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廖錦興:數字貨幣


廣播出現了38年才有50萬聽眾,而互聯網卻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便獲得了億萬網民的歡心,互聯網的持續發展還改變了幾代、甚至未來幾十代人,不僅如此,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還為金融市場帶來了不同形式的全新貨幣,最受人們聚焦的當然是沒有實際形態的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當中比特幣(Bitcoin)由不被看好到炒高至五萬多美元,如坐過山車般的貨幣價值令人咋舌。虛擬貨幣要全球流通仍面對不少困難,而另一種受到各國關注的新貨幣 – 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 DC)亦漸露頭角,究竟這數字貨幣能否受到各國認可,成為後發先至的新型貨幣?還是曇花一現很快被拋棄?它與現時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又有何分別?

中國和大多數國家仍未承認虛擬貨幣,反而數字貨幣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新形式貨幣,中國正全方位測試數字貨幣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去年的深圳「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中,近9.5萬人嘗試使用數字貨幣,超過一萬家商戶完成了近14萬宗數字貨幣交易,主要是支付餐飲連鎖、零售百貨、出行、培訓教育、文化、健身、醫療等消費用途,而蘇州和北京亦有類似的消費模式測試。近期公佈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顯示數字貨幣已非紙上談兵,而是砥礪前行的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經濟峰會上表示:「數字人民幣就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紙鈔硬幣等價,而其測試工作正在穩步推行」。比較在內地非常普及的電子支付(Electric Payment, EP)工具如銀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數字貨幣對用戶私隱有更高的保護性。目前的支付工具都是與實名制的銀行賬戶體系綁定,無法滿足匿名要求,但數字貨幣在可控的條件下,技術上可實現小額匿名,既可保障公眾合理的匿名交易和個人訊息保護的需求,又能防控和打擊洗黑錢、恐怖組織融資、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金融安全的客觀需要,希望達到「小額匿名、大額可溯」的效果。

從技術角度,中國中央銀行推行的數字貨幣(DC/EP)並不是在區塊鏈上運行的分散式加密貨幣,而是法定貨幣人民幣的集中數字形式。 不過,從狹義上,它仍是一種虛擬貨幣。之所以將其命名為數字人民幣(DC/EP),是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它的作用是電子付款。因此我們在內地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外,將來還可以用數字人民幣作匿名支付,在保障私隱和防止罪案中要拿捏一個大眾接受的平衡點殊不簡單,但在內地的制度和文化上相對容易,若在香港實施,你認為可行嗎?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