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精選
南華研究・即時匯報・港股講估・編輯精選

全球市況縱疲軟 電動車續受中國風險投資者青睞


全球市況縱疲軟 電動車續受中國風險投資者青睞

儘管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風險投資表現相對疲弱,但中國風投規模仍穩居亞洲第一,佔十大風投交易中其中八宗。畢馬威的分析顯示,電動車貢獻了中國初創企業大部份的大型風投交易。

全球市況縱疲軟 電動車續受中國風險投資者青睞

撰文:張傑

根據畢馬威最新的2023年第三季度《風投脈搏》報告,2023年第三季度亞洲區風投共錄得2,582宗交易,集資額共203億美元。儘管投資額較一般歷史水平為低,中國風投額仍位居亞洲之冠,當中上海積塔半導體(GTA SEMICONDUCTOR)集資18.7億美元、洛軻智能(ROX MOTOR)集資10億美元,以及哪吒汽車(NETA AUTO)集資9.69億美元。

畢馬威中國客戶諮詢與創新合夥人查瑋亮(EGIDIO ZARRELLA)表示:「大量資金持續流向中國政府長遠戰略的重點領域,例如半導體、潔淨科技及電動車生產,支持中國長期目標及實現自給自足的關鍵產業繼續受風險投資青睞。」

2023年第三季度,電動車繼續受中國內地風險投資者重點關注。中國電動車企業於過去幾個季度迅速發展,部分更已開始進軍國際市場以加速增長。中國的風險投資者亦對電動車和半導體應用物料及化學相關的新材料,表現出濃厚興趣。同時,更廣泛應用的能源解決方案,持續成為中國風險投資者的焦點,部份太陽能企業正在考慮拓展東南亞和中東業務、拓展對當地投資及夥拍當地企業合作發展。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史韡表示:「電動車近年在中國成為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們留意到不少汽車主機廠前往海外展示新車款。即使中國市場人口龐大,這些企業不再只專注國內市場,而是將目光投向歐洲和其他亞洲國家市場爭取業務增長。」

2023年第三季度,亞洲創投投資者與全球其他地區的一樣,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持續增加。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過去幾季快速發展,引起監管機構關注,尤其在中國。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頒佈了指導意見,藉以促進和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保障數據安全和提供合適監管。

另一方面,由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指導,畢馬威中國主辦的第六屆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50榜單公佈及頒獎儀式暨2023年汽車行業轉型領軍企業研討會早前在上海舉行,並且公布了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50報告。

當日,政府領導、學界代表、汽車及金融產業領域專家學者等嘉賓,共同圍繞技術創新引領汽車行業轉型展開討論,從行業發展趨勢、技術與創新以及資本市場協作角度討論行業變革、展望汽車產業未來格局。

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胡志宏表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是上海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重要區域,長三角一體化、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賦能。汽車產業是虹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依託長三角國際領先的汽車產業佈局以及國家戰略的賦能,商務區正不斷推動創新要素集聚,加速打造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汽車產業集群,已吸引汽車產業鏈企業1,700多家。」

畢馬威中國副主席,華東及華西區的首席合夥人楊潔表示,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5G通信、車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產業迎來變革期。眾多科技創新企業也隨之湧現,不斷促進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驅動著傳統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方向創新升級。產業變革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汽車正在由純代步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演變,成為集出行、娛樂、辦公於一體並嵌入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面對新機遇,眾多投資者們加速投入科技能力,除了提升產品力外,還努力朝著科技服務方向佈局。

電動化驅動自動駕駛不斷升級

提及汽車產業話題,繞不開的必然是新能源車和自動駕駛的發展,畢馬威中國工業製造及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諾伯特表示,新能源汽車依然是近期最大亮點,已經超期完成了從政策驅動,並全面進入市場化驅動新階段,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並逐步實現甚至超出我們在2021年的專題報告《勢不可擋的電動化浪潮》中提出的預測。我們還在關注智能座艙的發展驅動因素和主要挑戰,預測行業發展規模,主要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同時也在探討軟硬件解耦條件下的供應鏈重塑市場機遇,和基於軟件價值提升OTA賦能下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可能。

在自動駕駛方面,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審計主管合夥人徐侃瓴表示,得益於技術逐步成熟和成本下降,乘用車新車搭載L2(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滲透率提升,2022年中國在售新車L2和L3(L3級別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分別為35%和9%。L3是技術上的重要分水嶺。目前距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尤其是距全無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及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長距離。同時,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落地也將面臨法律法規不完善、責任界定不清晰、技術不成熟等多方面的挑戰。資本市場對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趨於理性,商業化落地及預期盈利性逐漸成為影響投資人決策的關鍵性指標。

中國汽車產業提速

相關報告還對國產電動平台技術輸出、中國成為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國內主機廠持續投資海外、新能源技術路線、智能座艙、供應鏈變革及國產供應商機會、OTA支持的訂閱制付費模式、汽車數字化營銷、供應鏈和回收再利用方式降碳等話題,進行拆解和分析。

由於政策激勵,國內品牌在電動車領域起步較早,通過電動車的快速上量實現了「彎道超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234.1萬輛,同比增長76.9%;整車出口金額46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倍。出口量繼去年超過德國後,今年上半年實現對日本汽車出口的超越。

海外佈局方面,今年以來中國車企繼續深耕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同時也在加快佈局以歐洲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跨國併購、建廠、成立研發中心、開拓銷售渠道等消息頻出,本地化發展趨勢愈發明顯。

在技術實現及銷售方面,報告認為,2023上半年插電混動(含增程式)以98%的同比增速實現近百萬銷量,延續了2022年的勢頭。同期,純電車BEV增速20%,實現銷量209萬台。純電與插混對比來到了68:32。在2021年及以前,插混路線佔所有新能源車輛的比重一般低於20%。

此外,電子電氣架構升級,軟硬件解耦更考驗供應商和主機廠軟實力。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正朝著集中式架構發展,座艙內各單品的控制將集中在座艙域控制器上,這種發展趨勢需要座艙芯片具備更高算力,同時也要求供應商或主機廠具備在一套硬件上整合多個底層操作系統的能力。

全球市況縱疲軟 電動車續受中國風險投資者青睞

新能源車不可忽視低碳環保

自從中國正式對外宣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以來,作為碳排放大戶的汽車業被認為是「減碳、控碳」的主戰場之一。全球汽車產業也處於低碳化轉型期,汽車產業鏈各方均在思索新的發展道路,ESG也越來越受到車企的重視。

當前,在傳統燃油車企比拼全週期減排的背景下,作為降碳主力軍,ESG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價值也日益凸顯。相比燃油車企對尾氣排放和生產環節的減排高度關注,新能源車企則更加關注回收再利用問題,例如電池回收、製造材料回收等。

報告從全生命週期減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產、充電,純電動車電池的儲能應用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如何踐行低碳環保進行了解讀。展望未來,在推動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雖然從短期看,企業的經營成本可能上升,進而影響企業效益;但從長期看,企業可以通過改進低碳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最終提升生產效率。

=============

延伸閱讀:科技園與寧德時代簽備忘推港新能源產業 將斥12億設創新研發中心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