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茉:《旭茉 JESSICA》聯乘《資本雜誌》頒獎禮 弘揚企業家精神 善盡社會責任初心

博客

吳旭茉:《旭茉 JESSICA》聯乘《資本雜誌》頒獎禮 弘揚企業家精神 善盡社會責任初心

2024年伊始,謹祝各位新年進步、身體健康。《旭茉 Jessica》日前聯乘《資本雜誌》舉辦「Women of Excellence & Young Trailblazers 2023」暨「CEO x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2023」頒獎典禮,主題為「Inclusive Leadership」。這是《旭茉 Jessica》23年來首次與男性為目標對象的雜誌聯袂合辦一個弘揚企業家創新奮發精神,表彰善盡社會責任初心的頒獎禮。 2023年欣逢《旭茉 Jessica》雜誌創刊23年,也是《Capital CEO》和《Capital Entrepreneur》邁向20周年,各具不同意義。當日非常榮幸邀請到立法會議員、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先生,以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小姐擔任主禮嘉賓。這個嘉賓配搭突顯出香港社會無論男女,只要在各自領域上擁有出色表現,都能夠為大家提供一個發揮自己小宇宙的大舞台。 隨著時代轉變,資訊科技一日千里,創刊於2002年的《旭茉 Jessica》已經轉型為涵蓋線上及線下的全方位媒體平台,在互聯網的驅動下,影響力無遠弗屆。我們一直保持初心,矢志為職場女性提供優質、全面時尚生活的資訊。 《旭茉 Jessica》線上線下推向國際 過去了的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漸行漸遠、ChatGPT的熱潮、科技的進步,催使我們要與時並進,絕對不能有一刻的鬆懈。為了進一步推向國際,《旭茉 Jessica》開始推出輔以英文的文章,希望在背靠祖國,面向國際同時,講好香港故事,拓展更廣闊的市場,這是我們在新的一年裡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2024 年,《旭茉 Jessica》將掀開品牌新一頁。我們將繼續致力履行「連繫.啟發.賦權」的使命,致力為女性提供優質的內容與各式各樣的獨家尊享活動,與每一位女性走過人生每一個精彩的章節,實現生活使命與目標。 始於2021年的JES Network《茉萃薈》距今雖然只有短短兩年時間,但成功匯聚了一眾「成功女性大獎」的得獎者及會員,為女性提供一個分享職場經驗及成功故事的平台。我們將繼續秉承Connect、Inspire、Empower的宗旨,投入大量資源推動《旭茉 Jessica》和JES Network《茉萃薈》的未來發展,舉辦更多不同活動發掘年輕有為的女性。正如剛剛過去的頒獎禮,首次設立「Young Trailblazers」大獎,藉此將焦點放在嶄露頭角的年輕女性,向這批敢於創新的年輕女性致敬。 「Women of Excellence & Young Trailblazers 2023」共有八位得獎女士。當中獲頒「Woman of Excellence」有三位,包括:致醫療管理有限公司香港區總經理陳羽微女士、Love Share Beauty行政總裁沈彥君,以及香港知名時裝設計師余嫿。至於獲頒「Young Trailblazers」的五位女士包括:Deploy聯合創辦人及SustainHK領導者江衍穎、氣候倡議家及社會企業家鍾芯豫、香港民航女機師何紫婷、LUUNA創辦人Olivia Cotes-James,以及香港跳遠運動員俞雅欣。 得獎者文理兼備 過去,本地女性側重從事文職工作,但隨著平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理工科目上,出現了不少巾幗英雄。在這次八位得獎女性當中,就有一半從事過去一直被視為男性天下的工作,例如醫療、醫美、氣候倡議者,甚至香港首位女機師等。這正正說明香港在平權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一如陳祖恒議員致詞時表揚女性在創科領域上,發揮創造力和影響力。 身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的陳祖恒先生表示,目前生產力局超過1,200位科研人員中過半數為女性,不少更獲得過獎項。在這些年輕有為又有衝勁的科研人才推動下,香港的創科產業定必可期。他又讚揚《Capital [...]

吳旭茉:雄安引進人才 推出16條政策吸引科研創業

博客

吳旭茉:雄安引進人才 推出16條政策吸引科研創業

引進人才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目前必經之大趨勢。世界各地都在想方設法網羅人才,為己發展出力。在求才若渴的大環境下,焦點是如何利用誘人的政策令人才選擇為其作出貢獻。月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用了不少篇幅提到香港要搶企業、搶人才、留人才。而河北省雄安新區上月亦制定出16項引入頂尖人才、青年人才等獎勵措施,既提供資金又送住屋,目的是吸引各路人才為雄安發展出力。    香港近年人才枯竭,政府不斷提出搶人才計劃。李家超2022年上任後先後發表了兩份《施政報告》,都有篇幅提到要搶人才。儘管各項措施都非常具體,但略嫌欠缺吸引力。如果與雄安新區最近公布的聚集人才政策相比較,香港明顯不夠積極。雄安新區成立近七年,以這次推出的吸引人才政策最為進取,筆者認為港府不妨參考相關政策措施,從中取經,對本地今後引入人才肯定大有裨益。 雄安新區是首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成立的國家級新區,由河北省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及其周邊部份地區組成,於2017年4月正式成立。雄安新區被定位為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 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從現在至未來中長期來看,都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對人才的強勁需求,始終會影響到雄安新區的整體發展。 政策具體明確  獎勵措施周詳 觀乎雄安新區最近推出的16項政策措施十分具體,獎勵措施亦非常明確,顯示出當地政府對雄安未來發展的全盤計劃了然在胸,這點就比不少同樣在搶人才的地區更勝一籌,而且更為周詳。 舉例說,在吸引頂尖人才和優秀人才方面,雄安新區主要聚焦於新一代資訊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以及空天資訊、綠色能源、金融科技等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的人才需求,對各方面都提供了方便和時間,政府了解雄安所需發展的產業和相關人才,而人才亦清晰明白自己是否為雄安所需要。這對急於搶人才的各地來說,非常值得學習仿傚,可以省卻不必要的時間。 按新推出的政策,以上項目的頂尖科學家如選擇到雄安工作,將給予2,000萬元至5,000萬元人民幣的科研經費,以及300萬元生活補貼費用、獎勵一套不少於2,000呎的住房。對於能夠有助解決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所需關鍵技術,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到雄安創業的,則予最高5,000萬元資金支持。 至於吸引青年人才方面,如到雄安就業創業,高校優秀應屆畢業生參加應聘考試可以免費入住「人才驛站」;入職後5年內,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碩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發放生活補貼費用;定期舉辦「雄才盃」創業大賽,為初創期、成長期項目提供落地平台,獲獎項目落地後給予10萬元至50萬元獎勵,並提供兩年免費辦公和住宿場所。 此外,在建設高水準創新平台聚集人才方面,措施提出對引進落地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給予最高3億元資金支持;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的重點創新聯合體,給予5,000萬元至1億元資金支持。支持經費中用於人才資助、生活補貼的比例不低於30%。 招攬外籍人才進取  全面照顧生活需要  在選人用人機制方面,雄安政府提出一些創新性舉措。如對高端人才實行「特崗特薪」,圍繞一些重點發展產業,設置首席科學家、首席技術官等特聘崗位,經認定後每年按年薪的50%至100%給予獎勵;為創新平台和科技型企業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提供專項事業編制服務;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登記設立為事業單位,推動解決人才流動、社保養老等後顧之憂;允許高校、科研院所等國有企事業單位科技人才按規定在雄安兼職兼薪、按勞取酬。以上政策因地制宜,十分靈活周全。 [...]

吳旭茉: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彰顯巾幗權益和成就

博客

吳旭茉: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彰顯巾幗權益和成就

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早前在北京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等七名政治局常委均有到會祝賀,顯示國家對婦女工作一直以來的重視。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據調查指出,過去十年,中國婦女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一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新征程上,每一位婦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這次大會共有近1,800名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和90名來自香港及澳門的特邀代表出席。婦女代表大會的基本功能是團結及動員女性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代表和維護女性利益,促進男女平等。 婦女地位不斷增強 事實上,為中國婦女爭取權益並非口號,而是中共建國74年來一直努力工作而取得的成果。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於1949年3月在當時尚稱為北平的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與會代表500餘人,獲得了毛澤東親自接見。最近十年,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無論是婦女健康、婦女接受教育、經濟水平、甚至婦女參與政府決策和在企業的管理崗位上,都有明顯的提升。習近平總書記不但尊重女性地位、注重保障女性權益,而且身體力行,每年「三八」國際婦女節都必定向婦女致以節日問候。 國家統計局曾經進行調查指出,從2011年至2020年這十年間,中國婦女社會地位顯著提高,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以健康為例,中國女性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歲。而孕產婦死亡率比起十年前下降超過四成,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教育方面,各類高等教育中,女生佔比均超過男生。2021年,高等教育在校女研究生人數高達171.7萬人,佔全部研究生比重51.5%。至於就業方面,女性在社會就業人員中的比重保持四成以上,達3.2億人。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產業中,婦女約佔三分一,女科技工作人員佔近46%。而女性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比重也大幅提升。企業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中女性比重分別為34.9%和38.2%,分別比十年前提高2.2個和3.0個百分點。 從政比例屢屢攀升 即使政治上,女性的佔比亦不遑多讓。今年三月召開的新一屆全國人大女性代表共有790名,佔代表總人數的26.54%,比上一屆提高了1.64個百分點;至於全國政協女委員則佔22.4%,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為保障女性權益,中國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規在內的法律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婦幼健康高績效的十個國家之一。 以上一連串的調查數字突顯了中國婦女所享受到的平權對待。亦正因為在這片保障女性權益、提供男女平等的土壤上,我們方得以誕生了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女航天員劉洋、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以至守護敦煌60年的樊錦詩教授等等傑出的女性。2020年10月,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緊要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四萬多名醫護人員中,三分之二是女性。這在在說明中國女性已頂得上半邊天,在得到平等對待後,同時對社會作出的積極貢獻。 「女性賦權」已經成為現今流行的話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剛剛公布的施政報告裡,特別有一節關於婦女發展,提到繼去年撥款成立「婦女自強基金」,讓不同的婦女團體善用基金舉辦活動,令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婦女發展所長、提昇個人的生活素質、增強自我價值、貢獻社會之外,政府會在民青局下專設婦女事務組,設立「婦女事務專員」,重點推出一站式家庭及婦女資訊平台;主辦首屆家庭暨婦女發展高峰會及透過關愛基金推出「贍養費調解計劃」等,為婦女爭取應有權益。 港交所早前訂下目標,要求上市公司在2024年底前,董事會至少有一位女性。截至今年7月,香港的上市發行人總數為2,613,共有20,314個董事職位。當中女性董事佔比平均為17%,較2020年稍為升2個百分點。不過,整體而言,女性在董事職務參與率仍明顯較男性低。根據港交所數字,目前約有四成公司只有一位女性董事,約三成半有超過一位女性董事,其餘約兩成還沒有出現女性董事。看來,香港仍要加把勁,讓女性的潛能得以盡量發揮。 撰文:吳旭茉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 延伸閱讀:吳旭茉:建國74年  [...]

吳旭茉:建國74年 創科成就不斷躍升

博客

吳旭茉:建國74年 創科成就不斷躍升

正在杭州舉行的第19屆亞運會充分突顯出中國在創新科技上的成就。開幕式當晚出現的數碼火炬手、AR、互動3D等成為最大亮點,是全球首創。尤其數碼點燃聖火的儀式,將數碼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充滿創意。中國先後舉辦過北京亞運和廣州亞運,杭州這次亞運完全彰顯出國家的科技力量正大幅提升。 杭州亞運開幕式首度採用「虛擬加現實」的結合方式點燃聖火。超過1億人參與、結合成電腦特技效果的「虛擬火炬手」在錢塘江上跑進開幕禮主場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上空,「虛擬火炬手」與泳將汪順一起燃點起亞運聖火。亞運採用尖端技術打造的開幕式,受到西方媒體的高度讚賞。尤其為了傳遞綠色環保理念,實體煙花改為電子煙花,完全切合本屆亞運的環保主題。 除了亞運開幕式上的科技操作,在中共建國74周年前夕,華為推出兩款採用7納米晶片技術的5G手機,同樣令西方國家驚訝。華為這部傑作用事實說明即使西方國家實施高科技產品的嚴厲制裁,但無阻中國的研發毅力,突破封鎖,在夾縫中研究出高端的納米晶片,在晶片技術上進入另一個台階。 科技強則國家強 事實上,中國的創科能力已經躋身全球排名的前列,尤其最近十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大力推動下,科技創新取得不少歷史性成就,立意做到「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已經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這也是為甚麼西方國家會忌憚中國的科技發展,並多番刁難,甚至實施嚴厲制裁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然而即使在西方國家的圍堵下,中國創新指標仍然在全球的排名從2012年的34位躍升到2022年的11位,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回顧過去十年中國的科技成就,從上天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北斗導航系統、中國太空站、C919大型客機,到陸地的量子通信、幹細胞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以至海洋的深海萬米鑽探船、航母,以及第一艘國產郵輪即將交付使用等,在在顯示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而且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據了解,過去十年來,中國整個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年的一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2年的三萬億元;研發人員總量從2012年的每年325萬人提高到2022年的超過600萬人,多年來保持世界首位。 與別不同的是,中國的創科產業基本上從民生出發,而後才遍及其他各個領域。亦正因為這個原因,圍繞產業鏈帶動創新鏈,全國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2年的6,000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4.8萬億元。過去十年,中國在量子資訊、核電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為智能手機、智能家電、遙距醫療等不斷升級,惠及各個階層。這些技術不僅催生並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科技成果樂與全球共享 習近平主席在去年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在習近平主席的大力倡導下,中國的創科成就與日俱增。 不僅是內地,中央對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同樣重視。去年習近平來港出席慶祝回歸活動時,甫抵港即往訪香港科學園考察,可見習近平對香港創科事業的厚愛和寄望。 中國的創科成果並沒有像一些西方國家般關起門來單獨享用,而是樂於分享成果造福全世界的人民。這也是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例如東南亞第一條高鐵——印尼雅萬高鐵,全線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是中國和印尼的合作成果,標誌著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圓滿成功。 中國在許多前沿科技領域已逐漸成為領先者。與此同時,中國積極與各國共用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這也是中共建國74年來的偉大成就之一。 在國家大力倡導科技和運動下,我們J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