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奧運獎牌效應系列(三):政府五大支援體育發展措施,能否推動香港體育運動?


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香港體育產業及相關活動的本地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510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590億元,佔同期整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由2.0%上升至2.1%。體育經濟雇用的人數亦由78,000人增加至83,000人。

香港成功將運動產業化,要數國際七人欖球賽和每年舉行的大型渣打馬拉松賽事。國際七人欖球賽這項長達超過40年歷史的比賽,不僅吸引大量西方旅客專程來港觀賞比賽,還為香港帶來不少旅遊收益。根據欖球總會的調查指出,2017年賽事吸引大約2萬旅客訪港,每人在本地消費達到1.9萬港元,以單次活動來說,盛事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甚高。

曾經有旅客透露,其實他們不太懂欖球比賽,但很享受觀賞比賽時的氣氛、音樂。所以專程來香港出席言一次之後就愛上了欖球比賽。至於渣打馬拉松比賽,從1997年首屆的1,000名參賽者,發展至2019年的近七萬人參加,成為了一項國際性運動比賽盛事,除了為香港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外,亦增加了香港在國際上的名聲。

要推動體育運動,除了私營企業的商業元素外,政府的推動也起著關鍵作用。繼2004年10月香港體育學院成立之後,2012年,港府又成立了70億元的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並於2018-19年度向基金注資60億元,為體院提供穩定的財政來源,支援精英運動發展。2018-19年,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共撥出超過5.9億元予體院。林鄭月娥更公布了政府五大支援體育發展的措施。

五大支援體育發展措施

當中包括政府決定撥款9.9億元工程費用,在體院範圍內興建一座面積約9,000平方米的新大樓,擴充其體能科學訓練中心和運動醫學中心,以及為運動員提供額外的訓練、休息和住宿設施。目標鎖在2024年6月,即巴黎奧運會開幕前啓用新大樓,以加強體院培訓運動員的設施。

政府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會共同出資,設立3億元的特別基金,以提升運動員在未來數年國際賽事中的競爭力。

民政事務局與教育局檢視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和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從小打好運動的基礎,以及增加他們參與不同運動項目和比賽的機會。政府亦會加大力度支持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發掘更多精英運動員的接班人。

政府會鼓勵各大專院校為精英運動員提供支援,讓他們在運動和學業方面雙軌發展,亦令家長更願意讓有運動天份的子女投身精英運動員行列。

隨着啟德體育園區在2033年落成啓用,以及社會日益重視體育發展,政府希望推動體育發展成一個事業、一個職業和一個產業,為運動員退役後以至為青年人提供在場地管理、運動行政、運動科學、運動醫學、舉辦體育盛事等方面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目前,特區政府正全力推展「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預留200億元展開26個項目,以增加和改善康體設施。在26個項目中,20個已獲立法會批准撥款。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預留3.18億元,推行「提升足球場設施五年計劃」,涉及超過70個場地,提供更多符合國際足協標準的足球場,以促進香港足球發展。

資料顯示,過去十多年間,香港體院支援的精英運動項目,由最初的13項增加至20項,目前共有約1,300名精英運動員在該項目下受訓,當中包括460名全職運動員。不過,亦可能是推行精英制,就必然會產生論功行賞的制度。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獲得前6名的中國香港運動員個人和團體,分別獲得18.8萬元和26.3萬元的獎金。而今年的東京奧運,取得金牌的個人賽和團體賽的運動員,就獲得500萬至1,000萬的獎金。這種獎金制度無疑起到刺激運動員鬥心的其中一項因素。

全職運動員薪酬與獎牌掛鉤

香港體育學院為鼓勵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上創出佳績,香港體院還設立精英運動員獎勵計劃,向包括奧運會、殘奧會、亞運會、亞殘運、全運會和世界大運會的六大運動會中,表現出色的運動員頒發獎金。

不過,對於比賽成績略為遜色的運動員來說,可能就要面對更加殘酷的現實。有全職運動員透露,月薪僅得港幣7,000多元;也有運動員在贏得錦標後,月薪由3,000元增加至2.6萬元,但在以後的比賽中未能晉身三甲,月薪又被降為10,000多元,不少全職運動員為稻粱謀最終唯有放棄自己對體育運動的熱誠。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