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港股問題待解決 政制改革有需要


吳老闆週記(3月11日)

.「北水」此前就算股價上升都追上去,如今則是股價碌了下來都不接貨。
.當局需想辦法,解決H股尤其是國企極度便宜的問題,私有化是其一。
.改革選舉制度後,香港將會變成全面行政主導,然而,這有甚麼不好?

港股問題待解決 政制改革有需要

本週美國科技股繼續調整,香港這邊則跌得更甚,相信是投資者獲利盤所致。始終,過去一年以來,科技股升了很多,尤其是幾隻龍頭,資金側重於一邊;如今眼見回落,一副熊市來了的模樣,自然先行收錢;至於會否盡清手上科技股,則不得而知了。

除了獲利盤,科技股今次的下跌,還因「北水」於「兩會」舉行期間靜了很多,此前則是源源不絕湧入,屢創新高紀錄,就算股價節節上升,資金仍追上去;如今卻是股價碌了下來,都無資金接貨。

解決H股便宜問題

其實,在港掛牌的大陸股,股價表現跟國際股市脫節之餘,亦跟其影響力脫鈎。以其市場分額計算,很多大陸股都很便宜。且看投資市場現時在炒全球經濟復甦概念,資源價格大升,香港的資源股卻只升少少。

H股極度便宜的問題,本欄已提出過很多次。尤其是國企,成交少,即是無人吼,既失去了集資功能,亦等如落國家面,不如私有化好過。

而且,H股對A股存在巨大折讓。以本週三(10日)收市價計算,在港上市的129隻H股,對A股有溢價的,1隻都無;折讓低於10%的,只得4隻;折讓高於20%的,多達111隻,當中,折讓高於50%的,也有48隻;既然如此,私有化對大股東也有着數。否則,有關當局實在需要想想辦法解決問題,不可由得如此醜怪局面繼續落去,影響港股形象。

反對派「造王者」不再

有坊間分析指,本週一(8日)恒指大跌557點,科技股大跌固然是元兇,但部分原因可能是人大將審議《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議案,本欄卻不認同。且看一眾本地股,當日跌幅並不算特別大。

其實,改革政治制度屬意料之內,一定會做,且是對的。始終,此前的一連串社會事件,打擊到香港的社會穩定,而且,北京一定要利用香港,因此安全系數一定要高。

目前改革的具體方案還未出爐,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介紹,主要是重新構建及增加選委會賦權,除了選出行政長官,還會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並產生「較大比例」立法會議員。

有消息指,選委人數將由現時的1,200個,增加到1,500個,剔除區議會的117個席位,換入政協、社團領袖等;如此這般,上屆特首選舉中,泛民可能成為「造王者」的機會便不復再。

另外,立法會議員人數亦會由現時的70個,增加到90個,剔除5個「超級區議會」席位;當中,直選、功能組別、選委的分配,有傳聞是20、30、40,也有傳聞是30、30、30,無論如何,反對派要保住關鍵否決權,即三分之一議席,應該無可能了。從此,香港便會變成行政主導。

行政主導有甚麼不好?很多地方都行政主導,例如新加坡,總理之位甚至是世襲,從李光耀,傳到李顯龍,未來可能再傳到第三代。總而言之,只要政策好,效率高,管得好,搞好經濟,搞好民生,懶理甚麼主導。

接種疫苗是大方向

除了選舉制度改革,本週焦點新聞,還包括本港開展疫苗接種計劃以來,9日之間共出現了3宗死亡個案,3人均是接種科興疫苗;當中,有2人超過60歲,有2人是長期病患,還有幾十宗非預期和嚴重異常事件。但在內地,科興疫苗只是給18至59歲人士接種,亦不建議長期病患注射。

其實,要有效控制疫情,大方向一定是接種疫苗,尤其是從事高風險行業的人士,例如飲食業、運輸業,應該快快打;至於老人家、小朋友,則可以遲一步,因為接觸層面少,相信大陸實施如此政策,也是這個原因,與副作用無關;長期病患方面,三高、糖尿病、心臟病,以至近期做過大手術者,就未必適合接種。

疫苗很快便不會缺,一來,相信3個月內會有愈來愈多各式各樣的新疫苗誕生,有的只需打一針,有的可能並非注射式;二來,現正生產疫苗的藥廠,供應亦會接踵而來,淨計國藥,年產量就高達30億劑,計及內地其他藥廠,總產量隨時有60億劑,加上歐美等地,到第三季,全球週圍都是疫苗;第三季尾,主要發達國家已全面接種,現時美股的上升,正是反映到時日常生活回復正常,經濟復甦。下一個問題是,疫苗有效多久?一年的話,豈非年年接種?

為了鼓勵市民盡快打針,有兩招可以做,一是在一個限期內,免費打針,過後便要付費;一是老闆落令,尤其是高風險行業,不得不打。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改變了之前梅花間竹一日升一日跌的格局,不過單日波幅仍然相當厲害,好像本週一,早段曾升接近300點,其後調頭回落,一度倒跌676點,收市跌幅收窄,仍跌557點;及至本週二(9日),隨着市傳「國家隊」入市,恒指則由跌轉升,一度升逾500點,收復29,000點大關,不過收市升幅收窄,只升232點。
以一週計,截至本週三,恒指下跌972點,即3.3%;國指跑輸大市,跌5.2%,即606點;科技股是跌市元兇,科指大跌12.3%,即1,150點,收報8,217點,從2月中的高位10,945點計,跌了25%,技術性踏入熊市,遠超納指從14,095點跌到13,082點的7.2%跌幅,此又證明大陸股與國際股市脫節之餘,也與其影響力脫鈎。因此,投資者可留意騰訊(00700)、美團(03690)等,伺機吸納,一眾科技巨頭當中,阿里(09988)卻可以暫時不理。

每週一股——騰訊(00700)

本週初「北水」連續兩日流出,本週一淨流出132億元,是歷來走資金額第二高,當中,騰訊 (00700)高踞減持榜首,涉及金額達到29.8億元;本週二港股通淨流出87億元,榜首依然是騰訊,涉及金額16.3億元。
其實,騰訊業務認真巴閉——自家的通訊軟件,在國內固然獨步天下,月活躍用戶超過12億;其支付軟件亦與支付寶分庭抗禮,所有生活細節也能覆蓋得到;其投資更是無出其右,外電《The Information》引述統計數據指,騰訊持有約100間上市公司的少數股權,去年未實現收益約1,200億美元,是集團去年預測利潤的6倍。
報道指出,截至2020年底止,騰訊共持有近1,200家公司的股份,當中,約有100家是上市公司,其餘是私人持股公司,涉及投資總額約800億美元,截至去年底總值則超過2,800億美元;淨計上市公司的話,撇除騰訊音樂(TME.US)及閱文集團(00772),總值約1,840億美元,按年增長逾倍。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