」、「港漫動力 —— 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等。這些項目卓有成效,有效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 與時並進  隨文創產業積極轉型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全球文創產業均積極轉型。為了協助香港創意產業界加快數碼轉型,曾昭學表示,「創意香港」在過去幾年成功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了「出版3.0 —— 香港智能電子書庫」計劃及「FabriX」等項目。 其中「出版3.0 —— 香港智能電子書庫」計劃於2023年4月23日「世界閱讀日」推出「電子書出版轉換平台」,協助本地業界利用人工智能將中文書翻譯成英文書,並製作中、英兩文電子書和粵語、普通話及英語三語有聲書,並開始建立「香港智能電子書庫」,帶領香港優秀作品拓展國際市場,推動香港發展成為電子書及有聲書的區域版權中心。首套書庫先後在2023年7月舉行的香港書展、10月舉行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香港館亮相,成功吸引讀者及海外出版商、圖書館的注意。 而虛擬時裝先導企劃「FabriX」,在2023年9月舉行的倫敦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期間,透過擴增實境照相機,展示12個香港新晉設計師品牌的虛擬時裝系列,讓參觀者獲得由試穿至擁有虛擬時裝的一站式體驗,開拓虛擬時裝市場。他強調,「創意香港」會與其他創意界別研究,將繼續資助更多有助業界應用創新科技的項目。 擁一國兩制優勢  連貫中西 問及對本港設計、文創產業的發展潛力,挑戰與機遇,曾昭學有一番見解。他說:「香港有著『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我們會善用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文化背景和廣泛的國際脈絡,把握國家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並助力國家加強國際傳播力。與此同時,香港的文創產業也可以更積極地進行跨界別和跨領域的合作,融合文化、體育及旅遊的元素。『創意香港』在今年4月會改組成為『文創產業發展處』,我們亦會協助文創業界積極透過人工智能技術為其產業內容及形式尋求突破。」 他續指,香港政府十分重視保護知識產權。「香港文創產業可以在一個公平自由的環境下營商。『創意香港』會加強支援本地文創產業,為文化知識產權商業生態系統中的知識產權創造者和生產者推進文化知識產權,並培育他們為現有的知識產權生產和貿易方面的發展,以及協助業界透過知識產權貿易,發掘商機以提升經濟效益。」 創意香港近年在推動品牌、人才培訓方面做了多方面工作,他指「創意香港」資助的不少項目,在推動品牌、人才培訓方面都深受業界讚賞,例如上述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旨在選拔及培育新導演,成功出現了多部口碑不俗的作品(如《流水落花》、《過時過節》等)。另外,同樣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薪火相傳計劃」,以師徒傳承理念,鼓勵資深導演如王家衛、陳可辛、張婉婷等,夥拍新導演開戲,提攜後輩,提升港產片的質和量;而「資助其他電影相關計劃」亦有資助人才培訓的項目,如「香港電影專才海外訓練計劃」、「電影工作者跨部門技能提升計劃」、「香港電影導演會 —— 專業後期培訓計劃」等。 電影以外的其他七大創意產業的成功例子包括2023年下半年才推出的「《飛躍繪本》—— 香港繪本插畫師國際書展推廣計劃」,支援八位本地新晉繪本插畫家,參加今年4月舉行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兒童書展及6月舉行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項目除了資助他們親身出席這兩大書展外,更安排導師指導他們如何在雲集全球插畫家的國際書展中突出自己,尋求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社或作家合作,為其開拓更多商機。 鼓勵原創設計  設計帶動製造 談及香港製造範疇,如何幫助香港本土製造設計業界,開拓品牌市場及推廣,曾昭學認為,「創意香港」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不少項目,支援本地設計業開拓市場及建立品牌,當中包括帶領香港時裝設計師參與巴黎時裝周及上海時裝周;在曼谷和深圳舉行現實與虛擬同步的香港時裝匯演及時裝展覽;在香港及其他五個大灣區城市為設計師品牌舉辦一系列包括時裝匯演、展覽、時尚音樂夜和分享會的活動;撮合香港設計團隊與品牌創作全新的聯乘產品;支援設計師透過授權與其他行業合作,從而發展他們的設計IP;以及舉辦大賞表揚優秀的香港原創設計,從而鼓勵本地製造商及出口商轉型,實現「設計 x 戰略 x 科技 = 智慧商業」的經營策略等。透過這些項目,我們看到香港設計可帶動製造業,並為各行各業增值。 獲新注資  助港文創產業茁壯成長 對於未來大計,曾昭學透露「創意香港」將於今年4月改組為「文創產業發展處」後,運用「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的約43億元新注資,發揮更主動和積極的角色,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為業界開拓商機提供支援。相關工作包括:每年推動60個業界考察團、海外展覽及展演活動,協助香港文創產業在內地及海外市場進行商業洽談及展演,開拓更多商機;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鼓勵香港導演和擁有內地市場經驗的香港電影製作公司共同發展項目,增加香港電影進入內地市場的機會。政府預留2億元融資額,為20個電影項目融資,以提高私人投資的誘因,估計連同基金融資額可為電影市場帶動7億元的總投資;每年資助約50個「創意智優計劃」項目;在今年內推出「歐亞文化交流電影製作資助計劃」,目標在2025年第一季批出四個合拍電影項目,包括最少一個來自歐洲的項目;及每年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吸引最少4萬名現場參加者和50萬網上觀看次數。 ============= 延伸閱讀:香港製造|快圖美 孫道熙 穿梭菲林時代 升級數碼革新 [...]

香港製造|快圖美 孫道熙 穿梭菲林時代 升級數碼革新

編輯精選

香港製造|快圖美 孫道熙 穿梭菲林時代 升級數碼革新

菲林攝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大行其道,由拍攝按下快門的一剎,一格格的底片為歷史及時空留下珍貴的影像印記,接著趕往沖曬店沖印照片,等待一刻仿似是年長一輩集體回憶。數碼攝影的時代來臨,手機攝影普及,令傳統影像產業面臨重大的衝擊,一眾傳統舊式的影樓、菲林沖曬店在汰弱留強下逐步退場。現時在本港最大型的連鎖沖印品牌快圖美(Fotomax),現由集團第三代掌舵人孫道熙(Ryan)打理,他坦言,自己也經歷過菲林時代,若要把業務延續下去,不斷轉型及創新是唯一的出路。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快圖美在1982年成立,這年正是孫道熙出生的一年,深感有特別意義。快圖美於1982年在香港成立,在2001年起,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港照相器材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更是富士攝影器材港澳經銷商,多年來提供沖印及製作的個人化產品服務,屹立至今已逾40年歷史,更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沖曬品牌。 孫道熙自小在攝影世家成長,父親是中港照相器材集團(1123)主席孫大倫,哥哥孫道弘則是集團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在童年時期,開始積極培養兩位兒子接班:大仔主力教影相,細仔主力教曬相,讓兩位兒子各有所長,兩兄弟自幼已在父親孫大倫身上學習營商之道。 孫道熙指,父親悉心培養反映在學習之上。「回想當年大學選科,父親很堅持我們修讀酒店管理,他認為若我們能學會以酒店級的服務去接待客人,那麼無論做哪一行生意都有得着。」他自己在酒店管理外修讀工商管理會計系,早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威得恩大學(Widener University)取得雙學士學位。 像一般的年輕人,孫道熙大學畢業後,沒有立刻回到家族生意當中,他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工作4年後,便返回家族企業當中,最初是負責管理家族的私人投資,其後自告奮勇地向家人提出幫忙打理快圖美品牌,接受新的挑戰。「期間我發現快圖美這個Made in Hong Kong品牌有好多發展空間,而且已經服務了三代的港人,所以我更加想做好這個品牌。」 他續指:「以前在外邊打工(安永)一收工就不需要再想著工作,不過依家廿四小時都會想著公司生意,因為你每一個決定,同世界發生每件事,都有機會影響到你的生意,而我的生意不是在於自己可以賺幾多錢,而是關乎全個集團四百多名個員工的生計。」 據悉快圖美早年由外國人創辦,每晚約6至7時去到不同酒店收菲林,然後在晚上沖曬,到第二天早上6時把相片派送各大酒店去。這是他們賺的第一桶金。後來洋人把快圖美賣給商人羅康瑞,兼從事卡式帶及鐳射影碟(LD)租借服務,幹出了成績。此後羅把快圖美賣給利豐集團,可是當時踏進翻版年代,整個租帶業務停滯下來。兜兜轉轉,快圖美才正式落入孫道熙的父親即中港照相器材集團之手。 快圖美在高峰時期曾坐擁99間分店,現時有53間分店,是香港擁有最多實體店的沖曬公司。快圖美另一個業務在兩大樂園,包括海洋公園及迪士尼樂園,設有拍照櫃位,即你在樂園玩耍時被拍下照片,然後有員工問你會否買相留念的服務。櫃位員工與技術皆來自其公司。為了吸引遊客購買,他們從設計入手,即相片紙框的設計,「令客人買回家後可以display!」以往無論客人是否要照片都會沖出來,現在為了減少浪費,「客人購買才會沖印」。 [...]

工總 莊子雄 建立溝通平台 擔任新型工業化推手

編輯精選

工總 莊子雄 建立溝通平台 擔任新型工業化推手

香港昔日以工業起家,繼而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已成為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特區政府於2022年底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後,在《施政報告》中進一步落實藍圖內的方向,致力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並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去年中上任的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表示,新型工業化已成為政府最重視的議題之一,工業與創科密不可分,必須要走高增值之路;他坦言,香港要發展新型工業化,工總絕對是最佳推手,是擔任聯繫官產學研、促進各方交流與合作的「超級聯繫人」的關鍵平台。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去年接替查毅超出任工總主席,身為「工業人」的莊子雄坦言,個人深感榮幸,當下工總最大的使命,就是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他說:「作為香港唯一法定商會,工總過去60多年來一直為業界發聲,深得工商界信賴。上任這大半年間,作為工總主席,我和我的團隊都馬不停蹄,為業界出力。工總是一個理想平台,是聯繫官產學研、促進各方交流與合作的『超級聯繫人』。無論是科研機構、大學、政府官員、以至工業家、業界朋友,都一呼百應,所有人都認為香港發展新型工業是好事,走對了路,很想與工總合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早前發表《施政報告》對新型工業化發展著墨確實很多,莊子雄表示,樂見政府有決心、用實際行動,令香港產業發展走向多元化。他說:「繼 2021年將創新及科技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去年發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施政報告》再推出多項新措施:包括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設立『新型工業化加速計劃』、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等,展示政府發展創科的決心和長遠願景。」 莊子雄指出,新設新型工業化辦公室有助統籌及整合相關政府部門及資源、提升效能、縮短及簡化流程等,同時定下切實可行的短中長期措施,以完成在2030年將製造業佔 GDP由2020年1%提升至5%的目標。另一方面,特區政府斥資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可加快培育新型科技行業的發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也能惠及產業的上下游。放寬招聘部分更有助在短期內紓緩人才不足。他並指政府政策以「產業導向」為原則,只要官、產、學、研同心協力,本港有力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創科技術走向成品化  研發成關鍵 莊子雄是近年本地工業新生代。從事傳統電子業的他,1995年創立保力集團,並發展為集研究開發、製造、市場推廣、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的電子產品供應商,在太陽能發電、能源儲能發電系統、汽車及休閒旅行車電子及電力系統,以及消費性電子醫療產品,促進傳統電子業升級轉型。在他領導下,集團位於東莞松山湖的保力創科園於去年啟用,是一個提供研發、工程設計、生產製造以至巿場拓展等創業孵化支援的創科園,為港企在當地的創新工業園區內,打造新型工業化生產地的示範單位。 談及自身經驗,莊子雄提及,要成功打造新型工業,重視研發投入正是重中之重。他回憶在大學畢業後投身工業,專注研發部分,創造電池儲能專利技術,把技術轉化成應用於不同消費產品當中。他說:「在金融危機後,我一直思考將公司升級轉型,改革及調整公司結構,積極投入技術研發和自動化生產,透過轉型升級,提高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達至先進自動化製造。公司員工數目曾由高峰時期的五千人減少逾半,但產能及生意卻提升多倍。」 [...]

香港製造|冠華食品 弘揚地道零食文化 傳統零食創新求變

編輯精選

香港製造|冠華食品 弘揚地道零食文化 傳統零食創新求變

涼果、果乾、蝦片及肉乾等一眾懷舊零食,相信是不少陪伴港人成長的集體回憶。本港零食老字號冠華食品,一直堅持本地生產,至今傳承至第三代葉兆廣(Vincent),他除致力保留香港傳統懷舊零食,包括秘製飛機欖、齋雞粒、水泡餅等,同時創新求變,把品牌邁向年輕化,改革包裝及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並將傳統零食口味發揚光大,把香港的零食文化推廣至內地以至海外市場。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冠華是一個老字號的涼果品牌,1959年成立至今,自設的廠房和工場仍留守在香港,各類涼果、肉乾、零食等依然堅持本土製造,還不斷改良醃製涼果配方和推出新口味零食,與時並進。 冠華食品於1959年由Vincent爺爺葉貫創立,其父親為廣州一位酒樓廚師,在子承父藝及耳濡目染之下,葉貫亦當上廚師,也能烹煮一手好菜式。及後他來港謀生創業,當年在元朗開設小型加工場及曬場,以中式酒樓烹煮方法泡製零食小吃。 據Vincent憶述:「聽父親說,爺爺到香港後,決心以港為家,由生產到營銷,陪伴港人走過大半個世紀。一路走來,不但堅持傳統的味道,更不斷提升產品質素及改進生產技術。雖然時代不停變遷,企業為顧客著想的心態一直堅定不移。」 七十年代末,冠華食品逐步由第二代葉乃煖(Vincent父親)接班,初時仍於深水埗區以「上居下舖」家庭式運作,生產及銷售多款地道零食,除了服務街坊外,也有把零食售批發予學校的小賣部、或酒樓食肆,並開設分店,業務更添多元化。 三代接班  家族生意邁向企業化 冠華食品現已是第三代由葉兆廣掌舵,1999年Vincent大學畢業,眼看父親辛勞,不選擇外闖發展,決心留守家業。他接手後銳意創新求變,將傳統家族生意企業化,由原本家族決策會議演變成系統數據分析,利用電腦系統,改善網站設計,增設網上營銷,實現電腦化營運,並於廠房增設多部先進設備,提昇員工工作環境,減省時間及避免人手出錯,加強效益。他說:「回想當年改革之初,由全部手寫單據,變成電腦出單,一步一步進行系統化,正是一場艱辛的轉型挑戰,不能一步登天。」 Vincent續指,推動現代化的管理方式,與保留舊有優良中式傳統管理並沒有衝突。與此同時亦保留家族企業的優良傳統,重視「人情味」;另一方面,他堅持本地製造,親力親為,確保全程品質皆嚴格監控。問及為何堅持本土製造,他解釋:「冠華雖說是老字號,但都是小本經營,加上要堅持爺爺當年原味道的初心,思前想後下,我們盡量沿用本地食材及傳統製法,儘管成本不斷上漲也沒辦法。」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零食文化受到日本零食強力衝擊,作為本地零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不變的風味下,Vincent惟有從包裝入手,迎接劇烈的市場競爭。他提及,在1999年,冠華於灣仔開設分店時,更破天荒聘請了本地設計師,重新打造零食的包裝袋,外表走向時尚年輕化外,更更改了包裝量份,增添了小量包裝,迎合當今的零食文化,令消費者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他表示,冠華多年來不斷研發多款創新產品,並與不同機構品牌合作,推出聯乘企劃,以致令產品延伸,橫向發展。「記得我加入公司時約只有數百個SKU,現時SKU數目已經增長逾倍了,總算有了少許成績。」 冠華現時在本港共有4間分店,分別位於太子、旺角、屯門及葵芳。Vincent坦言,零食行業從來不是賺大錢的行業,在小本經營下,要維持高品質及傳統原味道,同時大開分店行銷,更是難上加難。他說,在實體銷售方面,冠華惟有加強批發業務,在本港把產品批發至不同酒店及會所,開拓新客源;另外又發展海外批發業務,包括進軍內銷市場如在2010年進軍遼寧省瀋陽市小試牛刀,及開始海外華人聚居如澳洲甚至遠至南美地區新市場。 [...]

香港製造|羅氏針織 傳承毛織工藝 支持本土設計

著名品牌

香港製造|羅氏針織 傳承毛織工藝 支持本土設計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工業黃金時代。紡織業曾經是本港重要工業之一。隨著經濟起飛、營運成本上漲及工業北移及外遷東南亞等因素,令針織業日漸式微。據貿發局經貿研究指出,2021年,香港紡織業(包括紡紗、梭織、針織及紡織品的染整)只剩下230家製造商,僱用1,510名員工,佔本地製造業勞動人口1.6%。面對劇烈市場競爭,近年紡織行業主力製造精良及高增值產品,例如環錠精紡、開端精紡、幼針棉織品以及複雜印花染色布料,以生產優質產品,量產或專門製品,做到迅速付貨。香港紡織業的競爭優勢在於產品質素一流,又能快速回應時裝趨勢及市場需求。經歷半世紀的發展,創立於1975年的羅氏針織,去年8月在荔枝角成立佔地6,000多平方呎的工作室,並開設本地生產線,以響應政府提倡的「新型工業化」,推廣針織工藝、潮流設計及藝術文化,發揮工匠精神,延續香港製造的成功傳奇。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在羅氏集團創意工作室內,設多台新型自動織布機,可系統化生產各式針織產品,場內亦有零售區、作品展區、活動場地,並提供個性化服務,客人按簡單步驟即可挑選產品款式、顏色、字體設計及其他個性化設計。羅氏針織總經理何家和(Milton)說:「羅氏集團已擁有五十年針織工藝,我們很想將針織傳承帶給香港市民。過往我們主要從事服裝生產,而我們希望能將針織技術傳承至不同產品,故於工作室放置了不同類型的針織產品。」 何家和表示,希望通過再工業化,將工作室打造成結合零售、活動及生產的空間,使針織工藝得以傳承,做到真正「香港品牌」及「香港製造」。他續指,以針織傳統工藝,推動再工業化,帶動傳統服裝製造業轉型升級,以塑造嶄新品牌形象。在此過程中,更期望能夠支持到本土品牌設計,並將藝術與針織充分融合。工作室亦會定期舉辦展覽、工作坊、產品展示和市集等活動,推廣香港針織文化藝術,推動本地設計業百花齊放。 開啟個性化生產  與本土設計師合作 何家和提及,現時香港已由追求量產轉為個性化生產,香港的設計創意有相當優勢,設計師只需提供圖像或文字,很快便可以新型自動織機造出不同的針織品,這亦是工作室支持本地創作的一大優勢。他並希望客製化服務能進一步由商業客戶推至最終用家,形成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帶動針織服裝業工藝傳承下去。他指出:「現時的自動織機技術已非常成熟,能做到千變萬化的設計,能媲美甚至勝過傳統針織手藝,生產更有效率和可做出不同個性化的圖像及產品。現今毛料種類和顏色豐富,而且有很多是循環再造的環保再生物料,輕便、透氣和防水,令針織產品可應用於不同場合與季節,甚至現今技術已能織造出立體產品,讓設計師在產品設計和時裝剪裁上有更多發揮空間。」 何家和續指,羅氏針織透過工作室平台,不僅期望提供舞台供設計師發揮創意,更期望讓每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本能。他強調,讓每位顧客打造出個性產品藉以獲得獨特體驗,是這個新型工業化的工作室期望達成的目標之一。何家和表示,紡織業發展到今日,已經可以由量產出口外國,轉為單品限定,充分迎合顧客需求。而香港土地資源珍貴,正適合這樣的精細化生產。而在他的構想中,顧客可以從線上的電子素材及資料庫中獲取靈感,再自行設計,譬如為各種各樣的針織品定製顏色,充滿想像力的客人甚至可上載自己的圖檔,然後提交訂單,立刻生產。如果件數不多,那麼香港工作室即可完成,否則設立於大灣區的工藝室也可充分配合。他提及,在去年羅氏針織已與hoopla一起,與西九文化區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合作,以精湛的針織工藝,為M+的藝術家們演繹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並在M+開幕當天登場。   大力支持本土品牌  支持年輕設計師 何家和指出,希望將針織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正是羅氏針織的願景所在。何家和說:「從小型的鑰匙扣到中等大小的消毒液套,再到大型些的傢具外套,我認為無不可為,最緊要的還是創意,要能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一言以蔽之,就是嘗試用針織的方式將世界上的事物重新演繹,用編織發揮其內蘊的深刻價值。而用針織的方式重現經典畫作,正是其中的一項大膽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