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電動車之父 陳清泉:港具獨特條件成國際人才樂園與世界創新高地

團結香港基金(19日)舉辦「綠色創科論壇」,分享香港建設國際綠色科技中心挑戰與機遇。席上「亞洲電動車之父」、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談及香港具備獨特的條件,當充分理解國家賦予其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利用大灣區優勢與區域內其他城市珠聯璧合,吸引中外研發人才,建立國際人才樂園,和世界創新高地。 「亞洲電動車之父」、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 論壇邀請來自電力、建築、電動車、家族辦公室及人才發展等領域的大型和初創企業等業界翹楚及專家,着重探討香港如何透過創新 科技、産業升級和政策支持實現碳中和目標,促進「官產學研投」跨界別合作,助力內地和香港珠聯璧合,推動可持續發展。 陳清泉在演講中指出,各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估算時間,歐盟大約為 70 年,美國、日本約 40 年,而中國僅 30 年。而實現「雙碳」目標,其中關鍵是能源轉型,而能源轉型的根本路徑是能源生產端和消費端「兩端發力」及實現「兩個替代」。他說:「能源革命有三大挑戰:可持續性、可負擔性及可靠性;相對應的解決方案為低碳化、智能化、電氣化及氫能。」 陳續指,汽車革命存在『兩個階段』—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網聯化;『兩個挑戰』—電動汽車和電力網路的友好互動及人、車、路、雲一體化,並發展有關標準;和『一個遠景』—從智慧網聯汽車到智能交通、到智慧城市、到智慧社會。他說到:「汽車革命已進入新征程,需要加強基礎前沿技術的研究,包括部件、 系統、硬件、軟件和電子架構等。中國汽車出海要用底線思維及長遠思維,學好國際法,做好國際跨國企業的基本功。」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顧問林家禮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顧問、洲際航天科技集團常務副主席林家禮表示:「亞太區是全球最大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也是全球在碳排放及環 境污染方面最大的源頭,因此人類能否在應對氣候變化危機這場大戰最終取得勝利就 要看主戰場亞太區能否在綠色化轉型及節能減排方面取得勝利,而香港是具備在國際 交流合作、科創及金融方面的獨到能力,能夠為亞太區提供重要支援。香港所能包括 綠色金融、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科技方面的蓬勃生態圈及豐富資源,積極可行的碳中 和及可持續發展政策、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互補協作以及與中東、中亞、東盟及歐 盟等地區的緊密跨境聯繫及雙贏合作。」 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綠色創科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及講者分享香港建設國際綠色科技中心挑戰與機遇。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唐啟波:2023年創科投資展望

2023年,對Gobi Partners GBA來說,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香港為大灣區重要一員,我們未來發展重點亦集中於大灣區不同領域之上。幸運的是,近期內地及香港市場中傳出不同的利好消息,中央與香港兩地政府亦有適當政策配合,令人期待來年創科投資的前景發展。我們有信心整個大灣區的經濟,在2023年將會重回正軌,朝着更好的方向前進。 內地防疫攻策解封 為大市創造新環境 事實上,2022年香港經濟處於放緩狀態,由於有不明朗因素圍繞大市,各間創投公司反應審慎,投資次數及金額均出現下降的情況,市場淡靜。然而,我卻認為2023年的資本市場,將會出現「走出陰霾」的跡象。 近期內地近日逐步優化疫情防控策略,而且1月8日內地釋出入境新條列,入境人士毋須再隔離,促成創造國內經濟增長的強烈訊號。另一方面,香港政府因應國際及內地大環境的轉變,對疫情掌握正漸次解封,為未來的本地創投市場的注入一支強心針,不同初創公司因而再次活躍起來。 由於中央政府已經放鬆疫情防控政策,由穩定疫情作為首要任務,轉變成集中經濟發展的政策,有利內地經濟復蘇。同時間,長三角及廣東當地政府開始組團到海外尋找訂單,兩者均為重要訊號,表明中央政府自疫情而來所建立的內循環經濟,逐步改為「雙軌並行」:保留內循環之餘,對海外開放謀求商機。種種跡象令內地及香港投資者信心大增,經濟回復速度亦正在加快。   中央政府政策有利港澳青年到國內創業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一直鼓勵年青人創業,因此2023年對年青人在國內創業來說,也是一個好年頭。早於2021年,國內的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務院港澳辦推出《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當中已提到「支持創新創業」,為有創業意願的港澳青年,提供針對性創業培訓,對面向港澳青年創業孵化服務成效較好的載體予以支持。而於2022年5月,廣東省政府亦有支持港澳青年大灣區就業創業的政策出台,提供不同補貼及創業擔保貨款,幫助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中的內地城市。 過去因疫情關係而令國內創業之路受阻,如今逐步開放下,香港年青人到各省市工作而毋須隔離檢疫,令Gobi Partner GBA投資的境外公司進入國內市場時的門檻下降,同時有國內創業政策的支持,更能拓展國內市場。反過來說,Gobi  Partner GBA到海外投資時,亦因疫情政策放寬而更加輕鬆。 [...]

博客

邵志堯:向死而生 – 由工業革命到碳中和

COP26氣候會議,各國取得了共識,力求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亦訂了在2030年階段性減碳排放目標,即全球碳排放減少45%。要談碳排放出現正增長要追朔到1750年,英國人瓦特發明了第一台蒸汽機機,催生了工業革命,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動力依靠人力、畜力、水力和風力,工業革命的進行需要的是各種礦產資源,如冶煉業需要大量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光運至冶煉廠,致使森林面積大大銳減。工業革命開採資源過程中造成了對土地結構的破壞,土地使用面積減少,代之而起的是高聳的冒著黑煙的煙囪,工業革命打破了英國從前那種安靜的中世紀田園風光。那時候歐洲是主要的碳排放地區。 1890年是第二個分水嶺,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全球第一碳排放的國家,19世紀中期,英國的工業產值超過了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貿易額超過了世界的五分之一,英國人壟斷著世界的工業、貿易、金融和航運,英國人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霸主第一次工業革命後,隨著英國工業水準和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英國工人工資飆升很快,生產成本大幅度增加,而英國又不願意向殖民地轉移產業,也不願意進行大規模的工業改革,因此造成了本土工業發展的停滯。英國人即使高成本生產仍然能依靠對殖民地的壟斷賺取高額的利潤,英國缺乏工業改革的動力,所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落伍了。 而相比英國,新興的美國不僅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完善的基礎設施,還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和自由市場,這使得美國比英國更有活力和潛力,所以歐洲大量的產業和資本開始向美國轉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後,美國又抓住了工業革命的契機,利用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革新技術,增加投入,厚積而爆發,很快就超過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順理成章也成為碳排放第一大國。隨著1979年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政策,釋放了國家的生產力,用了廿年時間打造成世界工廠,2005年重複了美國取代英國的故事,至今仍然是碳排放國家的第一位(佔全球27%,美國只佔11%),但是就犠牲了靑山綠水,為發達國家作嫁衣裳。   從1750年至今美國的累計碳排放量是509億噸,遠超中國和俄羅斯的284億噸和172億噸,由於人口數目差異,美國人均歷史累計排放是中國的8倍,但這並非不去承擔減排的藉口,中國在十四五規劃定了雙碳目標,「碳達峰」就是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過採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撰文:邵志堯  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 [...]

博客

李慧芬:受國策支持 碳中和發展前景可期

全球氣候異常正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2020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隨著人類全球化深入發展,第三世界國家在廿世紀80年代後工業化的崛起,全球氣溫呈現更加陡峭的上升路徑。 數據顯示,全球氣溫每上升2度,酷熱將增37%,近乎42%動物瀕臨滅種,世界耕地減少7%,糧食危機愈演愈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發展綠色經濟迫在眉睫。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2021年國家發展要抓好的八大重任之一。中國在去年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前達峰值和2060前實現碳中和。 今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足見國家高度重視。 2021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所將正式啟動,預計交易規模有望達2億噸以上。 隨著「十四五」期間的八大重點能耗產業納入碳市場,配額發放可望達到50億噸,屆時中國將實現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場。 中國碳中和發展(01372.HK)乃港股市場「碳中和第一股」,頂尖的團隊造就行業龍頭。集團借「比速科技」殼上市後,於4月14日更名為,「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正式帶著「國家隊」背景而來,專注深耕「碳中和」領域,業務包括全球林權以及相關碳權的收購,清潔能源投資包括太陽能、風能、儲能和碳捕集與碳匯交易以及清潔能源資產等等,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為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助力。 集團先後與國務院批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管的國家一級社團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簽署了《關於碳中和發展的戰略協議》;與中國節能環保(香港)投資簽訂碳中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碳中和領域動作頻頻,展現出在碳中和領域作為的決心。其後將有更多動作將陸續出台。 集團以「兩個車輪、一架黃金戰車和一把獵槍」為業務發展戰略,將碳資產買賣交易、碳匯、植樹造林及碳捕捉等業務協調驅動,而綠色金融投資精準地投資有潛力的新能源項目。 為建立技術壁壘,打造較深的護城河,匯集了一支頂尖的科學家團隊,包括「碳中和」領域頂級科學家、環境專家姜冬梅博士;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社會經濟評估工作組高級經濟家、能源與環境顧問潘家華等,為集團的「碳中和」業務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前景樂觀值得留意與策略性持有。 (撰文 : 高寶集團證券 執行董事 李慧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