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HONOR:專注研發以人為本 進軍本地手機市場

近年,智能手機市場趨向成熟,消費者手機換機周期也變得越來越長,競爭越見劇烈。分拆自華為的手機製造商HONOR(榮耀)自2022年已進入本港市場,已推出多款不同型號的智能手機。HONOR 香港負責人李鵬表示,作為獨立品牌已經三年,HONOR致力於成為全球標誌性的科技品牌,並專注於研發創新;並透露未來會積極開拓本地市場,使品牌走向世界。 HONOR 香港負責人李鵬 HONOR表示,據第三方專業數據分析機構顯示,進軍香港短短一年後,HONOR 已獲得超過 10%的市場佔有率,而且轉投 HONOR Magic 系列旗艦機的消費者中,有 50%來自現時在香港擁有最高市場份額的品牌 SAMSUNG 和 APPLE,力追市場前列競爭對手。 HONOR 香港負責人李鵬表示,作為獨立品牌已經三年時間,HONOR致力於成為全球標誌性的科技品牌,並專注於以人為中心的創新。HONOR在推出所有產品之前都會進行研究,例如對消費者使用的手機進行重點調查。他舉例指:「在本港市場,我們注意到很多消費者在使用摺疊手機,而且他們使用的品牌摺疊手機都很厚重。關注到了這個客戶群的痛點,並創新地讓我們的摺疊手機比其他品牌更輕薄,同時電池也能支持一天半的使用時間。這個例子展示了HONOR基於以人為中心(Human centric)的理念進行領先創新(leading innovation)。」 李鵬強調,品牌除了中國內地市場之外,在本港市場的推出,還是全球首發。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重要的窗口,在主要的全球首發是在香港發布之後,然後會在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西歐、中東和拉丁美洲等地同步推出產品。 港消費者重視體驗服務 拍照功能  攻高端市場  他提及,HONOR的市場定位是全方位,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不同檔位產品,另一方面,十分重視市場調研報告和數據,特別是關注手機行業的gfp報告。以本港市場為例,品牌旗艦、中檔和入門級型號都進入了gfp報告的熱銷榜單(hit list)當中。單從2023年1月到11月的報告中,很多HONOR型號都進入了這個GFP熱銷榜單的前20名,取得進取的成績。 李鵬留意到,本港的客戶偏愛高端手機,尤其是旗艦級(flagship)的產品。「HONOR認為香港市場是一個高端市場。2024年開始,HONOR將增加更多的旗艦型號,例如剛剛發佈的Magic V2,這是今年HONOR在香港市場推出的第一款旗艦產品。」 他續指,港人注重產品的體驗和服務,以及拍照功能。因此,品牌在本港市場推出更多具有先進功能和高端體驗的靈活型號。他又說:「與內地市場不同,內地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產品,而不一定追求最高端的機型。內地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所以消費者更關注價格和性價比。」 擁7大研發中心  提前3年部署準備 談及競爭優勢,他指出,HONOR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非常巨大。目前,HONOR現時共有14,000名員工,其中約8,000人從事研發工作,佔比超過60%。品牌在內地擁有一個強大的研發團隊,主要位於深圳的旗艦型號研發;此外,品牌在全球共有7個研發中心,其中5個位於內地,餘下2個位於法國與日本。他透露,HONOR每年將超過10%的營收投入到研發領域,以支持的研發工作。 李鵬分享稱,品牌一些關鍵技術的研究方面比其他競爭對手提前了三年。「例如在可摺疊技術上,我們的研究投入超過了十億元人民幣,研發出相較於同行業的其他公司更為先進的可摺疊技術。其他公司大概用八到十個月的時間去了解消費者未來的需求以及關鍵技術的準備工作,而我們會提前一到三年進行研究和準備。」 李鵬表示,HONOR每年將超過10%的營收投入到研發領域。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香港製造」爭端 世貿裁美敗訴

美國禁止香港進口產品標示為「香港製造」,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不符合世貿規則;港府對此表示歡迎。 美國前年11月要求所有香港進口產品,都要標示為「中國製造」,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此規定不符合原產地標記最惠國待遇的要求,認為美方即使有證據高度關注香港的人權情況,但情況未升級至國際關係上需緊急行動,專家組建議美方糾正規定。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歡迎專家組充分肯定,中國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地位,證明美方無視國際貿易規則,企圖單方面實施帶歧視和不公的規定,無理打壓香港產品和企業,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工總中總廠商會對世貿決定表示歡迎 香港工業總會發表聲明,歡迎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針對香港產品的產地來源標記規定不符合世貿要求。這項裁決確實執行香港獨立關稅地位,彰顯公平公義,保障消費者利益,美方不能該打壓出口至美國的香港產品,工總全力支持香港政府向美方建議糾正規定。 工總認為,「香港製造」是香港重要品牌,一直是優良品質和消費者信心的保證,美國產地來源標記規定對香港廠家造成負面影響。工總知道香港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和跟進有關發展,敦促美國能夠盡快撤回不符合世貿規則相關規定。 對於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香港中華總商會對此表示歡迎,冀美方尊重裁決,盡快撤回有關違規措施,以保障港商合法商業權益,維護香港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中總會長蔡冠深表示,《基本法》賦予香港於經濟和貿易政策上享有高度自治,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得到世界貿易組織承認。美國要求「香港製造」產品更改產地來源標記,無視國際貿易規則。有關措施不僅損害香港產品競爭力和獨特性,令港商蒙受損失,亦影響港美一直保持的良好經貿關係,損害雙方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中總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與美方溝通,盡快撤回違規措施。該會將密切留意事態發展,期望特區政府與業界緊密溝通,尤其就個別受影響的企業和行業作出適切支援,並加強向當地商會及企業宣傳「香港製造」品牌優勢。長遠而言,中總希望特區政府能加強支援業界進一步開拓東盟、RCEP及「一帶一路」等出口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就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要求香港出口產品來源地標記,必須標示為「中國製造」而非「香港製造」的做法並不符合世貿規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對此表示鼓舞,認為公義獲得彰顯,促請美國政府尊重世貿裁決,盡快撒回有關規定,還原「香港製造」的身份。 作為本港獲認可簽發「產地來源證」的機構之一,廠商會重申,所有簽發機構均遵照香港產地來源規則簽發文件,多年來行之有效,並獲國際廣泛認可。美國當年強行要求「香港製造」產品竄改產地來源,誤導消費者,這不但違反世貿規定,更無視香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下享有世貿成員身份、商貿自主性,以及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指,過去幾年美國以各種手段連番打壓香港的產品和貿易,無非是要借故攻擊中國;「雖然美國市場對香港出口的份額已愈來愈小,相關措施對香港經濟整體影響不大,但『香港品牌』和『香港製造』的聲譽是港商多年來艱苦經營而建立的,不能任由其他國家肆意摧毀,故廠商會一直支持特區政府據理力爭,向世貿要求仲裁,捍衛香港產品權益。」 [...]

博客

李秀恒:從世界盃看「中國製造」

卡塔爾世界盃激戰正酣,除了激烈的賽事之外,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亦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從世界盃贊助商的7個中國品牌,到大大小小來自中國的紀念品及周邊商品;從通訊設施到「球迷村」的貨櫃屋,從供水保障到本屆世界杯主體育場——「路薩爾地標體育場」(Lusail Iconic Stadium)。 為什麼本次世界盃的中國元素格外收到關注呢?筆者認為可以分幾個角度來觀察:首先是「中國製造」的品質提升。其實,歷史上所有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都經歷過「粗製濫造」的起步階段,然後再逐漸精密化、高質化、科技化,無論是德國或日本,都經歷過這個過程。中國製作的商品雖然亦曾給人以價格雖低、質量參差的印象,但其實自從中央提出《中國製造2025》之後,下定決心用10年時間推動「製造強國」戰略,加上以「供給側改革」作為動力,令中國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受到海內外消費者歡迎,贏得消費者信心。   其次是產業鏈向下游移動的趨勢。過去,大部分中國製造商以代工為主,沒有建立自主營銷渠道和品牌的意識,但隨著多年的代工經驗,目睹著品牌溢價帶來的利潤,逐漸開始向產業鏈下游轉移,開始培養自主品牌的價值內涵,提升了品牌數量及知名度。   在「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之下,亦為優質品牌出海提供了便利。中國在過去十多年的經濟高速蓬勃時期中,積累了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跨境物流等經驗;而「一帶一路」讓這些經驗得以在海外展現,不但提供了中歐班列等跨境物流模式,為跨境電商提供穩定的平台——以本次世界盃期間的中歐班列為例,從義烏為起點的中歐班列途經八國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最短需時14天,比海運縮短將近一半;更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合作輸出中國的基建施工經驗,提升「中國製造」的知名度與品牌效應。   此外,國企的實力亦受到各方關注,除了主場館盧塞爾體育場是由中國鐵建承建之外,中水排放的輸水管材來自新興際華集團旗下新興鑄管,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參建了世界盃期間的供水工程建設,中國電建則承辦了中國電建承辦的阿爾卡薩光伏電站⋯⋯。   自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以來,因全球資產價格相對處於低位,而中國相對受到的經濟衝擊較小,大型國企愈來愈追求全球化;在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國企「出海」步履加快,與民間企業一同躋身國際市場。在今年《財富》雜誌發表的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中國共有145家公司榜上有名,包括99家國企。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指責中國政府給予國企不公平優勢,破壞了公平貿易的基礎。暫且不論這種指責是否有事實依據,因事實上國企的改革一直朝向市場規則、市場化的方向推進,另一邊廂,美國今年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中,對電動車的補貼條款卻被指違反世貿原則。可見以國企的存在來指摘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理據並不足。   [...]

博客

史立德:中國製造業投資成穩增長亮點

內地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後全線走弱;受新冠疫情復熾衝擊,內需消費環節急速「熄火」,4月和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皆同比下挫;商品出口表現波動,4月份同比增長更創下近兩年新低。不過,内地的製造業投資在逆市中卻仍延續高增長的勢態,成為最大的亮點。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架馬車」之一的固定資產投資表現相對穩健,尤其是製造業投資,在去年全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年初至今仍錄得雙位數增幅。雖然4月和5月製造業投資增速出現下滑,但仍高於疫情前的增長水平,亦優於同期其他經濟環節的表現,在「穩投資、穩增長」方面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從製造業投資的細分行業看,今年首5個月高技術製造業的投資同比增長24.9%,比製造業整體增速高出14.3個百分點,是推動內地製造業投資近期較快增長的首要支撐。同時,傳統產業的製造業技術改造(技改)投資亦表現突出,今年首5個月同比增長15.7%,比總體製造業投資增速高出5.1個百分點,而技改所涉及的金額佔製造業投資額的比重亦比去年同期高。內地製造業投資近期「逆勢造好」,反映了中央在「十四五」期間透過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和壯大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雙管齊下地支持製造業體系的優化升級。   大力投資先進製造業扶助中小企   近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一直遠超內地製造業整體水平;內地通過大力投資先進製造業,強攻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冀望為解決「卡脖子」問題打開突破口;著力點之一是積極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製造業投資帶來廣闊的投資空間。按國家工信部的資料,至去年底全國已培育超過4,7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企業則有4萬多家。今年2月,工信部稱計劃再培育約3,000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並帶動各省培育約5萬家相關企業。   另一邊廂,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是近年推動傳統製造業技改的重點方向;有分析預計,綠色低碳、智慧製造、自主可控及產業鏈安全等領域的製造業中長期投資需求巨大,將引動新一輪製造業投資的高速增長。有分析指,「十四五」期間的傳統製造業數字化升級和綠色改造、低碳轉型等牽涉的總投資額可望接近45萬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去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公布後,內地許多製造業強省、強市已爭先恐後策動新一輪製造業企業的大規模技改,例如廣東省全省去年的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速度是近6年來首次反超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工信廳更表明將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以鼓勵重點產業投資與技改,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預計今年推動8,5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