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王涵:滙控分拆推手的關係網

滙豐控股將於5月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股東會,表決由「分拆滙控關注組」股東發起的重組亞洲業務及穩定派息兩項議案。相關事件發展白熱化,並引來各方角力。滙控兩大機構投資者投票顧問Glass Lewis 及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先後呼籲股東否決議案,認為提議缺乏詳細理據。雖然要股東中國平安保險(2318)原則上支持,但基於平保只持有8%股份,動議最終獲通的機會似乎較低。 今次財經界大衛挑戰歌利亞,暫時處於劣勢,但相信有不少花生友都希望多了解這大衛背境。翻查資料,2022年以來,以中國平安為首的股東,不斷要求滙控分拆業務,有份支持的呂宇健亦成立「分拆滙控關注組」。人稱「Ken Sir」、中小型業主會創辦人呂宇健瓣數多多,因在2020年滙控突然停止派息引起全城哄動時,稱為小股東爭取成立「滙豐小股權權益大聯盟」而冒起,但期間曾捲入多宗本港具爭議性事情。 三年前媒體指呂宇健教導投資班學員以「loop loop loop大法」財技買滙豐自製所謂被動收入,內容透過借貸及銀行透支額度(Overdraft Line)投資高息滙豐,惟滙控煞停派息令到這個「loop」中斷,同時滙豐股價大跌,一班學員損失慘重。他去年受訪時重提此事,指其教學方法包含對沖在內,但部分人未有跟隨因而損手,當時亦協助學生救倉,以及免費再上對沖課程。 另外,於2020年月4月,有媒體揭發呂宇健借開投資講座,吸納無樓人士齊齊收購舊樓,避稅兼疑打「擦邊球」申請強拍轉售物業或地皮獲利。呂宇健回應事件時則稱,自己從未向業主會會員提過任何強拍申請,又稱有關解說,純屬「描述市場上存在的不正當手段,提醒學員留意,內容全屬教學討論用途」。   疫情期間呂宇健在股壇變得活躍,如高調反對華置私有化、入主GEM版公司創天傳承(前稱樂亞國際),經今年一月份最後一次增持行動後,持股比例迫近16%,亦成為該公司單一最大股東。而於去年7月,廉署就一項調查造訪公司觀塘總部及香港主要營業地點,並已取得公司若干過往檔案及記錄,亦已邀請公司一間附屬公司的財務經理協助調查。到今年4月,創天傳承指廉政公署已知會公司,廉政公署不會對該公司進行任何進一步調查。   另創天傳承去年11月的公告提到,獲平保旗下的合作夥伴ACCP Global入股,但未有披露股數。呂宇健受訪時曾稱,獲ACCP Global入股與推動滙豐分拆是無關係。   根據公開紀錄,曾任曾俊華競選公關的羅永聰,其創辦的公關公司蘇杭街一號在過去數過月,一直協助呂宇健就推動滙控分拆打公關宣傳戰,而羅永聰同時是創天傳承的非執行董事。   滙控分拆的推手背後關係可說錯綜複雜,不知讀者能否從中找到些玄機呢?     撰文:王涵  堅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 延伸閱讀:王涵:交椅洲填海等於倒錢落海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 [...]

黎家聰:提議滙控(0005)重組亞洲業務,請尊重大小股東意見

博客

黎家聰:提議滙控(0005)重組亞洲業務,請尊重大小股東意見

最近,恆指仍舊在兩萬點附近徘徊,未有驚喜,反而恆指成份股之一的老牌藍籌股滙控(0005)就因近日一群「維權小股東」提出的的兩個議案鬧得如火如荼。該兩個議案分別是戰略檢討(衍生重點為重組亞洲業務或把亞洲業務分拆上市),以及要求滙控制定並實施長期和穩定的股息政策,並在有足夠可分配利潤的前提下,向股東派發2019冠狀病毒疫情前同等水平股息,即(按季度支付)不低於每年每股0.51美元的股息。議案將於下月5日在英國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進行表決。 管理層建議欠奉 「維權小股東」提議看來挺合理,但是卻遭滙控現任的高層管理人員反對,包括主席杜嘉祺、行政總裁祈耀年,以及香港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等。祈耀年更於集團周年股東大會的網站上載影片,呼籲股東反對分拆及股息政策議案。管理層過去半年多次只重複反對分拆方案,但又沒有新提議。參考主要股東之一的中國平安保險(2318)的資管部門在上周發表的立場中,發現原來其有認真聽取了滙豐及其它市場專業人士的反饋和意見,從原來的分拆方案調整爲戰略重組方案。面對新建議完全不同的戰略重組方案,管理層又沒有認真回應及研究,至上周三的聲明中仍然重複反對分拆方案,究竟管理層有沒有心思維護小股東呢? 對於股東和滙控高層的爭辯,老實說還是要投票說了算,有鑑於有不少讀者可能或多或少也有點滙控在手,因此筆者認為有需要談談這個話題,好讓大家了解並爭取應有的權益。 是次重組及派息議案,筆者是支持小股東提議的。首先,亞洲業務分拆存在一定合理性。從過去財務數據來看,亞洲業務明顯是整個滙控之增長引擎,不論通過分拆、戰略重組或結構重整等方式,均可以降低滙控受其他地區影響,拖累其盈利表現。根據滙豐最新業績顯示,亞洲地區為貢獻最多的地區,2022年稅前利潤貢獻進一步增加至78%。亞洲地區既然是業務重心,理應獲得更多聚焦。但是,滙控所做的卻是反其道而行,將亞洲業務的分紅與資本,用以支持回報相對較低的其他地區業務,滙豐亞洲於過去3年累計向集團上繳了61%的利潤。而且,多年來滙控業績表現不佳,對亞洲業務投入不足,這些因素已值得對亞洲業務進行改革,投放更多資源給亞洲業務,以及更好體現亞洲業務之價值。可是,滙控對建議充耳不聞,難怪股東不滿。 有利建立新優勢 其次,分拆或戰略重組建議並非如滙控高層所說般如洪水猛獸。滙控高層擔心的全球業務協同受損問題和重組的成本問題均是可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過去兩年,平安資管早已向滙豐管理層提出了諸多有關滙豐亞洲的結構性重組建議,包括亞洲業務在香港上市,以及整合滙豐亞洲的所有業務。而不論是什麼方案,都堅持兩個原則。分別是:第一,堅持滙豐仍是總部在亞洲的上市銀行的控股股東,以維持全球業務的協同效應;以及第二,堅持都將爲滙豐股東帶來巨大收益,包括釋放價值、減少資本要求、提升長期效率、減輕地緣政治風險,有利創造新的定位優勢。 滙豐作爲任何部分分拆實體的主要控股股東,對確保全球業務協同所需的商業有效運作仍保持很強的影響力,高層對全球業務協同可能受損的擔心是過慮的。而戰略重組或分拆後,滙豐亞洲和滙豐之間的交易安排的可能收入損失,滙豐亞洲可以與滙豐簽訂服務協議,繼續使用現有的業務系統,像滙豐與恒生多年來的成功案例一樣。同時,分拆亞洲業務後改善的營運情況,亦可抵消分拆成獨立公司後職能帶來的額外成本。因此,在協同和成本問題上,筆者認為有一定可討論的餘地。可是,儘管平安及小股東都提出合理的建議,但滙豐管理層都沒有給予積極的回應和清晰的解釋,只是不停反對。 第三,派息方面,一直以來大部分股民,甚至基金都視滙控為老牌收息股,穩定派息政策是最合乎股東期望的事。作為股東,老實說不是要公司上山下海,弄這個弄那個,而是希望得到應有的投資回報。而公司的管理層,亦有責任去保障股東權益,穩定派息正是回報股東的最佳方法。此外,穩定派息亦可成為滙控股價之催化劑,一舉兩得。 高層自大固步自封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滙控高層的態度。滙控或者有理由反對議案,可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滙控拿了最賺錢的亞洲業務的資源去試圖大力開拓其他地區業務,卻為集團帶來虧損。股東質疑虧損並試圖提出改善建議,滙控高層卻只不斷反對,沒有互相探討過可能性,反映滙控高層的自大。再說近期有關滙控以1英鎊代價收購美國矽谷銀行(SVB)英國分行的事件,做這事之前,到底滙控高層又有沒有考慮到各大小股東的感受?收購決定時間倉促,是否有履行足夠的盡職審查,資訊透明度似乎不足。到底收購是以股東利益還是國家(英國)利益作決定?而且,這個決定據說連他們自己也承認盡職審查的時間不足。那麼即是說滙控高層自己做什麼都可以,而大小股東提出合理建議,他們卻連眼尾也不看?這樣的態度,難道股東仍值得相信他們嗎? 再者,平保持股超過8%,是否應該在滙豐董事會有席位。滙豐説因為同平安有業務上的競爭,所以不應該有平安入董事會。但翻查記錄,當年滙豐入股平安成為大股東的時候,平安就給了滙豐三個董事職位,難道當時就沒有競爭問嗎?是不是雙重標準?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戰略重組或分拆建議有其合理之處,可是滙控高層一律懶理,還試圖妖魔化小股東。小股東一直在股票市場上都是較弱勢的一方,但是不去爭取,蛋糕是不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給你的。這篇文章相信看的人也大多數是小股東,既然如此,為何不團結一致呢?無論5月5日股東大會投票結果如何,平保明顯和中小股東都十分關心滙控未來前景,滙豐管理層都必須應該繼續與平保探討新改革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相信這也是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保障。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

何啟俊:美聯儲年內難轉軚減息,匯控(005)宜制訂穩定派息政策

博客

何啟俊:美聯儲年內難轉軚減息,滙控(005)宜制訂穩定派息政策

美國財長耶倫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由於上月地區性銀行倒閉事件,可能令銀行業界趨向審慎,在未來可能收緊信貸標準,令經濟信貸受到限制,從而抵銷美聯儲進一步加息之必要。的而且確,銀行業風波屬意料之外,甚至對金融市場構成一定衝擊,但無形中為聯儲局的緊縮貨幣政策助一臂之力。 美聯儲過去一段時間通過加息去遏止通脹升溫,加息令借貸成本增加,企業信貸需求減少,市場出現信用緊縮,最終為實體經濟降溫,達致抗通脹目的。上個月美聯儲議息紀錄亦提到,貨幣和信用緊縮方向具一致性。如今銀行業風波之後,倘銀行業主動收緊銀根,相信對美聯儲加息步伐增添不確定性。然而,市場早前預期美聯儲年內會開始減息,似乎過份樂觀。 料美利率維持高水平 上周美國勞工部公布,3月份整體CPI按年上升5.0%,優於市場預期的5.1%,較2月份6.0%回落,創2021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連續9個月增速放緩。撇除食品及能源,核心CPI同比增長5.6%,與市場預期一致,較前值輕微低0.1%。由於高基數效應,整體CPI持續回落屬意料之內,但見到核心CPI依然高據不下,而聯儲局非常關注的撇除房地產市場以外的「超級核心服務業」則同比放緩至5.73%,為2022年7月最低水準。 從美國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看出仍有不少隱憂。首先,超級核心服務業指數依然會在高位徘徊;核心商品為過去通脹回落主要誘因,惟二手車價格持續上揚,加劇核心商品上行風險。較早前,勞工部公布3月份失業率回落3.5%,惟3月平均時薪環比錄得正增長,扭轉連續3個月回落之趨向。故此,筆者認為利率在今年大部分時間維持高水平,結合銀行業事件影響,美聯儲充其量只會暫停加息,不會貿然減息。 在可見未來,利率持續高企的背景下,國際銀行股依然受到市場關注。2022年,滙控(005)全年經調整收入按年上升17.7%至553.5億美元;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同比下跌7.3%至175.3億美元,當中涉及計劃出售法國零售銀行產生的24億美元減值。亞洲地區依然為貢獻最大地區,全年除稅前利潤為137.2億美元,同比增加12.1%,佔比由2021年的64.8%,上升至2022年的78.3%。 望降低其他風險因素 滙控作為國際性銀行,業務遍布全球,其業務發展和策略受市場高度關注,例如: 近年不時有聲音提出,將滙控亞洲業務分拆,以更好地體現亞洲業務之價值。近期有小股東向滙控提出兩項訴求,已被納入5月上旬滙控股東大會之決議案。 第一項擬決議案:動議滙控控股制定、實施和每季度報告旨在通過包括但不限於分拆、戰略重組、結構重整其亞洲業務等方式,以提高滙控控股的價值之計劃和策略;第二項擬決議案:動議滙控控股制定並實施長期和穩定的股息政策,並在滙控控股有足夠可分配利潤的前提下,向股東派發2019冠狀病毒疫情前同等水平股息,即(按季度支付)不低於每年每股0.51美元的股息。 事實上,每間上市公司的核心任務是為股東創造價值。從過去財務數據,亞洲業務明顯是整個滙控之增長引擎,不論通過分拆、戰略重組或結構重整等方式,均可以降低滙控受其他地區影響,拖累其盈利表現,從而可持續性提升股東價值。另一方面,大部分股民將匯控視為老牌收息股,具有穩定派息政策符合股東期望,一來保障小股東權益,亦可成為匯控股價之催化劑。 撰文:何啟俊 千里碩證券研究部經理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 [...]

博客

阮穎嫻:滙控一英磅絕技

近日有幾間銀行倒閉,矽谷銀行、Silvergate、Signature Bank相繼倒下,令市場大為震驚,擔心金融海嘯再現。但有危必有機,在危險時能夠認清問題所在,了解風險出自何處,說不定可以發掘投資機會。其中一個案例就係矽谷銀行。矽谷銀行的倒閉非常離奇。它的主要客戶,顧名思義,就是矽谷的創科公司,客戶在那裏開戶、出糧、借錢等,做的事業不外乎科技、科學、醫療、風險投資等,客戶的行業的風險已經較高,容易大上大落並倒閉。 美聯署加息,令本來借貸率高而且未有盈利的創科公司急需金錢,多了客戶向矽谷銀行提款。矽谷銀行發現不太夠流動資金,決定蝕賣美債。正常情況下美債揸到尾,是十分穩陣的收息資產,短期國債(US T-bills)更在教科書中被稱為近乎零風險(除非美國政府有麻煩),但因為聯儲局不斷加息,債價下降。矽谷銀行用「跳樓價」賣債的方法籌錢,要立刻實現虧損。虧損了又要填氹,本向要填的數只是22.5億美元,數字明明很細,相對其2,000億資產並不大,最大問題是讓客戶知道了它的資產狀況,造成風險危機,客戶怕銀行資不抵債,紛紛提款,最後自我實現,真的倒閉了。 以往雷曼債決引發的房債危機以及全球金融海嘯並不一樣。那個是系統性危機,投資銀行冒險過大,沒有監管。美國容許基本上無能力還款的人購買多個房產,然後升到咁上下,房產泡沫爆破,按揭還不到,連累那些按揭打包證券因為失去資金流變成垃圾,那些按揭打包證券並且去到一般人甚至是退休金的手上,牽連甚廣。 今次矽谷銀行只是有融資問題,並有信心危機。有人提出其風險主管根本半年無做過嘢,搞到執笠,其實是低級管理錯誤,例如以較長期的抵押貸款證券去應付短期問題,導致資產負債錯配。若一開始融資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管理好風險(如利用科率掉期等衍生工具管控利率上升的風險),根本不會有事。 滙豐銀行用一蚊將矽谷銀行買下,其實好抵。第一、匯豐自己業務繁多,底子強勁,將矽谷銀行原身業務納入業務組合裡,可以得到矽谷那班客戶,增強滙豐在創科界的客戶網絡。第二、矽谷銀行倒下是因為風險管理不善,這次把資產賣給以風險管理審慎見稱的滙豐,這種配置更有效率。第三、這次滙豐用一蚊平價買矽谷銀行,有部分原因是金融市場出現信心危機,當金融市場恢復穩定,這筆資產絕對有可能值更多錢。 所謂有危有機,滙豐這次出手也讓各位投資者借鑒。現在常聽到多間銀行有問題,包括瑞信等,但有危就有機。眼光獨到的在危險中隨時執到平貨。   撰文:阮穎嫻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延伸閱讀:辦文化旅遊導賞員賽 助港發掘多元旅遊點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