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聶振邦: 盛業資本(6069)發盈喜見證保理發展商機無限


今年環球受新型病毒來襲,一眾先進國家或城市均錄得經濟衰退,面對困難的營商環境,發盈警的在港上市公司多不勝數。期內守住盈利錄得增長已屬難得,能宣佈盈喜更是值得投資者關注,反映疫情中業務發展仍能砥礪前行,於7月31日開市前發盈喜的盛業資本 (6069) 是其中之一。集團為一家數據驅動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供應商,致力透過資訊科技的創新應用重塑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在專業完備的風險管理機制基礎上,為廣大中小企業及微企業打造便捷、高效、安全且低成本的優質供應鏈金融服務及信息科技服務。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團累計向中小企業及微企業提供應收賬款金融服務超過人民幣340億元,而集團管理的應收賬款累計超過人民幣700億元。其總部設於中國深圳。

溢利複合增長近七成

上述盈喜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溢利可望較去年同期大增約45%,預期的溢利增加有兩個主因,其一是預期保理及其他服務收入增加;其二是)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收益。值得留意自2016上半年有業績記錄以來,於2018和2019年同期股東應佔溢利均見增長逾五成,以及2019上半年錄得溢利約1.19億元 (人民幣‧同下)。而從2015至2019橫跨的四個財政年度,複合年增長更高達68.06% (3,699萬 → 2.95億元)。如今配合2020上半年預期溢利增長約四成,表示將會公佈的溢利要創新高,溢利可望突破1.60億元,相對股價現於7.00元水平,市盈率約由20倍降至14倍。

商業保理企業第一名

對於以金融科技 (fintech) 定位的盛業資本,作為中國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商業保理企業,早已獲多家知名機構投資者看到其估值吸引而入股,其中新加坡的蘭亭投資、Olympus Special Situations Fund I, L.P.和中國太平 (0966) 便合佔集團已發行股本約12%。此外,集團亦獲金融界認同,早於2018年已被納入為MSCI中國全股票小型股指數;再於今年2月被納入恆指綜合指數,並於3月9日生效後,成為港股通股份之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早於2018年度按保理業務營業額計算,集團於中國註冊的所有協力廠商商業保理公司之中已是排名第一。集團主要為從事中國能源、基建及醫療行業提供應收賬款融資及其他有關解決方案的專業企業金融服務供應商。

集團擁多項競爭優勢

乘著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市場的巨大需求,能源和基建行業具備資本密集和回款周期長的特性;醫療則看人口老齡化,都是對於應收賬款融資需求殷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述三大行業的應收賬款總額高達2.5萬億元人民幣,加上保理行業有政策支持的利好因素,令行業增長迅速,有利集團繼續保持溢利增長處於雙位數字。筆者亦留意集團本身有著不少保持龍頭地位之優勢,有著深度行業積累,採用便捷高效的「1+N」模式,從1家核心買家可獲得N家與其穩定合作的優質上游供應商。再者,集團獲客成本低廉,從買方採購數據自動篩選進行預授信,建立了包括超過2萬家潛在優質客戶的數據庫,相當於每年至少400億元人民幣的潛在需求。

另見產品靈活多元及業務精準高效之特質,洞悉中小微企業客戶痛點,就是現金流緊張、傳統金融機構授信流程緩慢且高度依賴買方確權或擔保,集團提供靈活產品服務 (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提供),如到貨保理、無需確權的應收賬款保理,切合市場需求。此外,集團善於利用科技塑造壁壘,現時IT人才佔員工總數達37%,擁有自主研雲保理系統「盛易通」,能以完全線上審批流程,以接採購系統,利用大數據分辦,辦到自動化預授信獲客戶,因而獲國家在輿情監控、區塊鏈、自動化定價模型和賬戶監管之高技術企業認可。對於喜歡涉獵金融科技範圍圖利機會投資者,可於集團現時仍處於估值偏低,伺機吸納。

撰文:聶振邦 證監會持牌人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