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阮穎嫻:滙控一英磅絕技


近日有幾間銀行倒閉,矽谷銀行、Silvergate、Signature Bank相繼倒下,令市場大為震驚,擔心金融海嘯再現。但有危必有機,在危險時能夠認清問題所在,了解風險出自何處,說不定可以發掘投資機會。其中一個案例就係矽谷銀行。矽谷銀行的倒閉非常離奇。它的主要客戶,顧名思義,就是矽谷的創科公司,客戶在那裏開戶、出糧、借錢等,做的事業不外乎科技、科學、醫療、風險投資等,客戶的行業的風險已經較高,容易大上大落並倒閉。

美聯署加息,令本來借貸率高而且未有盈利的創科公司急需金錢,多了客戶向矽谷銀行提款。矽谷銀行發現不太夠流動資金,決定蝕賣美債。正常情況下美債揸到尾,是十分穩陣的收息資產,短期國債(US T-bills)更在教科書中被稱為近乎零風險(除非美國政府有麻煩),但因為聯儲局不斷加息,債價下降。矽谷銀行用「跳樓價」賣債的方法籌錢,要立刻實現虧損。虧損了又要填氹,本向要填的數只是22.5億美元,數字明明很細,相對其2,000億資產並不大,最大問題是讓客戶知道了它的資產狀況,造成風險危機,客戶怕銀行資不抵債,紛紛提款,最後自我實現,真的倒閉了。

以往雷曼債決引發的房債危機以及全球金融海嘯並不一樣。那個是系統性危機,投資銀行冒險過大,沒有監管。美國容許基本上無能力還款的人購買多個房產,然後升到咁上下,房產泡沫爆破,按揭還不到,連累那些按揭打包證券因為失去資金流變成垃圾,那些按揭打包證券並且去到一般人甚至是退休金的手上,牽連甚廣。

今次矽谷銀行只是有融資問題,並有信心危機。有人提出其風險主管根本半年無做過嘢,搞到執笠,其實是低級管理錯誤,例如以較長期的抵押貸款證券去應付短期問題,導致資產負債錯配。若一開始融資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管理好風險(如利用科率掉期等衍生工具管控利率上升的風險),根本不會有事。

滙豐銀行用一蚊將矽谷銀行買下,其實好抵。第一、匯豐自己業務繁多,底子強勁,將矽谷銀行原身業務納入業務組合裡,可以得到矽谷那班客戶,增強滙豐在創科界的客戶網絡。第二、矽谷銀行倒下是因為風險管理不善,這次把資產賣給以風險管理審慎見稱的滙豐,這種配置更有效率。第三、這次滙豐用一蚊平價買矽谷銀行,有部分原因是金融市場出現信心危機,當金融市場恢復穩定,這筆資產絕對有可能值更多錢。

所謂有危有機,滙豐這次出手也讓各位投資者借鑒。現在常聽到多間銀行有問題,包括瑞信等,但有危就有機。眼光獨到的在危險中隨時執到平貨。

 

撰文:阮穎嫻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