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陳卓賢:買投資產品時, 要看穿Sales的語言偽術


人對問題的反應,很多時候取決於用字。就像以下兩條提問題,你又會如何回應?兩者雖然用字不同,但背後的含意實質一樣:

1.「有20%認識志強的人認為他不友善,你想跟志強做朋友嗎?」
2. 「有80%認識志強的人認為他友善,你想跟志強做朋友嗎?」

測試結果發現,較多人在第一條問題表示「不想」,卻在第二條問題回答「想」,為甚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

如果問題的用字是正面,被問者的答案一般會較正面,例如回答「會」、「想」、「是」。同樣在投資時,都要反問自己,腦海中的提問用字是否太過正面?如果同一問題,以負面用語表達,最後的決定會否不一樣?

由其選擇投資產品時,都需要跟推銷員較勁,好好注意他們有否將產品的賺錢能力作焦點放大,而莫視當中的風險因素,誘導你買下。例如他只會說:「這基金的最高回報率有20%!」,但當中「有多大機會可達最高回報?」以及「虧蝕的風險又有多少?」都需要問清楚,別被賺錢的字眼誤導!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