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廖錦興:口罩的創業啟示


新冠疫症令百業蕭條,面對不斷的大廈圍封強檢,不只人心惶惶,還有抗疫疲勞。但若是一個創業者,除疫情帶出的危險也許會更多關注當中的機遇。就以這兩年每天伴隨著市民的「口罩」,了解香港一眾創業者,如何把握機會創造成功公司。

 

一)審時度勢把握先機

創業者對市場走勢及整體大環境要有敏銳觸覺。疫情之初,當大眾對抗疫及防疫用品尚未有很大需求時,創業者便開始留意疫情在內地及國外的發展,對口罩等物資會否短缺展開預測。無論是生產還是貿易形式創業,都需掌握形勢早着先機,以「快打慢」;

二)資料搜集充分準備

口罩本是一個低成本、低技術的產品,但要達到抗疫防護級別便需要獲得認證,必須要了解不同等級的規格要求,如細菌、微粒子及病毒過濾效率、和國際間的標準。同時,口罩是用於防禦新型病毒,因此也必須符合抗疫基本條件如外科口罩;

三)迎合市場客戶服務

疫情嚴重擴散,招致需求急增,在快速填補缺口亦要符合市場需求。而在本地生產線前建設完成之前,可以先從國內外採購進口,解短期需求。而本地客戶對「香港製造」特別有信心,因此本地設生產線是必然方案;

四)生產技術成敗所在

對於具有生產經驗或對機械工程有認識的創業者來說,一條口罩生產線尚且要多花時間摸索要門,而若要毫無生產經驗的人士來設立生產線更是天方夜譚。因此若能找到相關技術人員做為合作夥伴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五)靈活變通掌握潮流

疫情踏入第三年,香港仍是無論室內外都必需配戴口罩,有專家更呼籲外出戴兩個口罩。可見,口罩中短期需求能保持不變,然而口罩供應商已遍布全港,本地製造、進口貨都擠滿橫街小巷。各善團、商界甚至政府都大量免費派發,「一罩難求」變成歷史,口罩廠甚至出現關門潮。但不少創業者在面對困難,都能將其轉危為機。他們掌握年輕人愛美追潮心態,設計出別出心裁又具時尚特色的口罩。另因應環保意識,製作以生物可降解或可循環再造材料生產的口罩。港商能夠靈活變通,不僅渡過難關,還突圍而出,獲豐厚利潤。

創業路上荊棘滿途,創業者無論在創業資金、經營模式、合作夥伴等都將遇到困難阻滯。但這些正是一個成功企業的木人巷,每一次碰到挫折都是進步的基礎。雖然有些老氣橫秋,但失敗乃成功之母,仍是成功創業者的非常重要的座右銘。

撰文:廖錦興  萬通集團國際行政總裁

廖錦興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