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思考對談:疫情記者會應每日開?

隨着本港疫情緩和,特區政府在沒有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日子,都不會再召開疫情記者會。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及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在電台節目上再探討各地疫情,湯文亮更建議,政府應每日召開疫情記者會,多發放正面訊息,齊心抗疫。   湯: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 何: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   何:今日先講講疫情。   湯:現在市民接種疫苗的人數開始上升,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預計最終有七成接種率,我認為,這不是空想,有機會達到。   何:局長都想當樂觀,現在接種率只有三成多。   湯: 現在機場及大公司都要求員工接種疫苗。再者,若不接種疫苗,將難以前往其他國家。既然如此,不如打針。以前有些謠言指打針後出現副作用,事實打針後出現不適而需送院的比例相當少。   七成接種率有機會達到   何:我有個朋友打第一針後可能心理作用,覺得心跳得很快,即時到急症室求醫,而急症室也覺得她無需要上病房,觀察一段時間便讓她離開。   湯: 政府應每日公布本港疫苗的接種率,以及世界排名。目前美國接種率很高,確診數字亦因此大幅下降。   何:世界對處理疫情有兩種模式,英美模式是當疫苗達到某個接種比率,就解禁,將所有防疫措施放寬,但同時預計疫情不會消失,不追求清零,只希望打針後減低重症出現。另一個是中國模式,一發現有疫症即時採取圍封,務求達到清零,代價是防疫措施要加強,對外聯繫要減少。   湯:兩個模式都有相同,要求民眾打針。若香港人不願打針,政府出的招數將會愈來愈辣。所以疫情記者會每日都要召開,交代打針人數、出院人數、留醫人數,談多些正面資訊。以鼓勵多些市民打針。   何:政府現時用於檢測的開支,每月已經過億。   湯:這都是好事,可趁目前經濟情況不太好,製造多些就業機會。   何:談談另一話題,湯博士在全港擁有不少物業出租,你最害怕甚麼呢?   業主最怕租客自殺   湯:最害怕當然是租客自尋短見。因為單位若出現命案,物業價值將立即下跌。   何:多數在住宅發生,寫字樓都有出現,但相當罕見。   湯:豪宅亦好少發生命案,遇到困難可以向下遊,大屋搬細屋。去到絕路,多數是感情問題。   何:不是金錢可以解決。   湯:業主最怕這事情,較常出現是一些細價或劏房單位。疫情之下,好多基層市民手停口停,部分劏房居民解決不到財政問題,看不開會考慮燒碳輕身。   何:大埔剛發生不幸事件,都遇上類似情況。人生遇上甚麼難題,首要是冷靜一下。社會上有好多服務機構,例如明愛的向晴牽,都可提供協助。   湯:最重要冷靜。好多出現感情問題是老夫少妻,這些確是難以解決。去到年齡比較大,我覺得單身比較好。因為人生有三驚「第一是少年得志,第二是中年喪偶,第三是臨老入花叢」,六十歲帶個仔找學校,真是頭到暈。這些父親,不少是領取綜緩,多個小朋友,綜緩金額也提高。不過,你生活情況不好,搵一個人陪你受苦,整個童年也不快樂,這又何必呢。   何:政府在扶貧工作確做了不少,好像有公屋,有免費教育。   湯:香港的安全網唯一咎病是公屋輪候時間過長,若這方面能夠解決,可說是接近完美了。 [...]

博客

Daren Ng :迎接後疫情時期 運用科技提升營運信心

新冠疫情為本港零售業帶來沉重打擊,封關措施下更導致遊客數量大跌,零售市道慘淡。雖然電子商貿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但另一邊廂的實體零售商正在苦苦掙扎求存,大批店戶陷入結業潮,當中不少知名的國際大品牌及連鎖店更無預警地宣布撒出香港,如思捷環球(Esprit)、Topshop、Victoria’s Secret等,為本地實體零售市道敲響警號。   不過,零售前景並非如此悲觀,Euromonitor預期亞太區零售業將以最快的步伐從疫情中復甦,反映曙光即將出現。事實上,區內零售業可望在2021年錄得6%的銷售增長,逆轉2020年的跌勢。至於實體店仍在消費者的購物過程中擔任要角,也是零售業務發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最近,Lazada 宣佈於新加坡萊佛士城購物中心開設期間限定店,證明實體零售店具備提升顧客體驗的潛力,亦反映近期興起的網上連接網下的零售模式。 在當前環境下,零售商為顧客營造正面體驗時,亦要消除消費者對個人安全的憂慮,特別是在封閉場所內。零售商必須向顧客保證,他們已竭盡所能營造舒適及安全的店內購物環境。 利用科技重建消費者對實體零售的信任 根據安永未來消費者指數(EY Future Consumer Index),在後疫情時期,零售商需要吸納的第二大消費者群組就是最重視健康及安全的消費者。這個群組偏好他們信任的品牌及產品,也會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因此,具有遠見的零售商致力提升店內數碼設備,以建立智能化的環境,透過自動管理進店人數及監察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轉變。零售商採用的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AI)、智能感測器、物聯網(IoT)基建及其他新興應用程式。除有助簡化營運外,這些技術亦進一步了解客戶需求,以求在所有渠道均能為他們帶來貼心的體驗。 利用人工智能營造更舒適的購物體驗 在疫情初期,政府推出前所未見的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令零售商備受考驗,但他們隨即迅速行動,以人工智能演算法支持的視覺科技應對挑戰。零售商利用現有的感測器及攝錄機平台追蹤社交距離,甚至可以確定顧客有否配戴口罩,或是陌生人之間的距離是否太近。 此外,商戶可利用這些工具建立警報系統,在顧客量達到上限時即時提示職員。同時,系統亦能根據店內顧客人數走勢作出具體的員工調配建議,例如派駐職員在大門控制人流。由於以職員來監察社交距離和顧客人數涉及成本和風險,商戶只須把相關程序自動化,便可同時保障員工和顧客的健康、降低焦慮及維持零售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