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聰:著力佈局人工智能 偉仕佳傑(856)蓄勢待發

博客

黎家聰:著力佈局人工智能 偉仕佳傑(856)蓄勢待發

過去一週,不論港股美股都相當弱勢,港股弱勢就不是新鮮事了,但連美股也出現明顯賣出訊號,這就真是讓人擔心。現時市場主要集中關注戰事發展及擔心聯儲局繼續加息,商品有關的股票大升,而AI概念股如英偉達(NVDA,或稱「輝達」)及超微電腦(SMCI)等都出現大幅度回調。到底這是買入機會還是熊市開始?沒人知道。不過我們可以做好準備。 與商品有關的股票,筆者早前也寫過不少文章介紹,不贅。今次想介紹一隻港股的AI概念股,讓大家可以提前部署。 近年著力佈局人工智能的偉仕佳傑(856)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科技產品通路開發與技術方案整合服務商。服務網密佈中國及多個東南亞國家,高度涵蓋一帶一路區域,透過5萬家通路夥伴,服務19億人潮。偉仕佳傑亦是多家世界頂尖科技企業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業務涵蓋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資料儲存、資料分析、基礎建置、網路安全、方案交付、行動互聯、遊戲娛樂、物聯應用、穿戴式裝置及虛擬實境產品等十二大領域。 三項主要業務分別為企業系統、消費電子及雲計算。 根據上月發布的2023年年度業績,偉仕佳傑實現營業收入738.91億港元,同比下降4.4%;稅後股東淨利潤9.22億港元,同比增長12%;淨資產收益率(ROE)為11.7%;每股盈利約為65.52港仙,表現不俗。按業務板塊來看,其中,雲計算板塊收入為30.84億港元,同比增長6.7%;企業系統板塊收入為404.14億港元,同比減少2.3%;消費電子板塊收入為303.94億港元,同比下降8.1%。雖然企業系統以及消費電子收益有所減少,但雲計算分部收益卻呈現逆市增長態勢。偉仕佳傑表示,將繼續在中國及東南亞擴展業務,將不斷積極改善內部營運及財務效率以提升溢利率,亦會繼續將業務拓展至消費電子及雲計算。 雲計算作為政府和企業通往數字化必經之路,亦被視為新型基礎設施之一。雲計算發展背後,除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帶來的更新刺激外,主要在於能夠切實為企業帶來降本增效的經濟效益。因此,雲計算對企業來說有著相當大的需求,加上AI時代的來臨,雲計算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中國市場,偉仕佳傑已經成為AI領域建設的重要中堅力量。其通過提供跨區域算力調度和運營服務,將各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聯結成網,構建國內稀缺的、能夠統一調度和管理多種算力的平台。而據公司公告資料,在2023年,集團旗下的佳傑雲星的算力調度業務同比大幅增長40%,成為了公司雲計算板塊業務新的增長亮點。 東南亞為另一發展重心 上文提及過,偉仕佳傑是多家世界頂尖科技企業在的重要合作夥伴。集團與華為、新華三、浪潮、戴爾、惠普、華碩等服務器尖端廠商保持長期戰略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與華為已合作十餘年,偉仕佳傑不僅是華為政企業務全產品線總經銷商,也是華為雲的重要合作伙伴。就合作伙伴的級別而言,偉仕佳傑已是華為的鑽石級合作伙伴,即最高級別。而偉仕佳傑管理層亦稱公司是華為國內第三大供應商。 在年內,偉仕佳傑與華為在服務器、網絡設備等硬件的合作金額或接近60億港元,而集團的企業業務中國區國產品牌的營業額為242.48億港元。與華為的合作佔了25%的營業額。A股中,凡是華為概念股都喜歡用一個叫「含華量」的名詞去判斷該股是否「正宗」。而偉仕佳傑的含華量大約在25%附近,這個數字相當不錯,據說不少市場上熱門的華為概念股只有5 – 10%不等。25%這個數字甚至未計算雲計算領域,可見偉仕佳傑其實是正宗的華為概念股,只是因為不在A股市場,才不及軟通動力、高新發展及崑崙萬維等受注目。 除中國市場外,東南亞市場也是偉仕佳傑的重心。由於東南亞對IT和科技的需求興起,偉仕佳傑也成為了不少國際科技巨頭的東南亞首選合作伙伴。例如英偉達,在去年,偉仕佳傑在泰國和新加坡的分支機構,分別拿下了兩個市場的NVIDIA FY23最佳分銷獎。此外,在今年年初,當馬斯克星鏈網絡準備登陸亞洲時,偉仕佳傑也成為了首選合作伙伴,簽署合作協議,率先在馬來西亞市場展開合作。 綜上所述,在AI及數字化經濟的浪潮下,偉仕佳傑吸引了不少知名科技巨頭與其合作,可見公司實力不凡。而事實上,在這波AI浪潮來到之前,偉仕佳傑早已是一間長期保持穩健增長的公司,自2002年上市以來的二十年間,營收規模增長超過46倍,對應的年複合增長速度約21.3%,且連續二十年淨資產收益率(ROE)維持在10.0%以上。這證明了偉仕佳傑是一間勇於創新,適應市場變化的公司,管理層功不可沒。投資者在投資偉仕佳傑時又可多一重放心。技術層面上,公司公布業績後,股價都向上爆發,可以再留意一下近兩年低位在$3.8已築了一個新底,後續可以此為指標看股價慢慢向上。因此,如有興建投資人工智能及數字化經濟,華為概念股的偉仕佳傑或會是不錯的選擇。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 延伸閱讀:黎家聰:基本面優秀 環球醫療(2666)有待估值修復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港人去深圳消費 所帶出的意識形態

在復活節期間,朋友們話題都在討論港人上深圳消費旅遊。從疫情通關後至今,都不難發現消費群走到國內如深圳一帶,各種各樣的深度旅遊和觀光,不論酒店住宿、打卡食肆、不同種類購物,吸了不少由南而上的消費購物力。聆聽綜合各種理由,大致上都不離開如兩地所提供之服務和產品性價比的明顯分別,值得或不值得之評分,滿意程度的觀感,服務態度與質素區別或高低等等,似乎蠻多港人是很落意花坐車時間,或是利用假期日子去一些他們認為值得消費之地。 個人來說,因過去多年來都需要多次往返內地,故此沒有特別意慾會於休假時到國內遊玩,反而是覺得需要留港處理一些私人雜項/事務(因日常工作繁忙)。公眾假期日子裡,留港消費到處走走 。同意不是每一區每個角落都能旺丁旺財,而其實一直都覺得眾多服務質素和態度都需要有更大之提升與改善,食肆食物質素亦需時刻審視,個人覺得近十年八年在港消費菜餚好像日漸減少,搵到美食似乎愈來愈難,消費多間後都不容易令我成為回頭客,港區各大小廚師是否需要不斷提升烹飪水平,呢個環節真是值得深思。 除此,有些遊客亦提及到亞洲其他地區的食肆服務員之溝通能力和禮儀尤勝於香港。近日花了點時間在 Airside 商場深度逛,此商場特點是可以攜帶寵物入內(Pets Friendly), 食肆也可,添加賣點增加人流。原以為商店內物品售價高昂,怎知看到一家是本地設計之鞋舖,舒服好著有款式,有休閒款有上班款,三百至五百元一對不等,買兩對或以上還打折,服務態度合格,算是有性價比,結果買了四對。Airside 提倡「和而為一」格調,集合文化、時尚、綠色生活體驗於一身,有別於一般屋苑商場或一些充滿金光閃閃之名牌名店商場,個人喜歡 Airside 營運風格,香港就正正需要有更多元化具特式的生意營運模式,如繼續倒模式抄襲,或是過於傳統式的操作和建立,只會是變相及間接地把港人和遊客輸送到其他地方, 故此,我個人認為,除了大家都說政府需要做甚麼之外,各大小企業/創業家/生意經營者都需要多多思考,與時並進,不斷提升軟硬件質素,政商雙方有共識地如何增強競爭能力。 說回金融投資市場領域,對上一次出專欄巳是去年12月26日,其實今年已計劃會不多產寫專欄,主要因為整個投資市場充斥著Top Down Approach,各區宏觀政策政冶主導,包括美國利息走向、市場預期、及往後實則行動決策等,這類討論似乎都不需要密集式進行撰寫。尤記得去年第四季時,九成氛圍都高調說出2024年會減息6次,甚致說3月份開始減,當時撰寫財經專欄時相信大家都會感應到我個人是頗懷疑這個減息進程,特別當大家只是看著美聯儲之點陣圖去判斷。其實過去十來年,常觀察這個不時更新的點陣圖,所有點陣圖均是預期預測,可升可跌,可多可少,近日大家已調至減3次的預期,皆因美聯儲點陣圖更新至3次, 那,如果五/六月說尚未時候實施減息,或拖字闕,或用擠牙膏意式形態操作的話,大家都要評估一下到期時各投資市場各商企各房產價格,以及美元或其他貨幣走勢如何,而市場各單位又會如何解讀和傳遞「信息理念」,將會是本年頗為吸引眼球的重點環節。 基於面對著還是有利率走向不確定性之氛圍下,投資產品選項還是要精挑細選。還是沒有怎大手涉獵中港股市,仍然處於弱勢以及反彈能力好有限。其他區域市場還是較有利可圖,就連美元指數上下波幅,與其他貨幣強弱區間行走也頗為好玩,英鎊也是被收納為投資工具之一,日圓買賣一直沒有參予,皆因牽涉太多層面的預測, 諸如央行干預因素、carry trade行為、利息走向預期、息差狀態、日股板塊互動影響、出口商貿、通漲預期等等,似乎都要待美元真正踏入下降通道的話,日圓才能夠真正走強。 [...]

黎家聰:三年規劃進度良好 九興控股(1836)跑贏大市

博客

黎家聰:三年規劃進度良好 九興控股(1836)跑贏大市

恒指上週三單日大瀉500多點,表現令人失望。又一週下跌,不禁懷疑到底港股還有沒有希望。不管港股能否有一天「翻生」,作為投資人最重要的是管理好風險,好好檢視每一個交易,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畢竟,選擇是否入場和選擇玩哪一個市場都是自己能決定的事。如果真的只能玩港股,就要勤走位,勤檢討,果斷止賺止蝕。有些東西不能在公開的專欄寫得太清楚,但筆者想說的是,辛苦賺到的錢,不應輕易送出去,我們投資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以前用的方法不奏效就要調整一下,賺錢機會只是留給能適應市場的人。 九興控股(1836)也是一間懂得適應市場的公司。他們為了適應,推行了一個「三年規劃(2023 – 2025)」。談三年規劃之前,先簡述一下九興是什麼公司。 九興是優質鞋履及皮具產品的領先開發商及製造商。在全球受眾多知名品牌青睞,例如運動品牌Nike、奢侈品牌Prada等。九興憑藉在中國及東南亞廣闊、多元化及成熟的製造基地,具備無與倫比的工藝、生產靈活性、快速產品推出速度及強大商品化能力等獨特優勢。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北美洲與歐洲,根據2023年中期報告,北美洲及歐洲的營收分別佔比分別是43.93%及27.37%。 至於公司的三年規劃,規劃重點放在業務增長及利潤率提升,目標是在2023 – 2025三年期間實現經營利潤率10%及稅後利潤年度增長率達至低十數百分比。公司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首先是強化品類組合,更好配合公司獨特的優勢及能力。九興為此會進一步深化與全球主要運動品牌的合作關係,並與其他尋求開拓運動及運動休閒等鞋履系列的奢華及高端時尚品牌合作,將更多成熟但快速增長且正在引領運動休閒時尚潮流的精品運動及時尚鞋履品牌加入客戶組合。 其次,公司擴大並多元化發展產能,來穩定成本基礎。為此九興提升了位於印尼梭羅市的新鞋廠的產能,並宣佈與一主要品牌合作夥伴的合作方案,在印尼共同打造一家專屬的運動鞋廠。這做法除了能騰出空間予高檔產品生產外,亦能利用印尼較低的生產成本,有助改善利潤率。另外,公司亦在2023年起致力提升在孟加拉的產能。 第三是優化管理效益及效率,九興重組組織架構,集中客戶管理團隊提供更優質的客戶服務,調整工廠營運團隊重新聚焦日常製造。同時匯合研發團隊,以提高設計及商業化能力。此外,公司亦將管理層激勵計劃與透明的短期及長期營運目標掛鈎。 今年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最後是增強成本效益及改善營運資金,九興強化客戶組合以降低整體風險,提升庫存及現金流量管理,以及進一步加強各部門的成本控制。 三年規劃目前進度良好。由於需要重新配置產能,以推出更高端而須多耗產能的產品款式,產品及客戶組合有所調整,因此,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12個月的出貨量按年下降約12.5%,收入亦下降約8.5%至14.927億美元。然而,該等新產品系列正使平均售價有所提升,並在提高毛利率方面作出貢獻。這在去年公司第四季度的財報中表現出來,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3個月,收入增加約13.5%至3.895億美元,平均售價升2.1%。同時,第四季度出貨量按年增長約10.9%,這是由於九興出眾且高品質的鞋履產品持續為客戶帶來良好的銷售業績。 可見九興正一步一步達成三年規劃,根據大和的研究報告,指出九興2024年經調整營運利潤率將擴大至11.6%,而去年為10.7%,由核心利潤升11%所帶動。而且,九興亦稱其滿懷信心能實現其「三年計劃」的中期目標。相信九興2024年會是不錯的一年。 總括而言,九興三年規劃進度良好,可預見2024年盈利能力將會不錯。加上九興股息率具吸引力,有8.49%。作為少數在熊市仍處於上升趨勢的股票,有興趣投資港股的朋友,九興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

名家觀點

2023年結與2024前贍

2023年都算頗係特別的一年,特別在係差不多在這一整年中,市場大多數的主觀慾望與市況真實表現的狀態,有著頗大的距離和分歧。 美國區之息口走向肯定是最核心又最關鍵的力量去帶動市場或影響市況。今年年頭始息口一直攀爬向上,除了美金/美元指數走強外,其他所有資產價格都幾乎被推向下,債券市場都頗係陷入重災區,當然還有加上國內企業債券在不停又不斷地發生違約事件,完全墮入雙重打擊之狀態。一些較穩健既企業債券價格亦不會有太大之折扣(中短期的),得來的殖利率也可能跟放入定存產生之利息差不多,那就是,why bother呢! 固定利息產品呢一環,於今年或是明年,都將會是被考慮是否要加注或是要減注的一項。2023年頭兩季市場好多聲音都喊年底前美聯儲會減息,沒有減之餘反而仲多加幾次。個人在過去一年至今都未有過對美聯儲進行減息行動有太多期望,有跟進我撰寫文章的也略知一二。還有多次提及要留意其他股票市場之機會,例如是歐美和日本區內的,其實中港股市一直著墨不多,甚至提及到要多加留意多個層面的問題點。時至今天,相信有很多資金已經流入了一些非中港股票市場們,相信亦包括大塊頭的美國股市,看看美股三大指數,攀升不少,故此,今年真心非常感謝一眾非中港股票市場以及外匯交易部隊之走勢,令業績與客盤有不俗之表現, win-win case,亦感恩自己在過去10多年一直教育客戶群要放眼全球全宇宙之機會,美股/美國企業尤其多談多討論。個人對美國政治層面既對內對外之管理管冶素質一直保持非常懷疑觀感,不是我杯茶,但是, 美元到目前依然係外匯市場既霸主,大多數商品的計價單位以及多國儲備和投資所採用的幣種,要削弱或取代其地位亦很不容易。另外, 美國區內很多大企均是全球的行業龍頭或是坐擁大佔比的市場份額,就算連很多中小型的也具管理質素。美股在過去長線看來一直是在上升軌道,當然當中亦有不少的波動兼上下波幅,但總体而言每次在低位後之反彈動力真係遠大於中港股票股價,金融市場還是美國人的強項,條華爾街都真係不是省油的燈, 強!所以!成熟資本社會市場咪就係有此等優勢囉,明白不明白,這個亦是表現有強厚國力的重要一環。 基於息口走勢會是明年重要焦點之一,故此,在踏入2024年之際,各地各區各平台不同聲音在預估明年息率去向,過九成均預判來年整年減息最少75點子,有說三月份開始、六月份始、或第三季或第四季,少數說明年整年維持利率不變, 以及基本上零單位會出來描述有加息的可能性。首先個人認為將來甚麼狀況都會是有可能發生的,不會在考量和部署方面排除任何既可能性(除非本人是寫其劇本的主編..哈),未來一年劇本細節怎樣發展肯定是取決於美聯儲官方的一切決定,而他們對於政策和金融導向與實際經濟運行狀況以及他們要用什麼手段達至甚麼目的和目標,看似容易估量但其實又不容易揣測,再加上明年是美國大選年,亦極有可能當中會多了牽涉政治相關因素,故此,我個人會處於一個偏向觀望而又能時刻有兩手準備的行為和態度。 到目前為止,要好真實的感受到中港股市快有利好消息和行動去刺激達至產生較有力的反彈或進入上升軌道的確未有,近日宣告明年年中可以入表申請三千萬港元投資移民終於落實時間表與細節,根據上兩轉嘅經驗,呢類計劃實行之後係對股市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這一個較實在的移民政策,現階段似乎係唯一一項較有睇頭兼貼地的,不過又但係同時,現世代現氣候/各種各層面也跟昔日的會有所不同,拭目以待來年發展,也充心希望中港股市這個無論是一手或二手市場的餅不會不斷地被削弱。 至於其他國家地域股票市場,就肯定繼續放眼放注全世界,持續用世界觀去尋找機會。高度觀察利息走向既同時,也密切關注個別企業股票的機會面,之前回落較多的要細心看看其機會位去追落後,已達歷史高位的就要看看是否需要考慮售出獲利,估計來年大部份時間都會發生板塊輪動呢個生態環境,多多研究投資行為與各行各業企業基本面,再加點政治意識觸覺。 估計頭半年美元指數上下波幅不會十分巨大,外匯在一個區隔走動還是有利可圖的,找一些自己有做功課的貨幣來操作,基本面/市場行為/技術性分析,市場noises/voices on 息口,美元指數(DXY) [...]

【吳老闆筆記】優化CIES投資選項 生活配套有待跟上

博客

【吳老闆筆記】優化CIES投資選項 生活配套有待跟上

政府日前公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詳情,與行政長官李家超在10月《施政報告》中略有不同的地方在於申請人的資產由原先不能投資房地產,調整為可以投資寫字樓與工廈等非住宅房地產,上限為1,000萬港元。新計劃下的合資格人士包括,18歲以上外國國民、中國藉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澳門居民及台灣華藉居民。亦即計劃的對象剔除居住在內地的中國籍人士。筆者對政府的修正表示歡迎,然而以本地現時的寫字樓或工廈價格來看,設限於1,000萬港元,可以選擇的投資項目其實不是太多。   施政報告早已提到,在香港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筆者估計可以吸引的對象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但以現時的經濟環境來看,能一下子拿出3,000萬流動資金的申請人數目估計不會太多。不過,政府既然略為調整了投資項目,對本地的寫字樓或工廈始終有正面意義。至於是否刺激到對這些物業的大量需求,則要拭目以待。 筆者反而擔心的是本地的配套服務出現人手短缺現象,政府應該思考如何解決勞動力問題。尤其透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來港人士親身經歷到香港服務業因為缺乏人手出現退步的時候,會否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失望。 現時香港的衣食住行等服務基本上已難言令人滿意。不僅食肆,即使理髮、汽車司機、零售業,甚至建築工人都十分短缺。過去香港以優質服務見稱,但隨著人手不足,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大幅下跌。 更令人堪憂的是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似乎已經剎不住這個熱潮,在此消彼長下,香港要提起勁追趕亦難以糾正港人的消費習慣。儘管香港已經開始輸入內地勞工,但香港工資高企,成本很難下降,這就有點像是人哋出茶渣,香港出鮮奶,二者溝勻都係香港成本高出別人,難有競爭力。筆者有時納悶,為甚麼外傭工資可以控制在5,000元樓下,但輸入其他工種的外勞卻幾乎與本地人睇齊。好似建築工人大約三、四萬一個月,見有不少南亞人從事這些工作。工資壓不下去,成本只會不斷高企,同樣會削弱本地的競爭力。 現時港人北上消費,除了性價比高之外,服務質素勝香港一籌都是很大原因。內地勞動力充沛,深圳的工資隨時是香港的三分一,經營成本肯定低過香港。香港面對這個困局確實有待高人提出解決方法! ============= 延伸閱讀:【吳老闆筆記】廟街夜市定繽紛  治安衛生要睇緊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