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第四波疫情要斷尾 港府唯一能做的事


吳老闆週記(12月17日)

.香港的防疫工作做得差過新加坡、台灣及澳門。
.第四波疫情絕對不容樂觀,除非出現兩個情形。
.香港能有今時今日的國際地位,全賴法制很強。

第四波疫情要斷尾 港府唯一能做的事

本港新冠疫情第四波繼續蔓延,完全看不到盡頭。雖然新增確診數字截至本週三(16日)已連續6日回落到雙位數,但仍然停留在高雙位數,而且多個屋邨出現群組爆發,更有外傭宿舍再度錄得確診,就連僱主一家都中招,情況令人擔憂。

疫情一波又一波的爆發,反映港府的衞生防控管理做得很差,一眾相關官員應要問責,被炒魷魚。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其他官員亦逃不掉責任。如果2022年特首選舉有一人一票,相信港人一定會將林鄭月娥踢走。

疫情爆發的成本極高——以金錢計的經濟成本又高,以人身自由計的成本亦高;然而,港府卻眼白白看着社會付出高昂代價,自己則永遠後知後覺,見到漏洞才去補鑊,最慘的是受過教訓也不學乖,且看外傭宿舍已不是第一次爆鑊,第三波時已爆過,漏洞卻仍存在。這樣看來,香港的防疫工作做得遠遠差過新加坡,以至台灣及澳門。

跟足內地很易搞掂

香港疫情全部來自外地輸入,理論上,只要嚴格執行隔離令,就能搞掂——來港後到指定酒店隔離14日,期間與外界完全斷絕接觸,就連三餐也是職員放在門口離開後才取餐。否則若不切斷源頭,後面再實行甚麼限聚令、限晚市、限營業,統統都不會有用。

其實,控制入境人士進行隔離,有幾困難?港府不懂得怎樣做的話,看看內地怎樣做,然後跟到十足即可;可惜之前就是只跟一點,執行得馬馬虎虎,隔離期間竟可接受探訪,及至上週才宣布最快本週五(18日)起,除中國外從外地返港人士須到檢疫酒店進行隔離,反應實在太過遲鈍。

值得注意的是,臨近聖誕,有很多留學生已返港,加上觀乎近日的確診,帶菌期似乎較之前長了,病毒也變種變得更厲害,因此第四波疫情絕對不容樂觀,除非出現兩個情形。

第一,就是所有人除了返工,任何地方都不去,然而,聖誕、新年這些大節日,大家無可能願意不去街;第二,則是明年1月底,即農曆新年前,所有人已接種疫苗,否則病毒變種變得快,隨時變到打了疫苗都無用。

盡快搶購疫苗接種

其實,雖然經過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及預算案的紓困措施後,還未計將推出的第四輪,今年財政赤字預計超過3,000億元,相當於本地GDP約11%,但財政儲備仍有8,000億元,相當有錢,加上全港人口約750萬,又不算多,如果政府能讓所有市民於1月底前免費接種疫苗,絕對是一大功德。

事實上,林鄭上週宣布,計劃購入3款疫苗,包括科興以滅活技術生產的750萬劑疫苗,首批100萬劑最快下月抵港;復星醫藥、德國BioNTech和美國輝瑞藥廠的750萬劑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首批100萬劑最快明年首季到港;阿斯利康藥廠與牛津大學的不可複製性病毒載體疫苗,同樣是750萬劑,最快明年下半年供港。不過,結果還是惹來批評,質疑屬於政治決定,對內地公司進行利益輸送。

此說認真多餘,採購疫苗都要如此政治化?現時全球都對疫苗十分渴求,港府簡直應該高價搶貨,搶到足夠750萬人盡快接種,任何藥廠的疫苗都要,反正前提必定是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有數據支持疫苗安全、有效。

法制不能動之分毫

港人將很多事都與政治扯上關係,好像政府要求現職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確認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這樣都有得鬧?在一國兩制下,此兩要求實在天經地義,不願確認的話,轉到私人企業打工好了。

要公務員確認兩項條件後,可以預期,政府的下一步,是在全港大、中、小學開展國民教育。個人認為這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尤其是國家現時如此強大,向國家學習有何不好?相反,國家弱勢的話,則不學也罷。

其實,政府既然要「正本清源」,搞這搞那無可厚非。不過,千萬不要搞香港的法制——除了定立《港區國安法》,其他法制一定不能碰,不能傾向內地那一套發展。因為香港的法制很強,能擁有今時今日的國際地位,全有賴之,此乃內地任何城市包括上海、深圳都遠遠比不上者,這亦是中央不得不用香港的原因,絕對不能動之分毫。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週港股持續震盪,高位在26,704點,低位在26,218點,波幅不足500點,市場焦點在於新股。全週計算,恒指跌了43點,即0.2%,本週三以26,460點收市;國指輕微跑輸大市,跌0.3%,即26點,收報10,462點;科指繼續跑贏大市,升0.6%,即44點,收報8,146點。
回顧投資組合,中芯國際(00981)表現最為落後。因應美國早前將35間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納斯達克交易所上週五(11日)公布,本月21日起,將4隻中資股包括中芯、中交建(01800)、中鐵建(01186)及中國中車(01766)自指數中剔除。
指數公司明晟(MSCI)本週二(15日)緊隨其後,決定將10隻中資股剔出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GIMI),當中包括中芯、中交建A及H股、中鐵建A及H股、中國中車A及H股、中國東方紅衞星A股、杭州海康威視A股、中科曙光A股。

每週一股——阿里巴巴(09988)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本週一(14日)發公告指,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旗下的閱文集團(00772),以及順豐旗下的深圳市豐巢網絡,分別在收購銀泰商業、新麗傳媒以及中郵智遞科技股權時,均未有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違反《反壟斷法》,各被處以50萬元人民幣行政處罰。阿里巴巴回應指「已按政策指引積極整改」,閱文也指「積極做好合規申報工作」。
阿里此前已在螞蟻集團上市一役遭遇滑鐵盧,近日又被指違反《反壟斷法》,加上《人民日報》批評社區團購模式,指互聯網巨頭應在科技創新有更多作為,而不是「只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另外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提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阿里前景備受關注。
其實,阿里早就鋪了路,利用不同牌頭經營不同範疇,何來壟斷之有?況且,其涉獵的範圍,亦非一己獨大,就連電商,除了天貓、淘寶,還有京東(09618)、拼多多等,其餘健康等領域也大把人做。如果說壟斷,騰訊的微信豈非更甚?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