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朱家健:保護海洋生態   人人有責


朱家健:保護海洋生態 人人有責

西貢牛尾洲海面傳來噩耗!滯留在香港水域近兩星期的布氏鯨被發現浮屍香港水域,此前,布氏鯨疑似誤闖香港淺水水域,十數天也未能游回較深海處,更在香港送上寶貴生命,非常婉惜。在七月中旬發現香港水域有鯨縱後,保育人士等已多番強調不鼓勵市民去租船出海觀鯨,這是「害鯨」而不是「愛鯨」的表現,結果一語成讖,小鯨永遠也游不回海洋自然母親的懷抱。

朱家健:保護海洋生態 人人有責

其中,有「小紅書」用戶更分享一幅近乎船隻與鯨魚(用戶誤稱粉紅海豚)只約兩米距離的相片,須知道,船下的螺旋葉就像轉動的刀片,船隻如與鯨魚的距離太接近,轉動的螺旋葉很容易傷及鯨魚柔弱的身軀,甚至乎可即時砍殺牠,傷及內臟,流血不止,或內藏溢出。如果鯨魚不幸受傷又未能獲得適當治理,傷口會感染細菌而發炎衰竭,結果同樣將是面對死亡。在布氏鯨被傳出死訊前,有人拍攝到布氏鯨的背部有兩處較深的傷口,相信是被船隻高速轉動的螺旋葉所傷及。

可預示的生態悲劇

此外,成群結隊的觀鯨遊客,船下的摩打聲、船上的嘈雜聲,更會擾亂鯨魚嘗試尋找深水處的判斷和節奏,令鯨魚陷於緊張和慌亂,難逃劫難。

布氏鯨的離去,是不幸,但自從觀鯨團和載客服務的出現,已是小鯨魚可預見的結局,但如果不是人類自私的行為,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精明的商家衍生了商機,商業行為卻未有放生小鯨,或至少留一條生路給牠,而是讓牠在生命最後兩個星期陷於惶恐、經歷折磨和身體創傷。

不要告訴我們,近距離觀鯨、追鯨、賞鯨是愛鯨的表現!這絕對不值得炫耀,更不是他們口中的生命教育。他們應該深切反思懺悔,因自己一時私慾和好奇,沉迷「打卡」,自以為與鯨魚來了一個近距離接觸,卻是把鯨魚安全陷於不顧,不負責任,是自私的行徑。

今次已不是香港首次發現活鯨魚或活海豚縱影,而最後鯨豚葬身香港海域的事件。希望藉著這次布氏鯨以生命演繹的教訓,警惕香港市民應該保護海洋生物,珍惜生態資源,這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對於布氏鯨的善後工作,如果鯨屍仍未開始腐爛,不妨盡快在獸醫師和動物標本製作技術員的協助下,把鯨魚的整個或部分遺體作保留並製作標本,作動物醫學教學或研究等用途,否則在「鯨爆」也可以讓海底成為布氏鯨的墳墓,並化身養份留在大海,讓布氏鯨轉換另一種形態,繼續在深海「存在」,貢獻並潤澤海洋生態,延續海洋的生生不息。

撰文:朱家健

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

延伸閱讀:朱家健:習近平主席勉勵香港學子振奮人心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