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施政報告》:重基層 顧民生


在香港風雨飄搖之際,林鄭公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十月十六日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除了房屋政策外,改善基層生活及民生是重中之重。她公布多項利民紓困措施,當中包括每年恒常向學生派發二千五百元學習津貼、大增調高在職家庭津貼金額,以及提高交通補貼每月上限至四百元等等。相比之下,對中小企和中產方面卻墨甚少,前者只提到盡快落實過去兩個月宣布支援措施,後者只是放寬按揭成數。無怪建制派議員其後質疑,公布的措施回應不到公眾期望,無力突破困局。

林鄭月娥原定十六日十一時在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惟在民主派議員持續大叫反修例口號下,會議兩度叫停,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最後宣布休會,林鄭終以視像發表報告內容,創本港開埠之拙。民望所餘無幾的林鄭在《施政報告》重點在基層和民生政策,措施包括,向「N無」人士發現金津貼。透過現金津貼,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包括輪候公屋人士,提供支援。政府將為上述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次過生活津貼」,於下個年度先後發放兩次,望在二○二○年年底前完成將其恒常化的研究。同時,亦建議增加領取綜援家庭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

今年八月財政司司長公布向為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一次性二千五百元的學生學習津貼,林鄭建議由二○/二一學年起將學習津貼恒常化,每位學生每年可獲二千五百元學習津貼,預計全港約有九十萬名學生受惠。政府又會加強課餘託管服務,包括增加二千五百個豁免全費名額、放寬申請資格、提高資助額、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提供額外資助及簡化經濟審查程序等,預計可惠及超過五千七百名學童及其家庭。

視像發表報告

繼去年十月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恒常化後,已於今個月將有關服務名額增加至七千個,仍計畫於未來三個學年每年再增加一千個服務名額,即合共提供總數一萬個名額,以逐步達至「零輪候」目標。政府將於明年初推行為期二十個月試驗計畫,在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為有特殊需要象的兒童提供早期介入服務。另外,政府會加強課餘託管服務,新措施包括增加二千五百個豁免全費名額、放寬申請資格、提高資助額、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提供額外資助及簡化經濟審查程序等,預計可惠及超過五千七百名學童及其家庭。

為進一步支援較低收入的在職家庭自力更生及紓緩跨代貧窮,林鄭建議全面調高在職家庭津貼金額,增加計畫下與工時掛勾的住戶津貼百分之十六點七至百分之二十五,並把兒童津貼大幅增加四成。以一個育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家庭為例,在計畫下可領取的最高金額將由現時每月三千二百元增加至每月四千二百元,增幅超過三成。

優化今年推出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畫」,把補貼比率由現時超出四百元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的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並將每月補貼金額上限由現時三百元提高至四百元。為減輕市民交通負擔,林鄭開出「期票」指當「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海底隧道」於二○年年底通車時,政府豁免新隧道和青嶼幹線的收費。同時亦建議當「將軍澳——藍田隧道」在二一年年底啟用時,豁免新隧道和將軍澳隧道收費。

施政報告未有派錢,只重改善基層生活。

林鄭視像表示,經濟下行對勞工市場的影響亦逐漸浮現。個別較受影響的行業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率正逐步上升,進出口貿易業的勞工需求亦明顯轉弱。本地勞工市場在短期內將面對更大裁員壓力。她說,十分關注中小型企業及市民在經濟下行時所承受的壓力。除了盡快落實在過去兩個月宣布的一系列支援措施外,會繼續因應情況在有需要時推出其他協助企業和市民渡過難關的措施。

就自由黨早前曾建議林鄭在施政報告向商戶及市民一萬元,好讓市民舒舒氣。可是林鄭表示,由於本港可能進入經濟逆轉,政府收入可能有所下降,所以要保留一定財力,施政報告沒有派錢措施,但每一項措施都是按市民需要、政府能力可應付的範圍內提供。

政府計畫在未來五年改造全港超過一百七十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公共遊樂空間;為使設施更具創意和趣味,同時滿足居民需要,康文署在改造設施過程中會鼓勵和促進社區參與和民間共議。

施政報告出爐後,多個政黨幾乎一面倒不滿施政報告的措施。民主派議員不滿,施政報告無回應市民爭取普選等訴求,政府無誠意與港人修補關係,又形容林鄭感謝警隊,是向港人「宣戰」。建制派議員亦質疑,公布的措施回應不到公眾期望,無力突破困局,又認為不應以房屋解決政治問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