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香港製造|創意香港 曾昭學 力推創意產業發展 助香港製造蜚聲國際

近年創意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興動力之一,為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特區政府於2009年6月成立的辦公室「創意香港」專責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本屆政府於2022年7月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更積極和主動參與文化發展、推動文化政策,促進文化藝術事業和創意工作的跨界融合,建立完善的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生態圈。本屆政府把文創、體育及旅遊納入同一政策局下,可更有效地讓相關政策發揮協同效應,推動文化、體育及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本刊今期特邀到創意香港總監曾昭學,分享創意香港新近的工作計劃與成果,以及本港創意產業面對什麼機遇。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曾昭學2017年11月被特區政府委任為創意香港總監。他投身從事創意產業逾三十載,曾為元創方總幹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院長、上市印刷集團的副總裁(營運)、職業訓練局學系主任,負責開設有關電影、動畫、數碼娛樂和創意媒體的新課程,在行業履歷可謂十分全面。 曾昭學表示,「創意香港」一直與香港八大創意產業建立緊密夥伴關係,透過「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為業界尋找合作伙伴,促進業界協作,主動為業界提供支援,推動市場在創意產業的產業鏈中發揮更大作用。「創意香港」致力培養創意人才和新創企業、提升香港整體創意形象、營造創意氛圍及推動更多跨界別、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 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中表明全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將「創意香港」改組為「文創產業發展處」,以及向「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合共注資約43億元,並會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為社會帶來經濟動力,增強文化軟實力。 多元形式  資助行業發展 創意香港總監曾昭學表示,特區政府在2009年6月成立「創意香港」,致力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透過「電影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分別資助有助電影及電影以外其他創意產業發展的項目。他說:「我可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數字:『電影發展基金』一直循四大方向,包括人才培訓、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以及拓展觀眾群,支援香港電影業的發展。一些深受市場歡迎或屢獲本地或國際大獎的電影,例如《毒舌大狀》、《流水落花》、《過時過節》等,均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電影計劃。截至2023年9月底,已有100多部電影獲『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它們起用了超過100位新晉導演和監製,獲得了超過160個本地及國際獎項。」 他續指,「創意智優計劃」的四大策略重點為培育人才及促進初創公司發展、開拓市場,在社區營造創意氛圍,以及推動更多跨界別、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截至2023年9月底,「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項目創造了逾3萬個職位,收到逾4萬份業務查詢,令近2萬家中小企受惠,並提供逾86,800個培育機會。與此同時,在「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項目中,包括一些為人熟知的本地創意盛事,例如「香港國際電影節」、「設計營商周」、「香港書展」等,以及多項取得豐碩成果的人才或初創企業培育或支援項目,例如「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設計創業培育計劃」、「時裝創業培育計劃」、「想創你未來 —— 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動畫支援計劃」、「港漫動力 —— 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等。這些項目卓有成效,有效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 與時並進  隨文創產業積極轉型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全球文創產業均積極轉型。為了協助香港創意產業界加快數碼轉型,曾昭學表示,「創意香港」在過去幾年成功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了「出版3.0 —— 香港智能電子書庫」計劃及「FabriX」等項目。 其中「出版3.0 —— 香港智能電子書庫」計劃於2023年4月23日「世界閱讀日」推出「電子書出版轉換平台」,協助本地業界利用人工智能將中文書翻譯成英文書,並製作中、英兩文電子書和粵語、普通話及英語三語有聲書,並開始建立「香港智能電子書庫」,帶領香港優秀作品拓展國際市場,推動香港發展成為電子書及有聲書的區域版權中心。首套書庫先後在2023年7月舉行的香港書展、10月舉行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香港館亮相,成功吸引讀者及海外出版商、圖書館的注意。 而虛擬時裝先導企劃「FabriX」,在2023年9月舉行的倫敦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期間,透過擴增實境照相機,展示12個香港新晉設計師品牌的虛擬時裝系列,讓參觀者獲得由試穿至擁有虛擬時裝的一站式體驗,開拓虛擬時裝市場。他強調,「創意香港」會與其他創意界別研究,將繼續資助更多有助業界應用創新科技的項目。 擁一國兩制優勢  連貫中西 問及對本港設計、文創產業的發展潛力,挑戰與機遇,曾昭學有一番見解。他說:「香港有著『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我們會善用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文化背景和廣泛的國際脈絡,把握國家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並助力國家加強國際傳播力。與此同時,香港的文創產業也可以更積極地進行跨界別和跨領域的合作,融合文化、體育及旅遊的元素。『創意香港』在今年4月會改組成為『文創產業發展處』,我們亦會協助文創業界積極透過人工智能技術為其產業內容及形式尋求突破。」 他續指,香港政府十分重視保護知識產權。「香港文創產業可以在一個公平自由的環境下營商。『創意香港』會加強支援本地文創產業,為文化知識產權商業生態系統中的知識產權創造者和生產者推進文化知識產權,並培育他們為現有的知識產權生產和貿易方面的發展,以及協助業界透過知識產權貿易,發掘商機以提升經濟效益。」 創意香港近年在推動品牌、人才培訓方面做了多方面工作,他指「創意香港」資助的不少項目,在推動品牌、人才培訓方面都深受業界讚賞,例如上述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旨在選拔及培育新導演,成功出現了多部口碑不俗的作品(如《流水落花》、《過時過節》等)。另外,同樣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薪火相傳計劃」,以師徒傳承理念,鼓勵資深導演如王家衛、陳可辛、張婉婷等,夥拍新導演開戲,提攜後輩,提升港產片的質和量;而「資助其他電影相關計劃」亦有資助人才培訓的項目,如「香港電影專才海外訓練計劃」、「電影工作者跨部門技能提升計劃」、「香港電影導演會 —— 專業後期培訓計劃」等。 電影以外的其他七大創意產業的成功例子包括2023年下半年才推出的「《飛躍繪本》—— 香港繪本插畫師國際書展推廣計劃」,支援八位本地新晉繪本插畫家,參加今年4月舉行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兒童書展及6月舉行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項目除了資助他們親身出席這兩大書展外,更安排導師指導他們如何在雲集全球插畫家的國際書展中突出自己,尋求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社或作家合作,為其開拓更多商機。 鼓勵原創設計  設計帶動製造 談及香港製造範疇,如何幫助香港本土製造設計業界,開拓品牌市場及推廣,曾昭學認為,「創意香港」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不少項目,支援本地設計業開拓市場及建立品牌,當中包括帶領香港時裝設計師參與巴黎時裝周及上海時裝周;在曼谷和深圳舉行現實與虛擬同步的香港時裝匯演及時裝展覽;在香港及其他五個大灣區城市為設計師品牌舉辦一系列包括時裝匯演、展覽、時尚音樂夜和分享會的活動;撮合香港設計團隊與品牌創作全新的聯乘產品;支援設計師透過授權與其他行業合作,從而發展他們的設計IP;以及舉辦大賞表揚優秀的香港原創設計,從而鼓勵本地製造商及出口商轉型,實現「設計 x 戰略 x 科技 = 智慧商業」的經營策略等。透過這些項目,我們看到香港設計可帶動製造業,並為各行各業增值。 獲新注資  助港文創產業茁壯成長 對於未來大計,曾昭學透露「創意香港」將於今年4月改組為「文創產業發展處」後,運用「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的約43億元新注資,發揮更主動和積極的角色,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為業界開拓商機提供支援。相關工作包括:每年推動60個業界考察團、海外展覽及展演活動,協助香港文創產業在內地及海外市場進行商業洽談及展演,開拓更多商機;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鼓勵香港導演和擁有內地市場經驗的香港電影製作公司共同發展項目,增加香港電影進入內地市場的機會。政府預留2億元融資額,為20個電影項目融資,以提高私人投資的誘因,估計連同基金融資額可為電影市場帶動7億元的總投資;每年資助約50個「創意智優計劃」項目;在今年內推出「歐亞文化交流電影製作資助計劃」,目標在2025年第一季批出四個合拍電影項目,包括最少一個來自歐洲的項目;及每年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吸引最少4萬名現場參加者和50萬網上觀看次數。 ============= 延伸閱讀:香港製造|快圖美 孫道熙 穿梭菲林時代 升級數碼革新 [...]

【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專題

【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2021年的施政報告特別闡述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計劃,擬於20至30年內分階段實施。該發展計劃旨在形成城市空間,跨越地理及港深兩地的分界線,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不僅是香港北部的規劃,更是港深邊境未來10年的發展輸廓。自計劃公布距今逾兩年,到底北部都會區的進展是否一如規劃的順利進行?抑或面對更多始料不及的問題呢?本刊走訪相關官員,談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現況。 撰文: 劉智恒、鄭敏琴、李樹明 北部都會區開發的區域以香港北區(尤其是粉嶺、古洞、羅湖),以及元朗區北部及洪水橋為主,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根據政府的構想,北部都會區以結合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育的宜居社區規劃理念,優化經濟用地的規劃和設計,採取措施吸引以創新科技為本的產業鏈企業及創投金融、先進製造業、專業及商業服務和新興產業企業落戶,進駐北部都會區,形成支持創科產業生態系統的空間佈局與設計,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北部都會區四大區域 按政府規劃,北部都會區各地區會有不同的策略性定位及主題發展,大致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出,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位處洪水橋一帶,與前海深港現代化服務業合作區對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藉著口岸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 創新科技地帶為創科發展的樞紐,覆蓋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內,與深圳科創園區產生協同效應。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佔地最廣,享有羅湖、文錦渡和香園圍三個口岸的地利,帶動先進建造業、綠色產業、醫療、食品科技、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發展,並可推展跨境商業服務和文娛消費,發揮強大的口岸商貿功能。 至於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包括紅花嶺、沙頭角、印洲塘等,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帶動康樂及旅遊發展。 單從地理上來說,北部都會區無疑很大程度需要與深圳各方面對接。早於李家超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表示,中央對河套區發展十分重視,北部都會區有利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同樣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特區政府將全力支持,並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研究創新性的措施。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上月率領香港政府代表團,與深圳常務副市長陶永欣率領的深圳市政府代表團在香港舉行「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第四次會議。一如黃偉綸所說,北部都會區建設重點之一,是藉著與深圳及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優勢互補,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將繼續與深圳保持溝通,緊密合作,協同發展。在制訂北部都會區各個區域的產業定位時,重視深圳對應地區的發展定位和潛力、港深之間的交通和口岸對接,以及彼此的合作前景,確保北部都會的規劃與深圳以至大灣區的發展互惠共贏。 人才培育高瞻遠矚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全面發展後可提供約50萬個房屋單位和50萬個新職位。不過,一直有聲音質疑香港的人口政策模糊,將來本港人口數量是否可以滿足到屆時的房屋供應。以50萬個房屋單位為例,以一屋四口計算,北部都會區預料可容納多200萬人口居住,然而這200萬人口從何而來,政府一直未有清晰的方向。假如加上明日大嶼預設可容納上百萬人口,即使統計處推算香港在2043年達到人口頂峰,估計有822萬人口,較現時的750萬人多大約70萬人,到時樓宇供應亦隨時供過於求。 人口政策同時帶來人才問題。香港出生率連年下跌,人口老化將越來越嚴重。政府為招攬人才,去年底新設立人才服務辦公室致力宣傳香港優勢吸引人才,並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服務。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已見成效。截至去年10月,合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逾11萬宗已獲批,其中約7萬名人才已抵港,遠超過去每年至少輸入3.5萬名人才的目標。 [...]

香港青年節「全民速創」創新創業展覽日

專題

香港青年節「全民速創」創新創業展覽日

特區政府一直支持青年創新創業,並鼓勵青年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會。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政府會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聯盟),邀請粵港兩地機構,建立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以支持在大灣區創業的香港青年。香港菁英會作為聯盟成員之一,近年來亦致力於協助香港青年人在本地及大灣區創業就業。   香港菁英會自去年9月舉辦香港青年節「全民速創」構思比賽以來收獲一共80隊隊伍報名,其中公開組及中學組分別有11隊及5隊獲獎者。為更好鼓勵和培養年輕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並將參賽隊伍的成果展現出來,香港菁英會將聯同FoundFast於本周四(22日)舉辦「全民速創」創新創業展覽日。 大會預告當日出席嘉賓,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 BBS, JP. 、全國人大代表及ITVF Advisory Committee主席陳曉峰、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任景信, JP、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營運總監呂紹勇、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香港菁英會主席林智彬,以及「全民速創」活動召集人及香港菁英會秘書長何沛林等等。 是次活動大會邀請到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及戈壁創投作為合辦機構,為創業隊伍提供專業意見,助力青少年實現創業夢。活動當日更將為獲獎隊伍舉辦簡單而隆重的頒獎儀式,並透過展覽的形式將創業隊伍的想法展現出來,令大眾更容易了解創業青年的心路歷程。 ============= 延伸閱讀:香港菁英會執委會暨學界菁英第7屆理事會就職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可持續發展

科研團隊研發「液態陽光」進軍綠色能源市場

全球遠洋航運業對綠色甲醇的燃料需求近月急升,特首李家超更在去年《施政報告》中預告,今年將公佈興建綠色甲醇加注設施的行動綱領。有科研團隊成功將太陽能生產的綠色氫氣,轉化為綠色甲醇,解決綠氫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並憑藉參加國際賽事,為其科研項目帶來認受性和商機。 2020年,大連化物所於甘肅蘭州建成全球首套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的規模化示範工程,廠房占地259畝,設置各種各樣的裝置及物料輸送管道。 液態陽光項目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裝置。 「液態陽光甲醇合成」項目負責人李燦院士(中)到蘭州示範工程廠房,檢視項目進程。右二為王集傑。 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出來的「綠色氫氣」,被譽為未來能源,然而盛產綠氫的地區集中於如新疆、內蒙等較偏遠地區,而把氫氣變成液態進行儲存和運輸,涉及加壓或冷凍至零下攝氏253度,過程消耗不少能源和成本。為解決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早年開始研究「液態陽光」甲醇合成技術,把綠色氫氣轉化為可於常溫儲存、運輸方便且高度穩定的綠色甲醇。項目變相把太陽能貯存於甲醇之中,因此命名為「液態陽光」。 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王集傑負責「液態陽光甲醇合成」項目,正在進行催化劑壓片實驗。 項目研究員王集傑解釋:「我們利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以產生綠氫,再通過綠氫與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把氫能儲存在常溫常壓的綠色甲醇裡,安全程度等同汽油,轉化過程能耗也相對低,成功解決儲、運氫氣的問題。」綠色甲醇運送到目的地以後,既可直接作為環保生產原料使用,亦可提取出氫氣當作燃料使用。 2020年,團隊位於甘肅蘭州的全球首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項目建成並試驗成功。翌年更憑藉「液態陽光」項目贏得香港的首屆TERA-Award能源創新大賽金獎,獲100萬美元獎金,多家企業紛紛與團隊洽談量產合作。 去年國際海事組織會議上公布航運業減碳路線圖,遠洋船將無可避免使用綠色甲醇、綠色氨等作為減排手段,綠色甲醇頓成炙手可熱的商品。目前歐洲市場的綠色甲醇,每噸售價高達600歐元(折約5,048元)。王集傑透露,他們的綠色甲醇生產成本每噸約3,800元人民幣(折約4,174元),成本優勢明顯,最近已與一家國際海運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為他們提供綠色甲醇。另外也跟能源企業洽談,簽署每年生產10萬噸綠色甲醇。 王表示,由於參加了香港的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提高了項目的市場認受性。「大賽除了獎金支援項目發展,也讓項目得到更多投資者及業界朋友的關注,同時讓我有機會跟能源業界交流,有助我們拓展市場。」他期望新一屆TERA-Award看到更多能源界的後起之秀,讓更多零碳科技落地。 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由煤氣公司與國家電投聯合主辦,是一個集應用場景、獎金、投資於一體的全球化創業服務平台,除了冠軍項目可獨得高達100萬美元獎金,得獎團隊更有機會獲投資者及企業協助落實參賽項目。第三屆大賽現已進入評審階段,結果將於4月公布。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