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 港府抗疫 兩大錯誤

吳老闆週記(12月3日) .內地控疫真的有其一套,與香港形成強烈的對比。 .疫情緊張竟然仍在宣傳大灣區,簡直是政治錯誤。 .香港根本養不起兩個收費電視台,遲早只剩一間。 港府抗疫 兩大錯誤 第四波疫情繼續爆發,繼週日(11月29日)錄得115宗新增確診後,本週三(12月2日)再有逾百宗;除了跳舞群組,還有多個群組,包括餐廳,東華三院方樹泉群組已有44人確診,日出康城地盤群組亦有19人確診,港府似乎束手無策,十分失敗。 隨着大陸不肯開關予港人自由出入,需要隔離14日,人被逼留在內地已有好一段時間,完全感覺到內地控疫真的有其一套,與香港形成強烈對比,簡直天淵之別。 雖然內地在宣傳及思想方面仍然控制得很厲害,但要國家富強,這套做法又不可說是錯;反觀香港,就是因為自由,強制全民檢疫又不肯,安裝「健康碼」又不肯,結果疫情一波接着一波,一發不可收拾,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庫房無了3,000億元事小,不少生意人可能因此失去過去10年甚至一生的心血!如果香港學到大陸的一套管理方法,就不會弄至今日如斯田地。 公共衞生問題屬國家安全 大陸控疫得以成功,全靠四個因素。第一,老百姓驚——驚疫情持續爆發,造成人命及經濟損失;第二,老百姓聽話——封城就封城,禁足就禁足,健康碼就健康碼,豈有政策剝奪自由與私隱之說;第三,科技應用十分有效,數據收集很足;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經濟基礎好——如果經濟不好,當遇上疫情,還要不懂得控制,加上老百姓不聽話,就認真攞命。 事實上,撇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說法,共產黨的管理,的確很有效;否則豈能做到「全面脫貧」,甚至「嫦娥五號」成功着陸月球,以及完成採集和封裝月球土壤樣本等舉措?以此衡量,老百姓付出的代價,並非太高。 反觀香港,則管得一塌糊塗,明知每一波疫情,均是由外地輸入,都學不到教訓,以致一波又一波地爆發,更是一鑊杰過一鑊!政府永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唧牙膏式推政策,怎控到疫情?如此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其實關乎國家安全! 應宣揚大陸控疫成績標青 這還不特止,在此疫情緊張之時,特首竟然仍在宣傳粵港澳大灣區?在此中港尚未通關之時,仍在呼籲年輕人返大灣區找工作?這簡直是政治錯誤。特首要宣揚的,應是大陸控疫成績如何離譜地標青,全球無一個地方能及,第四季經濟將大幅反彈,並延續到明年年底,兼且成為全世界的火車頭,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時般壯觀,再次贏了漂亮的一仗。 對此,港人應十分自豪,還跟中央對着幹?港人根本無資格跟北京嘈。本欄早已指出,中國奉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良性的一黨專政,在此之下,民族復興都無人能阻,且看美國挑起貿易戰、科技戰,反而逼使大陸更加奮鬥。《港區國安法》已定立,已生效,再講有何意義?唯望不要執行得太嚴厲,以及罰得太重。 至於本週三黃之鋒因去年包圍警察總部而被判囚13.5個月,有人認為判得太重,個人卻認為不盡然。首先,該案本身就很嚴重;而且,這個人做了很多事,去了美國很多次。本欄說過很多次,爭取民主與自由並沒有錯,但卻不可以無底線地挑戰。因此,如果今次只是一次性罰,就此收工,往後再無十單八單跟尾,設下先例讓年輕人不要再跟,今次刑罰便不算重。 香港傳媒又輸新加坡一仗 除了疫情,本週激起全城熱論的一宗新聞,是有線寬頻(01097)宣布裁員約100人,包括約40名新聞部員工,當中,《新聞刺針》節目全組殺組,引發港聞、財經、國際組阿頭齊齊請辭,中國組更總辭;往後怎收科?難道管理層自己去採訪?若不能營運,隨時害埋其他股東如本人。 其實,政府第二輪「保就業」計劃剛於11月完結,在經濟環境如此惡劣,近日還爆出第四波疫情下,一眾老闆根本無得郁,本來就預計會有裁員潮出現,除了傳媒,其他行業亦陸續有來。 更核心的問題是,香港根本養不起兩個收費電視台,遲早只剩一間。因為市場如此細,成本卻如此高。而事實上,香港新聞無得做,淋淋瀋瀋的太多,英文又不懂得做。 反觀新加坡的CNA(亞洲新聞台),本來目標是做東盟市場,結果一路走來,現在連大陸都週圍有得播,尤其中美貿易戰以來,大陸已不讓CNN、CNBC等美媒廣播,CNA更形坐大,另外就是內地的CGTN(中國環球電視網)了。 事實上,在內地睇電視,十分無趣,只得農業、軍事、財經等報道較有可觀性,其餘的節目都十分八古;本來港台做到亞洲區代言人就威水,影響力可以很大,可惜最後無做到,香港就是不懂得走這種位,反而被新加坡跑出,其他行業也要小心。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週,港股算是有點波幅,最高曾經升穿27,000點,可惜後勁不繼,最低跌至26,323點;當中,由於傳聞美國擬將4間中資公司,包括中海油(00883)母公司及中芯(0981),因與軍方有關,列入制裁黑名單內,引致本週一恒指大跌553點,收報26,341點,結束連續6個交易日的升勢,國指亦跌243點,收報10,546點,科指則跌70點,收報8,019點,單日成交金額高達2,406.9億元。 總結全月,恒指累升2,234點或9.3%,為近3年最大單月升幅; 國指累升786或8.1%,恒生科指累升484點或6.4%。當中,舊經濟股跑贏新經濟股,表現最好藍籌三甲分別是吉利(00175)、滙控(00005)及太古(00019),全月大升35.4%、29.3%和26.1%;表現最差藍籌頭三位分別是阿里(09988)、石藥(01093)及騰訊(00700),全月下跌10.9%、7.4%和4.7%。 每週一股——小米集團(01810) 小米集團(01810)本週三公布,擬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10億股,每股配售價23.7元,較之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9.4%,亦相當於此前銷售文件所訂,配售價介乎23.7至24.5元的下限定價;另擬發行本金額8.55億美元零息可換股債券(CB),初步換股價每股36.74元,較之前一日收市價溢價約40.5%,禁售期90天,料發債及配股所得淨額共約39.9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大業務營運資金、增加主要市場的市場份額及投資戰略生態系統等。 截至上週五(11月27日),小米有約46.9億股「一股10票」A類股份,194.5億股「一股一票」B類股份,小米配股規模相當於已擴大後總股本4.1%,涉投票權約1.5%;上述CB獲悉數轉換後,可轉換為1.8億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約0.7%及投票權約 0.3%。完成配售及假設CB獲悉換為股份後,主席兼大股東雷軍的股權將有現時27.6%,降至26.3%。 復牌後,小米股價曾急挫逾11.7%,低見23.1元,一度失守配股價;收報24.3元,跌7.1%。 [...]

企業策略

有線獲中移動包養 轉攻網上打翻身戰

有線寬頻(01097)持續積弱,股價及經營狀況均每下愈況,但近期一個好消息,能否令公司經營從此翻身當未可知,但股價就在短短兩天累升近一點九倍。該公司九月四日公布,與中國移動(00941)旗下的中移動香港訂立諒解備忘錄,向中移動香港出售電視內容,重點是今次的協議年期長達二十年,更可額外延長五年,即有線可能獲中移包養最長二十五年,難怪市場即予看好。 根據諒解備忘錄,中國移動香港向有線支付費用,以換取有線的網絡資源和提供電視內容。有線營運總裁梁淑儀指,合作內容包括提升網絡基建及加強節目內容,中移動用戶可以在中移動的應用程式UTV觀看有線二十四小時新聞、財經及娛樂台。雙方的合作,更有機會擴至其他領域,中移動香港董事長李鋒指,是次合作除了電視業務,亦會在家居寬頻業務合作,助中移動拓展家居寬頻業務。 衝擊「大灣區」 有線於一九九三年啟播,現時的覆蓋率已近全港,有超過二百萬名電視、互聯網及多媒體服務用戶。不過,受網上視頻及免費電視的雙面夾擊,有線的用戶數目逐年下降,現時收費電視訂戶只有八十三萬三千戶,按年跌百分之六點三。有了中移動之後,有線未來亦有機會衝出香港,「大灣區」將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有線主席邱達昌表示,大灣區為該公司將來的一大商機,雖然現時談將節目及新聞在中國境內播放屬「言之過早」,但他坦言,大灣區人口多達六千八百萬人,實在是「不得了」。 有線的經營愈來愈艱難,過去十年累計蝕逾二十億元,是令九龍倉(00004)割愛出售的主因。有線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繼續擴大,由去年同期的一億四千萬元增至二億五千萬元虧損,總收入跌逾百分之八至五億六千萬元;電視分部的EBITDA虧損由去年的一億二千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一億九千萬元,主要由於收入下跌及與新增免費電視頻道相關的啟播成本所致。互聯網及多媒體分部的EBITDA則有輕微升幅,上半年錄得五千六百萬元,按年增加二百萬元。為了止血,有線早已訂立新發展方向,就是要發展OTT(Over The Top),希望在三至五年內止蝕,而泊上中移動這碼頭,正好是開拓OTT的重要一步。 中移動的UTV,早於二○一二年便推出服務,透過CMMB流動數碼廣播制式,成為當時香港的第三間「免費電視台」,其餘兩間為電視廣播(00511)及當時的亞洲電視。UTV啟播時共有八條頻道之多,包括兩條免費頻道及六條收費頻道,廣播模式跨越三個平台,包括電訊網、互聯網和廣播網,可以使用不同裝置收看UTV,除了透過手機網絡及Wi-Fi之外,廣播網則採用了CMMB 格式的大氣電波廣播,需要配合支援CMMB的裝置收看。 UTV反應差 不過,六年前智能手機剛開始普及,而手機數據用量亦較少,未能造就合適的生存環境,UTV的發展未如理想。二○一三年,香港電視(01137)斥資一億五千七百萬元向中移動香港購入旗下流動電視業務,並計畫一四年七月開台,但未獲批准將傳送節目制式轉為DTMB制式,故港視最後選擇放棄收購,並轉移至OTT平台播放劇集。現時UTV仍然提供服務,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序下載及使用,但內容大部分屬內地衛星電視節目,口味顯然不適合香港人,故與有線合作,亦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傳統電視生意愈來愈難做,智能手機及平板的普及,已完全改變觀眾收看節目的習慣,無論收費及免費電視,轉往互聯網平台發展將是唯一的出路。《電視及聲音廣播規管制度檢討諮詢文件》顯示,每日看電視的市民由二○○九年的百分之八十五點六,跌至去年的百分之七十一點八;每日看電視時數亦由三點二小時跌至二點三小時。 電視廣播剛公布的中期業績雖然終於能扭轉盈利大跌的趨勢,但作為全港最大的電視台,盈利較數年前已少幾成。上半年賺二億元,升百分之十八,但廣告收入只微升百分之二至十一億五千萬元。近年電視廣播已將發展重心搬到網上平台,力谷的OTT業務「myTV SUPER」,其登記用戶人數已超過六百六十萬,截至六月底,每週觀看myTV SUPER的觀眾時數已超過二千萬小時。 [...]

博客

潘啟才:有一隻股票,你就咁睇股價走勢會冇興趣

有一只股票,當你睇完其他人對它的分析,再睇睇它過去幾個月的股價走勢圖,我相信你多數對此股不會產生很大興趣,但如果細心硏究此股,此刻可能是一個最後入貨機會。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投機機會的出現,緣起於今年四月二十日的一份通告,該通告是有關有線寬頻(1097)建議以每持有三股現有股份獲發五股發售股份的基準,以公開發售形式及發售價0.21元供股,這供股最關鍵的一點是,有線寬頻的大股東九龍倉向這次供股的包銷商以不可撤銷地承諾不會參與這次供股,這意味着這次供股是一個典型的供賣殻按排。 這個交易有趣的地方是九倉把公司送了給永升,得回些什麼?如果它把有線業務結束賣盤,再把殼賣給內地富豪,拿回十零億元應該沒有什麼問题。現在,一毛錢也拿不到,持股卻從73%被攤薄至30%,等於白白送了成家公司給別人。 此外,九倉是有線寛頻的大股東,九倉將會把它擁有的有線寛頻股票用實物分派方式分配給九倉的股東,但由於九倉的大股東是會德豐,會得豐會把所獲分派的有線寛頻再用實物分派方式分配給吳光正及其家族,這種通過實物分派把有線寛频分泒給最終受益人的方法,可有效減少新主永升讓舊主在市場售股獲利的成本。 還有一個點可用來支持現價吸引,就是原大股東九倉願意把一筆3億元的債,同意進行資本化,而兌換的價錢為0.3563元,比股票現價0.234元低約34%,如果九倉願意用0.3563元增持,我覺得我用約0.24元買入此股,真係搏得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