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邦:內地下半年經濟增速存疑 謹慎選股不妨關注李寧

博客

聶振邦:內地下半年經濟增速存疑 謹慎選股不妨關注李寧

周一(7月17日)內地公佈2023年第二季經濟(GDP)增長,為6.3%,高於第一季的4.5%,表面看來增速提升,亦高於全年目標5.0%左右,但應留意去年第二季增長僅0.4%,明顯是低基數使然。但實則市場預期為7.3%,為最近四季以來首度低於預期。環比雖高過預期,不過是0.5%;所以實數為0.8%,遠低於第一季的2.2%,市場仍對內地下半年經濟增長能否提速存疑。這意味著港股能否續升難料,投資者選股應以防守性作首要考慮較合宜,股價已較52週低位差距少於一成屬不俗參考。 市賬率看現價定位 集團為中國領先的體育品牌企業之一,擁有品牌行銷、研發、設計、製造、經銷及零售能力,產品主要包括運動及休閒鞋類、服裝、配件和器材系列的李寧(2331)值得留意。於7月14日收報42.30元,較52週低位38.60元 (見於2023年7月7日)高出9.59%,差距確認少於一成。於今年4月17日收市後發佈的2022財政年度之年報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資產淨值約243.29億元,而截至去年12月底已發行股數約26.34億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10.4202港元,相對今年7月14日收報42.30元,市賬率為4.06倍,高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高。 市盈率同見現價低 然而,參考截至2019至2022年底之每期市賬率為2.34至12.74倍,平均值為6.73倍,高於現時的4.06倍,反映現價實則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10.4202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70.00元,較42.30元之潛在升幅為65.48%。而截至去年12月底的全年股東應佔溢利約40.64億元,相對截至去年12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26.15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1.7528港元,對比42.30元之市盈率為24.13倍,參考上述四個時段之每期市盈率為11.75至64.61倍,平均值為35.37倍,高於現時的24.13倍,同樣反映現價偏低。 三重估值綜合參考 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為1.7528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62.00元,較42.30元之潛在升幅為46.57%。另可留意集團於2018至2022年每股股息介乎0.0878至0.4627元人民幣,平均值為0.2739元;2022年為0.4627元,期內最高。2022年每股股息折合為0.5220港元,較現價42.30元產生股息率為1.23%。參考上述四個時段之每期股息率平均值為1.09%,相對上述每股股息,計出每股合理值為48.00元,較42.30元之潛在升幅為13.48%。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48.00至70.00元,平均值為60.00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 60.00元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接近42.00%,連同股息率超過1.20厘,預期一年回報率超過43.00%。再者,去年1月3日高見88.80元(暫為2022年最高價),之後不斷反覆向下,較今年7月7日暫時最低收報39.00元,約一年零六個月累跌逾五成六。現價42.30元,較去年最低收市價高出8.46%,少於一成反映差距偏小;並考慮到處於2020年12月以來的低水平,距今歷時超過兩年零七個月,反映現價進場風險不大。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持貨不少於一年可看目標價為60.00至65.00元;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 撰文:聶振邦(聶Sir)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延伸閱讀:聶振邦:港股轉升仍要耐心等待 選股重防守性留意泰格醫藥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體育品牌】「體育大年」帶挈,商業品牌爭逐市場藍海

2018年是充滿體壇盛事的「體育大年」,2月先有南韓平昌冬奧會、6月有俄羅斯世界盃、8月迎來印尼雅加達巨港亞運會。連番體育盛事為主辦國帶來基建、旅遊零售等經濟收益不在話下,各企業亦可乘勢宣傳推廣,一擲數億元的品牌營銷大戰跟賽場上的比賽同樣精彩,各種商業活動都在爭相曝光,開拓更廣更闊的市場藍海。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Zenith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盃期間的廣告支出達8.35億美元(折合約65億港元),遠超其他國家,如美國的4億美元及東道主俄羅斯的6,400萬美元。2018年世界盃期間全球企業投入的廣告費用合計達24億美元,中國企業的廣告支持約佔35%。 Zenith指出,2017至2020年,中國和美國為新增廣告支出貢獻47%,前五大國家(美國、中國、日本、英國和德國)將貢獻57%。在這些國家中,大城市通過集中發展生產力、創新和貿易推動全球廣告 投放。 此外,這些城市擁有年輕和高收入的人口。僅2017年,全球前十大城市佔全球廣告支出增長的12%,前七大城市佔新增廣告支出的60%。 中國體育產業踏上新台階 以體育品牌為例,中國體育企業近年迎來新黃金時代。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漸成全民時尚。體育產業成為中國經濟新動能的背後,是全民健身風起雲湧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 國家體育總局在《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體育服務業佔比將超過30%,其中體育培訓行業佔體育服務業的比重約為20%,因此2020年體育培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000億元人民幣。 此外,根據《經濟學人》2017年發布的中國體育產業專題報告《中國開賽——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顯示,目前中國消費升級正在悄然進行中,而體育類消費也隨之迎來了最大的市場紅利。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體育健身市場規模接近約2,168億美元,其中體育產品和裝備的消費佔到近70%。 體育活動可說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因其特有的激情、活力、精彩程度,受到全球不同種族、性別、年齡觀眾的喜愛。正因為如此,企業老闆紛紛把體育營銷當作在國際推廣品牌的最佳渠道。無論是投放在主辦方的商業贊助、運動員贊助、體育組織贊助、媒體版權、門票與衍生品銷售,無不成為職業體育界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世界上很多知名企業都是在贊助體育事業的過程中樹立了全球品牌的形象,全球性的體育賽事蘊藏著無限商機。 七家中國品牌贊助世界盃 在今年的國際性體育活動中,以世界盃、奧運會、亞運會等最為全球矚目,因此成為全球性的市場推廣平台,繼而成為大型跨國公司競相爭奪的目標。以俄羅斯世界盃為例,中國贊助商從四年前的一家增至七家,分別為萬達(一級),海信、蒙牛、Vivo(二級),雅迪、指點藝境和帝牌國際(地區),覆蓋三個贊助級別,贊助商數量創歷史新高。能與世界一流企業並駕齊驅,對提高贊助商的品牌地位和社會形象大有幫助。一般民眾的印象是,被選為大會指定贊助商,意味著該企業產品是世界知名的產品,這無疑會提升企業和品牌的形象。 早在2015年,體育總局就有官員表示,中國已是體育用品的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但人均體育消費只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關於中國如何發展體育產業,須知道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兩個動力,一是政府的動力,二是市場的動力。目前市場的動力還顯得比較弱,市場資源配置還不充分。 自2010年以來,中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從2010年的2,200多億元增至2015年的近5,500億元,年均的名義增長率接近20%,是同期GDP年均名義增速的1.8倍。體育產業佔GDP的比重也從0.56%上升到0.8%。照此趨勢,到2020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輕鬆超過1%。有經濟學者預計,體育產業的增加值,到2020年、2025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1.1萬億、1.9萬億和3.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的體育產業總規模增長符合預期,完成5萬億的目標指日可待。 [...]

名人系列

李寧:大舖換小舖 攻新品牌拓版圖

中國體育用品銷售由去年約1,900億元人民幣,增至2021年約2,700億元人民幣,可見未來運動產品市場十分可觀。 1984年於洛杉磯奧運獨取三金兩銀一銅,有一代「體操王子」之稱的李寧(Li Ning)於退役後投入商界發展,於1990年創立內地體育用品「李寧」,至今為中國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銷售自家品牌「李寧牌」的運動鞋、服裝及配件等。李寧公司執行主席李寧表示,隨著電子商貿對傳統零售市場的影響未停,表明繼續調整主品牌李寧牌的店舖數目,並以「大舖換小舖」營運策略,預計全年減少200至300間,同時亦配合新發展,共開設約100間童裝「李寧 Young」副線品牌店,開拓新市場。Text / Santos   論實體店部署策略: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動調整銷售點,關閉虧損低效的店舖,令集團的專門店減少111間,至6,329間,估計全年『李寧』核心品牌店舖淨減少200至300間;未來將以大舖換小舖的形式擴展,增加店舖面積,而分店平均面積由100至200平方米,擴大至約400平方米,並提升單店店效,建立『高效大店』,又如上海世博園體驗店,增加顧客體驗之餘,並配合集團整體營銷活動的部署。」 論電子商貿對實體零售衝擊: 「根據中期業績,電子商貿方面,所佔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3%,增至今年全年佔總收入的比重預期約19至20%;電商有分析大數據的優勢,公司亦不會忽視實體店舖,正如亞馬遜收購Whole Foods一樣,強調線上線下銷售是一個整體。」 論三個新品牌發展: 「為把握未來運動用品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公司旗下發展三個新品牌業務,包括:專注舞蹈和瑜伽健身產品的『Danskin』、針對童裝市場的『李寧YOUNG』,以及快速休閒品牌『彈簧標』。『李寧YOUNG』針對3至14歲兒童及少年市場,以上半年計,已在全國14個省份開設約20間銷售點,計劃未來開設100家專門店;而『Danskin』品牌細化產品線,包括發展時尚運動產品系列的『Dansfit』,功能面料的時尚系列的『Danslife』,及高端時尚系列的『Danslux』及芭蕾舞系列的『Dance』等。其中『Danskin』品牌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設3至5家店舖,目標落戶內地大城市的地標性商場。至於快速休閒品牌『彈簧標』,除優化產品外,上半年已在北京、上海、合肥、大連及青島等開設8個銷售點。」 論內地體育產業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