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嶺南大學宣布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家

嶺南大學(嶺大)於5月2日舉行成立數據科學學院的揭牌儀式,典禮邀得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主席雷添良、香港數碼港管理行政總裁鄭松岩博士、嶺南教育機構主席呂岳枝,與嶺大校董會主席姚祖輝,以及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一同主持揭牌儀式。 數據科學學院是嶺大繼文學院、商學院、社會科學院、跨學科學院,以及研究生院後,成立的第六個學院。數據科學學院由三個學部組成,分別為「人工智能學部」、「工業數據科學學部」以及「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研究所」,提供從學士學位到博士學位的各種優質課程。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致辭時表示:「新成立的數據科學學院旨在將藝術、人文與科學融合,展示了當今和未來高等教育的面貌。在數碼時代下,與數據相關的知識是不可或缺,對具備此類知識的人才需求亦大幅增長。我很高興嶺南大學已提供多個聚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的課程,未來將會推出更多此類課程,這有助推動政府銳意擴大本地創新科技領域的人才庫,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而隨著數據科學學院的成立,我深信嶺南大學將在香港高等教育界中成為下一波數碼變革的領航者。」 姚祖輝致歡迎辭時表示,嶺大設立數據科學學院正好抓緊了數碼時代下的發展機遇,配合政府發展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產業,為本港、內地,乃至世界各地培育創科人才。他表示:「嶺大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放眼全球,數據科學學院的理念著重培育學生以慎思明辨的態度應用創新科技,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見解,我們未來將會積極與全球頂尖學府擴展科研合作,進行更多具影響力及可轉化為應用的研究項目,促進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樞紐。」 秦泗釗校長致辭時表示:「今天我們迎接嶺大歷史上重要的新篇章,數據科學學院的成立標誌著大學的策略發展計劃已全面實施,目標是在嶺大的傳統基礎上,致力發展成為數碼時代領先的研究型博雅大學。大學的目標很明確,我們希望裝備學生具備人工智能的素養及慎思明辨的能力,使他們可以與人工智能共存。人工智能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方面,我們期望嶺大學生成為先驅者,理解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及科技帶來的潛在影響,這也是嶺大獨有的文理融合教學模式。」 數據科學學院署理院長、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及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介紹學院理念時,強調學院的願景是成為亞洲領先的數據創新基地,培育具備品德、慎思明辨及思維策略技巧的頂尖數據科學家。學院同時著重提供高質量的跨學科學習和培訓、研究及產業合作,課程全面涵蓋基本原理、程式編寫、統計和機器學習等技能。課程設計亦滿足市場需求,讓學生獲得跨學科的實踐經驗,透過進行研究項目,將技能應用於現實世界,以及與企業合作提供實習和建立人際網絡的機會。此外,學院致力於促進跨學科研究項目的合作,應用數據科學、分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各領域面對的重大問題。 數據科學學院提供的課程包括:現有的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人工智能與商業分析理學碩士、數據科學理學碩士,以及即將於2024/25學年推出的數據科學哲學碩士、數據科學哲學博士。此外,嶺大亦將於2025/26學年推出工業數據分析理學碩士(MScIDA)和智慧城市技術及應用理學碩士(MScSCTA)兩個全新課程。工業數據分析理學碩士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分析大規模工業數據,進行流程最佳化、預測性維護和品質控制等專業知識。智慧城市技術及應用理學碩士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智慧城市概念和技術,以及該技術在交通、能源和政府服務等領域的實施。 此外,嶺大從2024/25學年開始,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科目,內容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評估方法及倫理考量等議題,即使學生之前沒有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也將能夠掌握實施、評判及優化生成模型的實用技能。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可持續發展

Hong Kong Techathon+ 2024 爭取逾三百萬港元種子基金及孵化支援

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十所院校,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都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恒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合辦的年度學界創科盛事Hong Kong Techathon+ 2024(HK Techathon+ 2024)閉幕禮暨頒獎典禮已於日前圓滿結束。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於閉幕致辭表示:「香港科技園公司致力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期望透過比賽匯聚香港及海外年輕創科人才,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創業支援以及跨領域交流平台,壯大香港的創科生態圈。我衷心祝願各優勝隊伍能夠在各項支援下實現創科理想,以科技造福世界。」 近1,500名創科專才競逐殊榮 HK Techathon+ 2024旨在為香港發掘有志投身初創的年輕人,促進更多創科機遇。本年度活動規模及參與人數均創下歷屆之冠,並首設非本地組別,吸引來自美國、馬來西亞、台灣、澳門、泰國和新加坡的院校創科團隊來港參加;近1,500名年輕創科專才參與,參加人數較往年上升接近百分之五十。 本地及非本地院校合共92支初創團隊,於一連三天的決賽,按照「可信賴的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永續發展」、「數位經濟」,以及「智慧城市」四大科技主題,構思創意與可行性兼備的創新方案,角逐香港學生組、香港公開組及國際組殊榮,最終50支隊伍脫穎而出。所有優勝隊伍獲得合共港幣六萬元現金獎、總值超過港幣三百萬元的種子基金、以及參與多項孵化支援計劃的資格。而每個主題下的三甲隊伍更將直接加入科技園公司的IDEATION計劃,在多元化的創業支援下落實創新想法,累積實戰經驗,晉身為新一代企業家。 本年度亦設「最佳演說獎」,十隊來自各組別的冠軍隊伍發表限時2分鐘的電梯募投,向在場潛在投資者及合作伙伴分享其初創方案的優勢及潛在價值。最終由「永續發展」香港學生組冠軍「InsectX」的代表,以出眾的演講技巧以及高增值的創科方案,奪得殊榮及港幣五千元現金獎。 HK Techathon+ [...]

商事動態

利東街新春呈獻「花燈 ‧ 彩兔賀新歲」 閃爍新春步行街

每年最重要的農曆新年即將到來,灣仔利東街將延續年度的新春傳統,於2023年1月13日至4月10日期間,以「花燈 ‧ 彩兔賀新歲」為主題,打造金光閃耀、色彩斑斕的戶外新春步行街。200米的林蔭大道,今年不僅佈滿688個連綿不斷的大紅燈籠,更添上了金、紅亮片裝飾,寓意闔家團圓、百業興旺。適逢兔年,在利東街也處處可見兔蹤。街道上的燈柱繫上了繽紛彩兔提著小燈籠的裝飾作點綴,像是夾道歡迎遊人,生動有趣。中庭廣場中央,更設有一家五口的玉兔燈光裝置,在一串串的花燈下聚首一堂,象徵五福臨門、金玉滿堂。每晚 5 時燈籠亮燈後,燈火通明,處處喜氣洋洋,最適合相約家人、親朋好友於新春節慶期間聚會、「打卡」,歡度佳節。 迎接新春,利東街特別設計了一套別具特色的利是封,相當值得珍藏。新春利是封一套八個,設計靈感源自利東街的建築元素及節日氣氛——歐陸式陽台、仿古燈柱的線條,配上利東街標誌性的海棠花圖案,以及節慶期間的傳統燈籠,匯聚成一幅獨具一格、新舊交融的步道風景。利是封更運用中國剪紙概念,以鏤空通花製作,突顯東方美學色彩。由1月8日至21日,於利東街商戶以電子貨幣消費滿HK$500,即可換領限量利是封乙套。 糖藝工作坊 糖藝是一項超過 600 多年歷史的傳統民間手工藝,於 2014 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可惜時代改變,沒有人繼承手藝而漸漸失傳。利東街特別邀請到糖藝師 Clemen Lo,教授大家以捏、拉等技巧,製作大吉棒棒糖作品。凡於活動期間,憑即日利東街電子貨幣消費收據,即可兌換工作坊名額乙個。(先到先得,換完即止) 糖藝師 [...]

專題

立法會新力軍 | 周文港 跳出象牙搭的代議士

今屆立法會多了不少「智庫型」學者加入,包括有擅長政策研究的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熟悉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高等教育的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周文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孫東等。其中新任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周文港坦言,自己出身基層,能夠接到地氣,了解低下層及青年向上流問題,他期望跳出大學的象牙搭,做好為他們真正發聲的代議士。 周文港一向予人溫文儒雅的學者形象。現在嶺南大學任教。周文港曾在競選宣傳單張上這樣形容自己,因為他自大學畢業10多年來,分別在工會、商會、智庫及多間大學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又曾出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更是國務院港澳辦轄下學術機構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但儘管外表看著老成持重,兩鬢也都有些花白,可他確實今年剛滿40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八十後」。而他近年醉心經濟及教育政策研究。「對香港和國家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倡議,我可說是『由有頭髮做到少頭髮,由少頭髮做到白頭髮』。」不少人認為學者論政只埋頭象牙搭當中,他強調自己生活十分貼地。「我的英文名字叫做『Andy』,因為從小就很喜歡劉德華,甚至可以說,他是其中一位引導我走向愛國道路的關鍵人物。」他續解釋,事源劉德華曾在電影《天若有情三之烽火佳人》飾演一位抗日空軍,而他為了支持對方到戲院看電影。學者也是普通人,一同愛國之餘又可以愛劉德華。 由論政至議政  從幕後走向幕前 受父親的愛國思想啟蒙影響,教導他要仿傚要前國家總理周恩來卻道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並要身體力行以身報國。周文港早就立志將來從事公共行政工作;因為愛國,所以周文港從小就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時事很感興趣,後來升讀浸會大學也是主修歷史。亦因為愛國,分別再到中文大學和教育學院深造,最後在香港大學取得經濟社會學哲學博士;而在中大期間,他師從兩位「非常出名而低調」的政策研究學者,從此走上教學與研究並重的道路,累積至少出版20本專著、叢書和研究報告。 亦是因為愛國,周文港早年已經跑遍國家的大江南北,積極與各地高校交流,慢慢見證了國家實力的崛地而起和教育體系的突飛猛進,也越發感受香港經濟增長的不濟和教育制度的守舊。最後,還是因為愛國,為了展現擔當,周文港決定從政策研究的幕後走到解決問題的台前,決定親自披甲上陣立會。他提到:「用我這十幾年的政策研究經驗,通過這個議會的平台,貢獻我的香港、我的國家。」   談及其出身,周文港不諱言自己是在板間房中成長。從出生起,周文港和父母家人一起住了20多年板間房和公屋。「大家看我西裝骨骨,其實我出身基層,住過10多年板間房,再住10多年公屋,畢業後背著幾十萬元學費的負債,但我並沒有放棄,而是每天打三份工,捱了三年終於儲到首期買居屋,後來再有機會換成私人住宅單位,成功改善家人生活。」他以自己的經歷,堅信青年人只要肯努力,必定有向上流及出頭天的機會。 落實政綱三支箭     放眼內地 「住過劏房,捱過貧窮」的周文港強調自己對當下基層和青年的辛酸感同身受,所以希望發揮自己所長,用科學、務實、理性的態度,致力推動特區政府積極改善經濟產業和教育創新政策,從而幫助下一代像他那樣透過知識改變命運。 當選後他承諾落實「三支箭」競選政綱,從經濟、教育、青年三大方面出,主要涵蓋六大範疇,包括擴闊經濟格局、改良公共行政;健全教育制度、力促科創發展;解決房屋困境、關顧青年民生。以「健全教育制度」為例,周文港說:「香港應該建立一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創新教育制度,才能促進「官、產、學、研」四方發展,既為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提供全新發展引擎,更為國家發展大局貢獻香港之力。」 至於本港受到疫情拖累,如何擴闊當今的經濟格局?周文港則認為,在疫情穩定下,應儘快恢復香港與內地的雙向免隔離「通關」是首要任務,屆時必須「加強內交關係」,再借助《十四五規劃》東風,牢牢把握內地為數4億人口的中等收入群體所能帶來的經濟商機,相信能為本港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振興提供重要基礎,又謂只要做好符合「雙循環」發展格局政策,香港是不愁復甦。 (詳細內容,請閱讀《CAPITAL 資本雜誌》二月號,按此訂閱)   [...]

名家觀點

建構香港成為國際文化之都

為鼓勵教資會資助大學靈活調配資源以培育更多研究人才支持其研究活動,特首在2021施政報告提出以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超收上限將由七成進一步放寬至十成。此外,特首已邀請教資會評估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的供求情況,並考慮增加資助學額的可行性。 筆者認為國家正全力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積極融入大灣區,深化同內地大灣區城市的合作,已經成為香港公共政策的策略性方向。 為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的交流創造更多機會 我很高興看到行政長官宣佈,由教資會開始檢討增加研究生資助名額。最新的《2020年研究評估工作》清楚顯示,8所公立大學的研究均具卓越表現,香港大學群被國際公認為全球頂尖的高等教育體系之一,擁有世界級的研究水準。政府有堅定的信念,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大學研究方面的優勢,增加對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投資,創造更良好的制度環境,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才來港從事研究及創業工作。 施政報告還提議延長研究補助基金,以讓大學在未來兩年籌劃更多研究經費,此舉值得讚許。政府又承諾鼓勵同協助更多年青人,特別是大學生及畢業生,到大灣區進行不同形式的學習、就業及創業。筆者對此也高度讚賞。我希望教育局和大學資助委員會所採取的政策和措施能更靈活,方便學校和大學利用現有資源,與內地院校合作,為香港青少年在內地大灣區進行廣泛的交流創造更多機會。 打造香港作為亞洲文化及創意之都 此外,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與倫敦、紐約及巴黎相比,在藝術文化人才培養方面還需加倍努力。施政報告指出《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香港的文化事業打了支強心針。政府會把握香港中外文化薈萃的獨特創意氛圍,打造香港作為亞洲文化及創意之都的品牌。 特區政府會循五大方向落實香港的新文化定位,包括(一)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二)加強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關係;(三)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四)善用科技;及(五)培育人才。 筆者十分贊成特首對文化藝術人才的重視,同意她建議成立獨立的文化局,以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建構香港成為國際文化之都。 作者: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