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劉慧:「雙碳」再迎重磅政策 光伏發電迎爆發式增長

得益於「雙碳」遠景目標的提出,除了風電、光伏及新能車等高景氣新能源賽道備受關注外,同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儲能,也開始進入市場資金視野。   據能源局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1-5月份,國內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2,371萬千瓦,同比增長13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約32,789萬千瓦,同比增長24%。隨著光伏市場的火熱,也帶動對應儲能市場配套需求的高速發展,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部分江蘇常州新北區的光伏儲能系統生產企業,生產線處於滿負荷運行狀態。在當前光伏裝機量攀升的背景下,儲能系統的銷量開始大幅增長。 此外,在政策層面,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多部委也已陸續發佈配儲相關政策,覆蓋共用儲能、優先並網等多項措施,以提升發電側、用戶側等配儲意願。國家發改委6月1日發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指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將達3.3萬億千瓦時。工作計畫重點指出:1)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2)推進黃河上游梯級電站大型儲能試點專案建設;3)有序推進長時儲熱型太陽能熱發電發展;4)推動其他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而在最新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中,既進一步明確了“獨立儲能”的概念,也提出新型儲能可作為獨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等內容。 此外,在海外市場方面,受制於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在持續攀升,居民用能成本增加,也推動了戶用儲能景氣度提升。 整體來看,在「雙碳」經濟發展成為當前主流共識的趨勢下,近10年以來,國內火電發電容量佔比已由81.7%下降至67.4%,而風電、光伏和核電等清潔能源占比已由18.3%上升至32.6%。水電資源稟賦開發已較為完整,核電也存在安全、輿論等因素制約。隨著光伏和風電平價時代開啟,未來有望成為替代火電的主力清潔能源。 基於風電、光伏的發電模式較為依賴自然環境,大規模新能源併網運行也會對電網負荷及調節帶來較大壓力,在發電側、電網側及用戶側配置對應的儲能系統,有望成為解決新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證券亦指出,全球能源轉型持續推進,風光滲透率的提升也對儲能提出了明確的需求,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儲能市場CAGR將保持在60%以上,2022年下半年國內儲能專案將規模化落地,海外儲能需求快速增長。 筆者認為,“碳中和”目標的制定,使人類進入第四次能源革命的高潮,光伏作為主角,兼顧平價與低碳,屬高景氣度的朝陽產業。20年過去,中國的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大起大落,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光伏。隨著新能源發電占比的提高,電力系統的平衡模式也需要重構,儲能行業逐漸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以上純屬個人意見策略,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撰文: 劉慧  慧悅財經創辦人 [...]

可持續發展

廖錦興:循環經濟的契機

出色的產品設計能吸引客戶注意、提升購買意欲,並能改善消費者的生活質素。環境保護意識是全球關注的議題,極端天氣和頻密的天然災害已喚醒人類要同心協力保護地球的行動。若能將以上兩個重要元素結合成為一個新年禮物,實在別具意義。 每年十二月,我除了迎接聖誕節,還期待一位工業界朋友戴麟先生(Paul)的年度禮物-座檯月曆。Paul為意大利全球零售方案供應商萬美(Mainetti)遠東地區總裁亦是現屆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YIC)會長。Paul 去年贈送一個以循環再造為設計的精美座檯月曆,既實用又甚有啟發性,因此今年又期待新座檯月曆。果然在上週獲贈2022年的月曆,而月曆設計和內容更具實用性。 萬美座檯月曆用“Turn Plastic into Fantastic”為封面,以地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打開月曆除可記錄日誌和約會,還可從它的環保知識和了解最新資訊,包括企業承諾使用更多循環再造物料、續漸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產作業上、將會完全停止採購一次性的塑膠水樽等。萬美從傳統供應衣架予服飾零售商,發展衣架再循環、環保包裝及相關科技方案,在新冠疫情擴散初期已迅速研製防疫抗疫產品。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和香港推動減排政策的同時,Paul已早著先機,帶領內地和亞洲地區的廠房研發環保產品及減碳的方案,對傳統服裝零售業、電子商貿減少浪費及碳足跡方面,帶來新的契機。 從萬美座檯月曆的推介,我亦認識到艾倫・麥克亞瑟基金(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基金創辦人麥克亞瑟女士是帆船航海家,亦在2005年創下了帆船環球航行的最快世界紀錄。於2010年她成立了基金會,致力於加速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轉型。循環經濟指在重新定義增長,重點是創造積極的全社會效益。其目的是逐漸將經濟活動與有限資源的消耗分離開來,利用循環模式對生產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再次利用。基金會自2012年發佈首份相關經濟報告以來,亦有發佈全球塑料、時尚和食物系統轉型的倡議,並與教育工作者、企業和政府合作建立創新網絡,幫助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將循環經濟轉型付諸實行。 企業要與時俱進把握先機,轉型增值是不二之選,但要想到說到做到實在困難。Paul的團隊確實能做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作為香港工業界的一份子,對Paul及其團隊的創新精神,感到非常鼓舞。 撰文: 廖錦興 [...]