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全球迎來AI新機遇 投資熱潮爭為人先

專題

【封面故事】全球迎來AI新機遇 投資熱潮爭為人先

踏入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肯定繼續成為炙手可熱的高科技產業。尤其去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能(AI)研發企業OpenAI推出AI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開通了人類與機械人的互動和對話窗口,被各界視為人類邁進AI時代的重要里程碑。AI技術突破了科技上的革命,成為最受市場看好的新一代產業,由此而衍生出龐大商機,吸引大量投資者投入開發這個新興市場。香港著名IT解決方案和雲服務供應商AIpha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月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是首家香港AI企業在當地上市,股價從IPO時的4美元一度飆升至超過30美元,由此可見投資者對這個產業的熱烈追捧。 撰文:李樹明、劉智恒 上月發生一宗涉及IT的新聞震驚全球。事緣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在沒有預警情況下遭到解僱,OpenAI共同創辦人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旋即宣布辭任董事會主席。令人驚訝的是,消息公布後,在投資者和員工強烈要求阿爾特曼回巢下,結果在短短五日後,阿爾特曼官復原職,重回OpenAI工作。 這宗被視為鬧劇的「宮廷政變」,暴露出企業的權力鬥爭、道德困境,以及創新與責任之間的微妙平衡關係。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報道,持有OpenAI 49%股權的微軟(Microsoft)和阿爾特曼,似乎是這場爭鬥中的大贏家:阿爾特曼將繼續領導他有份協助創立的OpenAI,而原本要聘用他的微軟則獲得了對其投資數十億美元的OpenAI更多控制權。為應對OpenAI易帥的風險,微軟在阿爾特曼被解僱後,曾邀得他答應領導微軟一個新成立的AI團隊,並呼籲OpenAI員工加入,令OpenAI面臨幾乎全員跳槽的危機,這正是阿爾特曼得以成功回朝的關鍵原因。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經高度評價ChatGPT,認為它有改變世界的潛力。其意義並不亞於互聯網的發明。 OpenAI威脅人類? 撇開OpenAI的戲劇性結局,外界更關心的是,到底AI的往後發展會否對人類構成威脅?這也是阿爾特曼當初被解僱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據了解,OpenAI在一項代號為Q*的技術上取得了突破(Q*指的是OpenAI在人工智能(AGI)上的突破),AGI被定義為比人類更聰明的人工智能系統。 說到底,ChatGPT幕後最大功臣之一是晶片。根據OpenAI數據,由於運算規模的增長,帶動了對AI晶片算力提升的需求。AI晶片、AI服務器、存儲等都是AI基建的重要組成部份。由於AI硬件競爭提升,導致晶片價格大漲,成為晶片廠最大及最具戰略意義的增長點。 晶片的高度需求和高科技研發,引起中美之間近年展開曠日持久的晶片大戰,當中就牽涉到美國要打壓中國利用晶片發展未來的AI產業。美國打從2018年發起針對出口到中國的晶片進行制裁,至今幾是全方位展開的貿易戰。華為手機技術一度因此而停滯不前,直至最近推出Mate 60 Pro+智能手機方能東山再起。Mate 60 Pro+技術之精湛,令西方國家為之詫異。這意味著中國正自行努力開發自己的晶片技術,擺脫對西方的依賴。 中國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事實上,經多年研發,中國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並不遜色於美國。2020年,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個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將人工智能視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並將人工智能列入三大核心產業之一,重點發展智能芯片、智能軟件、自動駕駛,以及智能機器人。據國家工信部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業內人士認為,在一批行業龍頭和獨角獸企業的快速發展下,帶動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加速成長。 據內地企業徵信機構調查的數據顯示,近10年來,中國新增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上升,2022年新增42.08萬家,同比增長18.55%,不過增速比之前兩年有所放緩。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已經超過109萬家,產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 國家對AI產業十分重視,鼓勵投放不少資源。內地人工智能領域的代表企業如百度、華為和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等,紛紛加入AI市場大戰。特別是ChatGPT成功開發後,引起中國出現「百模之戰」。所謂「百模之戰」是因為中國現有不少於130種語言模型,佔全球總量的40%,略低於美國50%的份額。語言模型可以執行各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包括創建和分類文本、以對話方式回答問題,並將文本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百度於今年率先發佈的AI大語言模型產品——「文心一言」,正正開啟了中國研發的熱潮。「文心一言」推出後僅僅兩個半月,用戶便達到7,000萬,而且在多項測試中技術效果領先,在AI大模型競爭中獨佔鰲頭。 文心一言挑戰GPT-4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文心大模型4.0的綜合水平和OpenAI的GPT-4相比「已經毫不遜色」。在一個即場表演上,「文心一言」數分鐘內產生了一組廣告海報、5條廣告文案及一則行銷影片,更具備寫出武俠小說大綱的能力。 Google母公司Alphabet首席執行官孫達爾.皮柴(Sundar Pichai)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表示,他預計中國將走在AI的「最前沿」,美國與中國在監管和創新方面開展合作非常重要。皮柴就此呼籲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開展合作。「如果中美兩國不在AI這樣的問題上深入交流,就不可能取得長期進展。」他說,「它必須成為這一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國AI產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勵,並且規劃出不同的分工。好像上海市AI公共算力服務平台和深圳鵬城雲腦II的算力均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上海與深圳市政府頒佈了促進AI產業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措施,全方位涵蓋關鍵發展要素,包括人才、算力、數據、算法、基礎研究、應用場景、產業鏈、產業園區服務體系、基金群等。在產業應用方面,上海聚焦製造、金融、航運等行業;而深圳則聚焦公共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由政府帶頭應用 AI。 全球經濟現正經歷一場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等應用程式引領的經濟革命。根據全球領先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發表報告,在涵蓋16種職能的63個生成式AI個案裡面,每年可釋放約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麥肯錫旗下人工智能部門研究人員Alex Sukharevsky表示,AI可以讓相關工作的執行速度加快,為全球經濟實現0.2%至3.3%的年度生產力增長。   生成式AI釋放  4.4萬億美元經濟價值 報告指出,銀行、高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是受到AI影響最大的得益者。如果能全面實施這種技術,銀行業每年可額外獲得相當於2,000億至3,400億美元的價值。此外,AI每年可以為零售商帶來4,000億至6,600億美元的收入。這種科技的使用場景多樣化,其應用不僅限於提高生產力,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和創新現有的業務流程。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著名經濟學家魯賓尼(Nouriel Roubini)同樣認為,AI將顯著提升生產力。他相信,按照高盛早前估計生成式AI未來10年將取代全球3億個職位來推算,美國勞工生產力未來10年將以平均每年1.5%增長,提高國內生產總值7個百分點。 早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香港企業Alpha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其執行董事兼總裁子辰(Anthony Tsang)認為,AI主要分為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而深度學習的AI是透過神經源搭建的神經網絡系統,如人的大腦一樣透過不斷的反覆練習和試錯,從而構成類人類的自我意識,再加上龐大的線上數據庫,令AI不只是一個短期風口,更會像互聯網剛面世時一樣,成為一個浪潮,並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子辰可說是首位代表香港地區的AI新入局者,在科技產業上擁有15年豐富的併購及上市融資經驗。2007年他開始作客當時已是科技界龍頭的阿里巴巴,成為其嘉賓顧問坐上客,並且拿過不少獎項。2017年他主導了一家以自己技術入股的內地社交科技公司,並與另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進行合併和重組,成為大股東之一。他更是集中主力以服務科技領域的企業為主,就連他旗下在中東募資的私募基金,也是只投資高新科技行業。以子辰對金融及科技行業的熟悉程度,Alpha從併購重組到成功上市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絕不稀奇。 面對AI產業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世界各國政府均大力投放資源開發這片藍海。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2023 Human-Centered AI學院調查指出,全球AI投資資金由2013年的145.7億美元,逐步增加至2022年的1,896億美元,升幅逾13倍,現時全球有69個國家或地區共制定逾1,000個AI政策措施。另據北美研究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早前發表的報告顯示,2023全球AI市場規模估計將達5,381億美元,預計至2032年可達25,750億美元。 [...]

【封面故事】全球迎來AI新機遇 投資熱潮爭為人先

專題

【封面故事】全球迎來AI新機遇 投資熱潮爭為人先

踏入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肯定繼續成為炙手可熱的高科技產業。尤其去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能(AI)研發企業OpenAI推出AI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開通了人類與機械人的互動和對話窗口,被各界視為人類邁進AI時代的重要里程碑。AI技術突破了科技上的革命,成為最受市場看好的新一代產業,由此而衍生出龐大商機,吸引大量投資者投入開發這個新興市場。香港著名IT解決方案和雲服務供應商AIpha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月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是首家香港AI企業在當地上市,股價從IPO時的4美元一度飆升至超過30美元,由此可見投資者對這個產業的熱烈追捧。 撰文:李樹明、劉智恒 上月發生一宗涉及IT的新聞震驚全球。事緣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在沒有預警情況下遭到解僱,OpenAI共同創辦人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旋即宣布辭任董事會主席。令人驚訝的是,消息公布後,在投資者和員工強烈要求阿爾特曼回巢下,結果在短短五日後,阿爾特曼官復原職,重回OpenAI工作。 這宗被視為鬧劇的「宮廷政變」,暴露出企業的權力鬥爭、道德困境,以及創新與責任之間的微妙平衡關係。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報道,持有OpenAI 49%股權的微軟(Microsoft)和阿爾特曼,似乎是這場爭鬥中的大贏家:阿爾特曼將繼續領導他有份協助創立的OpenAI,而原本要聘用他的微軟則獲得了對其投資數十億美元的OpenAI更多控制權。為應對OpenAI易帥的風險,微軟在阿爾特曼被解僱後,曾邀得他答應領導微軟一個新成立的AI團隊,並呼籲OpenAI員工加入,令OpenAI面臨幾乎全員跳槽的危機,這正是阿爾特曼得以成功回朝的關鍵原因。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經高度評價ChatGPT,認為它有改變世界的潛力。其意義並不亞於互聯網的發明。 OpenAI威脅人類? 撇開OpenAI的戲劇性結局,外界更關心的是,到底AI的往後發展會否對人類構成威脅?這也是阿爾特曼當初被解僱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據了解,OpenAI在一項代號為Q*的技術上取得了突破(Q*指的是OpenAI在人工智能(AGI)上的突破),AGI被定義為比人類更聰明的人工智能系統。 [...]

陳迪源:OpenAI變局:贏家之中,微軟笑到最後

博客

陳迪源:OpenAI變局——贏家之中,微軟笑到最後

上週,人工智能界發生了一場重大的地震。OpenAI,這家位居AI研究領先地位的公司,其執行長Sam Altman被解僱。這次劇烈且霧裡看花的人事變動對整個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並引發對OpenAI未來方向的嚴重疑慮。 領導層的驚人變動 OpenAI董事會的行動如閃電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們毫無預警地解僱了執行長Altman。根據董事會發布的聲明,Altman因為「與董事會溝通時的不坦誠」而被解職。就在其後,董事會主席Greg Brockman也被解除董事職務;雖然聲明中他的其他職務被保留,但他最終選擇與Altman一同離開。Altman和Brockman是OpenAI的靈魂人物,他們的突然離開,使得員工和整個產業都在質疑董事會的動機。而在董事會委任不到兩天便切換臨時 CEO Mira Murati,繼而委任前Twitch CEO Emmett Shear出任後,700名OpenAI員工中已有超過500名員工聯署要求董事會總辭並讓Altman和Brockman 復職,否則便會跳槽到微軟。 據傳,策動這次政變的是OpenAI的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而身為董事之一的他竟也參加了聯署。雖然Sutskever後來在其社交媒體中表示對他在董事會行動中的角色表示遺憾,並表示「我從未有意傷害OpenAI,我熱愛我們共同建立的一切,我會盡我所能團結公司。」然而,傷害已經造成,這些道歉顯得力不從心。 震驚波及整個人工智能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