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陳卓賢:美國科網巨頭的潛在股災導火線


無論是港股抑或是A股,中央政府的國策都會影響相關行業板塊的股價,而這現象不只限於中港股市,而是放諸四海皆準,例如美國聯儲局(Fed)的貨幣政策,放「鷹」還是放「鴿」都會主導全球後市的去向。而在過去數月,全球都在炒作通脹的投資主題,美國5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更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是近13年來最大單月升幅,而早前「幣市」急挫,更加速了市場資金從加密貨幣市場流出,並流入至商品和原材料市場,令其價格飛升。

即使疫情未止,港股都沒有出現「五窮」,而美股更屢創新高,但可以預計,全球央行何時「收水」將會成為股市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雖然有多間投資機構預測,Fed要到2022年初才會開始「收水」,當中高盛更預測2024年初之前Fed都不會加息,但要知道fed每月都會進行議息,無論預測至多遠,當下的一個決策改變都會即時影響市場狀態,絕不可輕信所謂預測不放,關鍵仍是要觀察全球通脹的變化。

近期亞洲新一波疫情似乎正觸發通脹的升溫,位於深圳的鹽田港口因爆發疫情已暫停收出口貨櫃,而該港口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繁忙航運樞紐,因此已拖慢全球航運;同時,台灣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全球半導體重要供應鏈亦因疫情擴大,而讓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加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衍生的自然是出口貨物尤其是電子產品的加價通脹。這看似是有利科技公司,亦成為近月納斯達克指數表現亮麗的催化劑之一,但要留意的是,近日有一事件正潛伏著可能衝擊美國科網巨頭的前景。


近月納斯達克指數表現亮麗。

根據路透報道,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反托拉斯小組委員會主席David Cicilline在6月11日公布了數項提案,目標是整頓Apple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掌控市場的情況,重塑美國最大科技和娛樂企業的獨市地位,內容包括:

1. 致力阻擋企業以大吃小的措施,要讓Apple、Facebook、Amazon、Google等超大型企業更難收購較小型競爭者,並且讓這類大企業更容易分拆,避免他們利用核心事業的市場主宰地位,嚴重侵害對手。

2. 如果某個平台因旗下子公司而有利於使用自家產品或業務來謀取競爭優勢,那麼平台就必須出售該子公司。

3. 如果一個平台給予自家產品優惠待遇,大多數情況下將被認定為違法,可處以相當於受影響業務美國收入30%的罰款。

4. 要求平台避免進行任何合併,除非能證明收購的公司不與該平台所涉及的任何產品或服務構成競爭。如果用戶提出要求,平台須允許用戶將數據轉移到其他地方,包括與之競爭的企業。

雖然美國商會已表示「強烈反對」這些議案,但無論是美國或是歐洲,科網巨頭壟斷般的權力已引起愈來愈強大的抨擊與監督,所以以上提案即使只是部分通過,亦會成為全球國家反壟斷的重要指標,科網巨企前路亦不會好走,而阿里巴巴(9988)早前被中央政府制裁罰款的結果,正好是一個中國版反壟斷的借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