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通關在望企業有救 港股低迷亟需解決


吳老闆週記(11月25日)

.兩地控疫成績彪炳,但仍未能通關。
.香港金融市場再為祖國作出貢獻,為民企源源籌集資金。
.要撩起港股搞好氣氛不困難,掟兩、三千億元落去就夠。

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團上週六(20日)來港,進行了4日實地考察,到訪了多個與防疫控疫有關的地方,包括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以及感染控制中心、檢測中心,以至診所、學校等,內地和香港兩地終可免隔離通關,似乎如箭在弦。

事實上,有消息指,「小通關」可望在12月17日前實施。有分析認為這或有助提高12月19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然而個人卻認為不關事,皆因「小通關」的名額有限,據聞初時每日只得幾百人,對提高投票率可謂杯水車薪。

兩地不能通關接近兩年,受影響的,主要是「自己友」,而非反對派,最慘的是一眾愛國商人;當中,大企業固然無所謂,所說的是中型企業。事關疫情爆發以來,內地營商環境不斷急劇轉變,需要隨時作出應變;以廠商為例,原材料供應試過出問題,出口運輸又試過出問題,兩地人手調配不來的話,此等愛國商人便「滿頸血」。如果這班人因為這兩年的通關問題而吃過大虧,令其以至其員工不投票,今次立法會選舉將失去不少選票。

中港控疫成效 全球最好

在通關問題上,兩地官員的動作着實緩慢,完全不體恤民情,不體認兩地人民可自由往來的重要性。如果香港控疫不週,以致中港不能通關,實在無可厚非;然而,近期卻是兩地都控制得好,但仍遲遲未能通關,影響民生,影響經濟。

事實上,過去3個月,兩地控疫的成效,絕對是全球最漂亮——內地本來遙遙領先,其後香港亦急起直追,雖然持續錄得外地輸入確診個案,但仍控制得乾淨俐落,無在社區爆發。

香港的控疫成績有目共睹,的確抵讚。究其原因,其一當然是香港地方細,很易管,不比大陸,幅員極廣;其二則是醫療衞生水平高,初時在欠缺防疫經驗下管得不好,其後逐步堵塞漏洞便成功控疫。

值得留意的是,外地輸入個案從無造成社區傳播——確診者到訪處所被納入強檢名單後並無驗到陽性個案,這還可歸因於市民個人防護措施做得好,戴口罩有效防疫;然而,就連所住地方圍封強檢都無事,即是同住家人亦無感染,這是否反映接種疫苗有效?

香港控疫成績彪炳之餘,中港兩邊跑的人,亦早已習慣使用具追蹤功能的「健康碼」,不會介意在港使用;對於不肯下載「健康碼」的市民,應付方法亦很簡單,就是不可讓之返大陸,因此,「健康碼」應不構成通關的重要阻滯。無論如何,現時通關在望,希望能夠盡快成事,容後再來問責。

香港再為祖國作出貢獻

兩地通關,港商有救,香港經濟勢必好轉,可是,港股卻輾轉向下。這歸咎於美國利用香港嘈着中國之餘,更重要是令投資者不將資金投放在大陸公司的股票身上,以致買家少,沽家多。

港股可謂再為祖國作出貢獻。此前先是一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來港進行第二上市,隻隻高價,外資自然善價狂沽,事關外資買入中概股,例如阿里巴巴(09988),並非這兩年的事,已賺了很多,即使所謂「低價」沽貨,仍然有錢賺。

然後,當內地房地產商需要資金時,一方面不斷發債(投資者貪其高息卒之搞到焦頭爛額與人無尤),另一方面不斷批股,若嫌地產公司股價太低,便用旗下估值較高的物管公司批股,香港成為其抽水機器。

外資不停掟中概股,掟完一隻又一隻,加上內房股不斷抽水,但回看港股通淨流入資金,每日只得十幾億元,完全對不到數,結果非常明顯,就是H股對A股的折讓愈來愈大。香港金融市場未有着數,已為一眾民企作出貢獻,否則在此內地借貸環境下,民企怎樣籌集資金?

撩起港股 對沖美國招數

港股低迷的問題亟需解決,尤其是在美國這對手的搞局下,歐資或會跟沽,內地做策劃人士應想辦法,透過市場運作,利用資金流入,撩起港股,搞好市場氣氛,對沖美國的招數。

流入的資金,無需與外資對着幹,人沽我接,只需流入個別板塊便可,例如內銀股,尤其是當中不少股價還低於10年前,甚至低於招股價,息率又高;又例如本地地產股,因為只要經濟好,樓市一定有着數,現時市盈率卻極低。

其實,要撩起港股並不困難,掟兩、三千億元落去就夠,皆因投資者多數買起不買跌,就算想買,眼見無資金炒,都不會買;相反,當市場炒到㷫烚烚,氣氛熱辣辣,投資者就會跟買。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反覆向下,恒指短短5日下跌了逾1,000點,再度失守25,000點關口,及至本週三(24日)終於止跌,不過只上升了33點,收報24,686點,一週計下跌了964點,即3.8%;國指及科指則連跌6日,前者繼續跑輸大市,下跌4.3 %,即398點,收報8,795點,再度失守9,000點,後者亦是跑輸大市,下跌幅度更達5.7%,即380點,收報6,292點。

本欄早已指出,港股乃疫情爆發接近兩年以來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一來因為香港是中美角力的磨心,美國經常用香港嘈中國,雖然相信此類聲音會愈來愈少,不過,美國另一招搞香港的招數——盡量令投資者不投資大陸公司股票,卻會持續。因此,為了對沖美國的招數,中國應想辦法,透過市場運作撩起港股;始終,香港金融市場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

每週焦點股份——港交所(00388)

港交所上週五(19日)發布《聯交所就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的改革刊發諮詢總結》,制度經修訂後,所有發行人將採用同一套核心股東保障水平,為所有投資者提供同等的保障;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WVR)的大中華發行人可作第二上市,而毋須證明其是「創新產業公司」及上市時最低市值將低於現行規定;及符合條件以既有的WVR及/或可變利益實體結構(VIE)作第二上市的「獲豁免的大中華發行人」,及「非大中華發行人」將可選擇作雙重主要上市。新例明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據證監會的第二上市公司名單,現時共有17隻相關股份在港掛牌;當中,要數最經典的,非阿里巴巴(09988)莫屬。回到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力邀之下,回港進行第二上市,集資1,012億元,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逾41倍,凍資逾970億元,成為當年的「集資王」兼「凍資王」,萬千寵愛在一身,其後股價拾級而上,不足一年升上逾300元的歷史高位;然而,在螞蟻集團上市被突然煞停、內地加強監管互聯網企業後,阿里巴巴股價便如江河日下,今年8月跌穿176元招股價,本週三更跌至131.8元,創下歷史新低。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