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施政報告全面務實 提振經濟惠及民生

專題

【封面故事】施政報告全面務實 提振經濟惠及民生

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花了逾三小時宣讀,可以理解他為甚麼破天荒地選擇坐著宣讀《施政報告》。綜觀《施政報告》十分務實,顧及到各個層面,從維護國家安全、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維護和諧穩定,以及青年工作等八大篇章,細分超過170項。綜合工商金融科技等各界意見,大都認為2023年《施政報告》全面務實、有助提振經濟惠及民生。   撰文:劉智恒、鄭敏琴、李樹明          攝影:張展銳   名為「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的《施政報告》厚達98頁。在加強資本市場建設、增強稅收競爭力、推動創科產業增長、優化北部都會區規劃、擴大跨境醫療服務等多方面宣布一系列新措施並制訂切實目標。《施政報告》不僅有助鞏固香港在各傳統領域 上的獨特優勢,同時把握「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下的新增長機遇,進一步為香港發展注入動能。 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表示:「香港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連接内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建立中國對外投資及内地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平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點戰略為香港帶來源源不絕的機遇。我們支持政府繼續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措施,包括拓展全球經貿網絡及强化區域合作,在連接歐美市場的同時,拓展『一帶一路』建設、東盟和中東等市場。香港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可以從多方面發揮其獨特優勢,並積極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一帶一路』倡議更為香港各個行業創造寬廣機會,建立更遼闊的商業網絡,長遠而言亦能為經濟結構升級和轉型創造條件。」 建議擴大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 羅兵咸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王曉彥表示,面對主要金融中心致力爭取家族辦公室業務,香港若要成為亞洲超高淨值人士進行財富管理的首選之地,政府需要進一步優化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制度。家族辦公室的投資類別一般比基金更為廣闊,除了傳統資產如股票、衍生工具及收息類資產外,它們亦喜歡投資藝術品、酒及虛擬資產等。不過,現行的稅務優惠制度並未考慮這些非傳統投資產品在內,且對利息等收入亦有一定限制。建議政府擴大可獲得稅務優惠的投資資產類別及收入,使香港的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制度更具競爭力,這將有助帶動金融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的需求。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李家超表示要鞏固和發揮金融服務優勢,提出下調股票印花稅。恒指今年累計已經下挫了近15%,業界普遍要求削減股票印花稅,提振一蹶不振的股票市場。政府將股票印花稅下調至0.1%,即回復至2021年的水平。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出:「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德勤樂見行政長官充分考慮並接納業界意見,於《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旨在強化鞏固股票市場競爭力的措施,包括下調股票印花稅至0.1%、檢討股票買賣價差、降低市場資訊費用等,相信有助提高股票市場的交投活動,並提振市場氣氛。」 至於1999年11月推出的創業板(GEM),其指數屢創新低,而且有兩年多沒有新股上市。對此,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市場合夥人黃金錢同樣認同政府就GEM市場提出改革建議,重新將其定位,增加科研公司上市途徑,並簡化GEM轉主板流程和審批,相信可以讓一些有良好記錄的GEM公司更快、更容易、更低成本轉到主板,增加GEM板的吸引力。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香港資本巿場服務發言人賴耘峯指出,相信建議可帶動規模小於《上市規則》18A章及18C章規定的高增長科研企業在港上市,以及降低發行人的成本。建議監管機構進一步探討把GEM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納入港股通計劃的可行性,以促進兩地交易所的合作,包括交叉上市。「在提升長期競爭力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必須加強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繫及相關性,增加與內地、中東及東南亞交易所的互聯互通,吸引在外地上市的企業來港進行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吸納海外資金。」 就政府致力推動香港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拓闊綠色金融科技的生態圈而言,歐振興建議GEM市場改革可涵蓋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科技企業融資的便利舉措,以善用香港集資平台的優勢並支持大灣區的綠色建設及發展,更好打造香港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區域領導地位。 盡快釐訂新市鎮發展藍圖及基建 房地產方面,戴德梁行環球董事、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趙錦權表示歡迎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充分展示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的決心。除了北部都會區的指定區域外,建議政府應盡快釐訂新市鎮發展區的整體發展藍圖及全面基礎設施。趙錦權樂見政府加推兩鐵一路新項目,有助推進「北部都會區」東面新市鎮發展,措施將有助私人發展商加速當區發展,加快新市鎮開發,以及進一步完善周邊配套。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房委會利用「組裝合成」創新建築科技,提升建屋質量及加快建造流程。由於現時公營房屋仍然嚴重供不應求,因此建議政府應該重新檢視整體公營房屋政策,例如在出租公屋方面,應下調須遷離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避免濫用公屋的情況,讓資源可以留給有需要的人士。 在資助出售房屋方面,趙錦權認爲往後出售的居屋,只允許在居屋第二市場按業主自行議定的價格出售予房委會提名的人,不應該透過補地價在公開市場出售,以維持居屋的存量供合資格人士申請及使用。 樓市減辣助增稅收 瑞銀早前發表題為「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的報告指出,自2015年發表相關報告以來,香港房價持續處於「泡沫風險區域」,但自去年中至今年中累跌7%,經通脹調整後,房價已回到2017年的水準。為刺激本地樓市,《施政報告》提出調整置業印花稅。安永稅務及諮詢有限公司港澳區稅務主管鄭傑燊認為,新住宅印花稅(前稱「劃一從價印花稅」)由15%減至7.5%,將釋放部份香港市民投資於住宅作為收租用途的購買力,除了適度刺激樓市,對物業稅的稅收收入亦有正面影響。 (詳細內容,請閱讀《CAPITAL 資本雜誌》十一月號,按此訂閱) ============= 延伸閱讀:【封面故事】河套深港創科規劃 輻射大灣區融合發展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封面故事】河套深港創科規劃 輻射大灣區融合發展

專題

【封面故事】河套深港創科規劃 輻射大灣區融合發展

今年八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下稱《河套規劃》)正式對外公佈。《河套規劃》建基於2017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見證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其中明確要共同開發建設河套合作區。根據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二位。可見在《河套規劃》上,未來將輻射到大灣區各個城城市,對創科合作的綜合實力和巨大發展將帶來無限的潛力。 撰文:劉智恒、李樹明 經多年研究發展,國務院印發的《河套規劃》除有利於深圳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之外;亦有利於香港將自身科技創新、金融開放等優勢與珠三角地區完備產業鏈深度銜接,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助推香港北部都會區規劃發展;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會繼續積極與深圳協同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發展,發揮港深強強聯手的優勢。他說,「《河套規劃》的公布為港深兩地在創科發展的合作注入新動力。香港特區會繼續積極與深圳協同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一國兩制』下『一區兩園』的優勢,包括爭取落實促進各項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措施,實現創科深度合作的橋頭堡,並讓香港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過去數年,港深兩地在合作區發展取得良好進展。香港科技園公司已於去年7月在深圳園區推出「大灣區創科快線」,為香港及內地創科企業提供業務發展支援服務。與此同時,香港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第一批次首三座大樓將按原定時間表由2024年年底起陸續落成。據了解,港深創科園的規劃有不同科技產業片區,並將透過招商引資,借助市場力量,興建高質量的科研及產業設施。 在《河套規劃》公布後,國務院新聞辦為此在北京召開記者會,邀請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甯、廣東省副省長孫志洋、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科技部黨組成員、秘書長林新,介紹《規劃》有關情況。   據郭蘭峰介紹,《河套規劃》是推進河套合作區開發建設的基礎,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大定位、兩階段目標、四方面佈局、四項重大任務、若干保障措施。 三大定位: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兩階段目標:以2025和2035年為時間節點,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要素流動等方面提出一些目標。 四方面佈局:即區域聯動格局、區內空間佈局、分區監管佈局、重大基礎設施佈局。 四項重大任務:一是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明確要推動深港雙方園區協同發展,支持港澳高校優勢學科發展能級躍升,聯手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台。 二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明確要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突破發展,支援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應用,加快佈局人工智慧與數位元經濟發展的前沿領域。三是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明確要便利科研人員進出,實施貨物分線管理,創新科研相關資金跨境流動監管,探索國際互聯網資料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加快建立更高水準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實行國際化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准入制度。四是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明確要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構築國際創新人才港,完善全方位科研服務,塑造國際化高品質的科研生活社區。 若干保障措施: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強化法治保障、完善合作機制、加強組織實施。 [...]

編輯精選

中總 蔡冠深:港成「一帶一路」超級聯繫人 服務國家「雙循環」接軌

在商界當中,熟悉東亞事務,有「東盟先生」之稱號,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香港一直是國際城市,海外投資和貿易進入內地的南大門,在聯繫東盟與大灣區更有著獨特優勢,回顧「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香港一直發揮連通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在「一帶一路」一帶建設中發揮關鍵的樞紐功能,尤其在金融、專業服務、投資、法律、風險管理等領域提供高標準服務支援,協助各地企業參與相關項目發展建設。面對環球政經新形勢急速變化,他指,香港應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合作發展,既擔當國內大循環參與者角色,也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促成者功能。 撰文:劉智恒、李樹明 蔡冠深指出,10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合作不斷加強,涵蓋範疇亦愈益多元化。在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共贏原則下,區域合作與發展已經取得相當的成就,「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已成為當今世界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目前,內地已跟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訂了200多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交通基建、金融、經貿、創新科技、文化藝術等不同領域;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規模亦創歷史新高,累計投資接近4,000億人民幣。 香港一直發揮連通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關鍵的樞紐功能,在金融、專業服務、投資、法律、風險管理等領域提供高標準服務支援。他說:「香港尤其在專業服務、資金融通等方面,協助各地企業參與發展建設,並就相關項目提供重要支援。作為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擁有便利的營商環境、完善的基建和金融體系,以及熟悉國際市場的專業服務,在推進大灣區建設上可發揮關鍵作用。香港可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入大灣區和內地其他市場的重要節點,發揮香港服務國家「雙循環」接軌的角色。」 打造高端航運服務平台 助內企攻海外 他提及,「一帶一路」蘊含龐大基建工程項目同沿線市場發展商機。香港尤其可發揮金融、會計、法律仲裁、風險管理等領域優勢,為港商同內地企業拓展沿線市場提供專業服務支援。香港可打造成為高端航運服務平台,提供船舶融資、租賃、航運保險等服務,並吸引共建國家更多與航運相關的公司投資香港。「以中總會員為例,有提供金融服務的會員企業,積極推介『一帶一路』優質企業來港融資,推動香港綠色金融中心的發展,並協助內地跨國集團及央企到港設立海外投融資中心或資本運營中心,助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亦有企業計劃設立科創基金,投資科創企業。港商企業可積極利用香港完善的法制、品牌保障機制、創意人才等,配合在國際市場聯繫及品牌營運的經驗,探索更多“一帶一路”市場發展空間。」 海上陸上絲路開通現機遇  冀港盡快加入RCEP 有學者提及,香港位處東西方交匯,擁有優越營商環境和廣闊商業網絡,特別是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東盟地區、印度,延伸至歐洲以及南太平洋)交往歷史悠久,了解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商業及投資規則,故「海上絲路」較早發展;而「陸上絲路」包括中亞、西亞、中東等地區,在環球政經新格下呈後起之勢。內地於今年5月舉辦首屆中國 – 中亞峰會,國家主席及行政長官李宇家超今年先後出訪中東地區,足見國家對「陸上絲路」沿線市場的重視。 蔡冠深分析指,無論是「陸上絲路」或「海上絲路」,香港可擔當基建融資的國際金融中心,透過發行或配售股票及債券募集資金,也能直接籌措商業貸款。「一帶一路」沿線也有不少伊斯蘭國家,香港可進一步發展伊斯蘭債券及相關金融業務。 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可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使用。香港亦可鼓勵更多內地和「一帶一路」企業和項目來港上市,採用港元及人民幣雙幣模式集資,有助企業按資金需求靈活選擇,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除協助基建項目進行融資外,香港亦可為基建項目提供各種類型的保險及再保險服務,並提供如建築、設計、工程和項目管理等一次性服務,以及會計和法律等經常性服務。本港法治傳統悠久,擁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專才,可成為「一帶一路」的仲裁、糾紛解決及調解服務中心。 中東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近年積極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特別在金融科技、基礎建設等範疇加大發展,中東近年積極推動科創發展。以科威特為例,該國提出「2035科威特願景計劃」,透過建立知識經濟發展戰略,全力支持人工智能、再新能源、環保等科研發展。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國家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通過與大灣區強強聯手,着力建設全球科創新高地。香港科創平台可為中東企業提供全方位科研支援,協助當地初創企業開拓環球市場。大灣區亦致力推進高新科技與先進製造業發展。香港可協助包括中東地區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工商企業在大灣區探索創科投資機會、設立生產基地,推動將科研成果商品化,並把產品推廣至大灣區以至全國銷售。 [...]

封面故事|環境及生態局三大能源政策 中期目標輸入內地核電

專題

封面故事|環境及生態局三大能源政策 中期目標輸入內地核電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為爭取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以邁向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政府會利用不同措施加緊各項減碳行動。當中包括節約能源、推動綠色運輸,以及推動全民減廢等。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訪問中逐一詳述每項零碳行動的細節,核電、全面減塑,以及鼓勵使用電動車等,均是其任內積極推動的環保策略。 撰文:李樹明、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謝展寰表示,本屆政府在能源方面定下了三大目標策略:一是要有穩定的能源;二是邁向零碳;三是價格合理。李家超政府就職屆滿一年,過去一年,能源危機導致電力價格上升。按年度計算,與去年一月份的淨電費相比,中電在今年加價約19.8%,港燈亦加價45.6%,社會上對能源問題極度關注。謝展寰認為,要達到上述三個目標,需要區域合作。「從內地輸入更多零碳能源,符合供應穩定,零碳和價格合理三大目標,比起現在依靠從全球購入天然氣、煤等石化能源更有保證。」  ●大量輸入核電無可避免 他進一步解釋說,利用傳統石化產品,如目前本港發電使用的煤、天然氣等均屬穩定可靠的能源,價格亦屬合理,但並非零排放,況且在能源危機下,價格十分波動。另一方面,近數十年來,可再生能源一直在發展,如內地的太陽能、風能等,相對於石化能源,價格下跌得很快,然而穩定性地供應還有待時間進一步去確立。「唯有核能是目前一個最好的選擇。相信核能是最終邁向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過程中的一個最佳選擇。」 事實上,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而且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較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成本也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價格比較穩定。當然核能也有其弊處,如放射性核廢料的儲存及去處,以及核反應爐的安全等,都是一直爭議的問題。然而兩權相害取其輕,核電還是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發電動力。 據了解,現時香港的能源分布:大致一半依賴天然氣發電、四分一燒煤,另四分一來自大亞灣核電。根據璄境及生態局估算,香港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必需要將零碳能源核電的佔比提升到60至70%之間。為此,香港政府要籌劃兩件事,「一是要求中電加大從大亞灣輸港電網的輸電能力;一是在將軍澳132區填海,在這裡興建接電站,接收香港現時電力的35%。將以上二者加起來,就有足夠能力從內地輸入香港所需電力的六至七成。」 ●徵費致膠袋使用量減八成 在這個框架下,估計本港可以在內地投資或合營核電站,或是直接買入核電。謝展寰強調,香港要達致零碳排放,無可避免需要區域合作。 為了達致2035年「零廢堆填」的目標,政府全力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並加快發展現代焚燒發電設施。包括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以及分類收集可回收物並交予回收商處理。 踏入2023年,膠袋徵費從原來五毫增加至一元之後,膠袋的使用量大幅減少八成,證明膠袋徵費起到作用。謝展寰認為購物膠袋的使用量大幅減少,並非純因為加了五毛錢,而是帶有提醒作用,鼓勵了消費者自備購物袋。謝展寰表示,「政府在2015年首次推行膠袋徵費時,坊間市民普遍認為不會有消費者為了五毛錢而改變習慣。但當有關政策正式實施時,有九成的消費者確實改變了習慣,自備購物膠袋。」 他歸結兩點原因:一是為了環保。然而很多時由於善忘,未有帶備購物袋,唯有付費購買膠袋;但當要徵費時,經收銀員會提醒徵收五毫,這個提醒作用會令到消費者意識到他本身原來想要做的事。第二點是不服氣。消費者會認為商鋪一個膠袋徵收五毫子並不合理,於是自己帶備膠袋。「不過提醒也好,不服氣也好,膠袋徵費的確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從五毫加到一元,加強提醒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徵收範圍擴大,效果就十分明顯。膠袋徵費的目的不是銀碼,而是不斷的提醒,所以政府短期內沒有再增加徵費的構思。」 ●垃圾收費付諸實行 繼膠袋之後,大家的焦點放在垃圾徵費上,有關措施預計今年年底就會實行。政府希望藉此改變港人的生活行為,有助將可回收物料分開處理,減少廢物。謝展寰表示,他們參考大部份國家的處理方法後,決定根據垃圾袋的大小來收取費用。屆時市民必需購買政府指定的垃圾膠,預計每公升收取0.11港元的費用。若以一般家庭平日使用的垃圾袋,小的垃圾袋大約可以裝載10公升左右的垃圾,大部份家庭每天約產生15公升左右的垃圾,如此類推,一般家庭每天大約要繳交1.7元的垃圾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