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吳家穎: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油 支持航空業加快減碳

目前,全球各行各業都致力邁向淨零經濟,期望為我們的下一代締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為碳排放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航空業意識到在營運過程中減碳的迫切性,而其中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就是以可持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或SAF)替代傳統化石燃油。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航空業佔全球約2%二氧化碳排放。儘管航空業的碳排放相對較低,但隨著全球航空旅程不斷增長,其環境影響與日俱增。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航空業迫切需要找到減少碳排放的解決方案。 用SAF 能減八成碳排放 在這方面,SAF扮演著關鍵角色。與傳統的化石燃料相比,SAF在碳排放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研究,使用SAF能夠減少高達八成的碳排放。 此外,SAF屬可再生性燃料,可以由多種可持續的生物質來源生產,例如食物廢料、農業殘渣和非食用植物油等。這種特性使SAF的生產更加靈活,同時減少對自然資源的壓力。此外,這些可持續生物質來源的使用還有助於減少廢物的產生,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然而,SAF的廣泛應用仍要面對不同挑戰。首先,由於SAF的生產過程需要較為精細的技術和設施,以確保其符合嚴格的環境和可持續標準,因此其生產成本較高。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SAF的成本有望逐漸降低。 其次,SAF的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擴展,以滿足航空業的需求,這包括生產、儲存、運輸和供應SAF的相關設施。由於SAF的供應鏈仍處於初期開發階段,業界實在需要更多的投資和合作來建立健全的基礎設施,才能全面發揮SAF的潛力。 因此,要創造一個支持SAF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航空公司和能源供應商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例如,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來鼓勵和支持SAF的生產和使用;航空公司可以積極投資、研發及採購SAF,並將其應用於航班之中;能源供應商可以擴大SAF的生產能力,並建立可靠的供應鏈,以確保供應SAF的穩定性。 港邁向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油中心 在此背景下,商界環保協會最近與國泰攜手發起「香港可持續航空燃油聯盟」(Hong Kong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Coalition),致力引領航空業減碳,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以至全球的可持續航空燃油中心。聯盟旨在推動政府及各界持份者交流與合作,為航空業提供SAF應用路線圖和解決方案,發表有關香港SAF發展策略的前沿研究和政策文件,並改善本港SAF供應及降低成本,以促進其廣泛應用。聯盟合作夥伴將參與季度會議和圓桌會議,共同努力實現聯盟夥伴聯合聲明中有關SAF應用的目標,並在2024年底前向政府提交政策建議。 除了以上提及的持份者之外,公眾的支持和參與也是實現SAF發展的重要因素。公眾可以選擇支持積極推動SAF的航空公司,甚至考慮減少航空出行的次數,以協助減少航空業的碳排放,共同邁向淨零的可持續發展未來。   撰文:吳家穎 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 吳家穎 ============= 延伸閱讀:商界環保協會大樓獲綠建環評既有建築(2.0版)最終鉑金級認證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可持續發展

亞碳智匯成立 制定完善碳信用標準 引領更持續發展

亞洲自願碳信用註冊機構亞碳智匯(ACI)今日(31日)假零碳天地舉行就職典禮並宣佈正式成立。典禮邀請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及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擔任主禮嘉賓,是次活動超過 150 名來自政府、學術界、業界和環保組織等不同領域的人士參與是次盛事,一同見證亞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主禮嘉賓進行啟動儀式。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致詞。 亞洲的急速經濟增長和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令實踐可持續發展變得更為必要。自願碳信用標準和註冊機構在激勵可持續性和吸引投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亞洲卻一直缺乏高品質的碳信用標準,阻礙了市場增長及抑制著相關的生態系統和企業發展。 為了解決這個迫切需求,並加速亞洲邁向碳中和經濟,自願碳信用註冊機構亞碳智匯因而成立。 亞碳智匯是一間非牟利組織,致力推動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可持續氣候行動。作為一家領先的自願碳信用標準組織和註冊機構,亞碳智匯專注於制定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倡議和度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應對亞洲所面臨的獨特環境挑戰和機遇。 陳浩濂:自願碳信用為私人資本引導至對抗氣候變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愈來愈多企業採用碳信用交易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措施,亞碳智匯在亞洲推出自願碳信用登記制度,正正反映出這個趨勢。自願碳信用不僅僅是一種金融工具,它將私人資本引導至對抗氣候變化的關鍵行動計劃中,推動對於以創新和科技驅動解決方案的投資。」 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深表支持,他表示:「亞碳智匯的成立與我們減緩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完全一致。我們期待與亞碳智匯合作,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並推動區內採用碳信用標準。」於典禮期間,亞碳智匯與著名的環球商業標準公司 BSI 簽訂諒解備忘錄,旨在加強亞碳智匯在保證和驗證、創新、制定新標準、市場推廣和溝通倡議的能力。 盧敬莊: 亞碳智匯力於推動健全的碳信用標準 [...]

可持續發展

麥當勞太和開設全港首間 LEED零碳認證餐廳 實踐可持續發展

香港麥當勞繼去年減塑,全線餐廳轉用木餐具,每年減少一億件塑膠後,近日翻新太和餐廳,成為全港首間獲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 LEED 零碳認證餐廳,預計其環保設計將為餐廳減少848.22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種植約36,879棵五米高樹木,節省98.7萬千瓦特小時用電,實踐「減碳、減排、減塑」,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注入企業策略及營運當中,全力推動綠色餐飲體驗。   (左起):中電總裁羅嘉進、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香港麥當勞主席張懿宸主持啟動儀式。 與各界夥伴合作  注入逾20項綠色元素 香港麥當勞為太和餐廳由內至外,注入超過20項綠色元素,並將多項節能減廢技術應用於設計及營運之中,當中包括不少首度引進餐廳的項目,例如在營運方面,與領展簽訂綠色租約,包括承諾共享可持續發展相關數據、訂下環保低碳裝修及營運指引,以至其他綠色運營措施。 麥當勞夥拍初創環保社企香港木庫,以本地回收木材建成外牆,賦予樹木第二生命。   在循環再用方面,與環保初創社企香港木庫合作,外牆選用了因颱風吹襲而倒塌、或因老化而需砍伐的大埔區原生木材建成外牆,賦予樹木第二生命;而室內裝修及枱櫈均採用了循環再用物料。 麥當勞與中華電力合作於餐廳頂層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善用可再生能源。 在節能方面,亦與中電合作於餐廳頂層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善用可再生能源。亦大量應用智能裝置,時刻監察能源使用情況,鼓勵員工和大眾實踐綠色生活,齊齊減少碳排放。此香港首間LEED零碳認證餐廳預計可每年減少848.22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種植約36,879棵五米高樹木)及節省98.7萬千瓦特小時用電。 香港麥當勞行政總裁黎韋詩宣佈麥當勞太和餐廳成為全港首間獲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 LEED [...]

可持續發展

企業電子現金券平台On-us推減碳印優惠券方案 助減碳足跡

B2B電子現金券獎勵方案供應商On-us 今天(22日)公佈推出「電子禮券碳足跡」計算方案及減碳認證,透過數據分析幫助企業追蹤其碳足跡並量化電子禮券的減碳量,推動他們進一步採用電子禮券以促進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據悉目前合作的對象有金融、銀行機構,未來有意推廣至中小企和擴大金融機構等的合作方。 On-us 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策略官張可玲 On-us 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策略官張可玲表示,企業過往都會先購買全年或一定限期的碳足跡優惠券;而今次加入的「減碳計劃案」,On-us 會根據國際標準「 ISO 14067:2018 」制定,從原料、運輸、使用(印刷)及處置4個方面,計算所消耗的碳足跡,再量化成碳足跡優惠券,該數量與最先購買的優惠券比較,得出企業節省了多少碳印優惠券,可用於不同NGO 社福機構項目。 紙本與電子禮券碳足跡排放相差逾40倍 她舉例說,一般一張紙本禮券由製造、使用、棄置整個過程會產生12.5克碳足跡,但通過電子形式發出只需0.3克,兩者碳足跡排放相差可超過40倍。除此之外,方案亦會從贈品入手,與商戶及支持ESG相關機構合作發出更多電子禮券,用以取代實物贈品例如筆記本、充電器等。由於不少客人本身已配備相關產品,變相客人未必會真正使用,而且一本典型筆記本一般產生4.5千克碳足跡,無形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反而電子禮券能大幅降低不必要的碳足跡外,亦可令客人自行揀選心頭好。 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表示,資料顯示,未來三年本港綠色科技的投資額料將增加121%,為增長最快的金融科技領域。現時海外招商版塊中,綠色金融及科技是最主要方向。前者以綠色債券、投資產品為主,後者主力推廣電動巴士等低碳科技產品。另外,網購亦可加入ESG元素。商戶可以應用程式(App)告知消費者購買產品後所產生的碳足跡,然後向消費者推廣綠色產品以推動綠色發展。 On-us推出嶄新電子禮券碳足跡計算方案及減碳認證(左起:On-us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佘啟彥、地球之友副主席及中小企可持續發展學會創會會長連舜香、恒生銀行環球支付方案部主管黃德明、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魏華星、Carbonbase行政總裁宋鴻楷、On-us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策略官張可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