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 港府抗疫 兩大錯誤


吳老闆週記(12月3日)

.內地控疫真的有其一套,與香港形成強烈的對比。
.疫情緊張竟然仍在宣傳大灣區,簡直是政治錯誤。
.香港根本養不起兩個收費電視台,遲早只剩一間。

港府抗疫 兩大錯誤

第四波疫情繼續爆發,繼週日(11月29日)錄得115宗新增確診後,本週三(12月2日)再有逾百宗;除了跳舞群組,還有多個群組,包括餐廳,東華三院方樹泉群組已有44人確診,日出康城地盤群組亦有19人確診,港府似乎束手無策,十分失敗。

隨着大陸不肯開關予港人自由出入,需要隔離14日,人被逼留在內地已有好一段時間,完全感覺到內地控疫真的有其一套,與香港形成強烈對比,簡直天淵之別。

雖然內地在宣傳及思想方面仍然控制得很厲害,但要國家富強,這套做法又不可說是錯;反觀香港,就是因為自由,強制全民檢疫又不肯,安裝「健康碼」又不肯,結果疫情一波接着一波,一發不可收拾,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庫房無了3,000億元事小,不少生意人可能因此失去過去10年甚至一生的心血!如果香港學到大陸的一套管理方法,就不會弄至今日如斯田地。

公共衞生問題屬國家安全

大陸控疫得以成功,全靠四個因素。第一,老百姓驚——驚疫情持續爆發,造成人命及經濟損失;第二,老百姓聽話——封城就封城,禁足就禁足,健康碼就健康碼,豈有政策剝奪自由與私隱之說;第三,科技應用十分有效,數據收集很足;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經濟基礎好——如果經濟不好,當遇上疫情,還要不懂得控制,加上老百姓不聽話,就認真攞命。

事實上,撇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說法,共產黨的管理,的確很有效;否則豈能做到「全面脫貧」,甚至「嫦娥五號」成功着陸月球,以及完成採集和封裝月球土壤樣本等舉措?以此衡量,老百姓付出的代價,並非太高。

反觀香港,則管得一塌糊塗,明知每一波疫情,均是由外地輸入,都學不到教訓,以致一波又一波地爆發,更是一鑊杰過一鑊!政府永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唧牙膏式推政策,怎控到疫情?如此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其實關乎國家安全!

應宣揚大陸控疫成績標青

這還不特止,在此疫情緊張之時,特首竟然仍在宣傳粵港澳大灣區?在此中港尚未通關之時,仍在呼籲年輕人返大灣區找工作?這簡直是政治錯誤。特首要宣揚的,應是大陸控疫成績如何離譜地標青,全球無一個地方能及,第四季經濟將大幅反彈,並延續到明年年底,兼且成為全世界的火車頭,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時般壯觀,再次贏了漂亮的一仗。

對此,港人應十分自豪,還跟中央對着幹?港人根本無資格跟北京嘈。本欄早已指出,中國奉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良性的一黨專政,在此之下,民族復興都無人能阻,且看美國挑起貿易戰、科技戰,反而逼使大陸更加奮鬥。《港區國安法》已定立,已生效,再講有何意義?唯望不要執行得太嚴厲,以及罰得太重。

至於本週三黃之鋒因去年包圍警察總部而被判囚13.5個月,有人認為判得太重,個人卻認為不盡然。首先,該案本身就很嚴重;而且,這個人做了很多事,去了美國很多次。本欄說過很多次,爭取民主與自由並沒有錯,但卻不可以無底線地挑戰。因此,如果今次只是一次性罰,就此收工,往後再無十單八單跟尾,設下先例讓年輕人不要再跟,今次刑罰便不算重。

香港傳媒又輸新加坡一仗

除了疫情,本週激起全城熱論的一宗新聞,是有線寬頻(01097)宣布裁員約100人,包括約40名新聞部員工,當中,《新聞刺針》節目全組殺組,引發港聞、財經、國際組阿頭齊齊請辭,中國組更總辭;往後怎收科?難道管理層自己去採訪?若不能營運,隨時害埋其他股東如本人。

其實,政府第二輪「保就業」計劃剛於11月完結,在經濟環境如此惡劣,近日還爆出第四波疫情下,一眾老闆根本無得郁,本來就預計會有裁員潮出現,除了傳媒,其他行業亦陸續有來。

更核心的問題是,香港根本養不起兩個收費電視台,遲早只剩一間。因為市場如此細,成本卻如此高。而事實上,香港新聞無得做,淋淋瀋瀋的太多,英文又不懂得做。

反觀新加坡的CNA(亞洲新聞台),本來目標是做東盟市場,結果一路走來,現在連大陸都週圍有得播,尤其中美貿易戰以來,大陸已不讓CNN、CNBC等美媒廣播,CNA更形坐大,另外就是內地的CGTN(中國環球電視網)了。

事實上,在內地睇電視,十分無趣,只得農業、軍事、財經等報道較有可觀性,其餘的節目都十分八古;本來港台做到亞洲區代言人就威水,影響力可以很大,可惜最後無做到,香港就是不懂得走這種位,反而被新加坡跑出,其他行業也要小心。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週,港股算是有點波幅,最高曾經升穿27,000點,可惜後勁不繼,最低跌至26,323點;當中,由於傳聞美國擬將4間中資公司,包括中海油(00883)母公司及中芯(0981),因與軍方有關,列入制裁黑名單內,引致本週一恒指大跌553點,收報26,341點,結束連續6個交易日的升勢,國指亦跌243點,收報10,546點,科指則跌70點,收報8,019點,單日成交金額高達2,406.9億元。
總結全月,恒指累升2,234點或9.3%,為近3年最大單月升幅; 國指累升786或8.1%,恒生科指累升484點或6.4%。當中,舊經濟股跑贏新經濟股,表現最好藍籌三甲分別是吉利(00175)、滙控(00005)及太古(00019),全月大升35.4%、29.3%和26.1%;表現最差藍籌頭三位分別是阿里(09988)、石藥(01093)及騰訊(00700),全月下跌10.9%、7.4%和4.7%。

每週一股——小米集團(01810)

小米集團(01810)本週三公布,擬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10億股,每股配售價23.7元,較之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9.4%,亦相當於此前銷售文件所訂,配售價介乎23.7至24.5元的下限定價;另擬發行本金額8.55億美元零息可換股債券(CB),初步換股價每股36.74元,較之前一日收市價溢價約40.5%,禁售期90天,料發債及配股所得淨額共約39.9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大業務營運資金、增加主要市場的市場份額及投資戰略生態系統等。
截至上週五(11月27日),小米有約46.9億股「一股10票」A類股份,194.5億股「一股一票」B類股份,小米配股規模相當於已擴大後總股本4.1%,涉投票權約1.5%;上述CB獲悉數轉換後,可轉換為1.8億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約0.7%及投票權約 0.3%。完成配售及假設CB獲悉換為股份後,主席兼大股東雷軍的股權將有現時27.6%,降至26.3%。
復牌後,小米股價曾急挫逾11.7%,低見23.1元,一度失守配股價;收報24.3元,跌7.1%。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