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本港疫情回落慢 內地清零兩處難


吳老闆週記(47日)

.港府只做全民快測,亦未隔離全部患者,做法莫名其妙。

.內地「清零」兩大難處,一是經濟成本,二是外防輸入。

.無論誰擔任下一屆特首,有三件事需做,全與「錢」有關。

本港疫情回落慢 內地清零兩處難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放緩,然而,單日新增確診回落的速度仍太慢,本週三(6日)公布的數字,仍達2,777宗;當中,核酸檢測與快速測試陽性的比例,維持在一半一半,前者有1,489宗,後者有1,288宗,另外,新增死亡個案仍超過100宗,本波累計死了8,136人,死人太多。按照目前走勢判斷,Omicron似乎真的要人口密集的地方「一鑊熟」,公共屋邨未中晒,老人院舍未中晒,還會繼續傳播落去。

港府做法莫名其妙

事實上,根據身邊朋友及集團員工經驗,住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地方,受感染的機會較低;而受感染的,絕大部分是在家居感染,極少是在寫字樓被同事傳染。因此,若要「清零」,進行全民檢測,繼而將受感染者以至密切接觸者隔離,是唯一方法。

話說回頭,港府現時的防疫策略是甚麼?觀乎其「全民強檢」變成「呼籲全民本週五至日(8日至10日)連續3日自己進行快速測試」,以及染疫人士並非全部送往隔離設施,若是仍在堅持「動態清零」策略,做法便有點莫名其妙了。

猶幸的是,就算每日新增確診停留在1,000宗,根據內地的數據,無症狀感染者佔了95%,即是只有5%有病徵,相當於50人;如果當中有十分之一需住院,即是相當於5人罷了,不會導致醫療系統像此前般崩潰。

堅持「清零」兩點難處

內地方面,最新公布的新增感染數字再創新高,達20,614宗;當中,有症狀的佔了1,415宗,無症狀的佔了19,199宗。其實,不少地方的疫情都已受控,包括此前爆疫的吉林,也開始放緩,唯獨上海持續上升,不過,本欄相信始終能撳下去,只是成本愈來愈高。

內地不惜高成本仍堅持「動態清零」,自然有其原因,淨計對應香港750萬人口,今波累計逾8,000人死亡,上海2,500萬人口,萬一放手,豈非要死3萬人?再推展到全國,就是幾十萬人甚至更多,這是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政治決斷。

個人認為,堅持「清零」有兩點很難處理,第一,是Omicron的傳播力很高,患者又未必有病徵,如果走漏了一粒「老鼠屎」,「清零」過後,疫情還會重來,一次又一次的「清零」,經濟上的付出將是以萬億為單位的;第二,全球各國都選擇了「共存」,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的中國,如何防止病毒輸入?

另外,根據新冠病毒此前一年變種兩次的「往績」,第六代變種5月便會出現。隨着新變種要生存,便要鬥快感染人體細胞,因此一代會比一代加強入侵細胞的速度,形成感染人的速度愈來愈快;同時,新變種也要與人體「共存」,因此理論上一代會比一代殺傷力會減低,且看舊病毒主要攻擊下呼吸道,Omicron則變成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以致病情減輕了很多,但這並非必然定律,尤其是病毒在冬天可能會變強。

此之所以西方國家在第五代變種出現時選擇「共存」,這是一個「共存」的好機會,讓老百姓打針(且看美國已批准打第二劑加強劑,即第四針),加上第五代及第六代的自然感染,又有口服藥可以食,值博率甚高。就算第七代毒性反彈,以上策略亦可形成一個較可靠的保護傘,相信這也是世衞估計新冠病毒年底有機會全球受控的主要原因。

下任特首做好三件事

除了疫情,本週較矚目的新聞,就是58日舉行的特首選舉,提名期已於剛過去的週日(3日)展開,翌日特首林鄭月娥宣布不會競逐連任,過了清明節假期的本週三,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宣布辭職參選下一任特首,據聞更會成為唯一一位候選人。

無論誰擔任下一屆特首,本欄認為,在其未來5年任期內需做好三件事。第一,是搞好經濟。香港經濟遠者從2014年「佔中」開始計,已衰了67年,近則從2019年社會動盪開始計,也衰了23年,積弱甚久,如果疫情真的能在年底全球受控,全球經濟將會反彈很急,惟香港可能是例外。

第二,則是搞起港股。過去23年,港股可謂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股市,2019年初,恒指在26,000點水平,至今沒升反跌,只得22,000點,上月更曾低見18,235點;反觀美股,同期道指則由低過恒指的23,000點起步,至今已上升至34,600點,今年初更幾乎突破37,000點大關,升幅超過六成。

第三,就是用好儲備。且看港府此前大灑2,000億元抗疫,財政也沒「穿窿」,截至今年3月底,預計財政儲備達9,500億元;外匯儲備更達4萬億元,年回報4%的話,便有1,600億元,十分有錢,因此有需要時應手鬆掟錢,以及想辦法還富於民,做到的話,便能民心歸向。

南華證券錢莊

本週三(6日)「北水」假期後回歸,即扭轉假期前的走資趨勢,吸資6.4億元。當中,資金流向表現最佳的頭三位,分別是中海油(00883)的吸資12.1億元,股價急升5.2%,收報11.7元;其次是中海外(00688),吸資9.3億元,股價更升5.8%;第三是美團(03690),吸資9億元,股價不升反跌3.7%。至於資金流向表現最差的頭三位,則分別為香港交易所(00388)、騰訊(00700),以及華潤啤酒(00291),股價全部下跌,跌幅為2.3%6.0%

以一週計,港股反反覆覆,恒指高低位只得不足1,000點,全週下跌151點,相當於0.7%,收報22,081點;國指輕微跑贏大市,原地踏步,沒升沒跌,收報7,609點;科指幾乎與大市同步,下跌0.8%,相當於35點,收報4,588點。

港股在此水平,還是那句——實在十分便宜,有錢的話不妨買貨,無錢的話就企埋一邊,千萬不要借「孖展」。

每週焦點板塊——油股

過去一週國際油價發落發上,推跌因素包括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四(331日)宣布,從5月起每日將釋出100萬桶戰略儲油,為期6個月,總計1.8億桶,翌日國際能源署(IEA)旗下31個成員國亦同意跟隨美國,加入釋放戰略儲油行列,另外美元走強,以及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增加等,便令紐約期油一度跌穿每桶100美元,布蘭特期油也回落到105美元樓下,上週一週大跌13%,創出兩年最大跌幅。

另一邊廂,推升因素則包括石油出口國組織及盟友(OPEC+)同樣於上週四召開會議,決定5月收縮減產規模每日43.2萬桶,即是維持此前策略,置主要石油消耗國的增產要求於不顧,並且宣布棄用IEA提供的石油數據,改用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Rystad Energy的數據,明顯與西方國家立場迥異,加上美歐計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以回應烏克蘭平民遭殺戮,引發石油供應下跌憂慮等,國際油價自然上揚

結果,「三桶油」本週三全線走高,中海油(00883)單日大升5.2%,成為港股通吸金最多股份之餘,亦成為表現第二佳藍籌,並創52週新高;中石油(00857)亦升2.0%;中石化(00386)則升0.5%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