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張詠詩:生成式AI是一把雙刃劍

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面世後迅速爆紅,全球活躍用戶數以億計,頓時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覆蓋面延伸得更深更廣。這種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小學生用來做功課,大學生用以生成論文,公司職員用來製作項目建議書,市場推廣人員即時生成社交媒體帖子,編程員寫程式;應用的有趣案例更是千千萬萬,例如模仿某人的口吻來寫演講稿、解答法律或醫學問題、從長篇內容中歸納撮要、AI 繪畫等。 AI自動生成內容的原意,是使內容創作過程,變得更有效率及更普及,從而以更快的速度製作高質量的內容。善用 AI 技術就猶如請了一個虛擬小助手,大大提升效率。 雖然生成式AI可為社會帶來眾多好處,然而,此技術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尤其是在網絡安全的角度來看,它是一把雙刃劍。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 旗下網路犯投訴中心 (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 IC3) ,發布的2022年網路犯罪報告中指出,釣魚郵件詐欺是被報告最多的網絡安全事故。 網絡詐騙分子一般分布於世界各地,過去由於語言問題,釣魚郵件相對易被識破。現在有了具備翻譯和文字生成功能的 AI 聊天機器人,無論語言、身份特性及口吻仿真度大大提高,網絡安全風險亦因此提高。這種網路罪行可能會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或對商業機構造成嚴重的損失。 其次,駭客也開始利用這種技術進行網絡攻擊。駭客可以使用生成式AI來生成惡意代碼,以往在漏洞披露後數天才能開發出來的惡意工具,在生成式AI協助下,加速惡意軟件的開發速度,罪犯在數小時便能生成代碼,這些代碼可以用於網絡攻擊,偷取數據、導致系統癱瘓或組織其他類型的網絡攻擊。 網絡安全專家和網絡罪犯的攻防對戰,是永無止境的。這把雙刃劍讓雙方都大大提高了效率。與時間的競賽,以及怎樣好好利用現有的工具去提高戰鬥力,就成為致勝關鍵。 市民大眾又應如何加強網絡上的自我保護呢? 首先,我們需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不要輕易相信不可靠的信息,避免泄露個人資料。我們可以通過加密、數據控制和身份驗證等措施,來保護敏感數據。此外,我們應使用軟件和工具,來保護自己的電腦和移動裝置,例如安裝防毒軟件、防火牆,幫助我們檢測和防止網絡攻擊。此外,輸入資料到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時,也應避免輸入個人或敏感資料,以確保數據的安全及隱私性。 總括來說,新技術必定有利與弊,現在的討論點,不是用還是不用,這些新技術已經令我們的生活產生變化,所以重點是我們如何好好利用它的長處,提高警惕,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撰文:張詠詩  香港電腦學會網絡安全專家小組執委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馮景龍: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成功關鍵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產業的運作都已開始受到影響,企業也不例外。許多企業正積極探索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提升生產力、節省成本、改善客戶體驗等。然而,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筆者綜合十多年研發和導入人工智能系統的經驗,與讀者分析企業應用該等技術的挑戰和成功之關鍵。 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最大的挑戰,首先是技術挑戰。人工智能技術的複雜性,使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以實現人工智能項目。此外,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意味著企業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升級他們的技術,以確保能夠跟上最新的技術發展。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因此就須面臨數據挑戰。企業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並且確保這些數據是有效的、準確的和可靠的,再對數據進行處理,以使其能夠用於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 此外,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也面臨不同的風險挑戰。人工智能存在著黑盒子(Black Box)問題,即難以解釋其背後的推理和判斷過程。這可能會對系統決策的可靠性和透明度構成風險,一旦系統作出誤判,將對企業的業務和聲譽造成損害。 要成功導入人工智能系統,並實現其商業價值,需要考慮以下五個關鍵因素。 第一,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需要確定應用領域。企業應評估自己的業務需求和目標,以確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方向。通過確定應用領域,企業可以避免投資不必要的資源和時間,並確保人工智能項目的成功。 第二,是建立良好的數據基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因此企業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數據基礎。企業應評估自己的數據需求,確定需要哪些數據,以及如何收集這些數據。此外,企業還需要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提高人工智能模型的準確性。 第三,選擇合適的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意味著企業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升級他們的技術。因此,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業務需求的技術。為此,企業應評估不同的技術,並考慮技術的成本和可行性,以確保人工智能項目的可持續性。 第四,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需積極培養大量的相關技術人才,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支持。此外,企業還可考慮與學術界和人工智能公司合作,以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和人才。 第五,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需注意風險管理。企業應評估人工智能應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並建立健全的安全體系,以保護企業的業務和聲譽。除此之外,企業還可考慮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檢測和驗證,以確保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術能對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企業在應用時,需要平衡風險利弊,不能盲目追求熾熱的題目。最近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風靡全球,這是個很好的技術,而且具有無限的潛力,但如果企業對其數據安全,有很高的要求的話,在業務中引進ChatGPT,就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了。   撰文:馮景龍 香港電腦學會人工智能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Optix [...]

博客

袁嘉偉:分散式企業架構提高企業競爭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們很常提到數碼轉型怎樣幫助企業發展。數碼轉型範圍很廣,有時從那方面入手也成為難題。當中「分散式企業」可以說是當中的戰略方向。根據知名研究機構Gardner 的預測,在2023年,將有七成五企業利用分散式企業技術,可比其他沒有應用的企業,有多兩成五的收入增長。 分散式企業主要是指將各種企業和商業功能分散開來,各部門或企業員工不一定在同一辦公室,面對面接觸地運作。對企業客戶也可以透過線上或線下渠道提供服務。這個運作模式,在跨國企業中,很常出現。筆者以前的公司就把ERP系統集中在歐洲,ERP的服務台(Help Desk) 分別在歐洲、美洲和亞洲支援全球的財務流程。在筆者看來,也可以把類似應用到非跨國公司中,本地企業也可以因為現在數碼科技進步,應用在不同層面。最普遍昰應用網上會議,綱絡電話,文件共享和文件批閲等。   以大家不會陌生的網上會議軟體為例,在企業環境下,大家可以選擇連接企業個人行事暦的軟體,安排會議時間也比較方便。同時大家也可使用一些選擇會議時間的投票軟體,在網上表示空閑或心儀時間;會議召集人也不用打電話或電郵遂位詢問。   又例如以往企業的電話交換機,只可設在辦公室枱頭。現代的網絡電話技術,方便大家可在自己的手機或手提電腦安裝軟體電話,無論在外地或家中,均可接聽或撥打自己辦公室的號碼,對方也毋須理會你人在何處,只需撥打辦公室電話號碼便可聯繫得到。此外,即使身在外地,也不用使用昂貴的IDD或漫游服務。   至於文件共享和批閲方面,大家可以利用低程式碼系統(Low Code System) 把紙張流程改為數碼化。因為低程式碼特性,我們可以在沒有很高科技技術要求下,快速數碼轉型,配以電子認證簽名,整個流程也可在網上進行,批閲流程也可加快。   應用分散式企業,可以帶來不少好處。首先,如果因為檢疫安排而未能到辦公室上班,利用分散企業架構,把日常工作的軟件或工作流程,伸延到員工的手提電腦,在家或檢疫酒店中,也可如常辦公。第二,現在各企業也遇到不同程度的人材荒,有了分散企業架構,就可吸納非本地人材填補空缺;而另一方面,在香港的人材也會多了出路,可以透過遠端工作的模式,受聘於大灣區的企業。第三,是維持公司對人材的吸引力。在疫情下,不少員工體驗了在家工作的好處,因此容許遠端工作有助吸引和挽留人材;更有不少調查也發現,員工會因為工作地點自由度,彈性工作時間等增加生產力。   在應用分散式企業時,也需考量IT系統環境的調整,員工的整個工作環境也會改變,各種改動很多時也會有相互關係。此時,就須應用企業架構(Enterprise [...]

博客

黃文琪:數據私隱和道德

現今各大小公私營機構,都逐漸擴大應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技術,以作業務上的提升及研究,過程中會使用大量客戶多维度的數據,包括個人資料如年齡、性別,甚至生物識別資料如手指模、語音等,而運用及處理這些個人數據時,便會衍生不同的私隱考慮,例如需要核對客戶有否同意,將私人數據被用作相關用途。   人工智能是運用一系列涉及透過電腦程式,以機器模仿人類去解決難題或作出決策的科技,現時使用人工智能的範疇廣泛,包括顏臉識別、聊天機械人、數據分析,以及自動化決策或建議等。而用人工智能作分析決策時的道德考慮,近年在國際間備受關注,特別是涉及使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時,如果產生偏差而做成錯誤决定、偏見及歧視,這不僅影響企業決策及行動,也可能導致法律責任。     人工智能 影響企業決策   舉例而言,亞馬遜開發的人工智能招聘軟件,在2015年被發現,在篩選履歷過程中重男輕女,因而降低了女性應徵者的取錄比率,所以軟件須進行停運修改。造成這問題的原因,是亞馬遜開發這軟件時,投入的數據來自之前10 年來的聘用紀錄。當時大部分獲聘的都是男性,因而造成系統直接反映此情況。在2016年,微軟因為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Tay,在社交網络上發送带有種族主義的言論,而要接受調查,原因是由於Tay在機器學習中,接收了大量偏激資料所致。       因此,一些政府及業界近年已開始定下數據道德倫理框架,而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也於2018年發表了《開發及使用人工智能道德標準指引》,目的是促進人工智能在香港健康發展及應用,協助各機構在過程中,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486章)的規定。而同期發表的《中國香港的道德問責框架》,建議機構在使用數據科技的時候,遵守三個基本的數據管理價值,即是以尊重、互惠和公平的方式,對待個人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