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泰國際陳亨利 與內地品牌「拼船出海」 提升香港時尚產業地位

企業策略

聯泰國際陳亨利 與內地品牌「拼船出海」 提升香港時尚產業地位

目前亞洲時裝中心的稱譽,東南亞及東北亞的國家或地區都在覬覦,香港也不例外。作為領先的成衣製造及供應鏈企業的聯泰國際集團,一直致力為紡織及成衣業培育人才,集團副主席及首席執行官陳亨利博士認為,香港是有條件成為亞洲時裝中心,甚至進一步染指國際時裝中心的地位,在1 0月舉行的Fashion Summit(時尚高峰(香港)),他期望藉著當中的訊息,讓政府更具體為業界整合資源,善用香港地理優勢,與大灣區的時裝設計聯乘,形成一股力量,讓香港的成衣製造、設計、生產,都在世界佔上獨特地位。聯泰更肩負領頭羊角色,與內地時尚品牌「拼船出海」,相輔相成,為亞洲時裝中心的美譽作出貢獻。 撰文:鄭敏琴      攝影:張展銳 陳亨利除了是聯泰國際集團的副主席,亦是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及海天地悅旅集團副主席,在紡織及製衣業有著豐富的營運經驗。早前,聯同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朱立夫、17位紡織及製衣界選舉委員會委員,向行政長官李家超聯合遞交施政報告建議書,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設立「時裝及紡織發展局」,專責統籌行業可持續發展;推動本港時裝設計師及品牌參與國際、國內的時裝盛事,並舉辦香港時裝周等。 助業界蓬勃  增加吸引力 香港的紡織製衣業根基確實深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是全球出口量最大的地區,陳亨利表示,即使今天,在某些成品的生產,例如皮草、毛衣及內衣,都屬全球最大產量,當中國政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文化中心或金融中心,時裝也可以因為是文化的載體,而值得受到關注。隨著亞洲人民的生活的經濟崛起,有建立時裝中心的需要,香港是最佳的落腳點,融合東西文化,而且有雄厚的製衣生產實力,有行業的科研人才,有理工大學的時裝及紡織學院的支援。香港亦成立了HKRITA,是時裝與衣料行業中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轉移首屈一指的研發中心,並設立了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科技園的AiDLab研究中心,亦是由香港理工大學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共同建立,已成功地研發出應用於紡織和時裝設計的AI技術。 「香港擁有這些資源,業界可研究如何有效運用,若能向品牌方面推進,可以為香港的時裝業增值不少。」陳亨利指出,美國的Levi’s,最初是發展布織品業務,向美國西岸的小型零售店售賣衣服、靴子或其他產品,然後有研發,再建立品牌,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牛仔褲生產商;美國時尚品牌Coach,創辦人目標是將皮革打造成美麗、巧妙、實用的單品,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精品品牌之一。這些例子,都值得香港仿傚,發展本土品牌,然後推廣至全球,繼而令時裝業壯大,也可以成為吸引人才的條件。 智能化技術  令行業躍進 另一個可以輔助香港時尚產業超越對手的元素,絕對是科技,將智能投放在生產及設計上,不僅令產品有來創新,也令到整個行業得到可持續發展。陳亨利提到,早前到杭州交流,了解中國服裝創科研究院如何進行自動化生產、智能銷售及設計,在Fashion Summit亦邀請對方來港介紹。「其實不一定是大企業才能採用智能化生產,不到200人的車間也可以使用,近十年香港時尚產業都在積極投放AI元素或採用大數據來進行整個流程,紡織製衣業也善用大數據,期望在低成本下進行智能化生產,國家已研發了一套方法,成為了香港業界的借鏡。」 聯泰國際現時亦有採用數碼列印來生產,減少用水。「香港現正在研究將舊衣服循環再造,我也看到已有公司將舊皮草拆開,重新再用皮草來做衣服。時裝業可持續發展,亦是Fashion Summit其中一個主題。我相信整個行業在環保方面都坐言起行,不論是生產方式或產品,都會減少浪費資源。」 拼船出海  廣納市場 在國際地緣政治經濟急劇變化的今天,香港紡織及製衣業仍然有新動力、新發展,陳亨利相信答案在於「亞洲機遇」。現時亞洲擁有世界60%人口、佔40%的全球GDP,以及40%全球服裝銷售額,與此同時,亞洲中產人口也在不斷擴大,到2030年佔全球中產人口三分之二,預計服飾銷售額還會進一步擴展。「聯泰旗下的Skechers,在內地有3,000多間店舖,其中一半是做電貿,在疫情過後,是時候發展其他城市,今年目標是多開700間,現在新店已達500間;在東南亞亦有1,500多間店。前兩年,集團與安踏聯手進軍東南亞市場,在4個國家已開展業務。香港人對東南亞市場是非常熟悉,有能力將中國產品、中國品牌推向國際。」陳亨利鼓勵港企、內企對接「併船出海」,將有利「中國品牌」走出去。以紡織製衣業為例,已有多個內企港企兩強結合的成功例子,他們善用港企原來的優秀管理團隊,以及海外商業網絡和經驗,加上內企擁有資金及生產優勢,能夠為業務灌注全新動力。繼開展4個國家後,聯泰與安踏將在馬來西亞設置設計中心,讓產品更本土化,當與安踏的合作更成熟,期望能帶領更多內地品牌進軍東南亞市場,香港的專業服務業可助對方一臂之力,包括在會計、金融、法律和諮詢等專業方面,協助內企籌資融資、業務開拓、稅務籌劃和風險管理,相信在東盟、「一帶一路」等國家,尤其有市場機遇。 ============= 延伸閱讀:實德環球 馬浩文  聚焦非博彩業務  活化內港十六浦經濟圈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封面故事】施政報告全面務實 提振經濟惠及民生

專題

【封面故事】施政報告全面務實 提振經濟惠及民生

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花了逾三小時宣讀,可以理解他為甚麼破天荒地選擇坐著宣讀《施政報告》。綜觀《施政報告》十分務實,顧及到各個層面,從維護國家安全、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維護和諧穩定,以及青年工作等八大篇章,細分超過170項。綜合工商金融科技等各界意見,大都認為2023年《施政報告》全面務實、有助提振經濟惠及民生。   撰文:劉智恒、鄭敏琴、李樹明          攝影:張展銳   名為「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的《施政報告》厚達98頁。在加強資本市場建設、增強稅收競爭力、推動創科產業增長、優化北部都會區規劃、擴大跨境醫療服務等多方面宣布一系列新措施並制訂切實目標。《施政報告》不僅有助鞏固香港在各傳統領域 上的獨特優勢,同時把握「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下的新增長機遇,進一步為香港發展注入動能。 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表示:「香港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連接内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建立中國對外投資及内地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平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點戰略為香港帶來源源不絕的機遇。我們支持政府繼續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措施,包括拓展全球經貿網絡及强化區域合作,在連接歐美市場的同時,拓展『一帶一路』建設、東盟和中東等市場。香港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可以從多方面發揮其獨特優勢,並積極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一帶一路』倡議更為香港各個行業創造寬廣機會,建立更遼闊的商業網絡,長遠而言亦能為經濟結構升級和轉型創造條件。」 建議擴大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 羅兵咸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王曉彥表示,面對主要金融中心致力爭取家族辦公室業務,香港若要成為亞洲超高淨值人士進行財富管理的首選之地,政府需要進一步優化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制度。家族辦公室的投資類別一般比基金更為廣闊,除了傳統資產如股票、衍生工具及收息類資產外,它們亦喜歡投資藝術品、酒及虛擬資產等。不過,現行的稅務優惠制度並未考慮這些非傳統投資產品在內,且對利息等收入亦有一定限制。建議政府擴大可獲得稅務優惠的投資資產類別及收入,使香港的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制度更具競爭力,這將有助帶動金融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的需求。 [...]

編輯精選

追逐SDG永續發展目標 借力運動產業達至成功

自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以來,各國或各大企業均集中在「減緩氣候變遷」,其實「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亦是令國家及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行動。 運動的正向能量能夠跨越國界、種族與文化,在永續與心靈健康日漸重要的此刻,運動在社會中的角色將會更受到注目。運動盛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固然重要,但運動亦能協助企業與國家傳遞永續精神。在後疫情時代,健康成為絕對焦點,舉辦運動賽事或贊助運動,均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更是讓企業達至永續的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投資。 撰文:鄭敏琴  攝影:張展銳 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提及「運動作為永續發展的重要推進力」,點出運動在和平、相互尊重上的實踐,更有助於婦女、青少年賦權。作為全球最高運動盛典,奧運會早已將永續作為執行核心,甚至成為國際奧委會在擇定主辦城市的必備條件。國際奧委會於2014年便提出《奧林匹克2020改革議題(Olympic Agenda 2020)》,不再強調大興土木新建賽事場館,而是從「奧林匹克遺產(Olympic Legacy)」角度思量舉行賽會,能為城市永續帶來多少效益,而非負債。或是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支持下啟動之「奧林匹克森林(Olympic Forest)」計畫,於非洲馬利、塞內加爾種植樹林,以對抗土壤沙漠化現象。 2012年倫敦奧運獲得ISO20120永續性活動管理認證,其後的里約奧運、平昌冬奧,東京奧運及北京冬奧,不僅將永續放在賽事核心,也在賽事舉行,取得ISO [...]

追逐SDG永續發展目標 借力運動產業達至成功

可持續發展

追逐SDG永續發展目標 借力運動產業達至成功

自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以來,各國或各大企業均集中在「減緩氣候變遷」,其實「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亦是令國家及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行動。運動的正向能量能夠跨越國界、種族與文化,在永續與心靈健康日漸重要的此刻,運動在社會中的角色將會更受到注目。運動盛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固然重要,但運動亦能協助企業與國家傳遞永續精神。在後疫情時代,健康成為絕對焦點,舉辦運動賽事或贊助運動,均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更是讓企業達至永續的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投資。 撰文:鄭敏琴    攝影:張展銳 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提及「運動作為永續發展的重要推進力」,點出運動在和平、相互尊重上的實踐,更有助於婦女、青少年賦權。作為全球最高運動盛典,奧運會早已將永續作為執行核心,甚至成為國際奧委會在擇定主辦城市的必備條件。國際奧委會於2014年便提出《奧林匹克2020改革議題(Olympic Agenda 2020)》,不再強調大興土木新建賽事場館,而是從「奧林匹克遺產(Olympic Legacy)」角度思量舉行賽會,能為城市永續帶來多少效益,而非負債。或是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支持下啟動之「奧林匹克森林(Olympic Forest)」計畫,於非洲馬利、塞內加爾種植樹林,以對抗土壤沙漠化現象。 2012年倫敦奧運獲得ISO20120永續性活動管理認證,其後的里約奧運、平昌冬奧,東京奧運及北京冬奧,不僅將永續放在賽事核心,也在賽事舉行,取得ISO [...]

DEI職場文化 企業人才永續新趨勢

企業策略

DEI職場文化 企業人才永續新趨勢

企業講求永續發展,但若沒有人才協助,仍然事倍功半,尤其自新冠疫情後,人才遷移急速,要挽留人才,不只提供優薪,愉快的工作環境及多元文化的共融,都會是員工願意與企業共同進退的誘因。近年於外國企業積極倡導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DEI)新職場文化,主張以多元、公平、共融來看待人才,將人才視為創造企業價值的重要資產。不少大型科企,例如Netflix、Apple、Intel等皆執行多年,強調尊重每一個人的差異性,讓LGBTQ(非異性戀)、身障者、不同人種等都能無障礙發揮職場價值,公平使用公司內部政策、福利,最終達到職場平權。事實上,企業營造DEI職場環境絕對是雙贏方案,不但讓社會不同階層、背景的人士也發揮所長,更有助長遠吸納人才,達致永續發展。 撰文:鄭敏琴 微軟曾發表《如何營造多元共融的工作環境》的文章,指出DEI政策可提升員工的創造力、生產力及對多元文化的敏感度等,並有效減低員工的流失率;蘋果公司亦推行一系列DEI措施,如僱用更多女性和少數族裔員工,設立DEI領導團隊推廣多元共融的理念和實踐。香港方面,公營部門也積極推動DEI。例如政府為僱用殘疾人士的僱主提供補貼,平機會也透過《種族多元共融僱主約章》,為僱主提供政策指引,都鼓勵了僱主推動種族多元共融的工作間文化。 香港出生率下降及人口老化,創新指數及競爭力下滑,出現人才外流和移民潮等現象,加上新冠疫情的打擊,對本港未來的人力資源、經濟以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DEI其實與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當中9個目標息息相關,包括:目標 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No Poverty);目標 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Quality Education);目標 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Gen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