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唐啟波:大灣區有望成為獨角獸新搖籃

胡潤《2021全球獨角獸榜》顯示,中國去年有301家獨角獸企業上榜,數目雖僅次於美國的487家,市值排名卻穩佔首兩位:字節跳動以2.25萬億元攀登全球榜首,其次是螞蟻集團。[1]值得留意的是,17%上榜的獨角獸(即50多家)將總部設在大灣區,數目是排名第三印度的總和,反映初創看好大灣區的「孵化力」。港府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50億元「大灣區投資基金」,將進一步有利初創融資,大灣區成為獨角獸新搖籃指日可待,人工智能、工業4.0、金融科技、大消費、醫療保健和可持續發展6個領域的初創企業更加有望成為明日之星。   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超過8,600萬,是中國其中一個最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地區,既擁有優良的地理位置,連接內地龐大的消費市場,亦可透過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將服務輸出海外,為大灣區初創企業匯聚人才、國際融資及拓展市場締造獨特的優勢。大灣區已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打造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再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創業孵化、國際技術轉讓、科技服務業合作等利好措施,將加速大灣區初創企業發展。   人工智能、工業4.0、金融科技、大消費、醫療保健和可持續發展初創具潛力   人工智慧(AI)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最具前景的領域之一,區內擁有226間人工智慧相關的初創企業,數目超越上海、僅次於北京,匯聚頂尖大學及人才,人工智慧產業總價值在2020年已經超過300億元人民幣[2]。隨著國家加快企業數字化改造,我們相信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應用會繼續普及。   除了人工智慧產業,工業4.0也是大灣區的重點領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中國製造2025》,目標未來10年將中國發展為世界級高科技製造強國,各產業供應鏈及產業系統將進行升級自動化,以提升效率與緩解勞工短缺的問題,人工智慧與機械人的研發製造業產業在市場上將有剛性需求。大灣區是重要的製造基地,以及供應商和OEM工廠的所在地,工業4.0相關的初創企業在國情下將大有可為。     隨著中國擴大內需,人均收入逐漸接近富裕國家水平,消費力不容忽視。線上消費在疫情下已成為新常態,帶動跨境電商快速增長,中國零售商首次躋身全球零售十強。[3]其中李寧、小米、華為這些本土品牌在中美貿易戰升溫及自身產品質素提升的前題下迅速崛起,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擁護的「國潮」品牌,,預計大灣區消費零售市場的價值將於2025年翻一番。借助灣區內豐厚的供應鏈資源,許多「出海」品牌及產品也在快速誕生,把中國製造帶向全球。   疫情下,醫療保健產業亦同樣受到關注,疫苗研製、遙距診斷醫療等生物科技範疇成為投資焦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生物技術界定為優先培育和壯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生物製藥、高端醫療診療設備等初創企業發展,加上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發和環球科研合作,大灣區醫療保健產業未來幾十年將潛力無限。   最後,不得不提投資界大熱的ESG主題,國家明確了大灣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方向,打造智慧城市的先驅,具有碳減排、新能源及環保等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初創產業,將較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中國創投去年流向初創企業的資金達到破紀錄1,306億美元。隨著世界的注意力逐漸轉向東方,加上大灣區得天獨厚的優勢及國策支持,有望成為下一個獨角獸新搖籃。戈壁大灣區一直支持大灣區的初創企業,通過阿裡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以及香港人工智慧及數據實驗室(HKAI Lab)計劃,投資及孕育了7間大灣區獨角獸。戈壁大灣區是中國少數擁有國際經驗和網絡的創投,未來將繼續支持企業家走向國際。 [1] https://www.hurun.net/zh-CN/Rank/HsRankDetails?pagetype=unicorn [2] https://www.hurun.net/zh-CN/Info/Detail?num=Q9M3TQXA81M9 [3] https://www.sohu.com/a/526574071_114984   撰文:唐啟波  戈壁大灣區管理合夥人 [...]

企業策略

鮮蛋液生產商建智能生產線 進軍大灣區

食品業是本地製造業中價值增幅最大的四大行業之一,近年在本港推動再工業化下,有本港蛋品進口商透過生產力局的平台協助下進行升級轉型,利用工業4.0先進製造技術,為本港食品製造業提升生產力及國際競爭力,擦亮「香港製造」品牌。 聯泰行現時每日生產30噸鮮蛋液,部分工序需依靠人手完成產能有限。 聯泰行供應鮮蛋液至全港數百間食肆、知名餅店及連鎖餐廳使用,市佔率近三成 。   聯泰行是本地歷時悠久的蛋品進口商,並在2013年設立香港第一家巴斯德消毒鮮蛋液加工廠,目前供應優質鮮蛋液至全港數百間食肆、知名餅店及連鎖餐廳使用,市佔率近三成。鮮蛋液是食品加工過程中重要的原材料,可用於製作不同糕點、麵包以至中西菜式,用途廣泛,需求亦相當高。有見現有生產系統接近飽和,漸漸供不應求,聯泰行遂希望透過智能生產線提升產能,減低營運成本,拓展市場。其後該公司在生產力局的技術顧問進行評估後,配合聯泰行的發展方向,度身打造了鮮蛋液智能生產線,透過運用傳感器、物聯網及機器視覺等先進技術,以實時數據監控生產流程,確保產品安全及可追溯性,同時提高產能及穩定性。     聯泰行供應鮮蛋液至全港數百間食肆、知名餅店及連鎖餐廳使用,市佔率近三成 。聯泰行董事總經理楊金炎表示,現時每日生產30噸鮮蛋液,部分工序需依靠人手完成,未能有效加大產能。智能化生產後,產能大幅提升2至3倍,每日可生產60至70噸鮮蛋液,同時減省勞動密集型工作、生產時間及人為錯誤,整體節省成本達30%。員工亦可調配處理高技術含量的工作,降本增效。楊說:「智能生產亦令我們的業務更多元化,除可由B2B拓展至B2C零售業務,高產能更有助品牌進軍龐大及具潛力、超過8,600萬人口的大灣區市場,讓香港食品製造業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聯泰行董事總經理楊金炎。   聯泰行表示,有意開放鮮蛋液智能生產線供不同團體及院校參觀,藉以推廣香港創科文化及創科STEM教育發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科研工作。此外,生產力局正配合聯泰行建立蛋製品創科中心,旨在研究蛋殼轉廢為寶的技術,如有機鈣及骨膠原粉等,藉以推動蛋製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

企業策略

工總:逾八成大灣區港商擬2年內擴內銷

香港工業總會連同渣打香港最新發表的《大灣區港商開拓內銷研究報告》發現,受國家內外雙循環經濟的政策推動,有逾八成受訪的大灣區港資廠商已經發展內銷業務,其中有83%港商更有意於未來兩年進一步擴充內銷業務。港資廠商以高品質、投資研發等取勝,並以提升產品研發及設計、攻佔內地中高檔市場為主要經營策略。報告提出4大建議,需要政策應對放帳困難,及善用港商品質優勢制定標準認證。 是次研究報告由香港工業總會轄下的大灣區智庫發表,問卷調查共收到 84 間於大灣區內設廠的港資企業回覆。問卷受訪者主要來自香港工業總會及其轄下珠三角工業協會的會員,在去年8月至11月期間進行,在104份有效問卷中,有84間在大灣區設廠的受訪企業回覆。78.6%的設廠企業同時經營外貿和內銷,50.7%受訪企業經營自家品牌,83.1%經營內銷的企業計劃在兩年內進一步擴充業務。而頭3位的製造行業分別為電腦/電子產品(20.2%)、塑膠(19%)及金屬(15.5%)。在佔整體16.7%回覆未有內銷的廠商中,亦有半數表示會在2年內開展該業務。   有68.8%企業預期,未來2至3年內銷表現有2成或以下增幅,而拓展中國內銷的頭3位主要因素為:市場潛力龐大、善用已有商業網絡、企業升級轉型。調查反映港資企業面對內地同行,優勢為產品品質、技術研發及企業管理。因此主要開拓策略傾向產品研發設計(61%)、主攻中高檔市場(42.9%),有41.6%會設立內銷專門團隊。   報告反映經營內銷6年以上的企業,對內銷業務收益達到預期比例較高佔46.7%,顯示早着先機的優勢。內銷6年以下的企業對內銷業務收益達到預期比例僅34.6%。顯示內地市場過去10年有巨大變化,新進入港資製造企業較難站穩腳步或取得優勢。有74%認為未來5年內地競爭愈趨激烈,僅19.5%港企認為可保持優勢。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葉中賢分析,兩地消費口味有差異,可以小規模盡早進入,以內銷專門團隊了解變化改良產品。   廠商發展內銷業務,提及的挑戰(以5分為最高)包括:環保政策及工商法規嚴苛(3.97分)、勞動力短缺(3.94分)和稅務問題(3.94分),但報告顯示最大挑戰為放帳風險(4.12分),風險會沿供應鏈惡化,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令個別企業的信用風險更受其他企業影響。國內貿易信用保險規模較小,尚未有機制集合內貿風險資訊,令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供不應求。   該報告提出4大建議應對,在信用風險方面,建議相關機構須合作強化內地企業信用體系及信用資料共享機制,以推出合適信保產品、提升承保能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務彈性,改善融資、匯款、資金流動管理、收帳等服務,例如在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框架下,為港資中小企提供針對性的政策放寬和金融配套,開設跨境資金池試點。   渣打:禁足幾天影響有限   [...]

博客

查毅超:大灣區北部都會為本地工業注入雙倍動力

觀乎內地、美國、歐洲等多地的先進工業政策,除了發展創新科技、新興產業外,助本地傳統或人手密集的工業引入先進數碼化技術、提升價值亦是重要的產業發展方向,以維持長遠競爭力和可持續性,並為人民創造更理想的職位。近年,香港在創科政策上已投入許多資源並漸見成果,產出不少「獨角獸」和先進製造企業;筆者認為,政府應同時考慮如何有效地助現有的本地工業升級,鼓勵本地廠商投資於本地科研及智能生產技術,善用大灣區作為香港巿場的延伸,成為「再工業化」的支柱,為本地帶來更多元化的經濟及就業機會。 現時香港廠商約有七千家;本地廠房營運成本高,願意留在香港經營的多數是仍具有一定本地需求的行業,例如食品製造、回收及環保業、醫藥用品、印刷等,對香港民生經濟貢獻不少。然而,不少本地中小企廠商雖有意升級轉型,但均面對香港巿場小、廠房用地不足等挑戰。可幸的是,香港現在有大灣區巿場作為延伸,政府更公布「北部都會區」策略提供先進工業用地,可說是為本地廠商解決兩大難題,打通了「再工業化」的康莊大道。   雖然疫情肆虐環球經濟受挫,粵港澳大灣區GDP卻逐年遞增,內地九市2021年GDP按年增長7.9%,連同香港與澳門計算,整個大灣區的經濟增長預料達12萬億人民幣,經濟總量只低於全球八個國家。大灣區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勁韌性,為本地廠商升級生產線提供誘因和動力。另一方面,政府去年提出「北部都會區」構思,將會以混合模式發展創科用地,一邊發展多層工業大樓給中小企進行生產研發,同時批地予大型創科企業自行興建研發或生產設施,構建匯聚人才、企業、技術的先進工業生態圈,為本地廠商擴展規模預留了充裕空間。   北部紓解工業土地荒  香港製造前景明朗 就著本地工業轉型,工總去年就與德勤合作進行了一項針對食品工業在本港「再工業化」的調研。報告指出本地廠商對「再工業化」表現出積極態度,有61%的受訪企業已經或計劃在未來兩年將業務拓展至新興市場,當中更視大灣區為主要市場;並會在部署智能生產線、產品創新、加速數碼化轉型等方向展開行動,特別是投資於生產及質檢自動化、預測性維護等重點關節。香港市場增量有限,但若廠商希望拓展大灣區業務,則必須要進一步打通貿易和銷售門道,及增進對大灣區食品進口法規、巿場、消費習慣等的認識。 是次研究結果不但有助工總針對食品製造向政府倡議政策,對其他本地工業的升級轉型模式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又以回收及環保業為例,工業界作為循環經濟的一部份,對本地廢物處理、減少堆填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若北部都會區能為行業提供更多大型作業用地,加上處理過後的塑膠粒或紙漿材料可作為原材料出口至大灣區的產業基地,相信可以成為更多回收及環保業廠商投資引入創新科技、先進機器的一大動力。 在巿場和土地兩大有利條件下,本港工業向先進製造發展的前景明朗,可望重拾活力,並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或參與相關科研。我們期望日後政府能更進一步助業界打通出口至大灣區的門戶,並從教育入手培育新一代工業人才,讓工業再度紮根香港,成為經濟、就業、民生穩定發展的基石。     撰文:查毅超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

企業策略

港金融科技騰飛 CLPS助金融企業數碼化轉型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近年金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傳統金融機構邁向科技化,加上虛擬銀行、保險及線上金融等雨後春筍出現,令行業發展蓬勃。專注於銀行、保險和金融領域的全球領先的資訊技術(IT)諮詢和解決方案服務商華欽科技集團(CLPS),一直致力於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助力企業在數位化轉型的商業競爭中搶佔先機。CLPS首席執行官林明輝表示,公司將在金融科技各領域尋求更多業務創新,諸如信用卡系統的升級革新,區塊鏈領域等,為金融企業度身訂造全方位解決方案。 CLPS首席執行官林明輝表示,公司將在金融科技各領域尋求更多業務創新。   香港是消費者金融科技普及率最高的市場之一,排名甚至高於法國、美國和日本等先進國家。香港亦擁有較高的B2B金融科技普及率,有六成的金融科技公司專注於B2B市場。另外,香港有助企業連結全球消費者金融科技普及率最高的中國内地市場,目前有51%的公司擬計劃拓展大灣區市場。尤其「北、南向通」相繼開通後,對粵港澳三地的金融科技需求將日益提高。根據投資推廣處資料顯示,香港今年被列為未來四年內躋身矽谷之外的全球十大科技創新中心之一。數據顯示,香港目前有超過60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行業規模迅速壯大。   創立於2005年的華欽科技集團(CLPS)現時主要為銀行及金融機構等提供IT諮詢服務、IT解決方案。十多年來,CLPS已將服務網路擴展至全球銀行、財富管理、電子商務和汽車等金融和科技行業的客戶,包括來自美國、歐洲、澳洲和香港的大型金融機構及其設在內地的IT中心,致力於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林明輝表示,新冠疫情加速了金融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他說:「疫情影響了金融機構日常運作,在家工作漸成為了新常態,銀行或金融機構在疫後已有意識迎接新世代,逐步開拓手機程式,以補充傳統櫃枱及電腦端的缺口。」他續指,疫市下公司業務諮詢及生意增加約四成。   結合人才科技優勢  與時並進 林明輝透露,現時CLPS核心業務以IT諮詢服務為主,在營收來源中IT諮詢服務部分佔逾9成,當中大部分客戶為大型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等,公司會為其在信用卡、銀行核心系統、網上銀行及保險等金融科技領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相比同業,林明輝坦言:「受惠於集團熟悉中國及海外金融系統的優勢,及對了解全球金融法規,加上公司在內地有逾3,000多名專才及工程支援,我們與時並進,不斷開發新的產品,把創新科技與金融企業的傳統業務進行無縫對接。」他續指,公司未來在金融科技各領域尋求更多業務創新,諸如信用卡系統的升級革新,區塊鏈領域的布局等。 至於具體的業務發展規劃,林明輝表示,一方面是開發新的產品,例如輕量級的SaaS(軟件及服務)平台;另外,他直言,銀行的技術系統或有「變革」之勢。隨着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發展,銀行收放錢的模式及場景不斷增加。林明輝希望獨立研發一套貸款的核心系統,可與存款系統分而治之。為降低銀行運營成本,減少系統本身體量,該貸款核心或亦涉及分布式微服務,及SaaS元素等。林明輝表示,該項目或將於2022年開始着手研發,預計投資七位數,收費方面或以交易計抽佣。另一方面,他提及,中小型企業是本港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會投放資源開拓這大片的藍海市場。「我們未來會為中小企設計具個人化的小型系統,滿足該領域新業務應用場景等的發展。」   培訓本地人才 助大灣區金融科技升級 去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發出聯合公告,宣佈雙方已經簽署《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同意通過「聯網」方式,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與香港金管局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對接。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跨境理財乃大勢所趨,未來肯定涉及大量金融科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正式啟動,本港各大銀行亦相繼推出各種跨境理財通產品,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理想試點。林明輝指出,這是行業發展一大機遇,公司未來續以本港為基地,支持港企進軍大灣區這個龐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