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陳恩因:兩個港股大時代 如何比較?


踏入2021年以來,港股在北水帶動之下氣勢如虹,恒指突破三萬點大關見兩年多以來新高,一個月內大升近四千點,多隻具新經濟概念的股份連環創新高。坊間愈來愈多分析猜疑,這次是否另一次的「港股大時代」來臨?

回顧2015的「港股大時代」,當時憧憬內地資金透過互聯互通大舉流入港股,帶動恒指於四月份急升最多超過3,600點,主板成交金額創新高。結果恒指於四月底見28,588點高位後急跌,至2016年2月低位見18,278點,跌幅一萬點有多。

眼前市況牛氣沖天,與2015年大時代相比,到底兩者又有什麼差異同啓示?

當年筆者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港交所(0388),事隔六年,港股互聯互通終於大面積落實,資金南下帶動港股成交突破2015年再創新高。當年港交所股價一個月內錄得五成升幅,引伸波幅一下子抽上72%水平,股價及其引伸波幅同步創歷史高位。不少港交所認購證突然變得深入價內,一夜間成為市場熱話。相比之下,雖然今次港交所股價再創新高,不過今次升浪的幅度及速度都遠遜當年,現時其引伸波幅只有43%。

正如筆者經常說,引伸波幅是市場對後市波動性的預期,以目前恒指波幅指數22%來計算,化作日均引伸波幅只有約1.3%左右,即約不足400點的上落空間。

假如波幅較低的情況下,窩輪定價將較為吸引,有助提升產品的有效槓桿。如果希望減低引伸波幅對產品價格的影響的話,對於持有較中線看法的投資者,可考慮以年期較長及貼價的產品應市。

對於希望避開引伸波幅,或只作短炒上落空間的朋友,可考量以牛熊證入場。不過牛熊證有收回價機制,投資者須平衡入場注碼及相關風險。

展望後市,港美兩地都將迎來業績期,中港股市亦有農曆新年長假期的因素,投資者亦宜留意北水及港股交投能否繼續保持暢旺。正值市況於近三年的高位,投資者欲增加持倉的防守性,亦可參考對沖的策略,以適量的認沽證或是熊證以減少一旦市況逆轉的損失。

 

撰文:陳恩因  匯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聯席總監

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

 

註: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

本文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本行」或「發行商」)發行(包括任何參考條款),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邀約、游說、或建議出售或購買結構性產品。

結構性產品屬複雜產品,投資者務須就此審慎行事,除非投資者完全了解及願意承擔所涉風險,否則切勿投資此產品。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可急跌,投資者或會損失所有或大部分投資。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應了解結構性產品之性質及風險,並詳閱有關上市文件,獨立決定是否適合自己,若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本行及其委任之流通量提供者可能是結構性產品的唯一市場參與者,而結構性產品的二級市場可能有限。謹請注意,牛熊證設有強制收回機制,因此有可能提早終止,在此情況下(i)N類牛熊證投資者會損失於牛熊證的全部投資;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則可能為零。

作者為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權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