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李懷璞:香港減碳目標需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完成


《巴黎協定》是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期望國際間共同遏止全球暖化趨勢,為回應《巴黎協定》,香港政府近年亦有一系列減碳政策,據統計,2019年香港碳強度已較2005年下降約35%,當中發電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66%),其次是運輸界別(18%)和廢棄物(7%)。2021年香港政府發佈了更進取並加強減碳中期目標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目標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加強減碳中期目標,力求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

 

為了實現該目標,未來15至20年,香港政府將投放約2,400億元,推行各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

 

環境局將成立新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 Office of Climate Change & Carbon Neutrality),加強統籌和推動相應減碳工作,同時成立應對氣候變化的專責諮詢委員會,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氣候行動。

 

港交所推動響應減碳

 

當碳排放成為了政府關注的議題,企業需要緊貼風向,響應減碳,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概念融入營商模式及長期規劃中,創造利好條件,有助正面發展。

 

作為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香港金融企業一直對市場有敏銳的觸覺,當政府有意減碳時,港交所亦一直積極響應,包括持續不斷加強《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當中的要求,以推進香港ESG匯報的目標。

 

港交所為帶頭推動綠色經濟,於去年11月加入「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和「淨零金融服務提供者聯盟」(Net Zero 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 Alliance),當中成員包括450多家銀行、保險公司、投資者、證券交易所、評級公司和指數供應商,資產總計高達150萬億美元;而繼今年3月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廣州碳交所)簽訂探索碳金融領域的合作機遇的協議,共同探索區域碳市場的深化發展、創建適用於大灣區的自願減排機制後,亦於今年 7月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首批成員包括多家香港、內地及國際的領先企業及金融機構,如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國泰航空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及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區域碳市場的發展機遇;以推動香港、中國內地及其他地區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應對全球暖化議題上,政府、企業和組織跨界別的合作和參與至關重要。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能從根本上迫使人們改變行為並重新塑造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僅靠資本市場根本無法推動所需規模的變革,成效將會大大減弱。促進過渡最有效的方法應是透過協調將資本市場的策略與政策結合。而資產管理公司在推動稅收政策變化的角色也很重要,如何推動希望投入氣候相關的投資策略的客戶積極投資是幫助公司實現淨零目標,改善氣候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各國政府對氣候議題的重視直接影響企業長遠的發展方針,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察覺到ESG及碳市場的巨大潛力。GoImpact致力打造綠色可持續金融生態圈,以連接各方的橋樑,藉著GoImpact的三大支柱,包括GoLearn(教育);GoNetwork(結構化宣傳);GoInvest(可持續投資交易平台),將投資者與其感興趣的交易聯繫起來,並提供學習機會給希望了解更多有關可持續金融議程的人,令他們能夠身體力行推動真正的變革。

 

 

撰文:李懷璞  GoImpact 合辦人及首席執行官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