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李秀恒:求同存異才能共同發展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日前於印尼峇里島舉行,全球經濟影響力最大的20個國家首腦齊聚一堂,期望就全球通脹、疫後經濟復甦等議題達成基本的共識。然而,在環球政治及意識形態多極化的趨勢之下,各國之間的分歧,本身就導致了目前的經濟下行。

 

多極分化 歧見難彌

G20成員佔全球GDP超過80%、人口超過60%、貿易超過75%,對全球經濟可謂舉足輕重,曾在2008年次貸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升級為領導人峰會,共同推動金融領域改革以共渡時艱;亦曾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就暫緩債務還款達成共識。雖然這些應對措施未必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最優解,但來自不同地緣政治環境、擁有迥異意識形態的世界主要經濟體,能夠摒棄分歧,團結一致共同商議如何解決問題,本身就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國際局勢,這對於發展中經濟體及全球貧窮人口的生活改善來講尤為重要。

 

而進入2022年,彌合分歧、凝聚共識似乎在不同國家陣營之間顯得愈來愈遙不可及。首先,俄烏戰爭讓西方發達國家紛紛以單邊經濟制裁手段表達反對態度,而由此引起的能源價格高漲、通貨膨脹讓全球深陷衰退陰霾;其次,通脹及過去數年的貨幣寬鬆政策讓世界主要經濟體以快速、大幅的加息為調控手段,不但壓抑了經濟活動,更向較貧窮的國家輸入了通脹;此外,中美博弈從多方面進入白熱化,尤其是美國聯合盟友進行的精準脫鉤,讓成熟的全球產業鏈遭到破壞。

 

分歧愈大 復甦愈難

而以上這幾種分歧,都無法透過幾次簡短的領導人會晤在短期內解決。

 

俄烏衝突方面,本次G20峰會俄羅斯總統普京並未親身出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亦僅透過視像發表講話,國際調停力量無法對雙方加以引導。雖然中美作為兩個最有影響力的大國就俄烏問題表達了對和平的支持,但鑑於近日來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局勢,想要快速和平解決衝突恐為難事。

 

在通脹方面,雖然根據美國勞工部最新公布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美國時隔七個月首次錄得8%以下的年增率(7.7%),核心CPI亦比市場預期的6.5%低0.2個百分點,但聯儲局仍須觀察數據是否為暫時性,才會進一步考慮會否暫緩加息。

 

而在中美競爭方面,若美國無法放棄零和博弈的思維,不斷從貿易、科技、產業鏈等方面尋求「抗中」同盟,則中美之間無法進入正常的良性競爭,反而會促進世界的多極化,讓全球經濟難以從困境中早日恢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指出,IMF追蹤的G20採購經理指數最近幾個月持續惡化,全球經濟前景比上個月公布的預測(2.7%)更為黯淡。若世界的主要經濟體無法早日彌平分歧,在求同存異的共識下重新開啟合作,經濟下行的壓力將會產生外溢效應,讓對這些經濟體依賴度較高的其他國家受到匯率失衡、高通脹等不利因素的衝擊,造成全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對於不發達國家的貧困人口來說或是攸關生死存亡的局面。

 

 

 

 

撰文: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