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中小企迎疫後經濟復甦 港商對前景仍趨審慎


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香港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僱用逾120萬工作人口,為本地經濟成其中重要一環;新疫情已持續兩年多,對各行各業造成不同程度的打擊,尤其嚴重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營運。隨着第五波疫情逐漸受控,以及首階段社交距離放寬等,本地消費市道可望逐漸回暖。另一方面,為扶持本港經濟,特區政府推出各項穩住經濟的不同舉措,疫情期間繼續大力支援中小企,包括「保就業」計劃補貼僱主出糧、「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進一步紓緩資金周轉壓力、一系列稅費減免有助降低營運成本,以及第二輪電子消費券以提振市場購買力。總體來言,根本上穩著了中小企基本營運。有多個本地商會異口同聲表示,香港是外向型的國際都市,一日對外地及內地未能全面通關,本地企業營運難於邁向全方位復甦。

商界領袖促港府先試與外國及澳門通關

隨著疫情進一步緩和,特區政府早前公布放寬航班熔斷機制及非本地居民入境限制等措施,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形容,今次放寬是向外發放本港開始逐步放寬的訊息,新放寬絕對有助於恢復本港經濟活動,亦能吸引一些本來在港逗留的專才回流。他指出,過去兩年不容許非港人入境,令金融、創科人才大量流失,形容「人才就是香港的資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外向型經濟,因此新放寬允許外國商人到港參加展覽和開拓貿易點。他希望政府進一步放寬其他檢疫措施,例如縮短隔離日子、增加檢疫酒店、提高本港疫苗接種率等,才能再一步恢復商務運作往來。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表示,政府在5月初放寬非港人入境等防控安排,對商界有幫助,尤其對本港海外僱員,或外國公司駐香港的僱員,而較受惠行業包括金融、創科及資訊科技等。他相信在放寬之後,因為疫情而取消或停辦的展覽會,未來亦可以舉辦,讓外國客戶了解香港貨品。他又引述專家指本港已形成免疫保護屏障,認為有條件更開放,例如可以先行先試,與外國及澳門通關,創造一個有香港特色的動態清零,讓內地城市參照。

另外,史立德續指,新放寬絕對有助於恢復本港經濟活動,亦能吸引一些本來在港逗留的專才回流。他指出,過去兩年不容許非港人入境,令金融、創科人才大量流失,形容「人才就是香港的資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外向型經濟,因此新放寬允許外國商人到港參加展覽和開拓貿易點。他希望政府進一步放寬其他檢疫措施,例如縮短隔離日子、增加檢疫酒店、提高本港疫苗接種率等,才能再一步恢復商務運作往來。

全文請參閱最新一期5月號《資本雜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