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王志榮:氫能 —— 可再生能源的新星(Part 1 & 2)


王志榮:氫能 —— 可再生能源的新星(Part 1 & 2)

能源消耗與《碳中和》:當今《碳中和》是全世界各國為地球未來人類長遠發展的一個重大承諾,亦即是要達到全球二氧化碳(CO2)零排放的終極目標。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承諾於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第二大碳排放國的美國亦承諾爭取在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其他各主要經濟體如歐盟也承諾爭取在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王志榮:氫能 —— 可再生能源的新星(Part 1 & 2)

各國現時都忙於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努力,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把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產生大量碳排放的化石能源,轉換為低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和氫能),現時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耗佔比仍然高踞 80%以上, 據國際能源署(IEA)對全球在 2050 年能源消耗的預測,到時化石能源的佔比將會降至 20%以下,為全球實現《碳中和》打上堅實的基礎 。可見的未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將會以高速的增長。

生產能源的成本

為了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各國都朝著低碳排放的能源方向發展,通過多年的努力,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 已經接近化石能源,有的甚至低於化石能源的成本,詳細的能源成本分析可參考Table 1 。 例如太陽能發電的平均成本價是29-42美金/百萬瓦時,陸上風力發電也只是26-54,相比於天然氣發電的44-73 和用煤發電的65-159,已經有一定的成本優勢。未來太陽能和風能的發展將會是前景無限, 繼續以低的生產成本和低碳排放量,侵佔原有的化石能源市場。 其他的再生能源如核能發電和氫能發電,雖然是非常潔凈的新能源, 但生產成本遠高於化石能源,技術和生產成本仍需大幅改善,才有機會成為未來能源的新動力。

王志榮:氫能 —— 可再生能源的新星(Part 1 & 2)

因各主要經濟體都承諾爭取在2050 –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氫能最近已成為新能源的熱門課題和積極研究對象。 氫是宇宙最豐富的元素,能量密度大,可從取之不盡的水資源中利用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把水電解從而產生氫氣, 因此氫氣可作為能量載體 ,尤其可是儲存由可再生能源高峰期生產出來的剩餘能量,轉化為車用氫氣燃料。 車用燃料儲存的氫可釋放後燃燒,產生的動能可推動電動車,並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因而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在制氫方面,由於氫原子的高活性,氫氣不能單獨存在於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如水、甲烷等之形態存在。所以生產氫氣是需要通過特定的提煉過程,才能從氫化合物中獲取氫氣並加以利用。 氫能來源廣泛,製備技術多元,通常根據生產來源和製備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我們可將氫能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種類型。不同顏色代表著制氫過程的清潔程度,灰氫在製備過程中碳排放最多,綠氫在製備過程中碳排放最少。

三種主要氫能類型

在制氫方面,由於氫原子的高活性,氫氣不能單獨存在於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如水、甲烷等之形態存在。所以生產氫氣是需要通過特定的提煉過程,才能從氫化合物中獲取氫氣並加以利用。氫能來源廣泛,製備技術多元,通常根據生產來源和製備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我們可將氫能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種類型。不同顏色代表著制氫過程的清潔程度,灰氫在製備過程中碳排放最多,綠氫在製備過程中碳排放最少。

灰氫 (Gray Hydrogen)

• 灰氫,是通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燒,把水蒸氣重組而產生的氫氣,在生產過程中會有較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灰氫的生產成本較低,制氫技術較為簡單,這種類型的氫氣佔當今全球氫氣產量的80%以上,碳排放量也是最高的,每生產1 Kg氫氣其碳排量約為12 kg二氧化碳。

藍氫 (Blue Hydrogen)

• 若在製灰氫的生產過程中,將氣化或蒸氣重組中之碳排放,使用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先進技術,捕獲溫室氣體,避免排放到大氣,實現了低排放生產。這種方式產出的氫氣則稱之為藍氫,碳排量減少多少視乎用何種先進技術。

綠氫 (Green Hydrogen)

• 利用再生能源或核能進行發電,以電解水而製得氫氣,產生的氫氣被稱為綠氫。例如以風力發電而電解水,每生產1 Kg氫氣其碳排量僅為0.37 kg二氧化碳,是非常環保的製氫方法,這也是全球朝著低碳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

氫能的優缺點

氫氣應用範圍廣,適合於一切需要燃氣的地方。氫氣高溫高能,熱值是汽油的三倍,而且氫氧燃燒時熱能集中,火焰挺直而熱損失小。制氫的來源亦廣泛,可用各種再生能源發電,由水電解制取氫,水取之不盡,氫氣燃燒后又還原成水自動再生,循環再用。安全性方面,因氫氣的重量很低,洩漏於空氣中會自動逃離地面不會形成聚集,氫氣亦無味無毒,也不會造成人體中毒。氫能源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但它最大的缺點是生產成本遠高於化石能源,中短期很難普及。 同時因氫氣密度小,很難液化,高壓存儲不安全。 運輸氫氣亦難,現有的運輸管道不能共用,從新鋪設難度大。

撰文:王志榮博士

香港獨立非執行董事協會常務副會長及新經濟委員會主席、智囊團成員及執行委員會委員(大舜基金)、亞洲大數據精英諮詢有限公司首席合夥人

=============

延伸閱讀:庾婉華:內核實力不斷增強,光大環境值得關注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