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陳家樂:中國金融股仍值得投資


中國金融股尤其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一直是投資者避險選擇,但今年以來似乎此情不再。

在大陸擁有巨大存戶「班底」的中國工商銀行(01398.HK),2018年1月股價曾高至港幣7.64元,上週收市價低至4.61元,跌幅將近4成。受香港投資者喜愛的中國平安(02318.HK),今年一月股價曾經為港幣101元,上週收市價84元,跌幅也有17%。

投資者不禁要問,中國金融股還值得投資嗎?

看淡中國金融股,可以輕易舉出幾樣理由,例如:

1、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經濟大環境惡化。
2、針對香港、西藏、新疆、台灣等問題,美國可能選擇金融對抗手段。
3、經濟下行,銀行壞帳增加。
4、國務院為助實體經濟,要求銀行「讓利」。

據中國銀保監會公佈,今年至6月底,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萬億元,按年減9.4%,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透過降利率、減收費、財務重組和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二是不良貸款處置和撥備力度加大,上半年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按年增1689億元。同期提撥減值準備1.3萬億元,按年增34.4%。銀行系統計劃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4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1萬億元。

這些數字的意義,從負面來看,是銀行獲利遭到削弱,若從正面角度,若非因為龐大的政策性「讓利」,加上大手處置不良資產,降低資產風險,商業銀行今年仍然可以賺大錢,保持可觀的獲利增長。亦可見銀行「暴利」之說,非毫無道理,有其獨特的制度背景。

中共中央明定的「六穩」,「穩金融」是重中之重。習近平明示的「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具有強大的政策指導地位。只要體制賦予銀行的特殊角色不變,大型銀行很難出現大衰退。只待明年經濟反彈,「讓利」政策退場,銀行業績將有很大機會更上一層樓。

率先於上週五披露半年報的上海銀行(601229.SH),上半年營業收入人民幣254.12億元,按年增1.0%;凈利111.31億元,按年增3.9%,不良貸款率1.19%,較上年末增加0.03個百分點,在經濟下行和疫情雙重壓力下,表現未算太差。

上海銀行表現如此,近年來業務積極性猶在這間銀行之上者,例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本週即將公佈半年報,可能不會太過令人失望。

除了銀行,其他如保險、證券等,直至目前為止的數據,對市場仍有一定程度的說服力。

據中國人保(01339.HK)和中國太保(02601.HK)近日公佈的半年報,人保上半年總保費收入人民幣3368億元,按年增4.3%,歸屬股東淨利潤126.06億元,按年減18.6%。太保上半年保費收入2166億元,按年增4.2%,歸屬股東淨利潤42.39億元,按年减12.0%。兩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減少,部份因為去年實施的一次性稅務調整,加上準備金計提的折現率假設變動,若略去這一部份,兩間公司上半年獲利都將有所改善,而保費收入能在困難的大環境下持續增加,反映中國保險行業的前景不可忽視。

至於證券業,一如預期般大幅增長。大陸的經濟觀察報日前曾披露一份「2020年上半年證券公司經營數據排名情況」,中國134間證券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總共人民幣2134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9%;上半年共實現淨利潤831億元,按年增25%。其中位居龍頭的中信證券營收146億,按年大增35%,反映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踴躍程度。

從銀行、保險、證券陸續披露的數據,很難得出中國金融業前景悲觀的結論,肯定中國金融股低位佈局的價值。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士及未持有上述證券)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