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實幹興肇七十年 產業強市大步走


肇慶新區啟動建設,使肇慶產業煥然一新。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肇慶人民譜寫了一曲曲艱苦創業的奮鬥之歌。踏入二十世紀,肇慶國內生產總值逐年攀升,四會、高要等縣域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多次名列中國百強縣市。近年來,肇慶大力推進工業、創新、現代農業及、先進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等等產業,打造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重要承載地,以及大灣區優質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和集散交易基地。當下,肇慶正深度對接「中央要求」、「灣區所向」、「三地所長」及「肇慶所優」,以大格局謀畫大發展、以大平台承載大項目、以大企業帶動大產業、以大交通構建大樞紐、以服務大提升促進營商環境大改善,舉全市之力全方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奮力開創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肇慶從艱苦創業起步,到二○一八年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二千二百零一點八億元,靠的正是肇慶人民一次又一次迎難而上的信心和勇氣。資料顯示,一九五二年肇慶的公路里程僅得二百三十公里,一九七八年增至三千七百九十七公里,但公路密度不足,每百平方公里為二十六公里。如今,一點五萬平方公里的肇慶大地上,高鐵、城軌、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鄉道縱橫交錯,初步構建起「一條城軌、兩條高鐵、七條高速、一條黃金水道」的現代化綜合交通路網,僅公路里程數便達到一萬四千五百三十公里,較一九五二年增長六十二倍。

七十年來,肇慶在魚塘、藕塘和水稻田上建起了現代化的商住樓盤和城市道路,城市版圖不斷拓展。一一年底,肇慶新區動建設,七年間六十五平方公里先行區主要骨架路網初步構建,十八平方公里起步區形成城市雛形,八平方公里起步核心區基本成形。

除此之外,肇慶政府近年來繼續在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數位政府」改革實現「六個全省第一」、首創「雙容雙承諾」制度、在全省率先實現一天開辦企業……改革催生愈來愈強的「化學反應」,讓肇慶成為投資者、企業家和人才紮根發展的熱土。

由最初只得幾條公路,不斷建設下,形成今天現代化綜合交通路網。

從弱到強

一九年八月十七日,「捷龍一號」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三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場內,由廣東四會互感器廠生產的互感器對發射系統的電流、電壓、電量進行檢測,確保信號正常傳輸。

截至目前,已有六百多台四會互感器廠生產的互感器設備應用於酒泉和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四會互感器廠從一九八八年起步,曾一度瀕臨倒閉,通過國企改制、重視創新、開拓市場、優化管理,最終後發趕超。今年六月十三日,工信部公布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四會互感器廠名列其中。

四會互感器廠的跨越式發展,是肇慶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縮影。統計數據顯示,一九四九年,肇慶工業總產值僅為六千零九十三萬元,佔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七點一。○九年、一一年、一三年、一五年,肇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突破一千億元、二千億元、三千億元和四千億元大關,實現工業發展的四級跳,工業佔據全市GDP的半壁江山,主導地位明顯起來。

工業崛起的同時,肇慶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調整。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之初,肇慶第一產業年生產總值佔地區生產總值近一半,達百分之四十九點七;○八年,產業結構從第一產業為主的「一二三」結構,轉變成「三二一」結構;到一八年,三個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百分之十點三、百分之五十一點一和百分之三十八點六,肇慶堅持走上工業強市之路。

靈魂工程

一五年,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被提出,肇慶市翌年舉行的第十二次黨代會就提出推進實施工業發展「三六六」工程,並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工程」,力爭到二一年,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三個產值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引進培育六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新增六百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據統計,一八年,肇慶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八百一十四億元。

新能源汽車產業順利破局,小鵬汽車將於今年年內在肇慶生產基地下線第一輛新能源整車。一八年,肇慶巨集旺金屬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一百零五億元,成為肇慶市首家實現主營業務突破百億元的工業企業。

高鐵開通,拉近肇慶和大灣區城市的距離。

肇慶還把「一一三三」工程作為工業發展的「靈魂工程」。通過走創新發展之路,力爭到二一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一千家,確保建成十所本科高等院校、三十個新型研發機構、三十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

緊密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高標準建設肇慶創新產業帶,全力打造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隨各項工程有序推進,肇慶的發展思路愈發清晰,通過對標一流,肇慶謀求與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地區不斷縮小差距。

肇慶高新區從草塘沼澤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科技工業城,一八年,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值實現二百七十二點二一億元,同比激增百分之二百九十七點七三,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九。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西江創新團隊帶頭人王新說,自己因肇慶的產業而來,希望能夠替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貢獻一分力量。

據統計,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已孵化及引進的項目在一九年產值有望超過一億元。這背後,是更多人才、科技、資本等要素在肇慶高新區集聚。對於未來,王新和他的團隊充滿信心。王新說,借肇慶市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戰略東風,他和團隊將聚焦氫能、儲能領域繼續發力,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在肇慶高新區落地,替肇慶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防護屏障

此外,肇慶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作為契機,對陶瓷等傳統低效產業關停或引導退出或轉型升級,用環境保護倒逼產業轉型。一八年肇慶將四百四十八家企業列入六大低效產業目標清單,完成引導退出一百一十三家,涉及用地一千二百一十三畝。當前,肇慶劃定三千一百七十九點六五平方公里面積作為生態保護紅線,佔全市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三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提出要打造生態防護屏障。肇慶未負期待,西江、北江肇慶段水質一直穩定達二類水質標準,是大灣區優質的淡水源,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排全省第二。隨肇慶一系列扶持節能環保產業優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一批高端的環保產業集聚肇慶,更有一大批高端人才紮根創業。肇慶最大財富在生態、最大責任在生態、最大潛力也在生態。當前,肇慶正逐步讓經濟增長和污染排放「脫鈎」,發揮「綠色GDP」的效益,向成為大灣區最美生態綠洲的目標邁進。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