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國際全球情緒調查2023:亞太區就業人口增退休計劃供款比例冠全球

專題

富達國際全球情緒調查2023:亞太區就業人口增退休計劃供款比例冠全球

儘管2023年從環球經濟、投資市場,乃至地緣政治充斥不確定性,在職人士普遍對未來仍持正面看法,亞太區增加退休計劃供款的就業人口比例更高於全球其他地區。根據富達國際最新公佈的《2023年全球情緒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自身的財務、健康及工作狀況感覺良好,但同時認為經濟、通脹及生活成本等因素帶來一定壓力,理財行為大致與2022年的調查結果相若,量入為出的比例略高於入不敷支者。 本年度調查於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日本、印度、南韓和澳洲等23個市場進行,訪問逾25,000名受訪者,旨在深入分析各地在職人士對財務、健康、工作和生活的看法。 亞洲區員工對前景較樂觀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過半就業人口對未來抱持樂觀的態度,扣去感悲觀受訪者後的樂觀人數較去年增加15%。亞洲受訪者普遍較歐洲的樂觀,其中又以中國內地(84%)及新加坡(75%)的在職人士,對未來六個月前景感樂觀的比例最顯著。日本就業人口對未來的看法最為負面,38%日本受訪者對未來感到悲觀。 中國內地和印度的在職人士普遍對其日常財務和儲蓄狀況感覺良好,與香港和新加坡就業人口普遍感憂慮形成對比,只有46%香港受訪者及43%新加坡受訪者對其日常財務狀況感覺良好。 世界各地在職人士的主要長線理財目標與2022年調查結果相似,分別為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或收入(96%)、確保退休後財務安穩(95%)、為晚年生活作準備(92%)。有趣的是,82%新加坡受訪者視置業為長期理財目標,遠較全球平均水平67%為高。香港方面,76%受訪者以尋找新工作為目標,較全球平均水平65%為高。 綜觀各地受訪者的財務狀況,三分之一(34%)表示在過去六個月內曾入不敷支,40%則表示期內量入為出。亞洲方面,中國內地(52%)、新加坡(44%)和香港(40%)的受訪者表示開支在負擔能力之內,然而新加坡和香港表示入不敷支的受訪者比例也是區內最高,突顯兩地受訪者理財行為呈兩極化。 通脹壓力不容忽視 鑑於世界各地通脹及生活成本相繼飆升,歐洲在職人士表示有增加儲蓄的比例遠低於部分亞洲地區,印度(49%)和香港(33%)的受訪者比例為亞洲區內最高。相較之下,新加坡和澳洲表示已減少儲蓄的受訪者比例較高。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家庭開支增加仍然是受訪者減少儲蓄的主因,反映各個市場的就業人口正面對通脹壓力。 環顧亞洲區,有增加退休計劃供款的受訪者比例較持平的比例為高,突顯區內在職人士重視籌劃退休,當中印度、新加坡和中國內地尤其顯著。區內50歲或以上在職人士普遍表示按原定退休年齡退休,而部分期望延遲退休,香港和新加坡則屬例外,兩地有較多受訪者表示期望提早退休。 退休儲備不足為在職人士期望延遲退休的主因,其後為享受工作。在亞洲,即使照顧家庭成員,和被裁員後尋找新工作愈見困難,具負擔能力依然是區內在職人士計劃提前退休的主因。 富達國際亞太區(日本除外)私人銀行兼分銷及財富業務主管Johann Santer表示:「儘管全球多個經濟體面臨挑戰,各地在職人士普遍對未來前景更趨樂觀。然而,基於各地大部分就業人口對退休和晚年生活信心不足,財務自由、退休和通脹仍是最備受關注的議題。隨著生活成本持續上升,在職人士開始意識到透過投資增加退休儲備的重要性。確保退休儲備於未來可實現理想退休生活方式,或達成各種退休目標,最佳方法是透過持續投資。至於金融機構在當中的角色,可透過密切關注投資者不斷變化的理財需求,及時提供理財教育和適切服務,以發揮其專業所長。」 ============= 延伸閱讀:郭玲麗: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銀色債券2022|保證4厘息 派息、回報資料+認購資格+銀行優惠

股市

銀色債券2022|保證4厘息 派息、回報資料+認購資格+銀行優惠

銀色債券 2022年即將上場,金管局公布第7批銀色債券發行額將大幅加碼到最多450億元,高於年初在財政預算案提出的350億元下限,保證派息亦上調到4厘,高於去年的3.5厘。現在一文帶大家睇盡, 最新派息、回報資料、認購詳情、銀行優惠詳情! 銀色債券2022 |60歲以上長者可認購資格詳情 2022年新一批銀色債券,為期3年,認購時間由 8月23日上午9時至9月2日下午2時銀債合資格認購年齡為60歲,其須持有香港身份證,為3年期,每手認購金額為1萬元,每名認購人士最多可獲發100手;重複申請將不被接納。債券認購期為本月23日起至下月2日下午2時,9月14日發行,市民可透過20間配售銀行及27間指定證券經紀認購。 銀色債券2022 派息、好處|保證4厘息 在派息與回報方面,銀色債券將會每6個月向持有人支付利息一次,利息與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計算的平均按年通脹率掛鈎,並設有最低息率,而本金將於零售債券到期時全數(即100%)付清,而據早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記者會上預告,第七批銀色債券定息為4厘,即使現在處於加息周期,但其息口仍比港元定期要高,具一定吸引力。 銀色債券回報,每手賺幾多 答:根據,過往幾批的銀色債券發行資料,以最低認購金額為1萬元,保底息率4厘、年期3年來推算,預計最少每手穩賺1,200元的利息。 銀色債券可以轉售嗎? 答:銀色債券與過往的iBond不同,不能再於二手市場買賣,意味認購的債券不能在市場上,轉售予任何人士,惟根據相關繼承法轉移至繼承人除外。假如有意在持有的債券到期前出售銀行債券,可以於任何營業日向配售銀行或指定證券經紀提交提前贖回要求。 問:甚麼是銀色債券? [...]

本港時事

【網民熱話】網民奉勸:後生真係唔好太大洗|要好好儲蓄 否則45歲後條路好難行?

年少總是輕狂,只會記得及時行樂,但盡情玩樂的時候,有否為了10年甚至20年後生活作打算? 有網民在討論區以《後生真係唔好太大洗 否則45歲後條路好難行》為題發帖,勤告年輕一代不要先洗未來錢,應及早儲蓄及適當投資,否則人到中年,因為年紀開始大,就業情況會變困難,又要面對家庭壓力,往後的日子會很艱苦。 網民點睇: chandaiman05:而家後生係「及時行樂」態度。 rockethardan:樓主真係講得好啱,我好少喺呢類post留言,但係真係值得講兩句,後生真係唔好太過揮霍,要有點積蓄,否則晚年會好辛苦及好痛苦,我26歲先開始儲錢,到而家接近40歲,雖然都仲係打工,但係唔需要有柴憂米,老婆仔女唔使捱餓, 我見到同齡嘅同學仔或者同事生活真係好慘,搵得一蚊得一蚊用, 所以各位巴打絲打 真係要好好儲蓄,未來先至唔會後悔錯過年輕的自己⋯⋯ 長大的豬:重有係唔好亂去投資,學識真正賭場遊戲規則, 唔做中唔做保唔做媒人三代好! goldenfat:應該30歲開始儲錢理財,40歲要諗財務自由,50歲準備退休。 黃昏的自信:後生養成儲錢習慣係基本嘢,唔好成日問儲嚟做咩,有錢係身點都好過無錢係身,人工低可以儲少啲,人工高就儲多啲,而家嘅後生仔好多人都唔明呢個道理。 barlowyau:後生時最重要係自己識唔識得諗,有冇清楚目的,人食幾多做幾多係整定,後生掛住玩,淨係專注打機,到老時咪要做到趴街囉。   [...]

投資策略

過半港人擔心積蓄不足 難享舒適退休生活

全球經濟狀況都在轉差,現時生活都已經愈來愈艱難,退休生活可能更難搞,原來好多香港人都有同感,調查發現有一半港人認為單憑自己的積蓄不足以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退休之後仍要工作。 財富管理專家St. James’s Place Wealth Management Asia(SJP Asia) 發表最新調查,調查結果亦顯示超過一半(53%)受訪者認為單憑自己的積蓄不足以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接近12%受訪者認為自己儲蓄不足,因此在退休年齡過後仍然要工作;而65%受訪者擔心自己會成為至親的經濟負擔。 調查結果亦突顯了隨着年紀增加,家庭面對的挑戰的有多無減,反映年輕一輩收入少於父母世代,以及千禧一代制訂穩健財務規劃的重要性更大。 超過37%受訪者未意識到在退休時將需要多少收入才能享受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17%受訪者的期望中位數是每月收入35,001港元至40,000港元;30%受訪者認為,退休時每月需要超過40,000港元才夠生活。 由於擔心儲蓄不足,許多受訪者都準備,在踏入暮年時要在各方面作出取捨,以配合其退休計畫,例如減少日常生活中享用的服務、奢侈品和旅行方面的支出,18%考慮要遷至較細的居所,21%會減少供養家庭成員的支出。 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昂,不少香港人都有計畫搬到其他地方過退休生活,50%受訪者計畫在香港以外的地區退休,最受歡迎的目的地是台灣,佔比23%、日本佔15%,回內地生活都有14%;55%受訪者表示遷居原因是本地生活成本很高。受訪者亦受到其他積極因素影響,包括渴望到景色不同和更適合老年人的地區生活,分別佔 52%及42%。 SJP [...]

本港時事

【政經香港】大灣區人口老化,港人早儲蓄遲退休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上月剛出台,包括香港在內的「9+2」城市的交流日後將更為頻繁。在共同發展、發揮互補優勢之餘,原來大灣區內的城市亦面對著人口老化的隱憂,但有調查發現,不同地區的居民對退休的安排、保障及財富傳承的取態也各有不同,其中香港人均壽命屬全球最長,在退休準備方面最早開始,但退休年齡卻是區內最老的。 撰文:余美玉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7年至2066年香港人口推算》,直至2026年,香港約有四分之一人口即約182萬人為65歲的長者,而《廣東省人口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17》指該省的老年人口規模於同年亦將達到1,297萬人,至於澳門也有報告推算,至2025年,澳門老年人口比例將達16%,人均壽命上升至84歲。由此可見,粵港澳大灣區均面對社會老齡化的問題,不過區內不同地區的居民,對於退休態度及預備卻有著不同的取態及行動。 富衛香港早前進行首個《大灣區工作人口退休態度及預備調查》結果顯示,港澳受訪者平均於40歲開始為退休儲備,較內地受訪者的42歲為早。然而,港人卻平均以61歲為理想退休年齡,相對澳門及內地九市受訪者的59及57歲,為眾大灣區城市中最老的。 港人退休預備傾向實際 另一點較有趣的發現是,港澳受訪者只求目前入息水平七成來維持退休生活,以香港為例,受訪者目標的平均月入為2.7萬港元,而維持每月理想退休生活的金額為1.9萬元,相較內地受訪者預計每月需要目前入息金額,才能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來得實際。由此可反映出,港人的退休預備目標較實際,不及大灣區各城市進取。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務總監謝振國指出:「根據調查,儘管香港在職人士在眾大灣區地區及城市中,擁有最長時間進行退休儲備,然而他們自行為退休生活打折,這或源於港人管理退休儲備的方法較內地單一及不足,以致退休後生活需要節衣縮食。」 內地居民理財方案較多元化 相對於大灣區九個城市的居民,港人在銀行儲蓄以外,便是以投資股票、債券、基金去管理退休儲備,較少採用其他理財工具(見圖)。而約有兩至三成內地受訪者會利用保險產品及年金去管理他們的退休儲備,較為多元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近年大力推行的年金方案,在內地(26%)的認受性遠高於香港(19%)及澳門(2%)。 為下一代儲蓄成新常態 此外,退休安排不只是個人問題,隨着香港、澳門及內地的生活指數日益上升,加上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已為人父母者都希望為下一代做好多元儲備,並將財富承傳至後代,讓他們有更佳的生活質素。而在上述的調查中亦發現,有接近一半香港及澳門受訪者均表示會為下一代做好財政預備,而持相同想法的內地受訪者更高逾六成。 至於在不打算為下一代儲備財富的受訪人士中,有53%內地及54%澳門人認為,下一代應自行負責生活所需,但有48%的香港受訪者則因沒有計劃生育而作出這個決定,換言之,港人財富傳承的安排直接受生育計劃影響。 謝振國總結稱:「大灣區在職人士普遍認為退休儲備除了應付日常開支,也要照顧健康需要,並認同需把為下一代籌謀納入退休儲備的支出中,說明理想退休儲備規劃需要兼顧儲蓄、健康保障及財富傳承,才能構造理想的退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