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內地經濟 裏外受敵


吳老闆週記(1月27日)

.Omicron傳播力更強,「清零」的代價就更大。

.內需、高科技、房地產、出口等,均見問題。

.外部的隱憂,在一帶一路國家的貸款難收回。

內地經濟 裏外受敵

本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新增確診連日近100宗,葵涌邨截至本週三(26日)累計連同初步確診334宗,猶幸最早發現個案的逸葵樓,新增個案的單位數量,已回落到單位數字,證明圍封措施確實有效。

今次林鄭反應算快,抵讚,不過,圍封5天以至7天並不足夠,10天才最穩陣,否則「掛萬漏一」,走漏1個入了社區,疫情沒完沒了,全港大鑊。皆因Omicron導致重症甚至死亡的機會雖然不高,但傳播力十分強,疫情一旦擴散,社交距離措施便難以放寬,莫說夜晚不能出街食飯,就連返工亦不方便,僱用着最多人的中小企更受打擊,經濟大受影響。

因此,政府應增加圍封的日數至最少10天,學不足內地都盡量學,頻做核酸檢測;住處不幸中招需被圍封的市民則應合作,乖乖留在家中10天;其餘市民亦應自律,盡社會責任,趁着農曆新年假期,留在家中「自我隔離」,減少出街,減少聚會,另外未打針的盡快打針,雖然打針不可防止感染,但可減少重症,以及避免自己成為炸彈,散播病毒,讓疫情不致拖長,造成經濟問題。

Omicron傳播力強  「清零」成本更高

事實上,內地已證明,要做到「清零」,圍封是最有效方法,在隔離情況下,盡快抽出受感染者,切斷源頭,便能避免病毒在社區進一步傳播,接種疫苗並不關事,不過經濟成本甚高。

此前的新冠病毒比較「毒」,「清零」無可厚非;現在的Omicron毒性已降低,但傳播力更強,「清零」的代價就更大。尤其是不同城市輪着中招,活動輪着停止,加上牽一髮動全身,且看天津一出事,整個河北省以至北京都動不了,人流停止,生產停止,埋單很貴。

近日人在南京,眼見臨近年尾,除了天氣關係導致塞車,市道並不暢旺,酒店團年飯無人訂,商場人流少,遠差於去年,一點過節氣氛都無。春運方面,搶票情況也不復再,一來因為返鄉過年已不流行,二來返鄕亦無事可做,加上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利用手機上網購物十分方便,返鄉便無需再像以前般帶回大量物資。

此外,隨着北京冬奧舉行在即,全國防疫十分緊張,即使南京、武漢等已無新增確診,出入當地都要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麻煩之餘,也令人感覺不舒服,影響消費心情。

本欄比喻過很多次,服務業就是我摸你一下要畀錢,你摸我一下又要畀錢,摸來摸去就創造了產值,可增加得很急,也可跌得很快;如今人人都不摸了,不難想像內地今年經濟有幾不樂觀,相信去年12月及今年1月的數字相當差,隨時負增長。

三大重要板塊均有問題

除了內需,其他板塊也有問題。例如高科技,雖然政府仍會大力投資,但主要在軍事、航天方面;科網方面,在大鑼大鼓收緊監管下,企業投資肯定會縮,發展肯定會慢下來,只需保住市佔率便可。

又例如房地產,在改變遊戲規則下,很多企業已轉不到身,最慘是當中不少在港上了市,無上市爆了煲反而易搞,向國企賣資產便無事;上了市卻爆煲則麻煩,好像恒大(03333)的債務重組,據報廣東省政府建議,將境外資產及債務,與境內重組分開處理,有別於一貫賣仔套現還債的做法。

再例如出口,此前本欄已指出可能是大炸彈,在原材料上升、人民幣亦升下,利潤愈來愈低,甚至無錢賺;隨着外國達到群體免疫,全球全面開工,對中國生產的需求亦會下降。

 

就連國企,今年也未必可像去年般好景——根據財政部本週三公布,去年國有企業利潤總額4.52萬億人民幣,按年增長30.1%;當中,央企2.86萬億,增長27%,地方國企1.66萬億,增長35.9%。皆因去年外國被疫情搞到笠笠亂,中國則無事,國企又處壟斷地位,自然能賺錢,今年外國已逐漸穩定,內地則問題多多。

 

一帶一路還債能力存疑

內部有問題,外部也有隱憂,所說的是大陸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貸款,以及中資企業(國企為主,民企為次)在當地的投資,凍過水矣。隨着疫情在全球肆虐並拖長,有錢的國家掟了錢救經濟,並實施與病毒共存策略,估計約3個月便能達致群體免疫,到6月左右等到Omicron自動消失,無事之後便會愈來愈有錢;反觀無錢的國家(大部分一帶一路國家便在此列),經濟受疫情打擊,只會愈來愈無錢,甚至出債券都無人要,如此這般,如何還錢?

面對經濟危機,內地很有經驗,以往均能化險為夷,然而,增加基建這傳統招數已行不通,因為過去兩年,很多地方政府掟了很多錢進行建設,鋪橋築路,裝飾市面,還未回籠;此外,在發達地區,地鐵、高鐵及高速公路等網絡已很完善,只能在一些落後的大省進行建設,但相信拉動整體經濟作用有限。

總括而言,內地今年要處理的經濟問題很多,一方面,在疫苗對Omicron無效下,要「清零」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無論內部,抑或外部,也有危機,猶幸相信中央還有很多招數未出,希望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可解決上述問題。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過去一週如坐過山車,上週四(20日)隨着人民銀行宣布,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一年期從3.8%下調至3.7%,連續第二個月下調;五年期從4.65%下調至4.6%,此前連續20個月維持不變,恒指大升824點,即3.4%,創出半年以來最大升幅,收報24,952點,創出近兩個月新高;及至本週一(24日)及二(25日),卻又分別下跌309點及412點,最低更曾下試24,000點,幾乎將上週升幅全蒸發掉,本週三收報24,290點,一週計上升162點,即0.7%;國指輕微跑贏大市,上升0.8%,即70點,收報8,512點;科指繼續跑輸大市,不升反跌0.8%,即46點,收報5,597點。

不過,港股的驚險程度,還不及美股。道指本週一及二均上演「大奇跡日」,前者盤中曾大跌逾千點,然後拗身而上,更倒升收場;後者盤中亦曾大跌逾800點,最後只跌66點收市,投資者飽吃驚風散。

每週焦點股份——中國恒大(03333)

外媒REDD上週五(21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廣東省政府已完成了對恒大的盡職調查,擬定並向國務院提交了集團重組計劃框架,務求在3月5日人大召開會議前公布。

計劃建議,將恒大的境外資產與債務,與境內重組分開處理,前者即是將集團的境外資產,包括在港上市的恒大汽車(00708)及恒大物業(06666)分別58.54%及58.18%的持股,合計價值約427.9億港元,以償還超過1,500億人民幣的境外債務,當中包括218.5億美元存續公募債,餘下少部分則是私募債及銀團貸款;後者則是將資產出售予國企。而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在恒大的59.8%持股,重組後或「歸零」,並要辭任集團主席。恒大本週一(24日)則發聲明指,已向境外債權人明確表態,董事會、風險化解委員會等正不遺餘力地評估經營情況、穩定生產運營、保障資金週轉,集各方之力共同制定一個全面、細緻、有效的債務重組計劃,以保障各方合法權利。不過,由於集團規模龐大、業務繁多、利益相關方眾多,面臨的情況將日趨複雜,懇請各境外債權人給予更多時間,充分考慮各類不確定性和風險,形成一個對各方利益都有保障的債務風險化解方案。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