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曾鳳珠:港人愛港從安居開始 借鏡新加坡土地房屋政策


曾鳳珠

12月19號就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很多不同界別的候選人也針對青年人安居置業的熱門議題作出不同的政策倡議,可見這是公眾期待特區政府必定要解決的首項任務。

作為一個土地欠缺的小國,新加坡對於土地和房屋規劃是很值得香港學習的。在2020年,87.1%的新加坡家庭都持有自己的物業,而在這87.1%的家庭,更有80%的家庭是住在新加坡的HDB (HousingDevelopmentBoard) 提供的政府屋。在2021,政府屋平均實用面積達到660平方呎左右,而從2004,政府屋的平均面積達到800~900平方呎。

反映香港的土地和房屋政策,家庭置業率在2020年約50.2%。而政府提供的房屋只是佔據這50.2%的30%左右,平均面積300~390平方呎左右。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年齡層35歲以下的置業家庭這23年來由22%降低至7.6%。可以不誇張的說,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香港社會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年輕的一輩連一個家都沒法擁有,何來能為香港留下深刻的情懷?

香港發展的基礎是向全世界引進最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而在房屋政策方面,如果新加坡政策是成功的,也有非常多值得香港去參考。至少,香港政府可以對些房屋指標,例如家庭置業率,年輕人置業率,平均收入與房價收入比開始設立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逐漸可觀和可衡量的方式正面處理房屋問題。

首先,新加坡國家政策是要本地人都有機會置業,讓他們對於新加坡有歸屬感。這個是造就高的家庭置業率的根本。新加坡政府對於私人住宅和政府住宅是以倆個完全不同的指標定價,不會因為私人市場價格影響政府屋價格。更重要的是,香港政府需要設定指標,讓50%以上的本土香港家庭可以享受到政府屋的待遇。這個標準看起來對於一些人會感覺不切實際,可是其實香港的住宅目前只佔用香港不超過7%的總用地。如果把住宅總用地率提高一倍,基本上已經可以輕鬆滿足超過50%港人可以享受政府屋的目標。

借鏡新加坡,筆者建議政府應成為最大的房屋供應商,而且售價不是以市場價做參考,而是以不超過20倍的平均收入與房價收入比做為指標,讓置業成為香港人的福利。當然,購買條件必須限定,比如最高的家庭月薪,家庭人數,婚姻狀況,永久居民與非永久居民等等不同的因素做出適當區分。原則可以參考,讓年輕一輩已經結婚或者準備結婚的人優先置業,減輕組建家庭的經濟壓力。

另外,充分利用目前收地的政策與房地產商合理的買回土地,和開始推出購買地後如果不建的罰款機制。在一個資本主義的地方,合理的價格跟地產商購回土地是必須,也是合理的。經商賺錢是天經地義,房地產商也只是在香港幾十年的土地遊戲規則裡獲利,之前賺到的利潤是應該的。同時,世界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已經不同,在房屋已經成為壓倒年輕一輩的大山時,政府已經不是應該出手,而是必須出手。而且,是大刀闊斧的出手。合理購回土地是前提,往後不能再讓囤積土地做為發展商限制供應導致供應短缺的手段一直蔓延下去。這種狀況持續的話,年輕一輩的香港人只會感覺被榨乾,被壓倒,越來越對未來少了憧憬。

最後,堅持高的家庭置業率是社會穩定的最好指標之一。這可看起來很空洞,沒有什麼實際的事,可能就是為什麼新加坡在任何情況之下都很注意房價的價格,而且調控的速度非常的快。還有,堅持從獨立以來讓新加坡公民要住得好。當一個家庭開始有了自己的房屋,有了自己的家庭,這個家對於這片土地產生的感情是有增無減的。當每個香港的家庭,年輕的家庭,都認為香港是值得他們投資的,值得他們留下的,值得他們重視的,不管未來多麼不可測,香港的未來都是光明,有希望,有更高目標的。

香港房屋政策因為世界經濟的改變,因為社會的改變,因為政治的改變,已經不能再以舊而退化的方式繼續前進。退化下去的話,難道要35歲以下的置業率掉3%或以下嗎?從年輕開始培養港人愛港,才能有效執行港人治港。而年輕一代的港人愛港,要從「安居」開始。

撰文:曾鳳珠
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