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安永:A股IPO短期保持收緊狀態  港股IPO現回暖信號,料遞表大增

.2024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動持續放緩,IPO宗數及集資額分別下跌15%及17%; .硬科技企業仍是上市主線; .新「國九條」的執行情況將成A股市場關鍵;預料更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 安永大中華區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總結回顧2024年上半年全球及大中華區IPO活動,並展望下半年市場前景。 報告指出,因各地央行繼續致力於控制通脹水平,利率保持高位,使資本成本居高不下,全球上半年IPO活動持續放緩,共有532家企業在全球上市,集資51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下降15%和17%。 美國和印度市場IPO活動表現略優於全球。全球IPO集資額前兩位來自美國市場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合共集資約179億美元。印度市場的IPO宗數大幅超越全球,達141宗,IPO數量位列第二位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則為53宗。在全球前十大IPO中,大部分於美國上市,以零售和消費品以及科技行業為主。 A股嚴把準入關口,IPO發行進一步收緊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44家公司首發上市,集資329億人民幣,IPO宗數及集資額同比分別下降75%及84%。期內,創業板及上海主板分別位列IPO宗數和集資額第一。2024年上半年專精特新企業的IPO宗數和集資額佔比分別達48%及35%,為同比歷年最高。 從行業來看,「硬科技」行業企業較多的工業、科技以及材料是IPO的主要行業,此三行業的IPO宗數及集資額分別佔上半年總量的89%和88%。 資本市場監管政策持續加碼,企業上市門檻提高,A股IPO排隊企業數量自2023年底的767家,下降至2024年6月10日的526家。同時,A股IPO終止數量不斷攀升,其中主動撤回企業佔比高達97%。另一方面,IPO首次申請企業數量銳減,截止6月10日,僅有2家企業首次申報IPO。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IPO門檻的提高,有助於篩選出更具競爭力和成長潛力的企業進入市場。市場將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IPO生態將迎來變革。」 新股定價方面,在從嚴監管高定價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首發市盈率同比下降,僅有一家IPO首日破發,IPO首日回報同比大幅上升。蔡偉榮表示:「《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提出加大發行承銷監管力度,強化新股發行詢價、定價、配售各環節監管,整治高價超募、抱團壓價等市場亂象。」 香港IPO現回暖信號,新股認購情緒回升 2024年上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28家公司首發上市,集資額12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3%和32%。由於利率持續高企和全球宏觀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在股票發行數量和集資額方面較克制。但港股於第二季,尤其是5月份開始回升,流動性等各項市場指標逐漸改善,投資者情緒有所提升。第二季IPO宗數和集資額按季分別上升33%和52%。 2024年上半年有92%的主板上市企業錄得超額認購,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主板平均超額認購196倍,對比去年同期為8倍。期內,超額認購倍數最高的主板IPO錄得432.34倍超額認購,去年同期最高超額認購僅33倍。 就具體行業來看,科技企業IPO宗數及集資額均列首位。期內亦有第一家特專科技企業通過18C章上市。 2024年上半年,內地企業繼續主導香港IPO市場。自去年下半年起,不少內地企業已諮詢或啟動赴港上市項目,今年以來氣氛更見進一步加強。安永港資本巿場服務發言人賴耘峯表示:「選擇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之中,一部分籌劃赴港上市已久,另有部分則鑑於目前的監管環境選擇『改道』香港。對內地企業來說,港股上市的周期相對較短,以目前的監管環境而言,亦較A股上市有更高確定性。」 A股IPO短期保持收緊狀態,港股料第三季遞表大增 下半年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正在積極建設,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後,IPO活動有望逐步恢復,但短期仍將保持一定的收緊狀態。安永香港科技、媒體與電訊行業審計服務主管陳日輝認為,新「國九條」的執行情況將成關鍵。另外,預計對優質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減,並更強調精準性。在此背景下,科技屬性強、滿足上市條件的優質企業將更先開啟上市程序。相信擁有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仍會是下半年IPO的主力。 港股IPO方面,中國證監會4月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支持內地頭部企業赴港上市融資。內地企業從A股「改道」香港上市的步伐加快。隨著內地行業頭部企業赴港上市,IPO集資規模也有望增加。賴耘峯補充道:「內地企業啟動赴港上市工作的數量在今年3、4月開始明顯增多,相信第三季度遞表企業數量會大增。除了致力把握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窗口期,香港特區政府及監管機構繼續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包括提升股市效率及流動性,以及吸引中東和東南亞企業來港上市,也起到重要作用。」   ============= 延伸閱讀:畢馬威:香港IPO面臨市場挑戰表現疲弱 GEM改革等重要舉措為香港資本市場復甦鋪路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聶振邦:股價逾十四年半低上揚潛力大 中國國航現處吸納良機

博客

聶振邦:股價逾十四年半低上揚潛力大 中國國航現處吸納良機

繼2月恒指大升累6.60%後,3月雖僅微升0.18%,不過總算是二連升,4月開局也見好的開始。4月2日上揚逾2.30%,更一度高見17,007點,創3月15日以來最高,不過萬七關口得而復失,收報16,931點,亦繼續受制於150天移動平均線(16,960點),始於去年8月2日,歷時已有八個月。故此,短期能否突破並企穩在此線之上成為恒指能否續升關鍵,直得留意自去年11月29日以來,未嘗見連續三日或以上收高於17,000點,所以本月若見如此,配合大市成交金額保持在1,200億港元以上,足見具備挑戰萬八關口條件。     現處防守性高水平 港股能否續升需時確立,現可開始物識防守性較佳股份,股價已較52週低位差距少於一成屬不俗參考,於4月2日收報3.76元的中國國航(0753),較52週低位3.71元高1.35%,差距確認少於一成,亦處於2009年7月以來低水平,距今超過十四年零九個月,認為具備較強防守性。集團之主要基地位於北京,亦為中國最大之商業航空公司之一,主要業務包括:1)航空營運業務,即提供航空客運及貨運服務;及2)其他業務包括提供飛機維修服務、地勤服務及其他航空公司相關服務。 市賬率計算合理值 於3月27日收市後發布的2023財政年度之全年業績公告所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資產淨值約372.06億元(人民幣,同下),而截至去年12月底已發行股數約162.01億股(A + H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2.5175港元。相對今年4月2日收報3.76元,市賬率為1.49倍,高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高。然而,參考截至2019至2023年底之每期市賬率為0.71至4.24倍,平均值為1.85倍,高於現時的1.49倍,反映現價實則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2.5175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4.67元,較3.76元之潛在升幅為24.20%。 二重估值綜合參考 而截至去年12月底的全年收入約1,485.02億元,相對截至去年12月底的已發行股數約162.01億股,每股收入折合為10.0481港元,對比3.76元之市銷率為0.37倍,低於0.75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參考上述五個時段之每期最低市銷率為0.45至1.07倍,平均值為0.71倍,高於現時的0.37倍,同樣反映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收入為10.0481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7.11元,較3.76元之潛在升幅為89.10%。綜合上述兩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4.67至7.11港元,平均值為5.89元。 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56.00%。去年3月6日高見7.94元(為2023年最高價),之後不斷反覆向下,較今年3月27日最低收報3.74元,約一年累跌近五成三。現價3.76元,較今年暫時最低收市價高出0.53%,差距少於一成反映偏小,反映現價進場風險不大。參考策略為進取者可於現價或以下買入股份;謹慎者可於3.38元或以下買入;保守者則可於3.00元或以下買入。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另須留意,鑑於近期恒指表現波動,遇上股價下挫時,投資者應嚴守止蝕為佳。     撰文:聶振邦(聶Sir) [...]

庾婉華:中國再保險承保利潤歷史新高

博客

庾婉華:中國再保險承保利潤歷史新高

周一(1日)復活節假期港股休市,周四(4日)亦因清明節假期休市。周二(2日)美國將公布2月JOLTs職位空缺,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將在上海舉辦。周三(3日)美國將公布3月ADP就業人數、ISM非製造業PMI,中國將公布3月財新服務業PMI;周四美國將公布至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發表講話;周五(5日)美國公布3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3月失業率。 本周中港股市只有3個交易日,料交投偏淡,恒指續在16,300至17,000區間波動,需待長假結束後見真章。 焦點企業:中國再保險承保利潤歷史新高 內地近月連番作出多項利好資本市場的舉措,值得留意是走勢向好的資保險股,當中中國再保險(1508)是業內具優勢的再保險龍頭,該股現價市盈率為11倍,考慮到業績優於不少同業,加上隨著客觀環境的改善(A股企穩、經濟改善、利率企穩),值得留意。 中國再保險日前公布2023財年業績,合併總保費收入穩步增長,達1,768.4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2%,集團合併保險服務收入達997.55億元,同比增長11.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6.52億元,同比增加59.77億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為6.22%,每股分紅0.042元,按近期股價對應股息率達8%以上,息率吸引。 期內,集團持續發展良好,財產再保險業務的境內業務市場份額實現「六連增」,境外業務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8.7%;人身再保險業務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境內業務市場份額穩居行業之首;財產險直保業務原保費收入增速超越市場平均水平。 此外,集團承保利潤創歷史新高,風險管控穩健有效。2023年全年,基於去年同期口徑計算,集團合併承保利潤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過900%。各業務板塊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其中財產再保險境內業務綜合成本率為99.53%,同比下降0.23個百分點;財產再保險境外業務綜合成本率為85.74%,同比下降8.29個百分點;人身再保險保障型業務綜合成本率97.1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財產險直保業務綜合成本率100.78%,同比下降2.28個百分點。 2023年中國再保風險管理保持穩健,國際評級維持穩定,標普長期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級為「A」、貝氏財務實力評級為「A(優秀)」,評級展望穩定,保險板塊各經營主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前景正面。 集團服務國家戰略質效全面提升。期內,集團2023年服務國家戰略重點領域風險高額高達67萬億元,增長11.3%;助力健康中國服務人群2.1億人次,增長78.5%;服務中小微企業覆蓋372萬家,同比增長150.8%。 撰文:庾婉華(Avy Yu) 艾明資本董事總經理、金融財務學碩士,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深化環球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策劃方案。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 延伸閱讀:庾婉華:華潤啤酒受惠高端化進展良好 [...]

梁健雄:南方恒生科技ETF捕捉科技股回升

博客

梁健雄:南方恒生科技ETF捕捉科技股回升

上周中旬,恒指由17,000點以上回調至16,500點附近,直至昨日(26日)仍處該水平附近處於整固之中,不過從資金成交預期當整固過後,恒指仍有機會將突破再次向上挑戰更高位置。 免易墮入市場陷阱 昨日北水掃入騰訊(0700)、小米(1810)、理想汽車(2015)等,與及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並錄得8.19億元凈流入該ETF紀錄,該ETF捕捉30隻香港頂尖科技股,查看最新持股比重分別美團(3690)、京東(9618)、小米(1810)、快手(1024)、騰訊(0700)、阿里巴巴(9988)等等,隻隻都炙手可熱,都屬科技龍頭股。在現時大市衝高後回調整固期間,若選擇單一壓注,往往容易出現被市場誤導而壓錯注而誤墮陷阱,就如友邦(1299)公布業績交出不錯的成績,同時亦被多間大行唱好並調高目標價,惟股價就是「跌」「跌」不休之餘、更沿途綁住不知多少博炒底之散戶,見末期息派1.191元,但股價已由公布後就跌逾10元,均已跌碎不知多少大行及評論員的眼鏡! 涵蓋面廣交投暢旺 南方恒生科技ETF昨日成交20.94億元交投暢旺,並且打入十大成交額佔第八位,考慮到該ETF其涵蓋面夠廣,產品結構良好並且屬較低的波動性,適合一些現時希望在科技股當中博炒底,而又想享有較低風險的投資者一個選擇。昨日在騰訊(0700)帶領港股在連跌兩日後作出過百點反彈,配合人民幣回升A股反彈之勢,一眾中資科技股已蠢蠢欲動,用ETF捕捉一籃子科技股或比單一壓注個股,現時似更為有勝算在手,以及此刻多一層安全措施。 撰文:梁健雄 洛天衡保分析部主管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延伸閱讀:梁健雄:放榜後趁低吸納中移動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

聶振邦:賽晶科技業績重回高增長 預期2024年營收增逾50%

博客

聶振邦:賽晶科技業績重回高增長 預期2024年營收增逾50%

港股業績期雖已近尾聲,仍不乏為市場帶來驚喜股份,業內技術領先並深具影響力的電力電子器件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賽晶科技(0580)是其中之一。於上周五(22日)晚上公佈2023全年業績,銷售收入成功回升至10億元(人民幣,同下)以上,具體數字達10.5億元,同比增長15%。同時,集團毛利率約32%,創三年高位,較2022年則提升近4個百分點。更為亮眼的是,股東應佔溢利約3,155萬元,同比增長超過31%,亦創三年新高。 國家電網投資金額持續巨大 今次取得佳績主因,在於直流輸電相關業務表現亮眼,業績公告顯示受益於國內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密集開工,賽晶科技相關訂單和交付實現了快速增長。實際上,在直流輸電概念上,A股相關標的已經受到資本市場大力追捧,惟港股此板塊表現依然相對沉寂。A股資本市場看好直流輸電業務的邏輯非常簡單 —— 中國新能源裝機在以超預期的速度飛漲。2020至2023年,國家電網的投資金額分別為4,605億元、4,882億元、超過5,000億元,以及超過5,200億元。今年初,國家電網在工作會議上更提出,2024年將繼續投資超過5,000億元。因著國家投入金額持續巨大,正是直流輸電板塊前景被看好,在A股獲得垂青的原因。 未交付訂單金額高近五億元 賽晶科技在國策推動下的受益者之一,集團於2023年在常規和柔性直流輸電的銷售收入分別達1.9億和0.6億元,合計2.5億元,較2022年大幅增長43%。此外,於2023年先後中標多個常規直流輸電工程,以及多個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從而實現了該板塊業務的大幅增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去年賽晶科技毛利率約32%,較2022年提升近4個百分點,其核心原因就是直流輸電相關業務的營收佔比上升。換言之,直流輸電業務已成為賽晶科技的高門檻、高毛利業務。目前,賽晶科技已中標但尚未交付的訂單金額高近5億元。隨著今年直流輸電工程的密集開工,以及豐富的規劃專案儲備,可以預期直流輸電相關業務未來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拓展。 功率半導體業務收入見倍增 除了直流輸電業務表現可圈可點,賽晶科技的半導體業務也呈現出積極的增長趨勢。2023年,集團自研功率半導體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145萬元,同比增長高達105%。雖然當前營收基數相對較低,但目前還是展現出不錯的增長勢頭。參考業績公告資料,功率半導體的銷售收入中,有94%來自新能源發電、儲能和電動汽車等目前國內炙手可熱的領域。隨著這些領域的持續景氣,賽晶科技的功率半導體業務也將很大程度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 於國內直流輸電及半導體業務外,海外市場也在賽晶科技的業績公告中被重點提到。與國內電網發展邏輯相同,國外電網的升級和建設需求同見迫切。2023年,賽晶科技的海外營收大幅增長超過80%,通過設立子公司以及收購的形式,海外業務拓展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那麼,在國外趨勢也相對明朗的基礎下,賽晶科技海外業務的增長也是高概率事件。 綜上所述,賽晶科技的業務增速獲看好源於兩個層面,其一是受益於全球的電網建設需求殷切,國內部分確定性較高,且國外增長趨勢明顯;其二是功率半導體目標市場蓬勃發展,增長前景一片光明。因著如此大好形勢,集團宣佈將力爭實現2024全年營收增長超過50%的經營目標。屆時,賽晶科技的營收將有望達到16億元,淨利潤也有望大幅增長,將具備複製A股同業股價上漲節奏的條件。 撰文:聶振邦(聶Sir) 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協力廠商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