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會德豐 黃光耀.為社企建溝通橋樑【Connecting with the society】


30年的歲月,是彈指而過?那要視乎你從甚麼角度去看。對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 (Ricky)而言,卻說來雲淡風輕。一生人,一份工,在過去30年間在工作崗位扶搖直上,肩負多個集團重要的地產項目,與香港經濟一同起步,經歷不同的高低起跌,至近十多年間開始參與社區事務,藉此回饋社會之餘,亦將獲得的新經驗,帶進工作上,相輔相成。你認為香港地產發展商都是高高在上,是霸權?向來著重溝通之道的黃光耀,便藉著多個社企公職的身份,化身成溝通橋樑,為努力化解社會戾氣之餘,亦令自己有更多的得著。  
Text /Jerry Hui    Photo / Cheung Chin Yui

C:Capital CEO
R:Ricky Wong (黃光耀)

從見習生做起
C: Ricky,你怎看過去那30年?
R: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但我今日仍記得當時發生的一切。我是海外升學回流的,當時是1989年,從美國讀完碩士回香港發展。其實當時是有機會可以留在當地發展的,但我很想照顧媽媽,又掛念家人,於是就選擇回港發展。其時是發生「六、四」後,市況頗為混亂,經濟發展情況亦不太好。我在美國是先讀會計,然後再讀金融財經。我回港後沒有立刻找工作,而是問家人借了一點錢,進行股票投資,由於當時股市正進行調整,成入市良機,在持貨數月後已有相當高的回報。不過我始終覺得,這不是長遠之計,於是到9月就開始認真找工作,成為了九龍倉的見習生。其實當時亦有另一間上市公司想聘請我的,但九龍倉的面試過程非常艱辛,要經過五輪面試才獲聘,令我感到這間公司是很認真的,於是就決定加入。

C:後來很多人都知,你在地產部門一直服務至今,那是公司的刻意安排?當時你是如何去規劃未來?
R:其實當時亦不太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整個見習計劃為期兩年,公司會安排到不同的部門工作,每次為期半年。當時九龍倉正在開拓不同的業務,如地產、酒店、運輸、傳媒等,後來我便被安排往地產發展部工作,而最初是負責市場部。

C:當時你對地產行業有何認識?
R:坦白說,是沒有任何認識的,惟有一路做一路學。我是比較幸運的,可以加入地產發展部,而當時的上司是集團副主席,令我從中獲得很多學習機會,在工作上的接觸面亦愈來愈闊。
 

走出辦公室 進入社區
C:過去30年,香港有很大的改變,樓市發展更是蓬勃,不過總是與外圍經濟情況息息相關,通常一旦經濟出現問題,樓市便首當期衝,會對銷售帶來重大影響。銷售差,作為地產部門負責人,自然會受公司壓力,你是如何去面對這些逆境?
R:市場或多或少總會有波動的,當市場一有波動,便會影響了之前的銷售步署。我記得2001年時,擎天半島開始推售,怎知遇上美國「9.11」事件,完全影響了之前的推售步署,大家更開始憂慮,如此高樓大廈,會否有風險呢?於是我們便在策略上作了一些調整,結果推出後仍有不錯的市場反應。

C:遇上逆境,你的心態是?
R:我總是樂觀面對。唉聲嘆氣是幫不了件事的,很多時,是有危才有機。以香港為例,每次遇上困難,最後都總可以迎刃而解;我亦相信,小病是福,那只會令身體更強壯。因此有時面對困難或挑戰,其實亦可以是好事來的。

C:你的管理之道?我看見公司內有不少年青同事,你是如何與年青人相處的?
R:管理 ,很多時只是管人而已,我便奉行以人為本的精神。很多公司都是以團隊工作方式去營運的,因此會非常依賴同事間的衷誠合作,故我特別著重溝通,通過溝通,便可以令工作更為順暢。至於年青同事,我認為是不難相處的,我在很年青時便加入公司,亦經歷過年青階段,因此很明白他們的處境及想法,只要多接觸及保持溝題,就沒有問題。

C:對今日年青人而言,一份工做足30年,是很不容易的事,你努力工作背後的推動力,以及對公司不離不棄的原因?
R:我認為工作最重要是開心及滿足感,很多時,我不會去作比較,亦不會受負面因素影響。記得加入公司做見習生時,同屆有25人,然而在往後兩年內,先後有24人離職,而我就是惟一一個留下來。可能當時經濟環境好,容易找到工作,又升職加薪,在比較之下,就會選擇離開。有同事亦曾說,在一間公司內工作了如此長時間,會否是工作能力有問題呢?我反而從沒有這樣去想,因為可以在一間公司內工作了如此長的時間,一定是公司內不斷有新的發揮空間,機會又多,最重要是心理上怎樣作出調整。由於現時工作的情況已掌握到,於是可以有時間去兼顧公司以外的事情,如社區公益事務,希望藉著接觸不同的社區,令我明白到社會當前正在發生的事,然後再倒轉過來,憑藉這些社區經驗,以配合公司的新發展。我每天早上差不多都是最早一個回到公司,一般7點鐘就坐在辦公室內,然後展開一天的漫長工作。

 

來自基層的初心
C:談到社區義務工作,你頭上有很多頂「帽」,如「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伙伴倡自強」的主席 (去年上任)及「學校起動」計劃 (Project WeCan)委員會委員等等,你是何時開始積極參與這些活動的?
R:2008年,我有機會參與中央政策組,自此開始有機會認識很多在社會上不同界別的人士,包括教育界、社福界等,並逐漸對我的工作帶來莫大的幫助。作為發展商,多以業務發展或盈利為基礎,而當我接觸不同的社會人士,又要經常面對不同的社會訴求時,便可以緊貼社會需要,令自己的思維不會太離地。市民對商界總有些偏見,而我作為商界的一分子,若果可以多接觸社會,無論對自己的工作或公司都會帶來莫大益處。如「學校起動」計劃,是2011年商界入社群的項目,主要是希望可以幫助基層的中學生,為每所參與學校配對一所企業或機構,而計劃組成的網絡,亦可為學習條件稍遜的中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啟發學習、成長,以至人生規劃。藉著這個平台上,我們便可以更為了解年青人的發展。

C:在過去11年來服務社會的經歷中,有何難忘回憶?
R:就以「學校起動」計劃為例,在過程中我就見證著很多學生的成長。當中有幾個個案,是在同學參加後,在人生觀及生涯規劃上均有很大的轉變。記得有位同學,在暑假獲安排到時代廣場工作,出任顧客服務工作,後來同學提及自己經歷了第一次比顧客投訴,又被顧客責罵,自此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被顧客投訴的原因,令他今後在工作時都會花更多的功夫做準備。今日很多同學都著重考試成績,但我認為,在社會上的體驗,才是更重要的。

C:你如此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是跟你是基層出身的背景有關?
R:是有關的。我12歲已出來做暑期工賺錢,做過酒樓賣點心、做雜工、運輸等,因此我很早已出來接觸社會,亦因為這個成長背景,令我容易與來自不同背景的社會人士進行溝通。我是屬於基層的,知道基層的需要,以及他們需要去面對的問題及情況,然後為他們帶來最適切的幫助。

C:社會上近年都有講初心,你的基層背景,就是你的初心嗎?
R:對,只要有信心,擁有樂觀的心態,便可以成事。我希望同行都可以抱著這個態度,少些投訴,少些計較及比較,如此做人亦會開心很多。


重遇鮮魚行的學生
「我愛打網球,並考獲了教練牌,所以在很多年以前,曾有機會教授鮮魚行學校的基層學生打網球。最近,我在街上遇到個賣旗學生,他竟然認得我。後來傾談下,才得悉原來我過去曾教過他打網球,而他便是鮮魚行學校的畢業生。他表示,自己來自鮮魚行,因此亦很想為社區出一分力,於是以賣旗方式回饋社會。之後我聯絡梁校長 (梁紀昌,已退休),再找到當年跟楊同學的合照。從楊同學身上,我得到很好的啟示,原來只要你曾幫過人,他們是會記著,並進行反思,到他朝有一日,便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回饋社會。」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