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立法會新力軍 | 周文港 跳出象牙搭的代議士


今屆立法會多了不少「智庫型」學者加入,包括有擅長政策研究的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熟悉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高等教育的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周文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孫東等。其中新任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周文港坦言,自己出身基層,能夠接到地氣,了解低下層及青年向上流問題,他期望跳出大學的象牙搭,做好為他們真正發聲的代議士。

周文港一向予人溫文儒雅的學者形象。現在嶺南大學任教。周文港曾在競選宣傳單張上這樣形容自己,因為他自大學畢業10多年來,分別在工會、商會、智庫及多間大學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又曾出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更是國務院港澳辦轄下學術機構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但儘管外表看著老成持重,兩鬢也都有些花白,可他確實今年剛滿40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八十後」。而他近年醉心經濟及教育政策研究。「對香港和國家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倡議,我可說是『由有頭髮做到少頭髮,由少頭髮做到白頭髮』。」不少人認為學者論政只埋頭象牙搭當中,他強調自己生活十分貼地。「我的英文名字叫做『Andy』,因為從小就很喜歡劉德華,甚至可以說,他是其中一位引導我走向愛國道路的關鍵人物。」他續解釋,事源劉德華曾在電影《天若有情三之烽火佳人》飾演一位抗日空軍,而他為了支持對方到戲院看電影。學者也是普通人,一同愛國之餘又可以愛劉德華。

由論政至議政  從幕後走向幕前

受父親的愛國思想啟蒙影響,教導他要仿傚要前國家總理周恩來卻道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並要身體力行以身報國。周文港早就立志將來從事公共行政工作;因為愛國,所以周文港從小就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時事很感興趣,後來升讀浸會大學也是主修歷史。亦因為愛國,分別再到中文大學和教育學院深造,最後在香港大學取得經濟社會學哲學博士;而在中大期間,他師從兩位「非常出名而低調」的政策研究學者,從此走上教學與研究並重的道路,累積至少出版20本專著、叢書和研究報告。

亦是因為愛國,周文港早年已經跑遍國家的大江南北,積極與各地高校交流,慢慢見證了國家實力的崛地而起和教育體系的突飛猛進,也越發感受香港經濟增長的不濟和教育制度的守舊。最後,還是因為愛國,為了展現擔當,周文港決定從政策研究的幕後走到解決問題的台前,決定親自披甲上陣立會。他提到:「用我這十幾年的政策研究經驗,通過這個議會的平台,貢獻我的香港、我的國家。」

 

談及其出身,周文港不諱言自己是在板間房中成長。從出生起,周文港和父母家人一起住了20多年板間房和公屋。「大家看我西裝骨骨,其實我出身基層,住過10多年板間房,再住10多年公屋,畢業後背著幾十萬元學費的負債,但我並沒有放棄,而是每天打三份工,捱了三年終於儲到首期買居屋,後來再有機會換成私人住宅單位,成功改善家人生活。」他以自己的經歷,堅信青年人只要肯努力,必定有向上流及出頭天的機會。

落實政綱三支箭     放眼內地

「住過劏房,捱過貧窮」的周文港強調自己對當下基層和青年的辛酸感同身受,所以希望發揮自己所長,用科學、務實、理性的態度,致力推動特區政府積極改善經濟產業和教育創新政策,從而幫助下一代像他那樣透過知識改變命運。

當選後他承諾落實「三支箭」競選政綱,從經濟、教育、青年三大方面出,主要涵蓋六大範疇,包括擴闊經濟格局、改良公共行政;健全教育制度、力促科創發展;解決房屋困境、關顧青年民生。以「健全教育制度」為例,周文港說:「香港應該建立一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創新教育制度,才能促進「官、產、學、研」四方發展,既為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提供全新發展引擎,更為國家發展大局貢獻香港之力。」

至於本港受到疫情拖累,如何擴闊當今的經濟格局?周文港則認為,在疫情穩定下,應儘快恢復香港與內地的雙向免隔離「通關」是首要任務,屆時必須「加強內交關係」,再借助《十四五規劃》東風,牢牢把握內地為數4億人口的中等收入群體所能帶來的經濟商機,相信能為本港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振興提供重要基礎,又謂只要做好符合「雙循環」發展格局政策,香港是不愁復甦。

(詳細內容,請閱讀《CAPITAL 資本雜誌》二月號,按此訂閱)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