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珍惜食物 等同保護環境

目前全球仍有超過8億人口正在挨餓,但諷刺是,卻有超過4成的食物被浪費。食物浪費是破壞環境的問題之一,以美國為例,從生產開始,已消耗美國10% 的能源預算、50%的土地和80%的淡水資源。美國環境保護署統計,生產的食物有97%以上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若能至少回收一半被丟棄的食物,就能每天為美國的飢餓人口提供三餐。當然,避免浪費食物,個人除了改變囤積的習慣,避免增加過期食物外,也可以善用家電,將食物的新鮮延續,更可以為可持續出一分力。 在香港,每日棄置約3,000公噸廚餘,且絕大部份剩食仍可食用,卻被送往堆填區。然而在社區上,有過百萬長者或基層人士三餐不繼,過量的剩食造成浪費,同時亦加重堆填區的負荷。一連串因食物浪費而產生的問題,影響範圍廣及經濟至民生、環境污染到社會發展。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二項目標是「消除飢餓」(Zero Hunger),聚焦於改善營養問題,確保糧食安全並促進永續農業。為了達到消除飢餓的目標,首要之務是讓所有人,尤其是貧窮與弱勢族群都能取得安全、營養且足夠的糧食。 但面對自然資源持續消耗、人口持續成長的未來,至2050 年,全世界農業產量必須達到現在的兩倍。農業必須找到強化土地、水源等資源利用效益的方式,而非無止境地消耗自然資源。聯合國正呼籲應維護生態系統,提升土地適應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乾旱、洪水等災害的能力,提高產能與生產力,打造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 全球有不少非牟利組織都在致力改善食物的浪費,減少飢餓人口,事實上,個人在回應「消除飢餓」的目標,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包括購買自己所需的食物,並全部吃光,避免造成食物浪費;購買品質仍良好的醜蔬果,不讓它們因為外觀不佳而被遺棄;盡量選購當季盛產、在地種植、符合公平交易的蔬果,以維持糧食生產者的生計;將品質良好,但自己不需要的食物送至食物銀行等食物共享機構,讓貧窮者與弱勢族群不再飢餓;捐款支持致力解決飢餓問題的組織,或投入相關義工活動,以自身行動為議題盡一份心力。 減少食物浪費創三贏 歐盟國家每年亦有大約10%的食物被浪費,達5900萬噸,價值超過1320億歐元。平均下來,歐洲每人每年浪費131公斤食物。歐盟執委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表示,有 3 千萬以上的歐洲人不能每天吃到足夠營養,全球飢餓情形再度升高,還浪費這麼多的食物,非常不應該。有見及此,歐盟執委會要求2030 年人均食物浪費要較2020年減少30%;食品加工和製造過程的食物浪費則須減少10%。歐盟統計局(Eurostat )指出,食物浪費總量的53%來自家庭浪費,零售和批發業佔比7%,餐廳與其他食品服務佔比約9%。歐盟執委會認為,積極減少食物浪費絕對是「三贏」,不僅為人類保存更多糧食、降低環境衝擊,還能幫助企業與消費者都省下不少花費。如果各國能達成這個目標,則平均每戶四口之家一年可以省下約 400 歐元。 借助科技 消除食物浪費 來自韓國永續發展供應商Nuvilab推出了食物浪費監測系統,旨在通過使用尖端技術及人工智能時間跟踪和分析食物浪費,改變公司管理ESG工作的方式,提供可操作的方向和建議,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並改善環境、社會及管理表現。食物浪費監測系統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平台,用於衡量其在生產、分銷和零售等各種業務中的食物浪費,系統還可以提供訂制的報告和資料視覺化工具,幫助企業識別趨勢、設定目標和跟踪進度。 Nuvilab的食物浪費監測系統更可提供有關食品質量和數量的準確訊息,幫助消費者和企業減少食品浪費。掃描儀還可以根據用戶的食物數據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管理飲食習慣並實現健康目標。 其實個人亦可以為「消除飢餓」作出努力,善用具備ESG元素的家電,同樣可以為保護地球進上一分力。Robert Bosch集團自2014年以來,一直透過Home Connect,為用家提升智能家居的體驗,博西華家用電器常務董事及執行長郭琦琦(Chloe)表示,從不少研究都知道,全球每年均有13億噸食物因為腐爛而被浪費,故公司一直致力透過產品闡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也積極發展智能廚房市場,除了讓用家能節省能源,也可以延長食物的保鮮期。 原來各種食物,只要用上適合的濕度及溫度作儲存,便可以將新鮮度延長,但不少雪櫃的功能,未必有仔細的安排。很多人都認識Bosch的Vario Style雪櫃,因為可以更換顏色門板,但該系列的雪櫃,當中具備了VitaFresh保鮮技術,配備兩個不同的溫度區域,上層保鮮格提供「冰鮮」貯存,溫度設定於接近0°C,魚類和肉類可更衛生地分開貯存在兩個獨立抽屜中。下層大型保鮮格能提供兩種濕度設定,能讓鮮果和蔬菜更長時間保持新鮮。Chloe提到,不少品牌都非常重注可持續發展,但往往只集中在生產線如何達到減碳,Bosch希望能走前多一步,不只在生產線達到減排,也要在產品上讓用家參與到可持續發展,減少浪費,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力。 讓智能廚房發揚光大 疫情確實改變了大眾的衛生觀念,也衍生煮食家電需求和烹飪流程智能化要求的增加,最先是多功能煮食用家電的普及,如智能飯煲、智能蒸焗烤爐等,緊接是智能雪櫃,從疫情後期至現在便是智能洗碗機。Chloe認為,智能廚房愈來愈受到重視及逐漸普及,從三個元素,可見一斑。首先是智能電話的普及,直到今天,不會有人是不用智能電話的;其次,科技的日新月異,也令到大眾對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提高;第三,是大眾對於設計品味是有所提升。「智能廚房就是怎樣利用智能化的設備及電器,令到整個生活體驗充滿智能化、高效化和舒適化。我們會看見來到Bosch家電體驗中心的顧客,多了詢問產品,如何令到煮食過程更方便,亦會問節省水電的問題,更希望知道Home Connect App的應用程式,怎樣可以遙控或微調電器的設定。」 根據McKinsey的一項研究,67%的智能家居用家均希望能夠無需麻煩地控制所有產品,不論是哪個品牌,只需使用一個應用程序即可。Robert Bosch集團在2020年,已有1000萬個產品,包括電動工具、家用電器和暖氣系統,連接上 APP使用。至2021年底,這個數字將近兩倍。Home Connect可向你的行動裝置發送通知,告訴你目前進度,讓你不需時刻緊盯,省下來的時間可做其他事情。 至於用家的心態,Chloe的看法是,香港的顧客較為很務實的,需要先切合他們的生活所需,他們會考慮電器的大小,因應廚房的面積,可能要45厘米高或60厘米高的焗爐,這些實際性的需要,很多時候都是他們的考量。而在家居的設計和使用上,顧客會關注產品的功能怎樣增加生活上的方便度。「就以洗碗碟機這個產品來解釋,在香港是較新的市場,但在外國的滲透率,已高於80%,於是香港客戶會擔心電力或水的消耗,很多時候,Bosch的客戶都不想經常浪費能源,其實Bosch的洗碗碟機具備了天然礦物 Zeolith® 熱沸石 (稱為Perfect Dry功能)這項專利技術,大部份洗碗碟機會用熱力去烘乾碗碟,而採用Zeolith®熱沸石,在乾燥過程中,水從餐具上蒸發,並將熱潮濕的空氣吸引到 Zeolith® 中。Zeolith® 吸收濕氣,並將其轉化為乾燥的熱空氣。Zeolith® 可在洗碗碟機內持續使用,不需要更換,有效減低了百分之二十的用水和能源消耗。」 Bosch經過無數研究,得出科研證明,一般用手洗碗碟,需用用70至100升水;用洗碗碟機,只需9至10升,所慳到的60升水,已是35個成年人,一日的飲水量,這亦令到不少客戶意外,對洗碗碟機會浪費水資源的印象改觀。 家電體驗中心肩負推動可持續的功能 Chloe強調,公司期望藉著產品,讓顧客了解到,他們的選擇,能減低對地球的破壞。至於在2022年啟用的Bosch家電體驗中心,除了展示產品,也是品牌的專業平台,不時提供更多互動烹飪示範,為不同客戶來,帶來多元的資訊的同時,更可傳遞ESG理念給顧客。Bosch 上月首次於在大型商場舉辦 Future of the [...]

可持續發展

令綠色建築達到極致 從設計開始便需介入

國際吹起零耗能建築風氣,降低建築能耗,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方式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有高達 55%的全球耗電量來自建築,先進國家推動零耗能建築相關法規,其中歐盟訂定從2021年起,所有新建築必須是近零耗能建築(nearly Zero-Energy Building)。與從前只講求節約能源的綠色建築不同,零耗能建築具有綠能發電、儲能、深度節能及智慧能源管理技術,所消耗的電力等於生產的電力,達到零排碳的境界。香港近年落成的商廈、新屋苑或商場,都致力實現具備最高能效水平及永續性,啟用人工智能的建築物預期將會急速增加。 至2050年,全球都市人口將會是現在的兩倍之多,工作、生活、娛樂等功能的建築物與其能源碳排,將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0%左右。以歐盟為例,歐盟的建築能耗佔能源總消費量的40%以及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6%。歐盟的建築能耗佔能源總消費量40%,執委會訂下2030年前翻新3500萬棟建築的目標,規劃投入910億歐元的億振興基金,進行建築綠色轉型。歐盟執委會推估,翻新現有建物可降低歐盟總能耗約5至6%,因此訂下2030年前翻新3500萬棟建築的目標。 德國訂定嚴格的建築法規 歐洲國家同時利用經濟誘因的補貼政策,以及訂定嚴格的建築法規和標準,鼓勵民眾選擇較節能環保的建築或翻新住所。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推出政策,無論是新屋或是既有建物,只要能耗優於法定標準且符合該銀行之方案,均可獲得貸款與節能補助。建立在成本效益上的建築節能標準,也讓將近半新建案的能效都優於德國國家標準。 除了獎勵性的補貼措施及強制性的建築節能規定,資訊透明化也是重要的一環。德國的「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 EPC),目的就在於揭露建築實際的能耗。在德國,業主必須在買賣或租賃房屋時要附上能源護照,讓買方或租客可以清楚掌握房屋的能耗,且在民眾常出入的大型公共建築,也必須公開展示能源護照。英國則設有建築能源資料庫,提供民眾上網查詢。 不過,搭配具有強制性的節能法令,效果更佳,藉由市場經濟壓力和全民監督,讓業主願意透過翻新或改建,降低房屋能耗。法國為進一步推動房屋節能改造,提出具有約束力的措施。從2021年起禁止能源效率低的建物提高租金;自2023年起,所有房屋單位都必須遵守最低能效標準,並要求自2028年起需翻新所有高能耗建築物。而英國則是直接在《氣候變遷法》中設定,2025年住商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比1990年的基準降低50%。 節能成功  產生更多成本效益 許多國家積極將建築翻修振興方案納入重點推動項目,因為有分析指,到2030 [...]

廖錦興:羅馬尼亞之旅

博客

廖錦興:羅馬尼亞之旅

自去年2月至今,俄烏戰爭已長達20個月,但卻仍未有結束的跡象。戰爭使世界分成兩大陣營。雖然戰爭為軍火商帶來豐厚生意,及某些國家獲取政治利益,擴大了他們的霸權優勢,但同時也帶來烏國人民傷亡慘重和家園的毁滅。此等人為浩劫實屬可恥可悲。   俄烏戰爭對全球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糧食、能源和難民等問題方面,這些影響已經擴散至烏克蘭周邊國家至非洲諸國。筆者本周親身前往幾個東歐國家體驗戰爭中的情況。首站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的羅馬尼亞,我站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市中心,並不感覺到緊張氣氛,但的士司機說前幾天才有俄國無人機誤闖其國土,幸好沒有人受傷。 羅馬尼亞在1989年爆發革命推翻壽西斯古(Nicolae Ceauşescu)政權,於2004年加入北約,並在2007年成為歐盟成員。由於北面和東面接壤烏克蘭與摩爾多瓦,同時擁有一段位置於黑海西岸線,因此羅馬尼亞在俄烏戰事以來都處於國際關注的焦點。 布加勒斯特市約擁有200百萬人口,有「小巴黎」之稱。這座城市給予筆者一種新氣象,它是充滿活力、友善、街道整潔且物價實惠的一個年輕人城市。羅馬尼亞由社會主義變成資本主義國家只30多年,所以無論是建築物及服務業都會見到共產和民主主義的色彩。 街頭塗鴉(Graffiti)是布加勒斯特市的特色之一,差不多全市建築物都有塗鴉,而市面上不少進口名車穿梭,考慮到當地偏低的物價和工資水平,可見資本主義制度下產生不少土產富豪。當地人告訴筆者的一個有趣現象,年輕人對西歐和美國式的生活趨之若鶩,但由於收入有限,所以寧願購買二手德國汽車也不願意投資當地房地產,因為駕駛德國車在路上讓人感到自豪。 據《Romania Insider》稱,羅馬尼亞有超過3萬間賭場,這一數字超過了18,300間教堂和580間醫院的總和,當地的博彩事業比起澳門或拉斯維加斯也不遑多讓。 由於戰爭嚴重影響糧食及能源供應,自去年俄羅斯佔領了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後,在羅馬尼亞尼的切爾納沃德核電廠(Cernavoda Nuclear Power Plant)的作用變得更重要。這座核電廠採用加拿大重水鈾反應爐技術在1996年啟用,為羅馬尼亞提供20%的電力。 在糧食方面,羅馬尼亞是歐洲第二大的食品生產地。筆者在黑海碼頭不遠處看到大量貨船聚集,應該是受到禁運影響而未能作業,又或等待解禁,便馬上啟動航運出海。 羅馬尼亞是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度,遠至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然而經過兩千多年的戰亂,以及1965-1989年壽西斯古極權統治時期後,人民並未得到安穩生活。在1989年實行西方民主化制度及加入歐盟後,雖然社會仍有種種問題,但人民對未來充滿憧憬。 [...]

專題

2022年制裁風暴過後 我們汲取了那些經驗?

世界各地在2022 年動蕩不安,烏克蘭更引起了許多關注。然而,世界上仍存在各種其他問題。在亞洲,國家存在內部鎮壓和嚴重侵犯人權的現象,如自2021年2月起由軍政府統治的緬甸等地。朝鮮的彈道導彈和核活動再度活躍,中國在台灣周邊的演習使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在非洲,恐怖主義組織繼續在索馬里薩赫勒地區制造衝突和不穩定,埃塞俄比亞和南蘇丹出現或持續存在若干危機,而其他許多國家仍因安全和人道主義問題受到國際制裁。中東地區也因敘利亞的持續戰爭和伊朗的社會動蕩而持續令人擔憂。 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引發了許多評論。與俄羅斯有關的制裁的規模、速度和復雜性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對俄制裁也將對多邊制裁和以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產生長期影響。 現時,制裁風暴似乎已經過去,是一個好時機退後一步,反思在合規方面汲取的經驗教訓,為下一場危機做好準備。 制裁措施概述 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是經濟制裁的一個典型案例,各國在數月內採用了所有可能的措施類型,儘管程度不盡相同。 有針對性的制裁可能是最具體的形式。我們看到許多監管機構將數千個條目列入封鎖人員名單。僅在 2022 年,歐盟和英國名單中,與俄羅斯有關的受制裁對象的上升,令名單規模擴大了約一倍。這些新增對象包括俄羅斯最資深的政治家和最富有的商人,以及戰略、主權實體和大型金融機構和企業。 對進出俄羅斯進出的商品實施的一系列復雜的限制,幾乎為不同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因為這些限制適用於多種商品,如木材和鋁,當然加上能源產品。這些影響深遠的制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全球通脹,也爲國際供應鏈帶來了挑戰。限制還擴大到與俄羅斯有關的船舶、飛機和俄羅斯公民的運輸或旅行,因為一些制裁國關閉了進入其領空、港口和領土的通道。 監管機構還限制高度戰略性的服務。例如,金融服務業基本上切斷了俄羅斯進入西方資本市場、信用評級服務、法律咨詢和審計的渠道。 不僅如此,監管機構對烏克蘭東部某些不受烏克蘭政府控制的地區實施了復雜而嚴厲的領土禁令。 第一個緊迫挑戰:制裁缺乏一致性 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聯合國沒有實施上述任何制裁。儘管聯合國大會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進行正式譴責,但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否決權迫使志同道合的國家尋求其他合作渠道,制定多邊制裁措施。雖然安理會內部的分歧已經相當長時間,並阻礙聯合國實施制裁的能力,烏克蘭戰爭對聯合國系統作出長期重大的打擊。 [...]

本港時事

中總:大灣區歐盟金融合作 環球受惠

香港中華總商會日前(8日)與歐盟合辦「香港‧大灣區‧歐盟:金融一體化實例」專題講座,探討兩大經濟體在實現金融一體化的商機及香港的角色和功能。講座以線上線下形式與歐盟總部所在地 – 布魯塞爾同步進行。 大灣區與歐盟均擁有強大經濟韌性,透過兩地合作,有助應對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促進環球經濟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專業服務中心,可扮演連接兩地的橋樑,便利雙方經貿互聯互通。 中總會長蔡冠深表示,香港是內地與歐盟商貿投資往來的重要雙向門戶。中總將積極發揮商會網絡優勢,協助海內外企業探索大灣區與歐盟深化合作帶來的龐大商機。歐盟駐港澳辦事處主任Thomas Gnocchi亦認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助力歐盟進一步推進金融一體化可發揮積極作用。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在主題發言時指出,香港是連繫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可積極運用國家與香港互聯互通的政策優勢,協助包括歐盟在內的海外投資者進軍內地市場。歐盟委員會主管金融穩定、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聯盟副主席Alexandra Jour-Schroeder亦表示,香港可與歐盟加強合作,特別是在推進資本市場一體化、推廣綠色金融發展等範疇共同探索更多機遇,助力完善區域金融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在討論環節,歐盟駐港澳辦事處貿易與經濟部主管Walter Van Hattum認為,在目前的互聯互通機制下,市場的金融投資產品只佔少數,相信未來會有龐大發展空間。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指出,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與內地金融深化發展,未來將繼續透過加強與內地各項金融互聯互通機制、優化金融產品售後服務市場發展;香港更可作為新政策的防火牆,協助海外投資者探索香港及內地金融市場商機。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雷添良強調,內地與香港金融互聯互通,為歐盟投資者提供更直接、簡便和有效投資內地市場的管道,並提供風險管控工具。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亦認同,隨著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與擴大,令內地及海外投資者可通過香港更有效投資彼此金融市場。歐盟投資者尤其對香港、內地以至亞洲涉及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的金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歐盟駐港澳辦事處貿易與經濟部主管Walter Van Hatt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