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麗: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

本港時事

郭玲麗: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上升,政府數據預計2034年約每三名香港市民就有一位是超過65歲的長者。要解決未來安老需求,灣區安老就是其中一個方向,立法會議員郭玲麗今日(30日)出席議會會議,感謝政府一直積極理順不少問題,包括優化跨境急救車服務及醫療劵使用政策等。 她提到,今年8月參與福利事務委員會考察團,了解大灣區安老發展,當時她更向局長建議試住計劃並一起探討,並非常感謝政府接納她的意見,更於10月起,社署為了鼓勵合資格長者參加上述計劃,加入為期6個月的試住期,如試住期間發覺不合適,可退出計劃,並恢復輪候冊上原本的輪候位置。 她表示,跨境安老最重要必定是醫療問題,雖然政府近來已十分積極,但長遠推動灣區安老政策仍有不少兩地醫療問題需要解決,就此,她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給予政府作考慮︰ 1. 病歷互通 未來希望政府善用科技互通醫療信息,建議推動大灣區醫健通,以自願登記形式進行兩地醫療協作,加強兩地醫療互通,兩地醫生都能查閱病人的醫療記錄,讓他們盡快了解病人情況,病患者在灣區中也能最快得到最適切的治療。 2. 遠程醫療 中國及海外不少地方已有系統地推動遠程醫療服務,如未來推動兩地醫療發展,便利內地養老者使用遠程都是必須探討的問題。就此,本港在遠程醫療上推展卻較為緩慢,現時本港仍未就遠程醫療訂立相關法例,只有2019年12月就疫情發出《遠程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但當局至今仍未訂出應用遠程醫療的具體細節和標準,因此,她建議政府盡快訂立有關遠程醫療的規管框架,以便日後推動及發展灣區遠程醫療。 3. 持續優化醫療劵計劃 她建議擴展適用範圍,包括大灣區的公私營醫院、診所、中醫服務等,並涵蓋更多元化的醫療服務,例如跨境急救車服務、家庭醫學全科、中醫門診、口腔科、康復護理、物理治療、身體檢查及輔助治療服務等,以配合長者不同的醫療需要;政府更可考慮為移居大灣區安老的港人長者提供特別醫療券金額,例如每年額外$1,000元醫療劵津貼,以加強支援長者跨境醫療需要。 4. 檢視輔助治療支援情況 希望政府盡快檢視本港輔助治療情況,例如大家非常關注心理及精神健康,內地已就心理及精神健康設立心理咨詢師或心理輔導師,不少本港培訓的專業輔導人員到內地參與這些崗位,但現時本港架構中未有承認這項專業,故居住內地長者需要這類輔助治療時就沒有相關的醫療保障,因此希望政府盡快正視輔助治療架構的認可問題,以便跨境醫療服務支援更到位。 最後,安老福利及政策未來必定會對政府做成經濟壓力。其實政府現時已與保險業界推出自願醫保及年金計劃,有關計劃在灣區也適用,郭玲麗建議政府可繼續加強公私營合作,優化計劃或推出新的養老基金,加快落實內地保險售後服務安排,讓長者能夠提早為自己的退休生活作好準備,同時減輕未來政府財政負擔。 在總結發言時,她強調長者為社會發展貢獻一生,最後希望政府可做到讓長者可以做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的「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 延伸閱讀:郭玲麗樂見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課程的框架 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商事動態

全仁醫療擴充業務 銅鑼灣開設第3間醫療中心

一站式醫學影像診斷及醫療服務企業全仁醫療近期積極擴充業務,於銅鑼灣開設第3間醫療中心,該中心於(19日)開幕。全仁醫療集團創始執行主席劉仲恒表示,集團開設體檢中心為本港市民提供醫學影像診斷、身體檢查、疫苗接種和社區服務,守護著香港市民的健康。隨著本港人口老化,加上私營醫療服務剛性需求強勁,因此集團計劃在5年內新增多5至7個據點。 今年是全仁醫療7周年誌慶 全仁銅鑼灣醫療中心鄰近時代廣場,交通便利;全新醫療設備專業可靠,提供MRI磁力共振、乳房造影、超聲波、X光檢查等服務,劉仲恒表示﹕「提供全方位及優質的醫療服務是我們的長遠發展目標;全仁銅鑼灣醫療中心正式開幕,全仁醫療的總服務面積亦擴充至3萬呎,標誌著全仁醫療展開了拓展業務的新一頁。」 醫療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劉仲恒擔任創始執行主席的全仁醫療集團,早前與長實(01113)執董趙國雄兒子趙朗,合組價值1億美元(約7.8億元)的醫療房地產投資基金,早前斥9,628萬元購入銅鑼灣羅素街8號英皇鐘錶珠寶中心20樓全層,有關單位作為全仁醫療集團第三間醫療中心。劉仲恒透露,基金計劃未來兩年增購3至5個物業。 劉仲恒認為,本港人口老化,但公立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加上私營醫療服務剛性需求強勁,因此全仁醫療集團計劃在5年內新增多5至7個據點,包括自用或租用物業。 全仁醫療集團創始執行主席劉仲恒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聯合醫務集團 以多元化及一站式無縫醫療服務見稱開創行業新局面

著名品牌

聯合醫務集團 以多元化及一站式無縫醫療服務見稱開創行業新局面

香港的醫療體制一向是熱門話題,隨著人口老化情況持續,加速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但同時也造就了不少機遇。已成立超過30年的聯合醫務(UMP),最初以家庭醫生服務為主,隨著集團不斷發展,近年積極投放資源來擴展平台及服務,以建立醫療服務生態圈為目標,包括開設一站式綜合醫務中心、與私家醫院及私營醫療集團共同協作、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務、增設醫學影像中心等。     聯合醫務集團聯席行政總裁孫文堅醫生表示,聯合醫務除了為個人提供多元化醫療保健服務,也與2,000多間本地及跨國企業及保險公司合作,為會員設計及管理企業醫療保健福利計劃,成為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亦有別於一般醫療機構。 醫學影像市場需求大 積極投放資源拓展業務 聯合醫務服務網絡包括香港、澳門及內地逾千間自設及聯營機構,提供家庭醫學、專科、醫學影像及化驗、牙科、身體檢查、物理治療及日間手術等服務。孫文堅醫生分享:「不論是求診者或企業客戶,他們不單止需要普通科治療,也需要全方位的診治。所以,集團積極擴大在B2B和B2C業務分部的市場份額,並繼續提供上乘服務。我們亦看到,大眾對於醫學影像的需求是愈來愈大,醫學影像目前佔集團的收入近兩成。」 孫文堅醫生指出,醫學影像及化驗服務是集團旗下業務的重要一環。因為大部分疾病都需要醫學影像來協助診斷,加上集團擁有自設化驗所,有助醫生作更全面的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集團正積極尋求擴張機會,務求鞏固業務根基,並擴大醫療影像及其他輔助服務的業務。集團最近期的項目,是位於中環美國銀行中心的普康先進醫學影像中心,剛於6月正式營運,提供正電子電腦斷層(PET-CT)掃描服務。這亦代表著集團的PET-CT 掃描服務由九龍區擴展至港島區。 「醫生對醫學影像及化驗檢測都有較大需求,所以在疫情期間,集團在中環華懋中心I期及尖沙咀彌敦道26號,分別投資了兩個綜合醫務中心,提供一站式無縫醫療護理服務,除了加強了普通科、專科及體檢服務的轉介和跟進之外,亦讓影像中心發揮重要作用,令醫生之間可緊密合作。」 擴大合作夥伴網絡 綜合醫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 集團最近亦增加了不少合作夥伴,以中環華懋中心I期的多層綜合醫務中心為例,是與一行內聲譽良好的專科醫療集團合作。當中一樓是日間手術中心、二樓是影像中心、三樓是進行預防醫療的體檢中心、五樓是專科中心、十二樓是物理治療中心、二十樓是癌症治療中心。透過配置醫院級的先進醫療器材和設備,加上經驗豐富的專業醫護團隊,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方便求診者短時間近距離使用多項服務,減少治療時的不適。 集團的策略,就是方便客席醫生應診,吸引具經濟能力的求診者,以擴闊客戶基礎。聯合醫務稍後亦會在銅鑼灣開設同樣概念的一站式綜合醫務中心。孫文堅醫生強調,不會因為增加據點而進行收購,最重要是看到市場需求及有優秀的合作夥伴。例如集團4年前注資Skincentral皮膚中心,因其品牌、管理團隊、客戶群等都有優勢,亦正好補充聯合醫務皮膚專科治療及醫學美容服務。 為醫護提供專業培訓  [...]

立法會議員 郭玲麗:積極推動中醫發展,紓緩醫療系統壓力

博客

立法會議員 郭玲麗:積極推動中醫發展,紓緩醫療系統壓力

「懸壺濟世、贈醫施藥」相信各位都耳熟能詳,中醫在我國發展已長達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有其獨特而精深的理論體系和醫學實踐方法,從過去歷史告訴大家,中醫對於疾病的預防、治療、復康都有明顯成效,不少人都認為中醫可達到治標更治本的功效。過去三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本港醫療系統負荷備受挑戰,而中醫的介入擔當了重要角色,特別是對於輕症者、康復者採用中醫治療效果顯著。 未來香港會面對人口老化,對於社會高齡化,公營醫療系統壓力會不斷增加,有見及此,本人認為政府應配合未來社會人口變化及需要,善用我國傳統醫學,盡早制定長遠醫療系統規劃,推動中醫發展,以紓緩本港醫療系統壓力。 就此,本人有以下建議︰ (一) 優化醫療互通及轉介機制 醫健通於2016年3月開始正式啟用,目的是優化預約服務、病人資料記錄和轉介服務等。其後2022年3月開始中醫業界現已可登記參加醫健通,而當中的醫承通作為臨床醫療管理系統,以協助和支援中醫診所的日常行政及運作。可見政府已有相關的未來規劃在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中考慮到中醫發展,建議政府優化以上程式,便利醫療機構能獲取市民病歷,讓中醫能與其他醫療專業相互轉介不同個案,為病人福祉作最大優先考慮,做到中西醫協作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二) 建議加強培訓本地人才 現時本港有三所大學提供中醫學位課程,分別中大18個,港大18個,浸大20個,每年共56個名額。但原來在2021年或之前這三所大學每年都有24個名額,每年共72個名額。如政府要推動中醫發展,相信本地人才培訓是不可忽略的,中醫要發展,但文件顯示中醫學位課程學額卻比2021年減少了20%,實際減少了22%。本人認為政府必須要重新考慮及評估未來中醫發展情況,重新調整中醫學位課程的學額,確保有足夠人才推動中醫發展。 (三) 推動中醫專科發展 建議設置專科中醫服務為病人配對合適醫師來診治,譬如:中醫亦可分為婦科、骨科等,實行專科專責,因此,本人建議政府要考慮如何推動中醫專科人才發展,例如可配合專科進修課程,訂下完善的資歷架構認証階梯,推動中醫專業向專科發展,為不同病人提供專業專科治療服務,不單可有效提升中醫專業,最重要必定能讓病人得益。 (四) 加強在學校教育工作 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讓學生從小能夠接觸和認識中醫文化和知識,相信不單能讓學生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亦能提升中華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配合生涯規劃教育利用科技教學進行藥材認知及執藥課程、參觀中醫診所或未來中醫院、中醫講座等,甚至可考慮在高中階段為學生提供到中醫診所體驗等,讓學生盡早制定職業導向,踏上中醫升學規劃和就業階梯。 [...]

博客

劉慧:中國人口老化加劇,料當局繼續出招「催生」

中國近月出台多項新政策舉措,包括:實施三孩政策;打擊樓市炒賣,嚴禁炒作學區房;發布「雙減」(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措施,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要求學校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精英)班,或以考試成績調整學生分班、座次等。一連串政策的背後考慮是希望減少教育競爭,以鼓勵人們生育。 這些政策都是在中國於今年5月時公佈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後突然出現,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現為14.1億,僅比201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的13.4億多了約7200萬,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是1,200萬,連續3年下降,更是自1950年以來最低水平,總和生育率是1.3,低於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替代生育水準(2.1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其後表示,2021年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會呈走低趨勢,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人口老化是不少發達國家正在面對的問題(如:日本、意大利、歐盟和美國),然而,中國的平均家庭收入較這些國家少得多。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估計,中國人口可能在2025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降,勞動人口減少,需要全社會供養的老年人佔比愈來愈多,這將影響未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時,醫療和養老服務需求也會上升,造成養老金缺口擴大,加重社會負擔。 中國年輕人不願結婚和生孩子,大多是因為生活及生育成本高企,令他們需要積累到一定的財富才能考慮結婚生子,若然發現自己給不了孩子較好的生活,就乾脆不生育了。加上獨身主義興起,單身年輕人可有更自由自在、多姿多采的生活方式,又可以養寵物來陪伴自己,所以他們就不太想受到婚姻的束縛。 此外,在今年5月,內地網上論壇有一篇《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爆紅,引起不少年青人的共鳴,這種躺平主義的想法,也是跟生活無力感有關,有網民感嘆道:「目前這個社會最大的貶值不是貨幣,而是你的努力。」更有網民直言:「不管怎麼辛辛苦苦都富不起來,只是別人使喚的工具,工具壞了直接被丟掉。」在升學壓力、教育資源的短缺和社會不平等下,部分年青人養活自己及家人已感到吃力,自然不想下一代生出來受苦。 因此,為了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估計未來中國政府將會繼續出招,減輕人們的生活壓力和解決社會貧富不均問題,例如近日當局就明確規定「996」工作制度嚴重違法、推行共同富裕政策等。不過,依筆者之見,最重要是要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真正做到「行行出狀元」,讓年青人可以藉着個人才能和辛勤工作增加收入。 對於投資者及散戶來說,未來一段時間,科技、內房和教育板塊,這類會影響到中國人民生育意欲之行業,仍會有較大政策風險,故需要繼續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