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錦興博士:香港氫能發展狀況

博客

廖錦興:香港氫能發展狀況

為因應氣候變化,全球致力於環循再造及減排,務求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在國際都會城市而言,香港在減排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隨著政府大力推出各項減碳措施,促使香港的碳排放量於2014年達峰值後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這跟政府廣泛宣傳環保、塑膠徵費、電動車新登記「一換一」計劃優惠等有著密切關係。   根據環保署資料,截至2023年底,香港整體電動車數目為63,225輛,佔所有車輛總數約6.8%。雖然現階段的比例不算高,但近年來新登記電動車的數量有明顯上升,政府亦撥款20億元,用於推動在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即「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政府在2021年3月、6月及10月先後公佈《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上述藍圖及路線圖涵蓋各方面推動使用新能源運輸技術的政策方向和未來目標,引領香港在2050年前達到車輛零排放。 電動車取代傳統電油車仍是全球趨勢,但眾所週知,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的生產物料並非理想環保物料,而氫能是公認的環保能源。因此,香港應積極研發氫能源,不僅在用於一般汽車,還應考慮包括各種交通工具及設施。而長遠而言,應該使用於香港的電力供應方面。 上週,筆者到佛山佛燃能源參觀,佛山作為內地四大氫能研發及生產基地,該市的氫能已從研發階段到實際使用於社區不同範疇,不僅有近千輛氫能巴士正投入服務,而在社區設施、學校、醫療產業上均見到氫能的蹤影。 同時,筆者亦透過貿發局舉辦的網上研討會「零碳之路:邁向氫能經濟新時代」瞭解到,香港的交通運輸和能源系統在氫能方面的最新發展。研討會中,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工商市務及營業助理總經理江紹權工程師表示,該公司是佛山佛燃能源的策略性股東,將會引入更多氫能發展於業務上。煤氣公司自1862年一直以煤為原料生產,至今經過160年變遷,現在主要使用石腦油及天然氣並為原料,而在生產過程亦產氫氣。現在氫氣佔生產最大的部分(氫49%、甲烷29%、二氧化碳18%)。 江紹權工程師補充,煤氣公司發展氫能有三大優勢,包括產氫比例高、供氣網線總長逾3,700公里和超過160年安全營運及應用氫氣經驗。從煤氣提取氫氣的優點包括 一)氫氣經管道輸送到使用者地點; 二)不受天氣及路面交通情況影響; 三)源源不絕,不受儲存缸容量限制; 四)避免長管運氫車進出,減低風險; 五)減省接缷程式及人手。 就香港氫能潛在應用方面而言,短期內可應用於垃圾車、重型車、搬運車。而中長期應可作為運輸船隻、輕鐵、燃料電池和區域性地區的能源供應。 香港應把握先機,先加快香港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的步伐,密切留意氫能源在運輸技術的發展,並配合世界各地發展趨勢,投入研發資源及推動產業化,在「十四五」規劃的綠色低碳轉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 延伸閱讀:廖錦興:專資青年灣區探索無限可能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名人系列

封面故事︱綠氫能源 方時俊.法國創新製氫技術 從2008成就企業之路 引領中國氫能大時代

在氣候變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多個國家於2015年底簽定《巴黎協定》,開啟全球邁向碳中和時代,並制定碳中和時間表。為有效達至碳中和,新興能源應運而生,為創造更好的未來而各施各法。Flex Fuel Energy Development 是創立於2008年,來自法國的製氫科技公司,集團總裁及創辦人之一的方時俊(Steven) 就是創新能源的佼佼者。至去年9月,他更在中國前海成立 Flex Fuel Energy Development 子公司綠氫能源,以引擎除碳(Flex Fuel)及綠氫能源應用(Gen-hy)雙管齊下,乘著中央政府的碳中和國策,開拓龐大的內地市場。他說:「我們有個使命,就是希望可以令碳排放量不斷減低,同時在能源應用上有更多選擇,最終目的都是為下一代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氫能在中國市場發展無限,未來更將建立1,000 個加氫站,為中國的長遠氫能發展創造更有利條件。 雖然只與Steven傾談了短短一句多鐘,但已強烈地感受到他不拘小節的作風,那可能與他在外國長大的背景有莫大關係。他指出,自己出身工業世家,並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舉家移民澳洲,直至1997年回港加入家族生意——以出口電動工具為主的OEM業務,當時他只是二十出頭。「我有兩個選擇——打工,或做家族生意,我便選擇到家族公司幫忙。」 那不就是公司的太子爺?他輕輕一笑,反駁道:「不是的,那只是一個平台,令我有機會去學習,我是由低做起的,更是心甘情願去學的。」當時公司已在深圳及潮州兩地設廠,而加入公司的最初兩年,他便主要在工廠內度過。他回憶道:「整間工廠除了廚房外,我都做過,由注塑、吹氣機、IQC(進料檢驗)、QA(品質保證)、生產線、設計部、工程部,以至營業部,我都做過。」兩年後,他轉職至營業部做sales,經常需要周遊列國與外國客戶談生意,一年中有半年時間不在香港。直至8年後,他眼見時機成熟,乃正式脫離家族業務,一頭栽進氫能的事業中。 [...]

可持續發展

APAS汽車技術論壇 推動中港氫能產業發展

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承辦的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今天(9日)舉行「APAS汽車技術論壇2023 – 新能源與氫能的新里程」活動,匯聚本地和海外業界精英,旨在彙集汽車行業專家和領導者進行專題演講,分享政府倡議、汽車行業最新發展技術及商機,推動新能源與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同場汽車科技研發中心亦與内地汽車業界夥伴簽署諒解備忘錄,深化雙方在新能源與氫能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右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左六)、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左二)、汽車科技研發中心行政總裁張梓昌(右三)、汽車科技研發中心總經理賴敬文(左一)及一衆行業專家出席APAS汽車技術論壇,與業界攜手推動本地及内地氫能產業發展。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聯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汽車科技研發中心行政總裁張梓昌及一衆行業專家和領導者為活動主禮。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產業等,今年全國兩會亦繼續聚焦新能源發展,將氫能科技列入新能源科技發展其中一環。此外,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推動綠色運輸、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和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措施。因此,汽車科技研發中心除了一直擔當推動本地汽車科技研發及應用的重要角色,亦會透過實際行動配合政府政策,包括推動利用新能源及氫能等方案,攜手打造香港成為環保及宜居的智慧城市。」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表示:「新能源科技是新時代的主要創新領域之一,同時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特區政府於去年12月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建議聚焦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的發展。先進新能源技術產業有助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特區政府致力推動綠色運輸、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措施,鼓勵相關行業的發展。我們將繼續支持汽車科技研發中心進行有關範疇的研發及技術轉移工作。 」   汽車科技研發中心與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廣州)有限公司於活動上簽署諒解備忘錄,承諾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為區域內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法規、政策等提供技術支撐,以促進區內的新能源汽車應用,並就新能源汽車開發、測試認證技術等方面展開協作。另外,汽車科技研發中心亦與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深化雙方在交通和固定電池市場領域方面部署氫能技術合作,將氫能技術應用推展至香港其他行業。   活動當日亦舉行多場演講,邀請行業專家,包括汽車科技研發中心行政總裁張梓昌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空氣質素政策)梁啟明、城巴總經理(工程)蘇國健、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工商市務及營業總經理鄭曉光及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旭,與在場過百位業內人士分享新能源和氫能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商業機遇、本港碳中和政策、内地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情況等議題,共同探討如何在推廣新能源和氫能技術的過程中應對各種挑戰和機遇,以攜手促進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除舉辦高峰會,汽車科技研發中心作為香港汽車科技發展的驅動者,亦於活動上向在場人士展示過去一年多項自家研發的市場導向項目,包括:人工智能識別汽車噪音技術平台、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載荷電動運載平台、路側激光雷達與車聯網系統、小巴起動警示系統及吊臂位置監測系統。上述項目在剛完滿落幕的「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得三銀兩銅佳績,充分體現汽車科技研發中心在汽車科技領域的實力和創新能力,將為香港的汽車科技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全球布局氫能 中國享成本優勢

電動汽車迅速發展,讓業界對背後電能驅動方式的發展愈加重視,當中由氫能源驅動的燃料電池由於比鋰電池充電更快,續航力更久,有望成為電動車的主導力,令電動車更為普及,帶來真正的綠色交通世紀。 近年氫能在全球範圍內迎來了一股熱潮,中國、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均制定了氫能發展規畫,爭入市場。當中,中國在發展氫能產業上有成本低的優勢,然而,由於運輸及製作過程的環保技術尚未成熟,相信仍需政府大力扶持,才能成為真正的氫能大國。 上週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就《政府工作報告》的八十三處修訂進行了解讀。當中除了大政策、民生熱點外,還有一個頗引起市場注意的話題,就是「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是中國政府首次把氫能源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同時,今年天津、廣東、浙江、吉林、雲南、四川等多個省市也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了發展氫能,有分析認為中國已初步形成了「氫能東西南北中」五大發展區域,故業內認為氫能產業或將迎來大繁榮。 其實早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畫》中,發展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就已被「畫過重點」,當中《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更進一步描出了中國氫能的發展路線圖:目標在二○二○年時,中國燃料電池車輛要達到一萬輛、加氫站數量達到一百座,行業總產值達到三千億元人民幣;而至二○三○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要達二百萬,加氫站數量達到一千座,產業產值將突破一萬元人民幣。 空氣污染 年死數百萬人 中國政府對氫能的重視是源於氫能有望成為解決交通廢氣污染的最終方案和最佳方案。交通污染為近年全球一個嚴重的問題,更是人類健康的一大敵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現時世界上高達九成人口每日呼吸污染物濃度較高的空氣,而估計每年因空氣污染導致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高達七百萬。 根據美國環境網站ENS報道,在二○一三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美國約二十萬人過早死亡,當中五萬三千人是因為汽車和卡車廢氣而早逝。科學研究還發現,空氣污染會造成人的情緒問題,會導致兒童出現多動症和智力障礙,以及限制肺部發育等問題。 至於中國,情況同樣嚴峻,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二○一八)》顯示,中國在二○一七為連續九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同時機動車污染已成為中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中國部分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複合污染的特點,直接影響當地人的健康。 二○一七年,全國機動車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初步核算為四千三百五十九點七萬噸。其中,排出的一氧化碳(CO)三千三百二十七萬噸,碳氫化合物(HC)達四百零七萬噸。 氫能電池 充電快續航久 亦因此,開發新能汽車成為了燃眉之急,其中目前可替代石油車的主流新能源汽車技術以鋰電池推動的電動車為主導。鋰電池發展起步早,商業化程度更高,技術成本也更低,且充電可以利用現有的電網系統,不用像氫推動的能燃料電池(Fuel Cell)般要從頭建設加氫和供氫的配套網絡,因此近年成為市場的主流。 然而,鋰電池電動汽車存在著充電時間長、續航短等的缺陷,如以充電時間來比較,鋰電池車一般要充好幾個小時電,但燃料電池車加滿氫只要短短三至五分鐘,就跟加油一樣快。而且,燃料電池車加滿氫後可行駛的里程數幾乎等同於汽車,使用壽命亦長達十至十五年。 再者,鋰電池零廢的背隱藏其實著發電過程的潛在污染,而燃料電池則是一種將存在於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燃料和空氣分別送進燃料電池,電就生產出來。故實質上它不能「儲電」而是一個「發電廠」。行駛過程只會排放水,不會生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因此被視為「終極環保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