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李懷璞:應「由下而上」教育投資者及消費者


隨著環保替代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大眾要求製造商和企業以更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推銷產品的壓力也隨之而來。據尼爾森NV(Nielsen Holdings N.V.)2015年發表的報告顯示,73% 的 Z 世代(泛指在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和 84% 的千禧一代(泛指在1980及1990年代出生的人)期望品牌和零售商變得更加著重可持續發展,儘管綠色產品定價普遍比較高,他們也寧願購買標籤為ESG 的產品,因此漂綠也普遍被認為是一種吸引較年輕消費者的營銷方法。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1. 尋找誇大的字句

企業有可能運用模糊的環保流行語,例如「全天然」或包含「有機成分」。這些僅僅意味著它的材料是天然的,但實際上涵蓋了廣泛的有害化學物質,不一定對消費者或環境有益。

 

  1. 誤導性的包裝

製造商傾向於設計符合環保理念的產品,例如運用綠色、植物、自然、樹木等。實際上,真正的環保產品的包裝應該呈現自然色調的,以防止使用有毒的漂白劑或染料。

 

  1. 虛假的認證

使用基本的、模糊的符號,例如綠色勾號或綠色回收三角形。 這些都不是正式的認證或驗證,而只是一種營銷策略。

 

  1. 缺乏資訊

重新漂綠的公司將包含環境聲明和行話,但沒有關於公司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如何回收或堆肥其產品、沒有詳細的成分清單、對其產品如何可持續發展的詳細解釋……

 

  1. 購買產品前問問自己,那間企業究竟有多透明?

 

由於現行的報告、閾值,定義標準以及認證系統都還沒有一個標準,要完全防止漂綠仍然是很困難,因此,要打擊這種利用可持續發展及ESG的營銷手法,長遠而言必須要運用「由下而上」的投資者及消費者教育,配合監管機構「由上而下」制定統一化的標準及監管措施。不過由於教育及實行監管措施同樣需時,在這過渡期間,投資者及消費者避免漂綠的最佳方法應是多加研究和分析,有疑問時亦應提出問題。

 

 

撰文:李懷璞

恩博資本合辦人及首席執行官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